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女性编辑的 SWOT 分析及发展策略探讨

2016-03-18刘晓涵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SWOT分析发展策略

刘晓涵

(广东药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006)



高校学报女性编辑的 SWOT 分析及发展策略探讨

刘晓涵

(广东药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女性编辑在高校学报编辑队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我国高校学报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通过用 SWOT分析法,对高校学报女性编辑的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进行了剖析,并从组织、编辑部、个人3个方面提出促进女性编辑实现自我发展的建议,为更好地发挥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在职场中的作用、提高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的整体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报;女性编辑;SWOT分析;发展策略

0引言

女性编辑在高校学报编辑队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我国高校学报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是学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其个人素质的提高有助于高校学报整体编辑队伍水平的提高,因此其职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女性编辑因有着思维缜密、情感细腻、心态平和等特点,较之男性先天更适合编辑工作.但是,女性编辑也有着与其性别相关的劣势,同时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让高校学报女性编辑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明白周围环境给自己带来的机遇与威胁,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学报女性编辑作了详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以为其更好在职场中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1SWOT分析法简介及运用于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发展的意义分析

SWOT分析法又名态势分析法,是美国斯坦福大学AlbertHumphrey教授提出的战略分析模型.SWOT是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简称: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遇),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为内部分析,OT为外部分析[1].通过对上述4种因素加以逐项分析和综合评估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调整现有资源、制订发展策略,最后达成目标[2-3].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及所在编辑部若能正确地应用SWOT分析法,可帮助她们利用优势和可见的机会,消除客观存在的劣势和避免威胁,及早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在解决问题时做出最佳决策[4].

2优势

2.1纵向深度的思维特质

思维是整个脑特别是大脑皮质的功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调节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过程[5].

女性的思维具有纵向、深度趋势,观察力、感受力较男性更为敏锐、细致,这使女性编辑在发现文章创新点、捕捉灵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学报编辑工作需要编辑在作者思维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维,并对作者思维进行延申、补充、完善甚至升华,这就对编辑的深入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这正是女性编辑所擅长的.

2.2良好的语言天赋

澳大利亚专家研究发现,虽然女性大脑比男性大脑的平均体积小15%,但是在大脑的听力区旁边的语言区域却与男性一样大;即女性用于学习语言、阅读、写作的空间,要比男性多出20%~30%[6].因此,女性在词汇量、语法、对文字的敏感度、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较男性具备先天优势;而这些,恰恰是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学报编辑所必备的素质.

2.3职业忠诚度高、工作态度认真严谨

高校学报编辑是相对清贫的一种职业,需要“耐得住寂寞,抵制得住诱惑”.而女性多天性淡薄、不计名利,加上天生的性格特点(温和、保守、恋旧、甘于奉献)及生理特征(向往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状态),故高校学报女性编辑的跳槽率远远低于男性编辑,往往能忠于职守、从一而终.

女性常具有忍耐力、自控力强的特质,这使得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在相对单调乏味的工作环境中,仍能持之以恒地保持对职业的兴趣,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且由于追求完美的天性,工作认真严谨、细致入微.

2.4良好的沟通能力

编辑与读者、作者、审稿人的沟通交流贯穿于一篇论文从酝酿到见刊的整个过程当中[7],因此学报编辑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而女性编辑较强的记忆能力、细腻丰富的情感、温柔和蔼的态度、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对人际关系的感知力……让她们能快速记住对方信息从而获得好感、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对方处境而更具说服力.

3劣势

3.1体能较差

女性的生理期、生育期、哺乳期、更年期降低了高校学报女性编辑的体能条件,也使女性编辑在面对外出培训深造、升职加薪的机会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从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3.2与女性性别特征有关的不良心理

在与性别有关的某些人格特质上,高校学报女性编辑与男性编辑存在着差异,也因此更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如1)自卑心理:大多女性生性比男性胆小、怯懦,再加上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观念以及保守习惯势力的影响,对自己的素质与能力常作出过低的自我评价.当工作不顺时,女性编辑往往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2)依附心理:女性编辑的独立性与男编辑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当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不同时,女性编辑往往不能坚持己见,不敢向所谓的“权威”挑战.依附心理让她们很难摆脱需要别人照顾的想法,对事业的追求也不如男性执着,容易放弃事业更好的发展机会.3)倦怠与焦虑心理:女性的幻想性、紧张性和理想主义特质比男性明显[8],且凡事容易较真、灵活变通能力相对欠缺,当意识到现实与理想存在巨大差异而又不能及时调适时,女编辑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及感到焦虑;且女性编辑情绪化明显、对工作环境和氛围敏感、较在意周围对自己行为的反应,也会引发职业倦怠情绪,或容易紧张、有挫折感.若不能有效缓解,久而久之则容易反应迟钝、神经质,除表现为工作效率低下外,身心也受到伤害.

3.3宏观调控能力与决断力较差

女性的宏观思维与战略层面的把控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在国家出版政策的把握、组稿、稿件取舍等方面的表现常较男性编辑略为逊色.有时甚至会“捡了芝麻丢西瓜”,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女性编辑通常比男性编辑感性,有时会优柔寡断、感情用事,进而影响她们做出正确决策.

4机会

4.1女性编辑日益受到关注

目前,我国妇女编辑出版领域空前繁荣,对女性学与编辑学的研究已经成为编辑出版中的热门领域[9].譬如,曲雯[9]撰文阐述了编辑学领域开展性别研究的必要性,并对编辑学性别研究作了简要设想;吴秋玲等人[10]对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的性别个性特征进行了探索,为管理部门进行继续教育提供依据;姬建敏[11]对学报女性编辑与常模16种人格特征的各对应因素、男女编辑人格特征的各因素进行了比较,对女性编辑人格特征的完善提出了建议;还有多人对女性编辑所面临的压力[12]、角色超载现象[13]、专业学习与学术研究现状[14]、心理健康状态[15]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呼吁人们在工作、科研、生活、身心健康等各方面给予女性编辑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4.2我国期刊体制改革、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机遇

2012年7月30日,关于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公布,启动在即的期刊体制改革,将打破高校学报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式、内向性和综合性办刊格局,转而向着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数字化方向发展[16].

每一个编辑个体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与其所供职的杂志息息相关[4].期刊体制改革、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为高校学报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带来了新的契机.编辑手段及技术的更新有助于实现高校学报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创新,让编辑摆脱繁多的重复性劳动,得以重新审视编辑这一角色及其价值,调整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5威胁

5.1我国学术期刊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整体环境及其他个体的竞争威胁

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高校学报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学术期刊同质化、微利化、国外期刊大力抢占市场与学术资源等忧患局面的产生.且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展开和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推进,一些完成了体制改革的著名出版集团很有可能会挺进高校,填补高校权威专业期刊的真空,创办打破校域界限、统摄高校科研力量的一流专业期刊,这会导致高校学报在学术界更趋边缘化[17].改革所带来的期刊整体环境的系列变化,使高校学报编辑尤其是女性编辑产生了巨大的职业危机感.

高校学报改革,对编辑提出了“复合型”、“一专多能”等更高的素质要求.而大部分高校学报女性编辑观念传统、知识面不宽,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更是从未涉猎;再加上性别差异所造成的对事务影响反应的能力及心理承受力普遍比男性差,女性编辑无可选择地沦入了性别隔离的陷阱.

5.2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带来的巨大压力

多数女性在婚后都扮演着职业妇女和家庭主妇的“双重角色”,为了做到社会和家庭两者的和谐统一,承担着巨大压力.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在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稿件、繁杂事务与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行学术研究,而照顾家人的辛劳、生育所带来的事业和学业的中断则难以保证女性编辑拥有足够时间、充沛精力和愉悦心情,从而影响事业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在与男性编辑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

6发展策略

基于上述对高校学报女性编辑的SWOT分析,分别从组织建设、编辑部建设、个人完善3个方面对女性编辑的发展提出建议.

6.1组织加大对女性编辑的关注度

建议设立中国妇女研究会编辑出版分会,开展对女性研究出版业态规律等问题的课题研究[9];在课题申报与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中对有关性别研究课题适当进行倾斜;加大对女性编辑研究课题的经费支持力度与宣传;组织女性研究编辑业务培训,编辑培训教材等.

6.2编辑部建设

6.2.1注重编辑部的性别结构

女性有纵向趋势及向深度下功夫的思维特点,而男性有横向趋势及向广度下功夫的思维特点[18].因此,在建构编辑群体结构时要考虑到其性别的合理构成,男女比例要适当.以使男性宽、远的思维与女性细、深的思维相结合,互为补充、相互启发,有利于完善编辑部的各项工作.

6.2.2因人、因时而异地制定编辑的发展规划

编辑部应结合每位编辑的性格特长、综合能力、所处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帮助其进行SWOT测试与分析,制定生涯规划.例如,对于交际能力强、人脉广的编辑,可让其在组稿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对于知识更新意识和资源获取能力强的创新型和技术型编辑,多交办一些体现新思维、新知识、新技能的任务,给予更多的培训、加薪及提职机会,提供更好的平台及发展空间;而对于偏安全型的编辑,在赋予编辑部内部技术性工作任务的同时,帮助其制定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策略,使之能更好应对激烈的竞争.这一举措也能减少因忽略性别差异、一味追求“通才”的发展模式而给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带来的压力.

6.2.3推进人性化管理

建议实行轮流值班制度.高校学报编辑工作需要一个相对安静、利于大脑思考的环境,而在编辑部坐班,电话、来访者、其他编辑的个人情绪都会对编辑造成干扰,导致“保量不保质”的工作状态.而以工作进度和质量为指标进行绩效考核的弹性值班制度,可以使占编辑部绝大多数的女性编辑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进行合理与科学的安排,有利于编辑部管理和编辑工作效率的提高.

加强编辑部的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建设学习型组织,编辑间交流工作学习心得,进行学术探讨;定期组织体检,重视女性编辑的身体健康;加强编辑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开设心理健康及人际交往专题讲座,提高女性编辑的抗压能力与交际技巧;积极开展女性编辑社交活动,与其他编辑部进行联谊等.

6.3女性编辑的自我完善

6.3.1认识自我及准确定位,做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每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对于体能不占优势、扮演“双重角色”的高校学报女性编辑来说,对现实与理想进行评估,将家庭实际和自己的意愿、能力、优劣势相结合来确定职业发展规划,尤为重要.女性容易低估自己的能力,因此要学会多途径、多方面了解自己,从周围环境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肯定、尊重自己的优点,坦诚地承认、接受自身的不足;善于向他人学习,扬长避短.

社会和家庭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客体,价值衡量的标准不同,实现的方式也各异,因此判断女性成功与否的标准,无需与男性划上等号.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应根据自己所处的人生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目标,有所侧重地完成任务.

6.3.2把握改革契机,全面提高素质、不断完善自己

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在做出合理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就应围绕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努力培养专业能力,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结构.面对改革带来的学术期刊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高校学报女性编辑应转变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和价值,时刻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和责任意识,为自身发展寻求新的突破.不仅要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主动对一些新知识如数字化出版的理念、运作方式、核心技术、资本运营的手段等都有基本了解,并针对性地熟练掌握和运用.

6.3.3认识并接纳自己的女性特质,学会调适身心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高校学报女性编辑要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心理特点,学习采取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改善不良心理.譬如:要认识到自己的压力更多来自于自身的心理冲突与个人的心理特质等,而非能力不足,同时明白术业有专攻,作为“杂家”的编辑在某一方面专业知识不如研究深入的作者,是正常现象,从而克服自卑心理;意识到编辑承担着“把关人”的神圣职责,不管作者水平多高、资历多深,都要经过自己的鉴别,强化自身主体意识,以此克服依附心理;变消极的从众心理为积极的从众心理,多学习多借鉴,并在借鉴与模仿中形成自己的独创精神与特色;在受到厌烦心理干扰时,可暂不审稿,先做一些对心态要求相对不高的工作,待心平气和后再审稿.

6.3.4构建健全的社会与家庭支持体系

建立并维系健全的支持系统是高校学报女性编辑缓解压力、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的一个有效途径.所谓支持系统就是长期并且深切了解你的人际关系网络,网络组成成员擅长正向思考,能全盘接受最真实的你,在你最苦恼、最忧伤时愿意做忠实听众,在帮助你消化情绪的同时,还能对你的处境进行深刻剖析、提出中肯建议,最终帮助你找到心态平衡点及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代杨.数字环境下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的SWOT分析及策略选择[J].出版科学,2011,19(2):86-89.

[2] 卢全,游苏宁,干岭,等.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实现全媒体出版的SWOT分析[J].编辑学报,2011,23(2)134-136.[3] 黄绮生,王彤彤.新媒体时代健康科普期刊的SWOT分析[J].编辑学报,2014,26(4):318-320.

[4] 李勇,范晨芳.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策略及其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798-800.

[5] 高莉丽.浅析女性编辑的心理特征及应对方法[J].编辑之友,2010(3):87-90.

[6] 卜永华.机会与挑战并存——女性求职SWOT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5):118-120.

[7] 刘晓涵.科技期刊编辑沟通过程中心理效应的运用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2012,23(3):481-483.

[8] 姬建敏.编辑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报告[J].开封大学学报,2004,18(2):71-74.

[9] 曲雯.编辑学研究领域性别意识的缺失及其思考[J].编辑之友,2004(增刊):18-20.

[10] 吴秋玲,朱佩玲,温盛霖,等.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个性心理特征的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6):15-17.[11] 姬建敏.学报编辑的人格特征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139-141.

[12] 胡菲.女性编辑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编辑学报,2007,19(3):226-227.

[13] 黄文英,方月婵,吴云霞.女性编辑角色超载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59-62.

[14] 黄文英,方月婵,吴云霞,等.学报女性编辑专业学习与学术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3):94-97.

[15] 张天景.与压力共舞:女性编辑自我心理调适[J].编辑之友,2009(8):41-45.

[16] 谢鸣.高校学报在期刊改革中的机遇和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2):254-257.

[17] 朱剑.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5):5-27.

[18] 于鹤春.谈科技期刊编辑的群体结构[J].编辑学报,1990,2(1):33-35.

收稿日期:2016-01-08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文化英才项目;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编辑学研究立项项目(20120305)

作者简介:刘晓涵,女,湖南永州人,广东药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博士.

中图分类号:G 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98(2016)03-0116-05

SWOT Analysis on Female Editor of UniversityJournalanditsCountermeasure

LIUXiao-han

(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GuangdongPharmaceutical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006,P.R.China)

Abstract:Female editors ar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journals in China. The internal resource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the female editors of university journal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in addition, some suggestions on self-development of the female editors are propos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organization, editorial office and individual.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laying a better role of the female editors in their position and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editorial team of university journals.

Key words:university journal; female editor; SWOT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猜你喜欢

SWOT分析发展策略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