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与表征:旅游语境下阳朔客栈主身份认同研究*

2016-03-22陈志钢吴玉琴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6年1期
关键词:阳朔身份认同

陈志钢,吴玉琴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旅游业研究]

建构与表征:旅游语境下阳朔客栈主身份认同研究*

陈志钢,吴玉琴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身份认同作为社会学的重要概念,是目前旅游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在“自我”与“他者”的转换与互动中,动态地建构与表征着身份的认同,并能动地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发展。以阳朔客栈主为例,探讨了旅游发展语境下客栈主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以及在身份认知、归属情感、身份评价与行为意向等4个维度下的具体表征。研究发现:在“自我”和“他者”的共同作用下,客栈主身份认同的建构经历了动态互动的变化过程。从客栈主的身份认知类型来看,可归纳为自由职业者、半自由职业者和客栈主3种类型;从客栈主的情感归属来看,存在积极和消极两种状态,积极的情感体现为喜欢以及自豪感,消极的情感集中体现为新鲜感过后的厌倦感;从客栈主对自我身份的评价来看,体现为开客栈过程中的收获以及为客栈业在阳朔旅游发展中的贡献等;从客栈主对行为意向来看,目前的表征状况多集中在“未知”,即不确定是否会继续开下去。作为对客栈主身份认同的初步探讨,后续研究还需从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进一步解释身份认同的动态建构过程与复杂的多元表征,并且对多个案例地的客栈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客观、更全面地把握客栈主的身份认同研究方向。

[关键词]身份认同;客栈主;阳朔;旅游语境

认同或身份认同是目前学术界最为流行的术语之一,它直接涉及我是谁或我们是谁、我在哪里或我们在哪里的反思性理解[1]。米德认为,认同是人们获得其生活意义和经验的来源,它是个人对自我身份、地位、利益和归属的一致性体验[2]。而作为社会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身份是由社会和国家所认同的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身份揭示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主体在特定的关系所处的一种不可让予的地位或资格,一种如何与他人相处的相应行为准则[3]。目前学界对身份认同的定义存在争歧,不同的研究学者纷纷将身份认同理论引入各自的研究领域,从而派生出系列概念群以及子理论,如社会认同理论(社会心理学),文化认同理论(文化心理学),地方认同理论(环境心理学)等等,这使得身份认同的研究域更加庞杂且多样化。研究身份认同,一方面可以通过身份认同了解某一共享身份的整个群体,从大范围的身份认同如国家认同或者民族认同,到小范围群体认同如地方性认同或职业认同;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变革必然带来人们对于社会身份重新定义的可能性,身份认同的演化往往深植于更为广阔的社会关系中。通过对不同时期同一身份认同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一身份认同所处社会环境的历史发展和变迁[4]。

21世纪初,身份认同的相关理论引入旅游学研究领域。国外对身份认同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身份认同与旅游(尤其是遗产旅游)的关系研究[5-7],身份认同对居民行为的影响[8-10]等。目前国内关于身份认同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少,主要有孙九霞的研究发现不同环境下、不同旅游开发强度的目的地社区,旅游对当地的族群认同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1]。杜方娟、陈晓亮等的研究发现在仡佬族祭祖的文化实践中,精英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力影响和重构了地方身份认同,而地方的民族身份认同又影响地方意义的重构[12]。陈奕滨的研究发现民族文化和工作环境的支持有利于提升职业女性对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对民族身份高度认同和工作环境的支持进一步提升职业认同感,并为民族职业女性带来较高的自我效能感[13]。阳宁东以九寨沟旅游表演《藏迷》中的藏族表演者为例,探讨表演者在舞台表演与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变化,研究发现表演者新的文化身份的建构是少数族群在理解自我传统与现实的基础上的自我抉择[14]。黄佩、黄文宏等研究了网络中的背包客的身份认同,研究发现网络媒体制造了流动的“真实感”,为受众建立了视觉感知—共同在场—赋予意义的认同过程[15]。总的来说,国内外旅游学界对身份认同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旅游相关利益群体身份认同的表征及建构过程,身份认同的影响机制,以及身份认同形成后对社会或是其他方面的影响机制以及行为机制的相关研究亟待加强。

客栈是诸如丽江、大理、阳朔等旅游城市独具特色的接待设施与城市符号。客栈业的蓬勃发展使客栈主从实践后场走上被研究前台,其作为经济利益的追逐者以及地方(place)组成的一部分,在“自我”与“他者”的视角中不断建构自己的身份。本研究以阳朔客栈主为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旅游发展过程中,客栈主身份认同是怎样建构起来的?身份认同的具体表征是怎样的?他们在与地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怎样进行着个体身份的重构,并建立新的归属认同感等问题。本研究以期为民宿客栈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旅游目的地的规划管理提供意见建议。

一、研究案例

(一) 案例地选择

阳朔旅游业发展的典型性一直被学界冠以“阳朔现象”[16]。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阳朔的旅游业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首先是旅游开发的早期阶段(1949-1978),旅游开发和外来旅游者对阳朔的旅游文化影响较小;其次是旅游快速发展阶段(1978-1999),国内外旅游人数迅速增加,阳朔旅游形成了以西街、漓江为代表的旅游产品,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并且逐渐成为阳朔的支柱产业;第三是旅游业初步繁荣阶段(2000年至今),旅游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旅游在经济发展、就业率提升、增加税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真正成为阳朔县的支柱产业[17]。根据阳朔县旅游局统计的资料(见图1)显示,阳朔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呈逐年上升的态势。2004年《印象·刘三姐》演艺产品的推出,改变了阳朔游客构成的结构,阳朔进入国内旅游的快速发展时期。

资料来源:《2001-2013年阳朔主要旅游指标》,阳朔县旅游局,2014。图1 阳朔2001-2013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资料来源:《2001-2013年阳朔主要旅游指标》,阳朔县旅游局,2014。图2 阳朔2001-2013年住宿收入和床位数

伴随着旅游行业的兴起,阳朔客栈业蓬勃发展(见图2),短短几年内客栈分布以西街为核心,逐渐在周边街道扩散开来。目前阳朔客栈数目占到了阳朔酒店总数的50%以上,客栈已经成为游客去阳朔旅游住宿的首选。个性化经营是阳朔客栈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具有浓厚当地文化特色或者店主个人特色的建筑和装修风格上,还体现在集食、宿、游、娱于一体的旅游体验形式上。对于旅游者而言,客栈不仅实现“住”的功能,同时通过环境的营造和提供个性化服务使旅游者身心舒展、感受到有别于日常生活的旅游体验。

(二) 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研究以阳朔为案例地,以西街及其附近的府前巷、县前街、桂花路、芙蓉路、城中路、城北路等街道上的客栈(见图3)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参与式观察法、深度访谈法等定性研究方法。笔者先后于2014年7月5-14日、2014年10月11日-11月3日进行了为期34天的实地调查,并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进行补充调研。研究主要采用半结构的访谈方式。访谈对象包括客栈主、客栈员工、当地居民、游客等。二次调研访谈客栈主共32个(见表1),包括深度访谈对象24个,一般访谈对象8个;其中本地客栈主7个(含两个深度访谈对象),外地客栈主25个(含22个深度访谈对象),均做有录音记录并进行了编码处理,并运用内容分析法以及ROSTCM6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了处理。

图3 调研客栈分布图

客栈名称性别年龄来源地受教育程度之前的职业开客栈时间编号11客栈男35南宁本科销售5年SY203040客栈男26珠海本科销售3年ESS海派客栈男/女40上海本科青旅3年HP棒棒堂客栈女45江西本科文化事业单位5年BBT叁叔客栈男50桂林本科酒店会所半年SS东篱客栈男27桂林小学打工3年DL很多人青年客栈男40贵州本科酒店1年HDR很多人青年客栈女25宁夏本科电视台1年HDR花园客栈男41石家庄高中银行2个月HY江缘客栈男39贺州高中攀岩7年JY旧糖客栈女30南宁高中房地产销售4个月JT沙鸥居客栈男65沈阳本科企业管理5年SOJ瓦舍客栈男35江西本科广告2年WS蜗居客栈女27北京本科销售2年WJ夏威夷客栈男32沈阳本科销售4年XWY小毛驴客栈女31沈阳本科翻译2年XML阳光客栈男32广州高中做生意2年YG

续表1

客栈名称性别年龄来源地受教育程度之前的职业开客栈时间编号优游客栈男30北京本科企业员工2年YY院子客栈女31湘西本科酒店3年YZ壹佰客栈女35柳州高中会计4年YB老门客栈女30本地初中小生意6年LM陌上客栈女28本地大学网络6年MS懒人堂客栈男/女29广州大学做生意10年LRT当当客栈女33山东大学销售2年DD花漾客栈女32山东大学销售3年HY懒洋洋客栈女42阳朔初中导游4年LYY眯喽客栈男47辽宁大学做生意1年ML陌客客栈男45阳朔大学做生意3年MK那些年精品客栈女43阳朔大学做生意4年NXN陶然庭客栈女29阳朔初中导游1年TRT小时候客栈男37广东大学做生意1年XSH兴坪客栈男46阳朔初中农民10年XP楼台客栈男29桂林大专酒吧1年LT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二、阳朔客栈主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的认同处于不断的建构—破裂—建构过程中,剧烈变化的现实往往使得一种认同刚刚确立,瞬间又变得虚无缥缈了[18]。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身份是由社会所建构的,对人或群体来说,特性的确定性和统一状态不是一种固有的本质,而是通过其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和他身外的或者未曾预料到的经验相遇,并把某些经验选择为属于自身的东西。因此,身份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演变中持续和在持续中演变的过程[19]。此外,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是在“自我”与“他者”的互动中完成的[20]。这是由认同所具有的内敛性和外散性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认同是一种向内的自我深度感,是一种自我价值和自我意义的发现和肯定;另一方面,认同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集中反映,人的自我感来自外界、他者,最终也必然回到外界、他者[21]。

旅游语境下客栈主的身份认同亦复如是,在自我与他者的互动中不断地建构—破裂—再重构,对客栈主身份认同建构过程的分析应该是在历时态角度下的一种探索,旅游语境下阳朔客栈主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如图4所示。

在开客栈之前,客栈主对自身身份的期望更多的是贴上了“自由”“随心所欲”“悠闲的职业”“在喜欢的地方做喜欢的事”等标签(见表2)。形成这种期望的原因,一方面是某一次阳朔之旅带来的良好体验让他们产生了在这山水之间开家客栈的想法,再加上各种机缘巧合,于是他们纷纷辞去工作,辞去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远离大城市的喧嚣,以开客栈的形式驻足阳朔,近距离地体验阳朔慢节奏的生活。另一方面则是朋友的推荐,而他们口中的朋友来阳朔的原因依然是第一种。旅行经历、住店体验或是朋友间的口碑传播建构了客栈主在开客栈之前对“客栈主”身份的期望,这种身份期望会影响客栈主身份认同的形成及至后期身份认同的反思固化抑或是身份重构。此时的身份认同相对来说是比较模糊的,同时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导致身份认同的中断。

图4 客栈主身份认同建构路径

序号身份期望词频序号身份反思词频1自由281风险32随意152责任53悠闲93压力74喜欢224麻烦2

在开客栈过程中客栈主所经历的客栈的选址、装修、各类手续证件的办理及办理过程中同政府、当地居民的接洽慢慢形成了其对“客栈主”身份的现实认知,到客栈正式营业后“客栈主”这一身份认同基本形成。在这过程中,随着身份体验的加深,不少客栈主发现,“客栈主”身份并没有期望中的那么“自由”,而是存在许多“风险”“责任”“压力”甚至是“麻烦”,这使得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见表2)。这一时期周边的环境以及客栈主本人(包括他的性格、人生阅历等)对其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起决定性作用。

到客栈有了相对固定的经营模式,有了一批固定的追随群体,客栈主有了其相应的生活圈、朋友圈,客栈经营稳定之后,“客栈主”这一身份基本固定下来。客栈主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新鲜感”之后,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进行反思,反思的结果一种是身份的固化,即觉得自己适合并且喜欢“客栈主”这一身份,并会继续做下去;另一种是身份认同失败,身份认同失败是指主体在内心身份标准与外界感知到的自我意义之间的偏差无法通过行为来弥合,而个体情绪反应的强度却明显降低的情况下,身份认同理论认为原有的内部标准已经朝着情境中感知到的自我意义方向发生改变,这种内部标准的变化也就意味着身份发生了改变[22]。也就是说客栈主开始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厌倦感”,不愿意继续开客栈或是不愿意继续待在阳朔,开始寻求新的身份(新的职业或是新的环境)这样一种状态。这种身份的反思过程是不断地对“自我”和“他者”身份的比较过程,“自我”即是反思自己的性格(是否能够守候孤独,坚持下去),“他者”即是审视周边(周边的客栈主、周边的商铺、旅游的淡旺季、朋友的生活等)。周边商铺不断地易主,外边世界的诱惑、相对有限的收入以及旅游的淡旺季所导致客源的不稳定使得许多客栈主终止“客栈主”这一身份,并开始建构新的身份。

总之,在旅游语境下客栈主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客栈主在不断审视“自我”和“他者”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当中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同,而这种身份认同伴随着目的地旅游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客栈主自身的性格、人生阅历以及目的地发展的环境(包括人的因素)对客栈主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起决定性作用。

三、阳朔客栈主的身份认同表征

基于相关文献对身份认同的研究[23-25],本研究从身份认知、归属情感、身份评价和行为意向4个维度对阳朔客栈主身份认同的具体表征进行分析。

(一)身份认知维度

认知是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个体的身份认同首先必须对自身身份进行某种认知活动,然后再产生某种情感和行为模式[26]。身份认知(Cognitive)是指对自我归属与某一群体的认知意识[27]。阳朔客栈主的身份认知类型可表征为3种类型:自由职业者、半自由职业者和客栈主(见表3)。从统计表内容看,3种类型的身份认知频次大致相等,下文就具体访谈内容做进一步分析。

表3 身份认知的频次统计和内容举例

首先是自由职业者。他们自我归类为自由职业者,他们崇尚自由的生活,开客栈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喜欢上某个地方(交通、环境、空气质量)或是某种生活状态(生活节奏慢、轻松、无约束)。

职业啊,不好说,差不多算自由职业者吧。像我们开客栈的人就是那种,就比较崇尚自由的生活的人多一点,你说为了赚钱,这个店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够吃就好。(DL)

第二种是半自由职业者。这种认知的特征是介乎自由职业者与客栈主之间的一个状态,他们将客栈作为谋生的手段之一,并不局限于客栈这个小圈子,反而是开客栈让他们有了灵活自由的时间去经营别的理想或是爱好。

现在来说,相对就是一个半自由职业者吧,就是我可以做一样东西,但让自己并不局限于这个东西,就是说我专门开客栈,并不局限于做客栈,我还可以抽身,比如说我在这一个月,他(三叔)可以出去一个月,哪怕去旅游都没问题,如果说其需要一个月的时候,那么他在这就行了。(SS)

第三种是客栈主。这种类型的认知又可划分为两种。 一种是典型的生意人思维,他们将自己定义为经营者,看重的是这个市场能给他带来多少收益。

这边的客人来阳朔那肯定要住,酒吧他可去可不去,对吧,一个吃一个住,必须的,客栈还是比较稳一点。但是客栈在投资方面,它是第一笔投资,以后慢慢回收,但是一年两年都要小修一下,过三四年要大修。来这边(阳朔)旅游,就觉得在这里搞搞旅游也不错,就留下来了,先试了一下,感觉还可以,有发展前途,然后房子卖了,全家都搬过来了。(BBT)

另一种是将客栈作为事业来经营,他们清楚地了解客栈行业规律,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清楚的未来规划。

经营客栈,具体点跟每个人性格有关系,有些人就是比别人坚韧,他坚持下来,就到了一个层点,有些人就坚持不下去,是不是信仰支撑下去,很难说。还是要落到实处,真正是个人的想法才是维系他在这个行业里能走多远。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界定,是一个怎么样的状况,在过程当中,实际上你是在寻求生存下去,或是活得更好的一个状况。我是比较现实的,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是以一个生意人的身份进入到这个行业中,不会带有太多个人化的理想色彩,像我们这种情况在我们这个行业可能是比较少见的。(WS)

客栈主对其身份的认知部分大多基于其对客栈这个职业的认识。客栈主的身份认知不是简单的基于“老板-顾客”关系上的认知,更多体现的是他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他们崇尚自由的生活,并把这种态度持续在经营过程当中,把顾客也就是旅游者看做是朋友。同时,这种身份认知也是基于客栈主对自身的定位,他们期望在这样的身份中获取什么,相应地会对其身份认知产生影响。

(二)归属情感维度

情感层面的认同,是指个体在认知的基础上对自身身份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反应。按照情感强烈程度的不同,认同情感一般可包括认同情绪和认同感情,其中认同情绪处于较低层次的不稳定状态,包括个体的喜怒哀乐、自豪、羞耻、惭愧等方面,而认同感情则属于较高层次、较复杂和相对稳定的心理体验和感受,一般可上升为某种世界观、价值观、信念、信仰等[26]。阳朔客栈主的归属情感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认同情绪部分,可以划分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见表4)。

表4 归属情感维度的频次统计和内容举例

从表4中可以看出,积极的情感主要体现为喜欢(自由的氛围、环境、空间),一种隐约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体现在他们自认为的业绩方面。

做了半年,感觉还行,还可以,就是说第一个它忙的时候会忙一点,闲的时候也比较闲,这里有几样东西我们是比较喜欢的,就是有一点时间可以控制,第二个这里的环境我们能够接受,就是这个空间。(SS)

虽然我们条件不是特别好,我们有很多很有钱的客人,他就跟我讲,我一到阳朔就想到要住你们这儿,我们在外地都是住五星级酒店的。现在五六年看下来还是开客栈稳定,其他的店生意不是很好做,今年很差,前几年都很好,今年不景气,餐饮业都很受打击,我们客栈还行,像我们还不错,我们已经稳定下来了,今年我们店每天基本上是满的。(BBT)

消极的情感集中体现为新鲜感过后的一种厌倦感。

其实我觉得刚开始做的时候就是把它当做一种事业来做,那时候就不会去想为了赚钱,就是想把它做好,刚开始就很用心嘛,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你用心的话你的客栈的生意就会好。但是你开了两年之后,就会有那种疲劳的感觉,就没什么心思放在上面了,除非你有把你很好的地方,很适合你理想中的那种,你想象中的可以达到的客栈,但那时候你的资金可能又不够了,反正就很矛盾。(XWY)

同身份认知相比,归属情感部分具有较强的主观属性。客栈主的归属情感除了受身份认知的影响外,还会受到目的地环境,生活氛围等的影响。同时情感部分会对客栈主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产生影响:积极的情感体现会促进客栈主身份认同的加固,而消极的情感会导致客栈主身份认同失败乃至身份重构。

(三)身份评价维度

评价层面的身份认同,是个体结合自身的价值观念、个人情感、自我需求和生活经验,基于某种评价情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身身份各方面进行判断的心理反应过程,是一种理性色彩较浓厚的表达方式[26]。客栈主身份评价可以从两个角度着手,第一个是对自己身份的评价,即作为一个客栈主的收获;第二个角度是对客栈整个行业重要性的评价,着重于客栈业在整个行业的贡献(见表5)。

表5 身份评价维度的频次统计和内容举例

首先是收获方面,从表5中可以看出,收获方面也存在两种状态,第一种是积极的,认为在开客栈的过程中能够增长见识(从客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交朋友、其他等。

收获是很多方面的,一个呢,因为你经历了很多的事情,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接触了很多不同的人,然后也有跟不同的人交流,你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各种人给你灵感,给你开阔眼界,你在客人身上学到的很多东西,是你在学校或者是家里根本学不到的。(HP)

收获就是对这个客栈行业有种新的认识,而且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每天哗啦哗啦就过了,因为基本上都在忙么,算是有事情干,我这次过来一个半月,没有休息过,时间觉得一眨眼就过了,而且没有太多操心的事情,那样的话相对来说心理压力很小,吃得少睡得香嘛。(SS)

第二种是一种比较消极的状态,这种状态集中体现在客栈收益方面。

收获就是不能指望这家客栈生活,这家客栈开着玩行,你要是指望它想挣大钱什么的不可能。(YY)

其次是行业贡献方面,主要体现为提供住宿、拉动消费从而为阳朔带来经济贡献等。

最基本就是解决人的住宿,它首先就是说这一块完全市场化了,政府没有干预。做客栈的无非就是说让来阳朔的客人有地方住,解决大家的住宿问题,这就是对旅游业的贡献。从传统来讲就是你要做得好一点,服务好一点,这样就会让客人对阳朔留下好的印象。(SS)

身份评价是身份认同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一过程涉及客栈主对“自我”和“他者”身份的比较。客栈主的身份评价持续存在于其身份认同建构过程当中,受到开客栈时间、以往的生活经历和职业经验的影响。同归属情感类似,积极的身份评价会促使客栈主身份认同的加固,反之亦然。

(四)行为意向维度

行为意向是身份认同的最高阶段。阳朔客栈主身份认同行为意向方面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客栈主是否愿意继续开下去以及对客栈接下去的发展有什么规划。行动维的表征体现为3种态度:会做下去,未知以及不会做下去(见表6)。

表6 行为意向频次统计

从表6中可见,行为意向倾向于未知的访谈案例居多,这与上文客栈主的身份期望相对应,他们向往自由、无拘束的生活,因而不会对未来有长远的规划。而那些确定会做下去的客栈主,他们从一开始对自己的职业有很明确的定位, 他们的客栈不论是在环境营造还是客源定位都有十分清晰的计划。此外,太过悠闲、赚钱不多则成了那些不会继续做(客栈)下去的原因。下文是3种行为意向的具体表征。

开呀,这里会一直开的,这里我们合同到期了,如果那个房东继续跟我们签,我们还是会签的,因为我们已经有一大批客人,当时买那栋房子也是迫不得已,因为考虑到万一房间到期了,别人不给你签,你手头上还有一大批客人,你这客人往哪放。现在在阳朔接一个店非常难,很贵,还不如加点钱去买一栋楼,那边也是借了些钱在做。在这里买了房,桂林也买了房,户口也都迁过来了,家里的老人也都迁过来了。这里气候好,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山水环境)也好。(BBT)

也不一定(是否会开下去),因为像我们这种情况就是,要有更好的发展我可能就走了,不定性呢,要是有比这更好的我可能就回去了,而且不能老在这边待着。因为20多岁就天天在这坐着也挺无聊的,你要是挣钱很多,天天环游世界了也行,问题也不是,我们也是很普通的嘛,可能就是小康之家。然后我要是回去朋友什么的也都在北京,这点时间长了也是个问题,你看他们老是发的,又是聚会,又是吃好吃的。(WJ)

这个的话,时间肯定不会太长,这个是租的嘛,又不是买的,也不可能说一直会做下去,肯定会有一些变化。但还是会做一段时间,以后还是有别的打算。(HP)

身份认知,归属情感和身份评价维度属于心理认同,而行为意向维度属于行为认同,是个体认同的最高阶段,客栈主完整的身份认同应该是心理认同和行为认同的统一。阳朔客栈主总体上出现心理认同与行为认同之间相失衡的情形,行为认同弱化的困境,大多数的客栈主有十分明确的身份认知、归属情感和身份评价,而在行为意向方面却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客栈主对其身份进行反思,出现身份加固抑或是身份失败重构过程。

总的来说,阳朔客栈主身份认同4个维度下的表征是一种共时态角度下的表征,是对客栈主现在所处状态的一个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栈主的身份认同也会随之变迁,重新回到客栈主身份认同的动态建构过程之中。

四、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身份认同为理论工具,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阳朔客栈主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发现:

1.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一种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它将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在全球化影响下,社会各阶层面临自我身份认知与重构,并在“他者”的视角下进行自我价值与行为意向的评价。旅游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是受全球化影响最显著的行业之一,作为旅游市场的前台人员的阳朔客栈主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面临着身份认同与重构。

2.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阳朔客栈主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经历了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与情感上的归属,以及“他者”视域下身份评价以及行为意向及身份认同失败后的身份修正与身份重构的动态变化过程。从开客栈之前对“客栈主”身份的期望,到客栈正式营业后“客栈主”身份的初步形成,再到客栈经营稳定时客栈主对其身份反思后“客栈主”身份的固化或是断裂的过程,是不断对“自我”和“他者”身份反思的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于“自我”与“他者”在互动中的共同作用。

3.客栈主身份认同共时态下的表征可以从4个维度下进行分析:身份认知、归属情感、身份评价和行为意向。客栈主身份认知类型可归纳为3种:自由职业者、半自由职业者和客栈主;客栈主的情感归属存在积极和消极两种状态,积极的情感体现为喜欢以及自豪感,消极的情感集中体现为新鲜感过后的一种厌倦感;客栈主对自我身份的评价体现为开客栈过程中的收获,包括增长见识、交朋友等,对客栈行业的评价体现为客栈业在阳朔旅游发展中的贡献,包括提供住宿、拉动消费等;行为意向则是为了说明客栈主是否愿意将其身份延续下去,目前的表征状况多集中在“未知”,即不确定是否会继续开下去。

作为对阳朔客栈主身份认同的初步探讨,本研究从历时态角度下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身份认同4个维度的具体表征作为客栈主身份认同研究的核心表述,对客栈主的身份认同现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否具备更广泛的实用价值还有待检验。此外,本研究的案例地选取是否具有典型性,结论与经验能否适用于其他旅游城市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身份认同的表征以及动态的建构过程都是相对复杂且难以把握的现象,本研究基于质性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身份认同的描述更多的是学术上的探讨,远比现实情况简单抽象的多。后续研究拟从定量研究入手,进一步辅证文章的结论,并且对多个案例地的客栈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客观、更全面地把握客栈主的身份认同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Zhou XH. Identity theory: An analyzing method of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J].Social Science, 2008(4):46-54.[周晓虹.认同理论: 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J].社会科学,2008(4):46-54.]

[2]Mead GH. Mind, self and society[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7.

[3]Yan GJ. Problems and reflection: Chinese identity research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in nearly 30 years[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4):30-38.[闫国疆.问题与反思:近30 年中国身份认同研究析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4):30-38.]

[4]Zhang MM.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western concept of 'identity'[J].Journal of Yunmeng, 2011,32(2):28-33.[张萌萌. 西方身份认同研究述评[J].云梦学刊,2011,32(2):28-33.]

[5]Palmer C. An ethnography of Englishness experiencing identity through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5,32(1):7-27, 2005.

[6]Ballesteros ER. Identity and community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Heritage Tourism in southern Spain[J].Tourism Management, 2007(28):677-687.

[7]Gonzalez MV. Intangible heritage tourism and identity[J].Tourism Management,2008(29): 807-810.

[8]Nunkoo R,Gursoy D. Residents' support for tourism:An identity perspectiv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2,39(1):243-268.

[9]Palmer A, Koenig-Lewis N. The effects of residents' social identity and involvement on their advocacy of incoming tourism [J]. Tourism Management,2013(38): 142-151.

[10]Wang SS, Joseph S. Chen. The influence of place identity on perceived tourism impact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5(52): 16-28.

[11]Sun JX.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ethnic identity of destination community:Based on different cases[J].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0(1):170-177.[孙九霞.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基于不同作用的案例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70-177.]

[12]Du FJ,Chen XL,Zhu H. Ethnic identity and place identity in the practice of ethnic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 A case study of official ancestor worship of Gelao Minority in Wuchuan County[J]. Geography Science, 2011,31(12):1512-1517.[杜芳娟,陈晓亮,朱竑.民族文化重构实践中的身份与地方认同:仡佬族祭祖活动案例[J].地理科学,2011,31(12):1512-1517.]

[13]Chen YB.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working women of ethnic minoriti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female golf caddies in Yunnan[J].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2,34(2):127-130.[陈奕滨.旅游发展与少数民族职业女性的身份认同:以云南昆明、丽江高尔夫女球童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2):127-130.]

[14]Yang ND."Self" and "Others"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tourism:A consideration about constructing cultural identity of performers in Tibetan Mystery in Jiuzhai Valley[J].Nationalities Research in Qinghai, 2012,23(3):152-155.[阳宁东.现代旅游语境中的“自我”与“他者”:对九寨沟《藏迷》表演者文化身份建构的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2012,23(3):152-155.]

[15]Huang P, Wang WH. Backpacker online:Seeking identification from mobility[J].Tourism Tribune, 2014,29(11):87-94.[黄佩,王文宏.网络中的背包客:从流动中寻求认同[J].旅游学刊,2014,29(11):87-94.]

[16]Sampson R, Gifford SM. Place-making, settlement and wellbeing: The therapeutic landscapes of recently arrived youth with refugee backgrounds[J].Health & Place,2010,16(1).

[17]Ding DG. The roles and functions of tourism anti-poverty in Yangshuo[D].Wuhu:Anhui Normal University,2010.[丁德光.旅游在阳朔反贫困中的角色与功能[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0.]

[18]Wang CB. The current identity crisis and the reconstruction[J].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4(4):97-100.[王成兵.对当代认同危机问题的几点理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7-100.]

[19]Qian CY. Identity concept and identity awareness[J].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0(2):89-94.[钱超英.身份概念与身份意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89-94.]

[20]Qin MX.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immigration[J].Zhejiang Social Science, 2005(1):88-94. [覃明兴.移民的身份建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5(1):88-94.]

[21]Wang CB. Anthropology exploration of the current identity crisis[J].Beij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2003.[王成兵.当地认同危机的人类学探索[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

[22]Wu XY, Huang XT.Bi CZ,et al.Identity and its related researches[J].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8(3):8-13.[吴小勇,黄希庭,毕重增,等.身份及其相关研究进展[J].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8-13.]

[23]McMillan DW,Chavis DM. Sense of community: A definition and theory[J].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86,15, 6-23.

[24]Ellemers N,Kortekaas P,Ouwerkerk JW.Self-categorisation, commitment to the group and group self-esteem as related but distinct aspects of social identity[J].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99, 29, 371-389.

[25]Xia SP.Research on rural migrant workers' social identity[D].Chongqin:Southwest University,2008.[夏四平.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6]Zhong CL.The research on identity problem of sino-vietnamese transnational marriage' s children:Taking Dongzhong Village of Ningming County,Guangxi for an example[D].Nanning:Guangxi University,2013.[钟彩兰.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问题研究:以广西宁明县垌中村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13.]

[27]Palmer A,Koenig-Lewis N. The effects of residents' social identity and involvement on their advocacy of incoming tourism [J].Tourism Management,2013(38): 142-151.

[责任编辑:陆宝福]

Construction and Representation :Identity of Yangshuo Innkeeper in the Context of Tourism

CHEN Zhigang,WU Yuqing

(SchoolofTourismandEnvironment,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119,China)

Abstract:As the main concept of sociology, identity is one of the hotspots in current tourism research.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different stakeholders construct and represent the identity dynamically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 self” and “the other”, and proactive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system. Take Yangshuo innkeeper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innkeeper in the contex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s well as specific representation of four dimensions in identity cognition, affection, identity evalua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 The study found that: 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the self”and “the other”, the construction of innkeeper’s identity has experienced dynamic interaction process. The innkeeper’s identity cognitive type can be summarized as three types :freelancers, half freelancers and innkeeper ;From the point of innkeeper’s affection, there exis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states, and the positive affection embodied in enjoy and sense of pride, negative affection embodiment for boredom after a freshness; Identity evaluation reflected as the harvest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ng inn as well a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inn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Yangshuo;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innkeeper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unknown” state, namely the innkeeper isn't sure whether the inn will continue to be open. As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innkeeper’s identity, follow-up studies still ne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to further explain the dynamic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complex multiple representation of identity, and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multiple cases to the inn, hoping to grasp the direction of identity research of innkeeper obj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identity; innkeeper; Yangshuo; the context of tourism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16)01-0071-09

[作者简介]陈志钢(1979-),男,湖南石门人,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旅游管理与旅游规划;吴玉琴(1991-),女,甘肃金昌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身份认同与旅游管理。

[收稿日期]2015-10-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001075);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项目;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GK201002039);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0SYB05)

[引用格式]Chen ZG,Wu YQ. Construction and representation : Identity of Yangshuo innkeeper in the context of tourism [J].Tourism Forum,2016,9(1):71-79.[陈志钢,吴玉琴.建构与表征:旅游语境下阳朔客栈主身份认同研究[J].旅游论坛,2016,9(1):71-79.]

猜你喜欢

阳朔身份认同
阳朔山间,田园如歌
本地旅游精英培育与目的地层面内在影响研究
云想衣裳花想容
广西阳朔县 秀领天下美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阳朔传统风貌恢复与历史街区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