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思路与对策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

2016-03-28邢东海耿记申杜晓东蔡海燕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农业

邢东海,耿记申,杜晓东*,蔡海燕*

(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41;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思路与对策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

邢东海1,耿记申2,杜晓东2*,蔡海燕2*

(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41;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

现代农业示范区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意义深远。根据石家庄市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本思路、发展定位及发展对策,并对其发展的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将石家庄打造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河北省;石家庄;现代农业示范区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其中农业发展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阶段我国农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现代农业发展势在必行。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位于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当地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石家庄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石家庄市粮食核心保护区发展规划》、《石家庄市关于加快全市乳粉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果品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大力推进石家庄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全面提升石家庄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1,2]。作者基于此SWOT评价模式,分析该地区现代农业存在问题和短板,提出对策与意见。

1 石家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条件SWOT分析

1.1 石家庄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Strengths

1.1.1 生产资料装备先进,经营主体多元、工作机制创新2014年石家庄地区粮食总产量达到450万t,实现“十一连丰”。蔬菜、肉蛋奶和干鲜果产量分别为1 269万t、304万t和240万t,50%以上特色农产品外销。区域内有效灌溉面积50.79万hm2,节水灌溉面积20.07万hm2,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8。全市高标准农田39.87万hm2,农机总动力1 997万kW,综合机械化水平82%。统计显示,目前该地区家庭农场341家,农民合作社14 000多家,参与农业产业化

经营的农户80多万户,占总数的50%以上,基本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主要环节。通过制定发布农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创新粮食生产保障机制、农业支持保护机制、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了农业稳步发展。

1.1.2 科研实力雄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石家庄市集中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及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140多家科研院所。同时,石家庄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近年来,仅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就取得农业科技新成果156项,获得国家级奖励9项。2013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

1.1.3 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特色产业不断发展石家庄市紧紧围绕粮食、蔬菜、畜牧、林果等主导产业,综合考虑地理条件、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等因素,确定特色产业,着力打造1批具有特色的“绿色、有机、生态、循环”产业园区集群;另一方面按照产学研一条龙,种养加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注重产业配套,合理布局种养、加工、营销以及相关服务产业,着力探索“用现代工业理念做大农业,用现代流通方式做活农业,用现代金融手段做强农业,用现代生态理念做精农业”的基本路径。

1.1.4 农业实现快速发展,产业布局基本建成围绕“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明确了农业主导产业总体布局。种植业:东部“稳粮”,重点建设高标准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建成了100个粮食万亩高产创建片,辐射带动全市粮食稳产增收;中部“增菜”,重点创建蔬菜标准园,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现有省部级标准化蔬菜园14个;西部“优果”,重点发展山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了一批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配套的大枣、核桃、石榴等产业基地。畜牧业:东部为标准化、规模化现代畜牧业发展区;中部为饲料兽药的畜牧关联产业发展区;西部为生态畜牧业发展区。

1.2 石家庄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劣势——Weaknesses 1.2.1农业资金投入力度不足近年来,石家庄市农业投资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调整,农业资金来源明显多元化,但农村农业投资主体现状还存在一些不协调。主要是财政对农业投入与农业发展所需长期性、全局性的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保障之间存在不协调。石家庄市尽管加大了惠农强农力度,但与全市农业发展所需的强力支撑相比,部分内容仍有待提升,如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技术质量安全标准及检验检测体系等基础性和公共性设施建设等方面。

1.2.2 水资源匮乏,农业发展方向需要进一步调整

石家庄地区是世界缺水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44 m3,属极度贫水区(国际标准)。该地区以地下水供水为主,近年平均用水量为33.6亿m3/a,地下水平均供水量为28.53亿m3/a,占总供水量的85%,其中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为25.46亿m3。地下水的严重超采,使地下水储存资源不断减少,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包气带不断增厚,大气降水补给能力降低,地下水承载力大幅度下降,造成水资源安全的潜在隐患。石家庄市发展现代农业,须加大节水设施的投入,鼓励现代农业向节水农业方向发展。

1.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待壮大,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当前石家庄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发展迅速,然而总数仅为341家,相较于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来讲,数量较少。目前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仍是农户分散经营,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农户经营为主,难以应对农业市场化、国家化及目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

1.3 石家庄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Opportunities

1.3.1 “三农”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突破了长期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 a聚焦“三农”,把“三农”问题放在了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石家庄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发展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推进措施,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1.3.2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京津冀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引领着中国改革开放30 a的经济快速前行,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使区域化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为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必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创建提供更多的契机。

1.3.3 优势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明显石家庄市有君乐宝、双鸽、华牧、益海粮油、黑马面业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55家,带动养殖户20多万户、种植户60万

户。佐美庄园、紫藤葡萄等集生态、安全、观光、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54个,年接待游客达125万人次。

1.4 石家庄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挑战——Threats

1.4.1 技术挑战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标准化生产、设施化栽培、机械化操作、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但目前石家庄现代农业科技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1.4.2 自然灾害威胁近几年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有加剧的趋势。自然灾害的发生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是破坏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对农业生产经营者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石家庄农业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和风雹灾等,发展现代农业需不断提高设施发展水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能力。

1.4.3 农产品出口难度增加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平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还未完全消除,加大了农产品出口难度。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对农产品出口带来了严峻挑战,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由于我国和国际市场接轨的有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对国际形势较为敏感,容易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农产品国际技术壁垒日益增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将是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领域。

1.4.4 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近年来,由于物资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上升,全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单位面积总成本在不断地上升。与此同时,农业生产的成本构成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农业劳动力大量外出以及机械对劳动的替代,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现代生产要素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农业生产领域,农业外部成本如物资和服务费用支出份额快速提高;土地流转现象增多,使得土地成本比重逐渐提高。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农业将越来越依赖石油、机械、化学工业品的投入,农业生产的成本只会不断提高,而不会降低。成本的增加对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快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分散生产向产业化经营转变。

通过对石家庄地区的现代农业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区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和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石家庄市应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应对各方面的挑战。通过科学布局农业产业主体功能区,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安全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企业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现代农业实现循环可持续地发展。

2 石家庄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思路及对策

2.1 基本思路

根据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服务城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优化生态、拓展功能”的思路,坚持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则,以现代科技为支撑,按照城乡一体化和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旱作农业和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定位,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扩规模、提品质、壮市场、强龙头,优服务、育品牌,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石家庄建设成为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装备现代化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2.2 发展定位

2.2.1 全国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以满足京津等大城市需求为导向,以安全、优质、高效、绿色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特色蔬菜、绿色养殖和经济林果等产业,在确保产量的前提下,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面向国内中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建设1批优质农产品基地,规划建设华北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打造北方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及物流基地。

2.2.2 全国现代农业科技装备研发展示中心搭建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研发展示与应用平台,研究、展示、推广良种、智能装备、农产品加工、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的科技成果,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发挥示范区在农业科技方面的示范推广功能,为持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做出贡献。

2.2.3 全国现代农业金融创新区通过扩大农村资产抵押物范围,设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方式,解决农户和涉农企业融资难题;鼓励金融机构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尝试,积极稳妥推进农业金融改革与创新。

2.2.4 北方生态型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面向京津两大都市,提升科技和管理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

设,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发展都市农业,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2.2.5 华北地区农业企业总部基地利用石家庄临近北京的区位优势,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在石家庄建立总部,打造交通便捷、服务周到、成本低廉、资源富集、环境优美、运转高效的现代农业企业总部基地。

2.3 发展对策

2.3.1 构建现代农业设施装备体系(1)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重点加强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结合全市正在实施的“沃土工程”和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技术,切实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2)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按照“山区重点抓灌区整治、平原重点抓农田节水”的总体要求,加强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骨干工程建设,采取引水补源、综合节水等措施,突出抓好井灌区节水灌溉,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农田机井升级改造、节水技术改造和末级渠系完善配套,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田间道路的完善。按照“节约用地、方便运输、合理布局”的原则,布设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田间道路连接村庄与村庄、村庄与田块,供农业机械、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通行之用;生产路连接田块与田块,满足田间作业服务需要。建立起适应农机耕作、四通八达的田间道路网络。(4)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适应石家庄地区主要为平原的地貌特征,农机化发展重点向大功率、高性能、低油耗、高效环保、复合式多功能配套的现代化装备结构以及适宜区域经济方向发展。(5)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领导协调机制和目标责任制,落实农业信息服务提升工程、农村信息基础网络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农业产业信息技术融合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2.3.2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从石家庄市自然资源、优势产业等实际出发,按照“一环、两带、三片区”总体布局规划,实行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做强石家庄农业特色,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坚持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以高产创建为抓手,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局,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二是立足石家庄市独特的资源和环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蔬菜面积稳步增长为前提,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统筹规划,搞好产业布局,突出特色,发展名特优、反季节蔬菜及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形成“两心、两带、七基地”的总体布局。三是围绕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以扩量、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按照“一种五化”(良种普及、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活禅、科学化防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根据区域资源特点,重点发展奶牛、生猪、蛋鸡三大产业,积极发展肉牛、肉羊、肉禽等新型产业,实施中东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定中部都市畜牧业特色区、东部畜牧产业优势区、西部生态养殖区三大畜牧产业区域布局。四是以扩大山地优质果林面积为主,加快推进优势林果产业化,依托石家庄市山地优势资源,积极推进核桃和大枣的现代化,做强做优特色优势果品工业,大力推进赵县雪花梨、晋州鸭梨的食品工业,打造京津冀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

2.3.3 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1)建设打造创新中心,加强创新示范职能。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加强农业科技攻关,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形成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机制。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2)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整合现有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分工协作和高效运转的服务模式,建立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中介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引导性项目。(3)完善现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农业,促进石家庄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健全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制度,把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中去,积极开发和引进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种植管理系统、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技术系统、农业企业管理系统等各类农业应用和信息资源管理软件。建立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环境等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数据库,支持产业实用技术、高新技术和市场动态等数据库建设。推广应用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积极应用RFID电子标签和二维码,对农产品的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进行跟踪。通过一批先进信息技术在石家庄市农业领域的推

广应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安全。(4)建设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高防控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贯彻“强制预防为主,控制疫情,扑杀消毒为辅”的方针,建立和完善石家庄市畜禽水产防疫、检疫监督和疫情监测体系,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全面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重点打造一支反应快捷、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手段先进、与国际接轨、与发展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动物防疫队伍,强化产地检疫工作,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严密防范外来疫情传入,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严格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依法处理,及时拔除疫点,防止扩散蔓延,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暴发流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5)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建设,提高人才支撑水平。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与培训力度,壮大农业科技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石家庄市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实施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农技教育培训。顺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安排农技培训专项计划和经费,带项目开展粮食种植、农机操作、设施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一批农村科技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同时,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和技能拓展培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和规模经营大户为重点的农业管理专项技能培训,抓好农业科技人员的再教育,为石家庄市新农村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5~8]。

2.3.4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体系(1)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探索发展“大园区、小业主”发展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机制。公司按照“工厂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理念,探索新型模式,将农民利益与园区利益拧成一根绳。(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农业产业体系协调运行机制,加强金融机构、农业担保公司、良种企业、饲料企业、种养殖基地、加工企业、物流园区、合作社、农户等多方面合作,强化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其主导性作用。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3)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水平,继续扩大合作组织覆盖面,充分发挥合作组织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各项功能,提高合作组织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3.5 构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1)加强质量监管体系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网络体系,加快提升石家庄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着力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能力和农产品质量追溯能力建设。到2020年,建立起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以解决农产品和大宗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全过程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使石家庄市农产品质量无公害基地产品质量认证率达到100%,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2)加强耕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广化肥农药减施和农田生态拦截工程,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的整治,采取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办法,有效提高生态养殖水平,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拓宽秸秆多种利用渠道,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和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使全市秸秆能源化利用再上新的台阶。(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积极发展有机肥等环保型产业,实现农业生产与资源开发协调发展。加强废旧地膜管理、科学利用作物秸秆,使地膜回收率达到100%,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三废”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点位21个[9,10]。

2.3.6 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体系遵循总部经济和总部基地发展的理念与模式,利用石家庄市目前的产业基础、地理优势,交通优势和农业大市的产品优势,加快促进发展现代农产品市场与重点物流企业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农业物流体系。2020年,达到农业总部基地基础设施齐备,汇集国内外涉农高端企业入驻;农业会展产业逐渐壮大,形成以大宗农产品与特色蔬菜为主的会展中心,确立石家庄市北方会展名城的地位。国际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完成,使石家庄成为北方地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贸易中枢。

3 石家庄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保障措施

3.1 建立健全农业示范区政策资金落实保障

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落实公共财政倾斜政策,使本级财政支农增幅比一般预算支出增幅至少高20个百分点。积极发挥公共财政导向作用,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将各类支农资源捆绑使用,集中用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扶持成效,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11~13]。

3.2 强化公共服务措施保障

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农民主体、社会

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制。努力构建有先进的服务手段、有优良的专业人员、有规模的示范基地、有严格的责任制度、有稳定的财政保障的公共服务机构。

3.3 创新农业投融资和农业保险保障措施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功能区建设,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循环经济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建立投资基金。组建开发担保公司,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完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

3.4 加强农业技术保障措施

加强与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教学基地、科研基地、创业基地建设。加强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研究,完善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技术体系支撑,增强自主创新与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保障石家庄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通过示范区建设,使石家庄形成主导产业特色突出、服务体系配套完善、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效益明显提升的现代农业体系。到2020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农”协调发展、实现“四化”同步发展三大目标,将石家庄打造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科技装备研发展示中心、现代农业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全国重要的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华北地区农业企业总部基地和北方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石家庄市建设成为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装备现代化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4,15]。

[1]宋晓,邢东海,李夕军.石家庄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探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4-56,60.

[2]任子蓓,任士福,赵跃欣,周萍.发挥农业科技园区优势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6):44-46.

[3]何煦,鲁婧,何飞飞.抓住京津冀——体化有利时机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J].现代农村科技,2015,(17):75-76.

[4]王静,张丽玲,史占良,徐秋良.石家庄市发展节水农业的实践探索[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2):19-22.

[5]张梅申,岳增良,郑小六.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要素分析及提升模式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2):23-26.

[6]杜琼,陈剑平,耿玮,吴卫成.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2):14-45.

[7]温小林,马媛媛.镇江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基于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均衡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2):46-49.

[8]施湖珊.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战略及其成功因素研究——以传化农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9):101-104.

[9]宋桂娇,王永刚,林德芳,侯国权,王长新.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0,(6):19-21.

[10]张克俊,何飞.关于成都高新区建设——流创新型园区的战略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4):54-57.

[11]欧阳欢,邬华松,刘爱勤,鱼欢,符红梅.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发展低碳休闲农业的实践——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1):31-34.

[12]吴海燕,李庆,魏玲玲,徐芝亮.农业科技园区的产业选择与配置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5):54-56.

[13]白杨.培育农业科技园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J].科技信息,2010,(35):198.

[14]陈章体,周东鸣.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1):12-15.

[15]蔡淑红,蔡海燕,田建超,宋建新,单芳.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科普知识培训现状、传播途径及研究对策——以河北省石家庄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6,20(1):100-105.

Though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reating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Area——Based on Shijiazhuang City of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XING Dong-hai1,GENG Ji-shen2,DU Xiao-dong2*,CAI Hai-yan2*
(1.Shijiazhu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Shijiazhuang 050041,China;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Economy,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Shijiazhuang 050051,China)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area is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Shijiazhuang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w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put forward the basic ideas,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countermeasure,and analyzed the safeguard measures of creating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area in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area

F303.3

A

1008-1631(2016)04-0091-06

2016-03-11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C2016106070)

邢东海(1962-),男,河北石家庄人,主要从事科研管理与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工作。E-mail:xddh008@126.com。

通许作者:杜晓东(1967-),女,河北赵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信息研究。E-mail:1220591829@qq.com。

蔡海燕(1982-),女,河北广平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工作。E-mail:25599086@qq.com。

猜你喜欢

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贾庄村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石家庄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