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社会价值

2016-03-24娄淑华毕腾亚

关键词:文明政治生态

娄淑华,毕腾亚

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社会价值

娄淑华,毕腾亚

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政治上,有利于推进政治权力规范化和政治决策科学化;经济上,有利于创造丰厚的社会财富,推动共享发展的实现;文化上,有利于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生态上,有利于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政治权利;政治参与;有序性;大学生;

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在认同现有国家政治制度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程度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1]。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群体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程度直接影响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并间接影响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具体而言,从政治层面看,有利于推进政治权力规范化和政治决策科学化;从经济层面看,有利于创造丰厚的社会财富,推动共享发展的实现;从文化层面看,有利于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从生态层面看,有利于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一、推进政治权力规范化,政治决策科学化

(一)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政治权力规范化

政治权力本身具有腐蚀性与扩张性。因此,政府权力的运行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有序政治参与不仅可以表达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诉求和利益诉求,也可以规范政府权力运行,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强大的动力[2]。有序政治参与的过程是培养大学生政治认知、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也是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的政治人才与社会公民的过程。全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则有利于规范政府权力的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障政府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政治决策科学化

政治决策,尤其是涉及到公共利益的决策,事关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备受公众关注。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主体,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在促进政治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进程中表现出不可忽视的作用[3]。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与政治参与能力,不仅关注自身群体发展,也能从国家、社会整体层面出发,关注其他社会群体利益,并对运用自身的知识、能力分析社会问题、表达民生诉求。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重点是政治沟通。充分、畅通、有效的政治沟通可以客观、完整地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从而促进政府部门政治决策的科学化。

二、创造社会财富,推动共享发展

(一)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

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尤其是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政治参与,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勇于发声,对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乐于提出意见和建议。他们能够较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方向,知道国家支持什么、倡导什么,能够及时关注并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他们能够把握与国家发展的大方向,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推动共享发展的实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共享发展理念做了深刻阐述,“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4]。共享发展是事关国家繁荣发展的大工程,涉及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可以为共享发展具体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促进共享发展的各项政策的推行及完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可以迅速地了解全国乃至全球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全面地分析社会现状,解析社会问题,并且及时作出反馈。比如通过密切关注农村发展问题、农民致富问题、城乡发展差距问题等,可以帮助政府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更全面地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

三、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一)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

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认为,只有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中,社会成员才会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才会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政治参与。营造和完善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推进和完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现实选择[5]。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需要呼唤,参与热情需要激发,参与能力需要培养,参与途径需要引导,参与方式需要规范。大学生群体是政治参与的“领头羊”,要充分重视其示范、带领作用。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等,且具有较高的政治认知能力,对基本的政治原理、民主原则、政府机构及其职能等有比较恰当的认知和理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往往更加具有合理性和示范性。因此,大学生有序的、广泛的政治参与有助于带动其他公民积极进行有序政治参与,激发大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弘扬政治参与精神,推动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建设、发展和繁荣。

(二)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6]。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人民群众在历史中创造了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丰厚的精神财富。这些优秀的文化蕴含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和不屈的奋斗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

大学生是具有理性思考意识和能力的群体。在政治参与过程中,他们能够理性思考、谨慎行动。例如针对南海仲裁案,许多大学生在网络上积极发表爱国言论,但并没有出现大肆谩骂等不理性的行为。又如针对“赵薇事件”,一开始事态的发展不明朗,大学生网友等只是呼吁抵制“台独”艺人的电影在大陆上映,然而随着事件持续发酵,这件事情俨然变成了资本力量和国家力量的博弈。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群体没有偏听偏信,而是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并且做到了“国家面前无偶像”,坚决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在这些事件中,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没有制造所谓的社会混乱,而是维护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同时,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大学生进行了深刻、有效的政治学习,展现了我国新一代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一)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问题是重要的全球性问题,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保护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只有人民充分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思想、知识、能力和技术,才能够真正做到在生产生活中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做到以生态理念规范生产实践,以生态思想指导生活行为,以生态知识修复生态平衡[7]。因此,树立和弘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至关重要。

高校致力于培养高层次人才,引领文化发展。大学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具有善待自然万物的基本态度与行为方式。他们在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过程中,将其所具有的生态文明的精神源源不断地传递到社会各个层面,从而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示范、推动和辐射作用。此外,大学生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把生态保护思想的理论成果转化成通俗易懂的、与社会大众紧密相关的生态保护语言,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唤醒社会公众的生态忧患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和生态参与意识,有助于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应对严峻的生态危机挑战。

(二)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狭义的生态文明主要是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因此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当然,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参与并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群众性的“参加”,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真正地参与到建设生态文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只有人民群众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个政策过程中,形成关于公共利益的共识,才能做出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合法决策,才能作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合理决策[8]。生态建设需要人人参与,大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比较丰富,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比较强烈。因此,他们能够更加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更加普遍地具有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及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可以更好地推动生态建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广义的生态文明是指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内含互动、协调、多元等思想。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也体现了互动、协调、多元等思想。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内含有序政治参与。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是生态文明在政治上的具体体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更多的大学生进行积极、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和加深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为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各个方面的繁荣和发展。

[1]娄淑华,刘梅敬.论高校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

[2]权静.中国当代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3]曹永森.从政治沟通看政治决策的民主性和开放性:中西方智库、媒体的比较分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6).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金华.参与型政治文化:推进和完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现实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11(12).

[6]冯俊.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N].人民政协报,2016-7-14.

[7]孙正林.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与路径[J].教育研究,2014(1).

[8]薛晓源,陈家刚.从生态启蒙到生态治理:当代西方生态理论对我们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4).

(编辑:王苑岭)

D432

A

1673-1999(2016)10-0012-03

娄淑华(1955-),女,博士,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政治社会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毕腾亚(1992-),女,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16-07-22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行为特性与实践路径研究”(13YJA71002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文明政治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