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2016-03-24杨希川宋志强

重庆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第三军医大学皮肤性病教员

罗 娜,吴 毅,杨希川,宋志强,郝 飞,沈 柱

(1.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38;2.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数字医学研究室,重庆 400038)



·医学教育·

PBL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罗娜1,吴毅2△,杨希川1,宋志强1,郝飞1,沈柱1

(1.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38;2.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数字医学研究室,重庆 400038)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PBL)为一种以问题导向为中心,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至2015年,欧美澳洲等国家有80%以上的医学院都不同程度地应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1-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东南亚的一些医学院校也开始逐步尝试应用PBL教学模式[3]。目前,国内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在医学教学中起主导作用。PBL教学法与传统的以教员主要讲授、教员满堂灌的LBL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它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员讲解为主的教学禁锢,学员能在教学中自发地、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皮肤病发病率高,涉及3 000多个病种,包括感染性、自身免疫性、物理性、药物性、代谢性、遗传性等皮肤病,患病人群数量大,年龄涵盖范围大,且大多病因复杂,涉及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代谢等多个方面,特别在皮肤病的诊断上,皮肤病皮疹常作为诊断第一要素,皮疹形态千变万化,一种皮疹形态可能在多种皮肤病中出现,而多种皮肤病也可能表现出一种皮疹形态。通过传统的LBL教学模式,皮肤病皮疹的形态记忆相对较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足,皮疹记忆容易混淆[4]。因此,在临床本科学员中开展皮肤性病学的PBL教学尤为重要。

1 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本科生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开展

笔者在2013~2014学年的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尝试开展了PBL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每3节皮肤性病学课程中,选择最后1节课进行PBL教学。根据临床教学大纲的要求,常选择相对典型、资料齐全的病历作为PBL教学材料,如皮肤感染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疾病。

整个P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资料收集、个人自学、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几个步骤。教员将患者的病例部分资料发给学员,学员凭借查阅图书、网络来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初步分析、诊断及治疗,从而引出一系列问题作为自学的内容;然后,学员自己围绕该病例以及引出的相关问题,通过教材、网络、文献检索等方式,寻找答案,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材料;在每个讨论组组长的主持下,学员就自己查阅获取的信息、初步推断结果,以及初步的治疗方案进行发言,各抒己见,汇总,之后每一组组长作为代表发言;最后,授课教员进行总结,点评各小组的发言,为学员理清思路,指点迷津,讲解难点,突出重点,弥补不足点。

2 皮肤性病学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2.1PBL教学模式充分培养了学员处理各种临床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模式使皮肤性病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紧密联合,加速了皮肤科临床医生由学员向低年资医生的转变过程,通过学员结合自己的问题查找资料,充分培养了学员处理各种皮肤性病学临床问题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问题推理的能力。

2.2PBL教学模式充分提高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PBL教学模式提高了学员对皮肤性病学的学习兴趣,使其愿意花时间去查询和学习与皮肤科疾病相关的诊断和治疗资料,而不是呆板地听教员“填鸭式”的授课。学习兴趣的产生能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使其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教员在教学过程中由“主体”逐渐转为“客体”,充分发挥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主导作用。PBL教学能同时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大学和以后工作中的学习主要以自学为主,而不是一味依赖老师,老师只负责传导解惑,而不是满堂灌输。

2.3PBL教学模式更能针对性发现学员学习的不足PBL教学模式是以学员为中心的自主教学,学员在资料查询、分析问题过程中,会暴露出自身知识的不足和缺陷,教员在这时就能够针对性回答学员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纠正、补充,点对点地弥补学员学习上的不足,这优于盲目的无重点的灌输式学习。

2.4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员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对于每一个临床问题,个人的诊断和治疗思路都是单一的,而集体大讨论则有助于集思广益,集众人之长,弥补个人之短。另外,教员最后的总结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答疑和补充,有助于学员在思想层面上的拔高,有助于皮肤科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

3 皮肤性病学PBL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3.1教员和学员在PBL教学模式中不适应角色转变在PBL教学模式过程中,学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但教员仍为教学活动中的主题导向者、学习的评价者和促进者。中国医学院校教员普遍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依赖,对PBL教学模式缺乏认识和了解,对主题问题设计不合理,对小组讨论的引导不够,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PBL教学模式的质量[5-6]。而在学员方面,由于高中阶段长期接受了“填鸭式”的“老师为大”的灌输教学方式,学员进入高校后对PBL教学模式反而不适应。

3.2PBL教学模式配套教材与教学设施相对滞后目前,市场上暂没有与PBL教学配套的教材可供借鉴,所以PBL教学课堂皆由教员自行设定,如需顺利实施PBL教学,仍需要一定的虚拟患者、计算机辅助教学、医疗软件、配套的高速校园网络,这些在全国重点医科大学相对丰富,但在一般医科大学则较为匮乏。教员获得的PBL教学相关资料主要依靠自己在网上寻找和自己的临床、教学经验。

3.3中国医学生数量大,开展PBL教学存在问题在中国,每年有大量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到医科大学,自1998~2010年,全国医科大学招生数由75 188人扩增到533 618人[7-8]。目前,第三军医大学一个教学小班学员数量就能达到40~50人,一个教员要兼顾众多学员的集思广益,跟众多学员同时进行交互,这是PBL教学模式实施的一个难点。

3.4PBL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对学员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还是使用传统的理论考试+实训考核的考核方式,学员的学习仍是以把握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为主,考试题目包括执业医师考题,仍以选择、填空、名词解释和问答为主,与PBL教学模式本身相关的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无法占据试题主流[9]。

4 对皮肤性病学PBL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相关建议

PBL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结合传统的LBL教学模式,因为学员有了一定的初步专业知识,方能在PBL教学学习中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弥补本身学习的不足,让教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员的知识漏洞进行弥补,对学习深度进行拔高[10]。教员应该尽快适应角色转变,由“老师”向“导师”转变,教员授课中拒绝满堂灌输,仅仅起着教学导向的作用[11-12]。

PBL教学课堂中学员数量不宜过多,学员人数众多,教员难以全程兼顾,难以保证PBL教学效果。教学评价体制需随着PBL教学模式的开展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如笔试考试题需由客观题逐渐向主观论述题、病例分析题转变,这样才能考出学员的真实理论水平,而不是简单的选择ABC。医学院校的硬件配套设置如高速的校园网络、文献检索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医疗系统、虚拟假人等和PBL配套教材应适当跟进,保证PBL教学模式顺利实施[13]。

[1]史毓杰,杨健,杨文林.关于PBL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8):149-150.

[2]刘忠秀.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6.

[3]梅人朗.亚洲医学院校PBL的实施和学生的体验[J].复旦教育论坛,2003,1(6):77-80.

[4]杨静,冯文莉,奚志琴.PBL教学法引入皮肤性病学临床见习教学的尝试[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6):464-465.

[5]孙丽梅,田静,周毅成.皮肤性病学PBL教学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07-109.

[6]杨竹生,杨秀敏,田晶.PBL教学法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2,13(7):53-55.

[7]Sun W,Wu H,Wang L.Occupational stres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among university teachers in China[J].J Occup Health,2011,53(4):280-286.

[8]Tian Y,Xiao W,Li C,et al.Virtual microscopy system at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an assisted teaching platform for promoting active 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J].BMC Med Educ,2014,14(1):74.

[9]杨晓宏.PBL教学法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23(5):536-538.

[10]吴志洪,钟江,覃永健,等.皮肤科教学中皮疹线索结合PBL教学法的实践和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Z1):31-33.

[11]周春丽,吴军,王儒鹏,等.关于提高皮肤性病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重庆医学,2011,40(18):1863-1864.

[12]薛丽,蒋献,王曦.真实病例PBL教学法在皮肤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640-1642.

[13]赵玉磊,许惠娟.留学生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1,4(2):109-110.

10.3969/j.issn.1671-8348.2016.07.0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72884);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教育研究课题(2010C11);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育训练课题(SWH2015JY08Z)。作者简介:罗娜(1979-),讲师,主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E-mail:wuy1979@tmmu.edu.cn。

R751;R759 [文献标识码]B

1671-8348(2016)07-0994-02

2015-09-18

2015-11-28)

猜你喜欢

第三军医大学皮肤性病教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简介
红十字 从这里起飞 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运动会剪影
光明所系 幸福相托
——走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专科医院
晚安,教员先生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浅谈青年教员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