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文明的一扇窗——读《极简欧洲史》

2016-03-29夏靖媛

湖南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逻辑欧洲文明

夏靖媛



欧洲文明的一扇窗——读《极简欧洲史》

夏靖媛

学习外国史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纷杂的历史事件,陌生的人名,迥然有别的风俗习惯所造成的文化隔膜,都会成为巨大的障碍。若是更进一步,想要精当地把握一种异域文明的特征,能对其本质说上个一二三来,对普通人而言,近乎奢谈。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恰恰就带给我们一本通俗、有趣而又不失水准的小书——《极简欧洲史》,为普通人铺就一条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欧洲文明的捷径。

书名说是“极简”,拿到实体书一看,果不其然,仅有230多页,还是小开本。若是再想想这本书所涵盖的时段:从欧洲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到近代工业革命,将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就会让尚未读过此书的人有些怀疑作者的企图是否太过迂远,用这样一本小册子来介绍如此长时段的历史,作者能驾驭这样宏大的主题吗?这本书到底能带给读者些什么呢?通读此书,这样的疑惑即会冰释。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欧洲,是个混合体”。作者开篇就说道:欧洲文明是独特的,因为它一直是唯一能让世界其他地区马首是瞻的文明。读到此处,作为古老的华夏文明的传人,我们是不是有那么一丝自尊心受挫的感觉呢?接着作者提纲挈领地告诉我们,欧洲文明是由三大元素构成的混合体,这三大元素分别是:1.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传统;2.基督教的传统;3.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是哲学、艺术、文学、科学、医学及政治思想的源头,它奠定了欧洲文明人本、理性的气质;基督教的影响涵盖了观念、道德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它信奉“唯一的神,绝对的真理”,给欧洲文明抹上了普世性的色彩,因宗教信仰而顺带产生的教会则给欧洲的社会政治结构打下了深刻印记,所谓“属于凯撒的归凯撒,属于上帝的归上帝”,与其他文明普遍奉行的政教合一的传统不同,欧洲文明在早期就确立了信仰与世俗权力相对分离的格局,制约了王权的独大;而日耳曼蛮族的传统带给欧洲独具特色的封建等级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王权长期孱弱,类似于古代中国的封建专制集权制度始终没有机会产生。“这些看似天差地远的元素结合在一起,造就了欧洲的文明。”第一部分从三大元素的混合这条主线出发,高屋建瓴,概览了欧洲文明的全貌,让人茅塞顿开。书的第二部分从战争、民主的产生发展、语言、皇权与教权、百姓生活等多个侧面切入,分析了欧洲文明独具特色的地方,回答了欧洲文明总是“第一”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本由欧洲文化圈的学者编写的介绍欧洲文明的教材,它与我们所熟悉的历史教材有何不同呢?首先,这本书的内容是靠逻辑推动的。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的历史教材似乎也是靠逻辑推动的。但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先设定了一个逻辑框架,让所有的事件来适应这个逻辑框架,它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是正向的,它还原历史场景,然后从事件的推进中找出内在的联系,它的逻辑是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它的逻辑是结论性的,而不是预设性的。其次,从全书的结构来看,它由整而分再合,通过立体而又有层次的视角对同一对象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带给我们具体的知识和见解,同时也教授了我们认知历史的方法。

最后,作为一本外文著作,这本书的翻译也是一大亮点。译者席玉苹是四度获得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的著名翻译家,本书的译文典雅、通达,富有中文的美感。

作者在引言中写道:编写这些教材,最初的对象是澳大利亚的读者,他们懂得太多澳大利亚历史,对欧洲文明所知却太少,而他们,也是欧洲的一分子。而我们呢?也是世界的一分子,了解欧洲文明,确有必要。

(作者单位:长沙市一中)

猜你喜欢

逻辑欧洲文明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欧洲“芦笋季”
逻辑
请文明演绎
创新的逻辑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漫说文明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