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盆地小麦冬季冻害的成因及防控措施

2016-03-27镇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杨丙俭

河南农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镇平县春性半冬性

镇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杨丙俭

镇平县农技中心 侯宏 赵显果

南阳盆地小麦冬季冻害的成因及防控措施

镇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杨丙俭

镇平县农技中心 侯宏 赵显果

南阳盆地是全国著名的小麦主产区,常年小麦播种面积53.3万hm2,总产量32.5亿kg,占河南省小麦总产量的11%,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南阳盆地地处中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侯,冬季干冷,雨雪少。冬季最冷的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为-14.7℃,平均气温为1.4℃。近年来,南阳盆地由于气候异常,加之耕作模式的改变,小麦越冬期部分麦田出现冻害,造成苗黄、苗死,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对此,笔者经过近年大量调查,总结分析成因,提出应对措施,有效地减少冬季冻害发生,促进当地小麦均衡增产。

一、冬季冻害的类型及影响

冬季冻害是小麦越冬期由于寒潮降温引起,分为早期冻害和生理冻害。早期冻害是温暖天气过渡时发生的冻害,主要为害早期生长的麦田,或播种后遇温暖气候引起的旺长麦田;生理冻害发生在小麦越冬期,多因苗质弱、缺墒或冬灌不当引起。小麦遭受冬季冻害后,受冻部位干枯、分蘖减少,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减少,产量降低。根据近年来对20户、面积5.8hm2的受冻麦田调查,亩穗数平均减少3.7万,穗粒数减少2.3粒,千粒重下降1.8g。原因是小麦受冻后正常发育受挫,主茎和大分蘖部分冻死,植株受损,光合面积减小,小分蘖、新生蘖穗部发育时间短,不孕小穗小花增加,小粒增多。

二、冻害形成的原因

(一)气候异常

正常情况下,小麦秋冬季节,光照充足,气温逐渐降低,可以使小麦积累充足光合产物,盘根分蘖,形成壮苗,受到抗寒锻炼,抗寒性增强。如果气候异常,在前期气温较高、小麦生长旺盛的情况下,遇到骤然较大幅度的降温,由于小麦未经抗寒锻炼,极易受到冻害侵袭。2013年,南阳市小麦自10月播种至12月上旬,最高气温一直维持在10~20℃,气温较高,12月11日,气温骤降至-5℃,10%麦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叶尖变黄、干枯,其中2.0%的麦田严重受冻,主茎和大分蘖干枯、死亡。2015年,自11月3日至12月14日,长达40d时间为阴雨天气,最高气温维持在7~16℃,小麦蹿高旺长,麦苗细长,由于光照不足,光合产物积累少,分蘖、盘根少,弱而不壮。12月15日气温陡降至-3~-6℃,造成近20%麦田受冻。

(二)整地播种质量差

调查中发现生理性冻害多发生在旋耕机整地麦田。往往是旋后不经镇压耙磨立即播种,耕层浅,土壤桥空不实,跑风透气易散墒,根茎或分蘖节处墒情差。这类麦田往往播种过深,出苗后长势弱,分蘖、扎根少,多为单根独苗,抗逆能力差。寒潮来临时,旱冻并举,易遭受冻害。

(三)选种、播种不科学

近年来,南阳市种植的品种多为衡观35、泛麦8号、许科1号等半冬性品种,搭配种植郑麦9023、天民198、濮麦8号等春性品种。各类品种播种后均需通过春化发育阶段才能拔节抽穗。半冬性品种、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需要的温度和日数不同。半冬性品种0~7℃、20~30d可完成春化阶段;春性品种0~12℃、5~15d可完成春化阶段。通过春化阶段后的小麦抗寒性会显著降低,遇低温易受冻害。在生产中要求半冬性品种适期内先播,根据近年来实践,南阳市范围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8—20日;春性品种适期内后播,适宜播期为10月18—25日。这样可以避免半冬性或春性品种播期过早而受冻。但生产中由于农民不能准确把握每个小麦品种适播期,或受墒情、机械设施、劳力等因素限制,播种过早,小麦冬前通过春化阶段甚至拔节,抗寒性降低,冬季遇到0℃以下低温,即会受到冻害。近两年,天民198、郑麦9023在10月18日前播种的麦田100%遭受严重冻害。

播种量过大的麦田易受冻害。适播期内播种质量15kg/667m2以上的麦田,麦苗簇集在一起,叶片细长、生长瘦弱、单根独苗,易受冻害。

(四)施肥不合理

底施氮肥过多(≥13kg/667m2),再遇土壤墒情好、气温高,氮肥催得麦苗叶长、株高,生长过旺,体内积累和贮存的糖分小,抗寒性降低,易遭受冻害。

三、冬季冻害防范及补救措施

(一)提高机械化整地播种水平

旋耕田必须压实,连续旋耕3年的耕地必须深耕或深松1年,以打破犁底层;秸秆还田的地块必须深耕掩埋,耕后旋耕、耙磨、镇压,耕深在25cm以上,无明暗坷垃,无架空暗垡,地面平整,上松下实,塌实底墒,保好口墒,整好待种。大力推广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调整到4~5cm,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近年来,南阳盆地采用宽幅精量播种机整地播种的麦田,播种后地表平整、播种均匀、播深一致,种子与土壤结合紧密,出苗齐,苗势壮,没有出现过冻害。

(二)科学选用品种,适期播种

依据“先试验、再推广”的原则,选用经过当地种子或农技部门试验示范,适应当地气候栽培条件,高产、优质、广适、抗逆性强的品种,半冬性品种可选用泛麦8号、许科1号、豫农202、郑麦0943等品种,弱春性品种选用兰考198、郑麦113等。播种时按照品种特性,在适播期内进行播种,半冬性品种10月8—20日播种,弱春性品种10月20—30日播种。依据地力、产量水平、播期等因素科学确定播种质量,半冬性品种播种质量8~10kg/667m2,弱春性品种播种质量9~12kg/667m2,实行精量半精量播种,改变大播量大群体的陋习。

(三)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小麦生育期长,回旋余地大,冬季冻害发生后,只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促发新的分蘖,依靠分蘖成穗,仍能获得较好收成。

1.结合冬、春灌溉追施速效肥料。受冻麦田,冬灌时追施尿素7~10kg/667m2。受冻严重麦田,由于主茎和大分蘖受冻死亡在小麦返青期,结合浇水再追施1次返青拔节肥,7~8kg/667m2的尿素,促发春蘖,增加群体,提高成穗率,争取较多穗数,降低冻害损失。

2.早春及时划锄。增温保墒,促进麦苗盘根、分蘖,促进苗情转化。

3.加强中后期管理,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小麦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结合病虫害防治,按照每50kg水对磷酸二氢钾100~150g与相应的杀虫杀菌剂适量混匀均匀喷施麦田,每次喷施药液30~50kg/667m2,返青期至灌浆期喷施2~3次,补充营养,防止早衰,促进穗大粒多,提高千粒重。2014年,镇平县彭营乡梁洼村种地大户徐玉帮种植的1.33hm2兰考198小麦,年内遭受冻害,一片枯黄,主茎冻死,险些毁掉。在笔者指导下,12月28日冬灌,追肥尿素10kg/667m2,拔节期每667m2用50%戊唑醇10g+1.8%阿维菌素15mL+100g磷酸二氢钾对水30kg混匀喷1次,灌浆期每667m2用50%戊唑醇15g+10%吡虫啉15g+2.5%功夫菊酯35mL+磷酸二氢钾100g对水30kg混匀喷1次,按上述要求喷2次,小麦得到明显恢复,成熟期测产,亩成穗33.4万穗,穗粒数36.7粒,千粒重41.2g,按85%折实产429.3kg/667m2。

猜你喜欢

镇平县春性半冬性
以“票”惠民生——河南省镇平县张林镇人大试行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
借助专题询问之“刚性” 提升工作评议之实效——河南省镇平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评议的实践与思考
镇平县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资源在春性环境下的利用价值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半冬性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在西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镇平县
我国科学家分离出春性甘蓝型油菜自主开花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