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2016-03-17王峥

港口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港口效应区域

王峥

(连云港市公路管理处 江苏 连云港 222002)

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王峥

(连云港市公路管理处江苏 连云港222002)

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作为沿海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其规模经济、便捷服务系统等促进了内陆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工业化、国际贸易、城市化发展、经济总产出、要素生产率和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港口经济;沿海区域;内陆地区

港口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特别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演变,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贸交流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港口经济对沿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1.出口导向理论、港口增长点效应和港口经济

需求是区域经济的外生变量,需求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为了满足区域本身的需求;二是为了本区域与外部进行物资交流的需要。区外需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外部需求的扩大能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乘数效应。当前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多元化开放的系统,依托对外发展,那些物流繁忙、吞吐能力大的港口所在区域经济增长则要快得多,且由于乘数效应的影响,外部对港口地区的输出需求的增加,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将更快,这也是港口增长点效应。

2.物流集聚—扩散影响

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不仅体现在促进港口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港口城市,还会在更广阔的区域范围内发挥辐射作用,直接或间接对其经济腹地的开发发挥重大作用。因此,港口城市周边地区能得到较快的发展,是因为扩散效应、集聚效应和港口对货物的吸引中转等附加效应。在经济规律的趋利性作用下,生产要素(含人才)的流向总是趋向于使其增值或提高效率的地方,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企业生产规模在一定限度内增大,可节省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就是企业的规模经济。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区,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效应,这就是集聚经济。由于港口城市具有原料地、燃料地和消费地指向的特征,大量具有特征指向的企业来港口城市落户。由于经济多元化联系的缘故,引发乘数效应,从而导致港口城市经济的不断扩张,产生规摸经济和集聚经济,形成增长极。港口开发建设所需的大量港口生产相关行业,如码头建设、机械制造、船舶修造等第二产业,以及航道建设、装卸仓储等物流等第三产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又进一步刺激投资的增长和生活消费品增加的需求,同时还在更大范围内促进金融、贸易、保险、信息、管理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因此,相比内陆城市,港口城市对周围地区更具有集聚效应,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使更多行业能够实现规模经济,进一步降低公共服务业(教育、交通、通讯等)成本,使物流等第三产业更加发达,城市劳动力市场更加稳定等。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的发展,对周围地区产生向心力,周围地区的劳动力、原材料、生产资料等资源被吸引到该区域;甚至吸引更远的城市和地区的资金、技术、产品、人才向港口城市集中,从而形成大量的外部投入,使得港口城市的经济技术实力、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从而产生极化效应。

理论和实践都可以揭示出港口经济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所以,港口区位优势以及对生产要素的集聚—扩散效应是港口经济区别于其他经济形态的一个明显特征。

3.港口经济投资效应

港口经济的投资内容较为广泛,既包括港口自身建设所形成的投资,又包括公路、铁路以及临港工业等相关产业在当地的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维修与保养等方面的投资,即基础设施重置投资。根据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投资流量增加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有关理论阐述,当有效需求不足时,投资量的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的初始增加,继而引起消费和收入的增加,最终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增加量是投资增加量的乘数倍;投资量的减少将引起国民收入的减少,并同样引起消费和收入的减少,最终导致国民收入的减少量是投资减少量的乘数倍,这就是投资流量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乘数原理。

二、港口经济影响沿海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1.港口经济的繁荣发展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

从港口区域经济发展看,港口本身就是货物的输出地和输入地,是地区间的货物集散中心。企业在港口周边经营,将进一步缩短企业与原材料产地或商品市场的距离,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要素是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土地、设备等固定资产、原材料、劳动力、运输、资本和折旧,最终为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据此,产业在某一区域是否集聚可以看成是集聚力和分散力的均衡结果,它会节约一定程度的成本。不同的集聚规模就产生不同的节约支出,每一集中阶段的节约指数构成了集聚发展函数。

2.港口经济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由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存在,单位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规模经济是指产出水平的增长幅度大于要素投入增长幅度的经济现象。规模经济包括企业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企业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的产量提高时,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内部规模经济产生于企业的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工人重复专业化工作比从事多项复杂的工作具备更高效率;同时,大规模的企业可以利用更加专业化和高效率的大型机器递增规模报酬,使边际效益更大。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当某一地区整个产业的规模扩大时,特别是相关产业的聚集,可以促使各个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是因为当多个关联企业集中于同一个地区发展时,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的关联产业赢得了发展机会。这些产业专业化发展使原有企业可以减少各自的相关投资(如广告、咨询投资等),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因此,港口经济的发展会推进沿海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这就将伴随着大规模生产,从而深化地区的产业分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并且使参加分工的各个地区共同分享专业化和贸易带来的巨大动态利益机制。

3.港口经济带来技术转移效应

当今互联网络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所以,依靠新技术和新制度的创新降低生产交易运行成本,提高经济管理体系效率,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港口经济是以公路、铁路和海运等服务产业为主体的,它的特点是技术密集,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航运业及相关服务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由于全球物流业的发展对服务手段和标准的统一性内在的要求,使港口经济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特征。在开放性条件下,国内港口、物流等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效仿和采取先进的风险管理等技能,达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目的,并且可在知识产权保护下保障技术转移。另外,由于人才的流动,促使技术的扩散成为可能。随着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单位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将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实际上,这种技术转移不仅局限于港口运营局域层面,而在整个港口经济运行体系中普遍存在,并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提高港口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4.港口经济可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港口经济所具有的开放性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沿海港口经济对沿海地区产生了无以替代的产业集聚效应。改革开放以后,工业集聚的现象变得逐渐显著,区域港口经济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不均衡的发展现象也非常明显。

三、港口经济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增加总产出,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

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它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紧密联系。港口作为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将直接推动本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港口区域经济的发展将导致对道路、港口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需求的增加,不但可以吸引大量外来投资,也会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证明,重要基础设施投资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产出增长和生产率的贡献非常明显。美国在19世纪70年代,横贯美洲大陆建设铁路基础设施,极大地拉动了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总产出形成了重要影响,并形成崭新的产业格局。据统计,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就会使生产率提高0.24%。因此,港口经济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发展对于增加总产出、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2.港口经济成为调整本区域产业结构、配置资源的重要力量

港口经济关联性强的特点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带动作用,促进了关联行业的发展。港口的发展既需要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金融、保险、代理、信息、口岸等相关服务业的支持,也极大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而资源空间分布存在着不均衡性,这就需要靠运输来进行调节。港口城市作为海上货物运输和陆上货物运输的结合点,拥有更为广阔的经济腹地,具有利用外部资源发展本地区经济的独特优势。现代化港口也为本地区参与全球化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通道,肩负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降低了各种资源运输成本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交易成本,形成有序的发展环境,增强了本区域的竞争优势,形成相关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产业升级。

3.扩大劳动就业,推进产业发展

综合交通运输(物流)体系的形成对经济的成长起了三种重要影响。第一,降低了运输成本,给商业市场开辟了新的地区和带来了新的产品;第二,在许多国家,综合交通网络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有利于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吸引资本;第三,交通业的发展引起了勘探、冶金、机械以及众多行业的发展。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节点,港口对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吸收大量的从业人员,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

4.发挥集聚作用,提升城市化进程

当今中国最大的城市经济带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带都涵盖了以大型港口为中心的沿海区域。沿海港口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为沿海区域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促进了人才聚集,为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5.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贸易增长

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影响贸易额的增长,而且是影响贸易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各国的积极参与,不仅仅归功于国家的贸易政策,而且受到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以及电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差异影响,体现着物流模式的改变。加大对港口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改善运输条件,推广海陆空多式联运业务,将使铁路、港口、航空和公路运输等形成高效的集疏运系统,不但可以提高生产和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也必将推动国内外贸易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港口在促进沿海地区和腹地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经济新常态下,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对促进国家与地区之间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繁荣沿海和腹地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加速提升国民经济效益和城市化发展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责任编辑:张明

猜你喜欢

港口效应区域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分割区域
懒马效应
港口上的笑脸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区域发展篇
惠东港口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