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词中的“水”意象分析

2016-03-24刘珊珊

关键词:宋词词人意象

刘珊珊

宋词中的“水”意象分析

刘珊珊

“水”是宋词中的常见意象之一,“水”不仅与“烟”“雁”“舟”等意象组合,营造或苍茫或清远的意境,而且蕴涵着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临水送别,客子行舟,宋词中的“水”浸满了离别相思人的眼泪;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兴衰荣枯;水空明清澈,洗濯被尘俗所污的心灵,表达了士人对摆脱世事、归隐田园的向往。宋词中的“水”意象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水的清明灵动与词体“要眇宜修”的特点相通。

宋词;“水”意象;情感载体;清灵;婉约

一、无处不在的“水”

在宋词中,从词牌到意象,“水”俯拾皆是。“水龙吟”“浣溪沙”“临江仙”“西江月”“蓦山溪”……这些词牌名使宋词从一开始便带着氤氲的水汽扑面而来。从婉约词到豪放词,从离别相思到羁旅行役,再到怀古咏史,词人频频选择“水”来为词作设景,传情达意。

所谓“意象”,就是将内在的抽象的心意寄托于外在的具体的物象。当外界的事物使作者内心有所感发而进行创作时,作者会通过某一意象融入自己的感情,并通过意象的组合来营造某种意境,使得读者通过特定的意象理解作者寄托于其中的感情。“水”是宋词中的常见意象,经常通过与“烟”“天”“山”“汀渚”“星月”等意象组合,构成清远、朦胧的山水意境,以衬托主人公的忧思或恬淡的心境。例如①:

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贺铸《石州引》)[1]540

梦随江水绕沙洲。沙上孤鸿犹笑我,萍梗飘流。(赵鼎《浪淘沙》)

“水”还经常通过与“雁”“舟”“落花”“楼”“阑”等意象组合,营造孤寂、苍凉的氛围,以烘托主人公孤凄寂寞的心境。例如:

江南一雁横秋水。叹咫尺、断行千里。(黄庭坚《留春令》)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

“水”在宋词中频频出现,不仅营造独特的意境,而且,聚散无形、随处可见的“水”还极易触发人内心深处细微幽约的情思,寄托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蕴意丰富的“水”

叶嘉莹认为感发生命的来源,“可以大别为得之于自然界景物节,气之变化的感发,与得之于人事界悲欢顺逆之遭际的感发”[2]4两种因素。多愁善感的词人于自然界、人事界观物、感物;这些事物触发词人的情思,使他们有所感怀,抒情言志,既是承载词人感情的载体,也是感动读者的媒介。而水就是这其中最为常见的事物之一。宋词中的“水”意象千姿百态,蕴意丰富。

(一)离恨相思

宋代文人,由于宦游干谒、人事变动,饱受离愁别恨和羁旅漂泊之苦,反映在作品中,“长于写情感的词更多地在写离别相思,以致翻开词集似乎满眼都是离愁别恨,离别相思成为词最常见的题材,贯穿于词的发展始终。”[3]35流水行舟是客子最常见的景致,茫茫烟水,不见乡关,飘零之感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宋词中的“水”浸满了离别相思人的眼泪,浸满了羁旅行役者的辛酸。例如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极致缠绵,“水”在渲染意境和表达情感上起了重要作用。在意境上,千里烟波浩渺,水天相接,暮霭沉沉,苍茫辽阔,笼罩着浓浓的离愁。在情感表达上,“兰舟催发”,无情的江水正摇荡着行舟催人赶紧出发。“水”的无情衬托出人的多情,伤离别,纵有千言也只能哽咽无语。“念去去”,遥望江水,烟波千里,正如离人的愁绪一波推一波;想将来,重逢遥遥无期,纵风情千种,也无人诉说。例如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是写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花自飘零水自流”表明花和水的无机心。然而,花落水流却有意无意地引起多情之人对美好年华流逝的感伤,感伤如此易逝的年华无法与爱人共同珍惜度过。秋日黄昏,雁回、月上,红藕殒谢,花逐水流,轻轻滑过兰舟舷侧,也勾起舟中人丝丝缕缕的思念。这思念不是呼天抢地的悲痛,只是淡淡的闲愁,自落花流水生出,如淙淙流水般轻盈而绵远,萦绕不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好在,这无计消除的相思之苦不是只有一人独自承受,相爱的人心有灵犀,彼此思念,“君愁我亦愁”。流水如一根红线牵着分隔两地的人,将思念之情传递给彼此,将思念之苦平复于彼此。

(二)感时伤怀

水的流逝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淡烟流水,轻寒漠漠,心思纤密之人生无端闲愁;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流年似水易逝,红颜如花易殒;滚滚江水,淘尽英雄豪杰,淘尽兴衰荣枯,豪放悲悯之人叹时移世易,生故国之思。例如刘过的《糖多令》: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在垂暮之年,重访南楼,登楼远眺,满目凄凉,加之不过几日便是中秋,“犹未稳”“又中秋”流露出时序催人、今非昔比的伤感,顿觉“浑是新愁”,既有新愁,也有旧愁。旧愁即江河日下,怀才不遇;新愁则为悲秋,故人不在,烈士暮年;旧愁浑是新愁,正欲买酒聊以排遣,却想到“终不似,少年游”,只好作罢。浅流缓缓,绕过汀洲,带过寒沙和芦叶,词人的心绪也如这环绕的浅水,一波三折。尤其最后一句,“欲”和“终不似”的反转,年少的意气风发终是不再了,一唱三叹,沉郁顿挫。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文臣武将的最高评价就是忠君爱国。屈原忧愁幽思而赋《离骚》,以对爱情的至死不渝表达对国君的忠贞不渝;后世的忠臣烈士无不是壮志报国,以身许国,以谢君恩。

“兴亡梦,荣枯泪,水东流,甚时休?”(刘过《六州歌头·镇长淮》)面对滚滚长江和江北沦陷的大好山河,爱国志士满腔悲愤,慷慨悲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希望当朝者能如孙权这样的盖世英雄一样英勇抗敌,抒发着收复山河,一雪国耻的壮志豪情。例如张元幹的《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该词开篇便是一片苍茫的江景:“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倚楼怅望,“愁生故国”,万顷沧波,风扫浮云,激起词人“气吞骄虏”的万丈豪情。“风浩荡,欲飞举”否定了苕溪垂纶的念想,也表达了剑斩胡虏的决心和对丞相李纲反对议和、坚持抗金的支持,充满干云冲霄的忠义之气。浩荡沧波将词人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衬托得大气磅礴、催人奋进。

(三)隐逸之思

文人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有别样的青睐,他们普遍以白描手法,创作风格清新、明快、淳朴的诗词,或表达对恬淡、闲适的山水田园的喜爱和享受,或表达对尘世的厌倦、对归隐的渴望。而水的清澈、静水无声,带给被凡尘羁绊的心灵以澄净、安宁,也映衬着文人高洁脱俗的品格。因此,在山水诗词中,“水”入目皆是。山水宋词中的隐逸之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谪居或隐退,自适其乐。例如: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锦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黄庭坚《诉衷情》)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王安石《渔家傲》)

第二种,常年羁旅,厌倦漂泊。例如:

名利客,漂泊未还家。西塞山前渔唱远,洞庭波上雁行斜。征棹宿天涯。(王琪《望江南》)

山雨细、泉生幽谷,水满平田。……不如休也,一庵归去,依旧云山。(周紫芝《雨中花令》)

第三种,累于仕宦,渴望归隐。例如:

长安拜免几公卿,渔父横眠醉未醒。烟艇小,钓车腥,遥指梅山一点青。(陆游《渔父》)

竹里全无暑气,溪边长有清风。荷花落日照酣红。雨过遥山翠重。老作宫祠散汉,本来田舍村翁。腰缠三万禄千钟。也是一场春梦。(吴儆《西江月》)

与污浊的尘世相比,纯净、恬静的水光山色和乡村田园,既是游子迁客逃避现实、安抚心灵的精神乐土,也是隐逸之士远离尘俗污染的世外桃源。当文人士子前途黯淡、屡遭贬谪、报国无门时,静水流深,恰能抚慰他们失落受伤的心灵;水的空明澄净,荡涤被尘俗所污、被世事所累的心灵;“上善若水”,水的至纯至善和他们共同守护着内心的那一份淡泊、高洁和宁静。

三、水的清明灵动与词的“要眇宜修”

“水”意象是宋词中的常见意象之一,词人频频以水入词,让“水”意象承载如此丰富的思想感情。究其原因,水和词有质的相通之处——水的清明灵动暗合了词体“要眇宜修”的特点。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产生于花间樽前,用于筵席佐乐,与诗相比,词更委婉,更倾向于表达细腻的情思。“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4]179水的特点是清明灵动,与词“要眇宜修”、婉约抒情的特质是相通的。“水”意象使得词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洗尽俗媚,更增添了一分清婉、一分灵动、一分含蓄。以艳情词为例,艳情词是媚而不俗的,大多不直言爱恋细节,而是委婉地表达别后的苦恋相思,隐隐透露出凄婉感伤的意味。失意文人常常将身世之感寄于艳情,选用“水”意象作为中和,将爱情的失意、身世的浮沉表达得缱绻怅惋而不流于轻浮。例如秦观的《鼓笛慢》:

乱花丛里曾携手,穷艳景,迷欢赏。到如今谁把,雕鞍锁定,阻游人来往。好梦随春远,从前事、不堪思想。念香闺正杳,佳欢未偶,难留恋、空惆怅。永夜婵娟未满,叹玉楼、几时重上。那堪万里,却寻归路,指阳关孤唱。苦恨东流水,桃源路、欲回双桨。仗何人,细与丁宁问呵,我如今怎向。

后世评价秦观的词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这首词满纸言“恨”:一恨无可奈何的离别,无人锁定雕鞍,从前携手赏花的旧事将如梦随春远;二恨将来的苦苦相思,“佳欢未偶”,孤唱阳关,重逢无期;三恨水东流,让自己“欲回双桨”不能。但结合背景,元祐八年,高太后薨,恢复新政,绍圣元年,旧党一同遭贬,秦观也在其列,此后被一贬再贬。前途无望,四处漂泊,令本就生性细腻敏感的词人沉沉地陷入悲苦和绝望之中而不能自拔。因此,这首词中,在爱情离别之下,还隐藏着另外三重“恨”:一恨遭遇迁谪,不得不离京出任;二恨漂泊不偶,难再回京复职;三恨桃源难觅,理想难以实现。秦观将内外三重恨诉诸眼前的“东流水”,水载人离京,离开恋人,水东流阻断归程,寻不到桃源也难回头,新愁旧恨都随着流水东逝、随春远去。

水是清澈的,洗涤士人们被尘俗所污、被世事所累的心灵,象征着中和、平淡,象征着士人的高洁情操和内心的淡泊、宁静。所以,“水”意象不仅仅可以触发词人的纤细情思,不仅可以用来写离愁别绪、感时伤怀,还可以是一种精神象征,是宋代士大夫光风霁月的人格写照。

四、结语

“水”是宋词中高频率出现的意象之一,蕴意丰富。水无处不见,姿态万千,极易引发词人各种各样的情感,潺潺流水触发了词人的绵绵情思,滔滔江水激起词人的豪情壮志。水清明灵动、空澈澄净,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和高洁的品格。水滔滔不息,送走游子,隔断恋人,多愁善感之人叹流年似水,今非昔比;远行之人叹兰舟催发,无语凝噎;相爱之人望水兴叹,诉尽相思之苦。宋词中的“水”意象承载了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也使宋词如水般清婉动人、韵味无穷。

注释:

①文中所引宋词全部引自唐圭璋所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兆鹏.唐宋词分类选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王国维.《人间词话》译注(增订本)[M].施议对,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8.

(编辑:文汝)

I207.23

A

1673-1999(2016)10-0063-03

刘珊珊(1991-),女,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2016-06-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语言与文体的建构研究”(201564040)。

猜你喜欢

宋词词人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词人的职业
意象、形神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宋词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