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湖小龙虾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浅析

2016-03-28黎闽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14期
关键词:虾稻洪湖苗种

○黎闽

洪湖小龙虾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浅析

○黎闽

近年来,洪湖市在继续稳固大宗淡水鱼产业的基础上,下大力打造小龙虾、河蟹两大支柱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小龙虾产业的发展。

一、小龙虾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一是产业基础好。我市现有可养水面116.6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2.2%,稻田面积90万亩。境内洪湖大湖面积53万亩,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第一大湖,被世界环境基金会世界生命湖泊大会授予“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其水质达到Ⅱ-Ⅲ类,被誉为“湖北之肾”。境内公共水域繁育了多达472种水生动植物,不仅净化了水质,还为小龙虾提供了大量优质天然饵料,也是小龙虾栖息、蜕壳、生长的良好场所。同时,洪湖小龙虾养殖技术成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摸索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探索总结的虾蟹混养模式先后被中国农村科教中心、湖北电影制片厂等摄制成科教片在全国推广;主推的虾稻综合种养成效显著,被认定为全省稻田综合种养十强县市。

二是扶持力度大。为了加强洪湖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小龙虾产业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洪湖现代水产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小龙虾繁养、基地建设、品牌创建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市政府每年还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种资更换、基地建设、品牌宣传、加工技改等方面的以奖代补。同时,争取中央财政现代农业水产项目,建起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龙虾工厂化育苗基地。积极为加工企业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实行产学研结合,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帮助企业收购、租赁养殖水面,新建原料基地,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保障措施强。我市委托中科院水生所编制了《洪湖市现代渔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了《洪湖市淡水小龙虾产业发展纲要》,拟建设内荆河“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和环洪湖蟹-虾复合生态养殖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依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体系,先后与中科院水生所、省水科所、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签订水产科技全面合作协议,邀请桂建芳、舒新亚等国家顶级水产专家多次赴洪湖指导、交流,仅举办小龙虾培训班就达百场(次),培训养殖户2万余人(次)。充分发挥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引导广大渔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探索适合多种环境条件的小龙虾养殖技术,开展多元化、多样性和多层次的小龙虾养殖,推动了小龙虾养殖发展。制定了小龙虾标准化养殖操作规程,建立了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完善了水产养殖登记制度、处方制度、用药记录制度、休药期制度、渔药准入制度等五项制度和养殖生产过程记录、药品采购使用记录、产品销售记录等三项记录。加大了小龙虾防控体系建设,为全市20个乡镇新添置了必要的检测设备,大大提高了我市小龙虾生产综合防控能力,生产的小龙虾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多次接受上级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此外,还认真落实省政府颁布的小龙虾禁捕期制度,每年的9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所有天然捕捞水域实施小龙虾禁捕期制度,较好地缓解了由于自然捕捞过度,导致小龙虾资源急剧下降、小龙虾产业受损的现状,从而加快了小龙虾种质资源的修复,保障了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小龙虾全产业链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的思路,通过调结构、转方式,重点打造虾蟹产业,使我市小龙虾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是苗种生产逐步规范。我们深知产业要发展,苗种须先行。近年来,我市一方面积重点打造螺山5万亩虾稻连作板块,已建成万亩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另一方面扶持万和公司,通过生态、温控等创新技术,攻克了小龙虾苗种孵化的技术难题,年繁育小龙虾苗种50万尾。同时,鼓励大自然公司等企业开展小龙虾苗种自繁自育。此外,还争取中央财政项目资金,建设了小龙虾良种中心。据统计,全市小龙虾苗种产量达150亿尾,可满足洪湖及周边地区200多万亩小龙虾养殖基地苗种需求。

二是养殖规模逐年扩大。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虾蟹混养、虾稻综合种养等高效模式,形成了以滨湖、汊河、沙口为主的虾蟹混养板块,和以螺山、乌林为主的虾稻综合种养板块,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89.7万亩,其中虾蟹混养面积41.6万亩,虾稻综合种养面积48.1万亩,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三是小龙虾加工产业逐年壮大。近些年,我市不断培植壮大水产加工企业,建成了省级水产品加工园区,形成了以德炎公司、楚江红公司、宏业公司为龙头的小龙虾加工产业,年加工小龙虾1.4万吨,生产的整肢虾、辣粉虾以及秘制“十三香”口味虾等系列产品通过了美国FDA和欧盟的出口卫生许可,销往美国、欧盟等国家地区及北京、上海等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

四是品牌创建初见成效。我市采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户外广告、参与海内外各种博览会、农交会和论坛等媒体和形式,全方位进行品牌推介宣传,扩大洪湖小龙虾影响力。楚江红公司生产的“洪湖”牌小龙虾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德炎”小龙虾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五是销售体系基本完善。洪湖市闽洪水产批发市场是一家水产品原产地批发市场。通过几年的发展,市场逐步规范,运作日渐成熟,现拥有600个经营门店、2.48万平方米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3000吨的实用冷冻仓储等,足以保证洪湖小龙虾销往全国31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的156个大中城市,先后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定点市场”、“国家农业标准化市场”,被商务部、财政部认定为“双百市场工程”,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全国创业孵化基地”。同时,依托德炎公司打造了“中国小龙虾第一交易平台”,引进万生堂公司,扶持六合公司积极推进“互联网+小龙虾”的销售模式,发展电子商务,扩大网上交易规模,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洪湖小龙虾在淘宝网销量排名第二。

三、小龙虾产业成效显著

通过几年的努力,2015年全市小龙虾产量7.4万吨,是盱眙的12倍,潜江的2倍;产值近25亿元,小龙虾产业已占洪湖水产份额的四成以上,占荆州小龙虾产业的三分之一,占全省小龙虾产业的六分之一,成为渔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

四、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市小龙虾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严峻的现实。

1.养殖模式单一。我市小龙虾主要以虾蟹混养、虾稻综合种养为主,辅以少量池塘专养,而鱼虾混养、藕虾套养等模式基本处于空白。

2.加工产业不强。目前,我市水产加工企业23家,而小龙虾加工企业仅3家,且生产的小龙虾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甲壳素、壳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

3.品牌影响力较弱。洪湖小龙虾虽然品质优良,但品牌影响力远不如盱眙小龙虾,与潜江小龙虾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五、今后发展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走“稳量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生态安全”的现代渔业发展之路,按照新常态下发展水产业的总体要求,突出洪湖水产支柱产业地位,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扩大养殖规模,重点以内荆河为中轴线,开发利用沿河乡镇的稻田种植空间,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建立虾稻、虾鳖稻等共作或轮作的新型综合种养产业化基地;以湖滨乡镇为建设节点,串联形成环洪湖蟹—虾复合生态养殖圈,建立虾蟹混养基地,推动小龙虾生产经营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小龙虾全产业链,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突破百万亩,总量达到15万吨,产值突破40亿元。

(通联:433200,湖北省洪湖市水产局电话:0716-2423381)

猜你喜欢

虾稻洪湖苗种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洪湖水浪打浪
虾稻共作养殖注意事项
潜江市:优质粮食工程助推虾稻产业发展
◆湖北潜江将打造虾稻千亿特色产业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湖凤舟
虾稻共作火 技术培训热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