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本值看以人为本的教育如何可能

2016-03-16储朝晖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价值教育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

从人本值看以人为本的教育如何可能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

以人为本是教育领域讨论比较多的话题,然而对它的讨论往往止于抽象概括,引入“人本值”概念加以描述将有助于深入、细化、具体地讨论,人本值即人的价值定位与社会组织及其他客观存在的价值定位之比。以人本值的视角分析教育问题可以看到诸多此前难以分析透彻的问题,也改变了分析教育问题的坐标系。以追求人本值约等于1的教育为价值取向,为培养人中人提供有力的论证。中国当下诸多教育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人本值的提高,需要从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评价、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需要基于以人为本重新定位。

教育;人本值;人中人

“以人为本”一词可查到的最早文献来源于《管子》“霸言”篇中的“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1]。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此后各种教育政策文本和学术讨论中几乎不能不提“以人为本”。而在实践中,以人为本又显得抽象,缺少实践的准则和参照,这里引入“人本值”的概念,试图使“以人为本”对教育实践发生更加深入、细化、具体的作用。

一、人本值的界定及其赋值

人本值概念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在《论真理》中提出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这一古代哲学命题在走出绝对时空观后,特别是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发展使它得以印证,人的确是万物的尺度。

只是人本值不是从存在与否角度将人与万物比较,而是从价值角度将人与万物比较;不是从哲学意义上将人类与万物做比较,而是从操作层面将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价值与他周围的组织和存在做比较。

“人本值”的引入是为了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下确定更为具体的人与人、人与事的价值比较。这种比较是基于三十余年大面积实地调查,也经过对世界各国教育的比较,对人类教育的历史状况的分析,从多个角度汇聚起来的同一性认识:必须从更综合更本质的意义上引入新的概念来描述教育实践中人的价值状态。

为了更准确具体地描述教育实践中人的价值状态,特将人本值设定为人的价值定位与社会组织及其他存在的价值定位之比。以算式表达为:

人本值=人的价值/社会组织及其他各种存在的价值,或表示为:H=Vm/Vt

以人本值来评价和描述教育,就是要看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人本值的大小如何。当把人的价值估得高,社会组织或其他存在的价值估得小于人的价值时,人本值就大于1;当把社会组织或其他存在的价值估得高于人的价值时,人本值就小于1。人的估价越高,或社会组织以及其他存在的估价越低,人本值就会越高;反之,人本值就会越低。由此可见,具体到某一实践案例的人本值大小是与在这一案例中对人的价值估值和对社会组织及其他各种存在的价值估值直接相关的。无论人们是否有意识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必然在这两方面有确定的估值,所以具体到某个人实践中的人本值是一个确定值。

然而,在实践中从质性上确定教育的人本值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需要长时间的不断探索,还需要相应的测量技术做支撑。但从特征上说,人本值高低在教育上体现为所施行的教育在多大程度上与人的本性一致,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还是有害于人的天性充分发展。所以,“人本值”的应用将对教育实践改进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

二、从人本值看教育问题以及人在教育中的定位

教育是否切实落实了以人为本,或者落实以人为本达到什么程度,可以人本值对教育的各个环节加以衡量,人本值高则说明落实得好,人本值低则说明未落实好。教育转向以人为本转到什么程度也可以“人本值”概念加以描述。

现实当中,不少孩子都感受到教育太无趣了,难以忍受这种由单一的应试教育带来的无意义的痛苦。仅仅把考一个大学作为最终目标,孩子们学得没有兴趣,平时只为考高分而学得太苦,到大学阶段又放得太松,这就不符合人的成长发展特性。孩子本身是多样的,教育却过于单一而非多元化、多样性,把学生当容器灌输,而非通过教育使其获得人生启发,缺少师生双方、同学之间的平等对话。诸如此类都是教育人本值较低的体现。长期以来,人本值过低引发教育出现一系列问题,而现有的社会机制对此反应非常迟钝,又导致教育的人本值长期得不到提升,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教育的改善失去信心。

中国教育生态失衡已成为普遍存在的不争事实。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分析有多种,其中包括教育管理体制官本位、行政化,扼杀各种创新。从人本值角度分析则是各地人本质存在较大差距,世界各地教育人本值的高低不同、中国城乡教育人本值的差距才是教育生态失衡和失序的根本原因。总的趋势是生源由人本值低的区域向人本值高的区域流动,由乡村到县城再到市区、到省会以及北上广,由内地城市到出国留学,由一地流到另一地,基本是沿着人本值由低向高的方向流动。中国教育减少偏态,建立教育的平衡生态才能降低上述流动的抽吸功能。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减少中国内部不同地区间和国内与国外的教育人本值的差距。

从教育的要素上看,中国教育生态失衡问题与教育自身的多样性和自主选择性不足直接相关。在教育理念上,中国人习惯把教育当做一种工具,政府把教育当工具实现自己的管理目的,学校把学生和教师当工具实现自己的政绩,家长依然把教育当工具作为家业振兴的台阶,学生本人也把学习当工具作为找工作、评职称,获名得利的工具,因而作“为人之学”而非“为己之学”,不是以人的成长为目的,这些都导致教育的人本值降低。

所以,提高教育的人本值,将人生最值得追求的幸福作为教育追求的目标,瞄准人民幸福办教育,培养人创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实现教育向以人为本的方向转变既是应对当下中国教育所面临挑战的对策,又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的别无他途的选择。同时,由于社会体制及观念的迟滞效应,实现这一转变同样面临各种各样的艰难,不会水到渠成,需要一些有见识的教育先进者去想方设法争取。

不同的教育对人的定位存在巨大差异,与曾广泛进行过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不同的是,人本值的设定在讨论个人时是把他放在社会中评估价值,使个人与社会成为一个关联体系,既依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价值,又考虑个体的内在需要,把人当做一个具体的、鲜活的、有其独特性的个体评估其实现社会价值的大小,深入认识具体、个性化的,以提高教育的人本值。

从人本值角度看,当下的升学竞争、择校竞争、早教热、培训热在一定程度上是追求人上人在教育上的体现。在中国教育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追求人上人的理念依旧,学校内在的价值和制度安排,依然是面向少数人,一边培养少数人上人,无意识地也“培养”出大多数的学生成为人下人。很多家长望子成龙,让孩子出人头地,做人上人作为自己的教育信条,忽视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个性和兴趣、好奇心、想象力。显然这是人本值的混乱和双重标准,社会将朝着越来越扁平的方向发展,顺应这个大趋势,就是需要以人人平等作为基本假定,培养人中人。八十年前陶行知就明确说:“人当为人中人,不可仅为人上人。”[2]“既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而要做‘人中人’。”公平的世界里只有人中人,不该有“人上人”和“人下人”[3]。所以,人中人是人本教育所应追求的人的价值定位。

确定了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育人,依然还有人本值高低之分,决定其高低的因素是:教育的功能是促进人的社会化,还是促进人的个性化。前一种观点强调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强调职业化、规范化、角色化,暗喻着教育是一种求同的过程,相对而言人本值较低;后一种观点强调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因而要发挥自主性、独立性、选择性和创造性,主张教育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尊重个性的求异过程,人本值相对较高。

不论偏向哪一种倾向,都无法否认社会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内在关联。良好的教育不在于单纯追求个体的社会化,也不在于单纯追求个体的个性化,而应追求社会化基础上的个性化,失去社会化基础的个性化难以在人类社会中生活下去,没有个性化的社会化个体就失去了他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所以,教育又不能单纯追求高人本值而只强调个性化,而是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以发挥教育的最佳效力。

三、人本值约等于1的教育内涵

人本值概念提出的重要意义是改变了教育的坐标系,原来讨论教育或以社会为坐标原点,或以政府为坐标原点,或以某些组织的主观臆想为坐标原点,人本教育以人的成长发展为坐标原点。将教育时空坐标变换后,需要依据新的坐标原点与旧的坐标原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对教育做出新的管理、评价和设置。

人本教育并非人本值越高越好,它是在寻求人与人,人与外界各种存在间的平衡基础上进行的教育,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对个体发展需求的相互彰显和相互满足。依据前述人本值的定义,纵观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有必要将人本值约等于1的教育定义为人本教育。

如此定义既是由人类在宇宙自然中存在的定位所决定的,又是由人性所决定的。杜兰特夫妇在《历史的教训》中认为:人性是人的本能所形成的习惯以及伴随着的各种情绪的总和。作为人类重要本质的人性具有双面性,人性中同时具有善和恶,好和坏,积极和消极两个面向。尽管从理论上讲,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性一定会有所改变,但人性的变化却是极为缓慢的。就已知的历史来说,人性并未发生多大的改变[4]。在某一个特定时段,有些人的人本值大于1,必然会有另一些人的人本值小于1;当过多的人的人本值大于1,则大自然必然需要承受其难以承受的人类生存压力。

对于一个具体的个体,他的人本值大于1就意味着他是超越其他人的,是享有特权的;人相对于自然或其他存在而言,其价值比可以大于1,但也不能大很多。把人的价值放大到无限大的时候,或假定人决定一切,不仅人与他周围的各种存在间不协调,也违背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就会出现一部分人高于另一部分人的情况,就会出现人的意志超越自然的不和谐状态,就会出现曾经出现过的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主义狂热,从而以征服自然的名义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

如果人本值小于1,或者比1小很多,这种情况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是常有的,但这也不是人本教育。

由于社会等各方面多重因素的影响,人本值精确等于1的状态永远都只是理想,甚至可以说是永远不可以实现的,所以不能把人本教育设置为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状态,只能把人本值约等于1,尽可能逼近于1作为对人本教育的定性要求。

人本值约等于1意味着教育过程是一种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的,互动各方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互相对应的关系,脱离了对方,自身就无法证明其存在。教师与学生虽然各自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履行着相异的教育职能,但二者都是人,都是教育的主体,都应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相对于教师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以生为本”,全纳所面对的一切学生;相对于学生而言,以人为本就是尊重教师,理解教师,读懂教师。人本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以朋友之道相处,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人本值约等于1还意味着摒弃那种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教育思维模式,确立一种共在共生的思维方式,物我一体的思维。不是教师中心,也不是学生中心,不把对方视为征服、压制的对象,或存战胜对方、取得优势、臣服于己方的需要与愿望。师生共在共生,有着共同目标,是向同一目标前进的重要相关人,这样才符合人本教育。师生双方虽然存在“我”与“你”的关系,同时又我在你中,你在我中,“我”作用于“你”,而“我”的“你”同样作用于“我”,教学相长,师生在其中获得不同相位的共同成长。

过去的教师中心、师本教育抑制乃至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使教育蜕化为单向传递、强化训练、强迫灌输的知识传授显然不是人本教育,过于张扬学生中心、推崇生本教育,让人本值远大于1也会使教育失去其人本性,把教育演绎成各种现实利益的交换,从而使人异化为非人,走向人本教育的反面。

人本值约等于1的教育意味着人人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人自身和这种教育自身是可持续发展的,人与人之间享有平等的教育权,没有任何人可以享有特权,地区与地区之间教育是均衡的,学校与学校之间地位是平等的。1930年前后在中国开展的平民教育运动事实上就是一次追求人本值约等于1的运动,最近若干年来中国进行的教育均衡实践在本质上也属于人本教育追求。

人本值约等于1也显示出每个个体需要以诚敬心态对待自己周围的一切社会组织和各种存在,尊重自然,道法自然,不做神的奴隶,不做物的奴隶,不做世俗权势的奴隶,保持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从万物变化中学习成长;另一方面,又不自以为然,不试图主宰万物,不试图依仗权势,不试图傲视他人,不试图“恃财傲物”,从而构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身心亲密和谐的良性关系,才算是回归了人本教育。

四、提高教育人本值的实践

整体评价,人本值过低是中国教育当下面临各种问题的根源,从提升教育的人本值角度看,当下中国的教育需要从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评价、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需要基于以人为本重新定位。

首先,要转换教育的坐标,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育的人本值。在教育的人本值相对落后的中国,要提升教育的人本值,就必须在思想上理清源流,明确趋向,才能知其所以然地勇往直前。同时需要进一步开放,让越来越多的民众亲眼看到教育中人本值高低不同所引发的差别,认识到差别就设法提高教育的人本值,以增加教育为人创造幸福的效力。

其次,要以人本值的均等为依据,整体规划布局教育。中国要解决以教育为媒介的被抽吸问题,客观上存在人本值的边际效应:当一个地方的学校办得好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不同数量的人回流到当地。在实地调查中有这样的例子:某个市里的以前教育办得最差的一个区,老师和学生都到了其他地方,大量外流。后来当地的教育局进行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成立董事会对学校负责,校长由董事会遴选任命,向董事会负责,同时给予学校更大自主性,董事会能给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提高教师待遇,解决其福利问题;教师因此更注重关照学生,明显变化是学校内的人本值提高了,过了两年,有一些教师回来了,有一些学生回来了。由董事会选出的校长与现在体制内的校长不一样,现在的校长更多实行的是行政指令,很多事情爱干不干,而董事会任命的校长要想办法把学校办好,求着教师,教师对学生也更负责任,学生也就回流了,学校就能办得更好。这一例子说明,要解决低龄留学及资本外流,改良教育生态的根本之道就在于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的人本值,改变教育管理、教育评价以及教学,教育要进一步转向以学生为本,转向瞄准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服务。从根子上提高学校教学、管理以及教育行政管理和评价等各个环节的人本值,把学校办好,改变教育教学,提升质量,让孩子在学校学得好,家长对学校认可,这才是要解决的问题。

再次,在评价上,不是依据人的天性评价,而是依照某一个主观想象的标准进行评价,或仅仅依据某一个组织对教育的需求做评价,而非依据社会多样性的需求由多样性的主体对教育做多样性的评价,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于是,一方面这种教育不能满足经过千百万年进化而各不相同的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教育又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由此产生了教育在一个更大范围内选择的需求,也就是产生了教育不平衡的需求,同时是教育失衡的诱因。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必须正视,必须面对,然后想办法解决,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渐解决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失衡问题。

同时,需要从个体出发提高人本值,不能当成抽象口号。人本值约等于1需要从每个个体出发加以理解,只有这样,教育才是全纳的、开放的、完整的。强调从个体出发,还必须明了个体人的全面特征,才能清楚以人的什么为本。从个体出发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教育需要基于人的先天天性,从“人”出发,依据人从生物成长、心理发育、社会成熟,到自我实现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而不仅仅用抽象的概念对人施加教育。在德语里教育可用两个不同的词来表示,其中一个词的含义是“一个人的形成”,就是人按照他的本性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另一种就是按照一定的使用目的去培植、培训。此说明在欧洲普遍的思想中教育和培训是有区别的,培训是为了谋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则是一个人真正形成了人的重要属性,成为一个人性意义上真正的人,一个完整的人,或称“成人”,那才叫人本教育。

此外,需要改善社会基础以提高教育的人本值。教育领域提高人本值缺乏一些社会基础,教育的人本值是与它所处社会的人本值存在较大的相关性的。中国在近一两百年来,整个社会的人本值是不高的,以至陶行知说“在中国人命是最不值钱的”,“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5]即便在当今,保守估计中国每年的失踪儿童总数在20万左右,而能够被找回来的只占0.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意外伤害是中国0~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每年有超过20万的0~14岁的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64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致残。失、辍学儿童人数世界第一,因为贫穷导致自杀、家破人亡的案件数,世界第一。此外,性别的歧视、遗弃、拐卖等现象仍大量存在,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教育上人本值的高低。但是,我们不能以社会的人本值较低为借口放弃在教育领域提高人本值的努力。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提高教育的人本值是提高社会的人本值的先声,社会需要教育领域人本值的提高来实现对生命价值的提升。

人本教育把人的发展置于教育的核心,教育的体制创设、教育的内容选择与教育的方式取舍皆以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为旨归,这就是人本教育的基本逻辑。从教育不是不以人为本,或者以人为本却不过是以别人为本,或者没有清晰自觉意识的以人为本,转向真实、理性、健全的以人为本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方教育当事人不断求索。

[1]管子.管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8.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33.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3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27.

[4]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45.

[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34.

How Is the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Possib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Value

CHU Zhaohui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Beijing 100088,China)

The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is a hot topic of discuss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The discussion of it,however,often ends at the abstract generalizations.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human value"will be helpful to the thorough,detailed and concrete discussion.Human value is the ratio of the value-orientation of human being to the value-orient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other objective existence.To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value,we can see a lot of problem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analyze before,and it also changes the coordinate system of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problems.The pursuit of the education of human-value orientation provides a strong demonstra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people.The solution of current education problems in china depends on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value.It needs a system reform in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al concept,educational aim,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educational method.It needs to relocate the people-oriented base.

education;human value;talented person

G40-02

A

1671-6124(2016)04-0047-05

2016-03-01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猜你喜欢

价值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