APP下载

新时期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创新

2016-03-29王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学习者金融

王蓉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新时期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创新

王蓉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下,金融成为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金融深化改革的推进和信息与网络等新兴技术的成熟,国内金融经济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新时代,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金融应用型人才.这对我国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为原则,变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掌握了新技术富有实践经验的综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既是提升卓越金融人才的职业素养,适应新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是促进金融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的需要.

应用型人才;金融人才培养;变革;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金融改革的繁荣和发展,我国已经进入金融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市场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和质量不断提高.由于金融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风险聚集的综合服务性行业,因此,它要求从业者既具备金融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应用能力,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

1 新时代应用型金融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1 具备扎实的金融及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

金融专业是以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付及管理资金,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新时期,“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金融人才要想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就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了解和掌握银行、证券、保险等与金融相关的业务流程和知识,了解各相关行业的交易规则和法律法规,具备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论基础.同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且能针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新业态做出全面、系统的思考.

1.2 具备实际的业务操作能力

应用型金融人才不仅需要掌握课堂所授的专业知识,还要能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强化和创新实际操作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做好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比如,能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实际与客户、同事及上下级的交流中,能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开展工作.此外,金融人才除具备必要的资产风险管理及股票分析技术能力外,还要不断提升自己在法学和会计学方面的技能,从而更好地根据现代经济发展形势和公司经营状况制定相应的金融策略.

1.3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建立在诚信、互信基础上的金钱的顺畅流通才能促进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因此,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尤为重要.一个不诚信,人品不过关的金融从业员,容易因为金钱犯错误,进而影响个人和企业的信誉,甚至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金融从业人员要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于律己、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敢于和从业中的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按制度规程办事,坚决抵制各种诱惑行为.众所周知,金融行业与金钱的关系密切,处理金钱关系时需要值得信赖的从业者,其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做好金融工作.

2 当前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金融人才培养低效,学生潜质得不到激发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而产生的金融教育模式,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方面遵循的是标准化、统一化的原则.在标准化、统一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学效果主要凭借学习者的考试成绩来体现和评估,导致学生者无法切身体会到学有所用的快乐,且其潜质得不到激发,学习兴趣也难以提升.此外,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相对理想化,教学目标过高,教学方法只注重方向性,而缺乏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人才的标准化、统一培养缺乏个性,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学习者个性和创新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导致了金融教育的低效性.

2.2 教育教学理论过多,实践不足

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当前金融教学仍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模式,这种模式虽为金融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学习提供了保障,但专业的实践教学状况不容乐观.首先,一些学校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匮乏、金融实践的设备被投入不足、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和实习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其次,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将其当成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而非培养目标.而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未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来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和学生对实践学习敷衍了事,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此外,还存在金融实验教学的内容相对分散,综合性不强,不能系统而全面地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金融学科的教师队伍在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梯队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了人才培养定位不清,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欠佳,学习者能达到专业水准和业务能力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2.3 人才培养缺乏创新,滞后于市场需求

同样,金融人才培养缺乏创新,也受多方因素影响.一方面表现在,穿新鞋子走老路和重学分而轻实践等传统文化教育中保守思想排斥探索及创新性行为,导致了人才怯于向权威挑战,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到达理论上是最高分.另一方面表现在,金融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明显滞后当下金融发展需求,传统金融教育培养人才以专才培养模式为主,追求专业操作技能和表达技能,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则需要更多善于学习、勇于探索和多专业领域均有涉及的通才.加之,僵硬化教育机制抑制了金融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在固定思维模式培养下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欠缺探索和主动学习金融知识的精神.

3 新时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创新策略

新时期,教育业和金融业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变革金融教育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主导,主动应对未来的挑战,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做好人才储备.扎实做好新时代金融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注重人才个性培养,构建特色专业培养复合型“通才”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金融教育,不可墨守成规.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应更加注重个性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只有尊重个性才能培养起个性,通过以金融人才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将金融人才个性培养和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以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作为指引,激发其主动学习能力.在实际过程中,还要营造良好的气氛,为个性培养提供广阔舞台,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合理进行计算机和金融操作技能学习,以宽松的氛围带动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此外,金融企业、培训机构和中高等学习还可以组织或利用相关资源开发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等特色课程,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金融产品业务营销能力,为培养复合型“通才”提供更多的资源.

3.2 转变观念,重视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金融教育,需要突出办学特点,主动适应办学大环境所带来的变化,重视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金融教学、科研、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应体现出“应用性”的优势.且在金融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习者实践教学的训练,重点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和创业能力.要充分尊重学习者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和能力等,鼓励和指导选择适合个人特点成才之路.在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与考核方面,不要一次考试定终身,而应让学习者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质,做到人才培养既符合高等教育质量要求的标准,又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3 改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在金融教育教学中,必须讲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在教学培养过程中倡导开展提问式、探讨式、启发式的教学形式,训练学习者的思维,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互联网和信息、媒体技术协助下,改革教学手段,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建立双向交互式的现代教学教育技术平台.在以金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强调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对金融各个行业的渗透与融合,培养学习者互联网精神和思维,让学习者能迅速融入金融一线相关岗位,推进金融创新技术人才的培养.

3.4 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创新培养模式

培养金融创新型人才,应从金融发展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结合.首先从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着手,加强宏观和微观课程设置并重,因材施教.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才能逐步提高自身金融综合运用能力与创造能力.其次,应创新金融教学手段,传统灌输式教学已无法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人才培养时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现实案例、情景模拟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引导,多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动手,多思考.最后,通过实训帮助学生熟悉金融知识,理顺思路,提高操作能力.同时,支持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接触金融,以便更加直观地认识金融,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进而为进入社会更好服务金融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转变以往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学习为主体,注重学习者个性,与时俱进构建特色专业、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面向未来将学业、就业、创业、产业连接起来,将人才的培养与地方经济、文化和当地科技发展连接起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培养金融业的复合型“通才”,为金融经济的发展储备力量.

〔1〕漆腊应,索凯峰,刘宇.金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经济学院“国际金融实验班”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1(4):34-35.

〔2〕蒋毅坚,张树刚.“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12):10-13.

〔3〕郭怡萍.新形势下金融教学模式创新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32):23-24.

〔4〕胡烨丹,潘锡泉.互联网金融语境下的金融职业教育模式创新[J].2015(34):93-95.

〔5〕刘标胜,吴宗金.互联网金融下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探讨[J].职业教育,2014(11):28-30.

G642.0;F0-4

A

1673-260X(2016)11-0217-02

2016-08-18

2011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低碳经济下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问题研究(11C0219)

猜你喜欢

应用型学习者金融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P2P金融解读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