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6-03-18陈雪娟

考试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探究能力问题意识

陈雪娟

摘 要: 当今时代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这需要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不断参与课堂,在自主参与和体验的过程,积极思考,发展能力。本文基于农村文化的特点,探究农村小学课堂如何逐渐开展课程改革,完成知识的不断深化。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探究能力 培养策略 学生主体 问题意识

一、探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

传统的中国文化注重的是知识的传递,接受专业教育的教师通过对专业知识的解读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以被动地身份接受权威的知识,并以机械训练的方法进行记忆,以知识的量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学生拥有渊博的知识是成才的重要标准,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交流和联系不断加强,信息交流的速度不断加快,范围不断扩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终端和手机终端即时地接受和查找信息。网络技术极大的储存量和即时的提取性,知识量已经不是唯一的重要标准。文化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更注重的是知识的创新,是学生根据时代和具体情况的发展,发展的个性化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在被动机械的多年教育中,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束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缺乏灵活性的特征。

当今时代注重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这个发展不是通过高分数的学习结果实现的,是借助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学习和开放性思考实现的,这样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同伴合作,实现知识的重新组合和建构,不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以及探究问题。也就是说,探究能力的发展其实质是教学理念、教学主体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从教学理念上讲,要学习和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探究能力的发展只有真正由关注学生的成绩向关注学生的素质转变,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从教学主体上说,要突破教师权威思想,突破教师一言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从教学方式上来看,要突破单一的讲授制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全面运用新课程背景下的各种教学方式,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翻转课堂、微课视频等,真正使内容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探究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和实施了很多年,城市中的很多中小学校进行了不断实践,并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农村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传统观念也更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接受较慢,在教学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观念,以情境为出发点,以微课为导向,以学生主体课堂为目标。同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考试仍然是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不能开展形式化的新课程改革,以热闹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而是真正基于学生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包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接受任务,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程改革首先要让学生火起来,让学生敢在课堂上发言,这就需要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情境联系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在情境中学生更能够发现问题,也更愿意解决问题。例如,在《6—10的认识及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课间小学生喜欢玩游戏,有的在玩偷电报、有的在玩跳皮筋、有的在玩斗鸡,教师借助PPT出示图片,图片中都是本班级学生玩游戏的照片,增加了学生对新内容的熟悉感,紧接着教师请小朋友数一数玩各种游戏的各有多少人。由于图片中的人物学生都认识,学生采用的方法包括把学生的名字写在本子上,然后数数;有的学生采用的是直接数数的方法,通过在不同情境中数数学生初步认识6、7、8等数字,然后教师出示动画,跳皮筋游戏中的某两个小朋友中途退出游戏,加入了斗鸡游戏,请看看斗鸡的人数现在有多少?学生通过数数很快能够得出结论,这时学生通过引导学生列出式子,加深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编题目。作为其他小组的比赛题目,通过这样的方法,使知识巩固变成一种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兴趣更高,也更有效。

(二)以微课为支撑,开启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注重的目标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传递,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而学生能力的发展需要学生独立面对新内容进行自主学习,需要学生能够自己发现新知识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这种明确的意识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保证,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人。但是,小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是有限的,新知识中的一些内容已经高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需要借助教师的指导才能够努力学习和解读,微课是教师指导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在《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除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通过微课视频录入了一个情境,每年的植树节学校都会组织各班进行植树活动,请问每次植树活动大家会遇到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初步熟悉除法,在不断尝试中列出自己所想问题的除法式子,学生尝试各种方法进行简答。但是,列竖式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难点,这时教师借助微课视频进行指导,对列竖式的细节进行系统讲解,为学生提供支撑。在这样的支撑下,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明确自己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

(三)建立学生主体课堂,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学生主体的课堂,新知识的学习借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同伴的合作学习,通过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并借助查找的新资料完成新内容的学习,教师只是在学生理解深度不够的地方进行点拨。这样的课堂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长方形的框架,引导学生尝试通过拉扯看有什么变化,认识平行四边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尝试,并记录变化,角度和边长的变化,然后通过和三角形的框架进行对比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在学生的思维无法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行四边形,这些地方为什么要设计为平行四边形?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完成任务,同伴探索,基本解决问题,完成基本内容的学习,突破教学难题,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是当今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时代的一种必然要求。农村是中国文化最浓厚的地方,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更应该关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变化,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以微课为支撑,开启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学生主体课堂,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邱雷颦.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海峡科学,2011,05:93-94.

[2]杨文霞.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33-34.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探究能力问题意识
浅析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用能力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