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传统建筑彩绘装饰的图案造型与工艺制作

2016-03-16梅金莉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皖北彩绘

杜 强, 梅金莉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亳州 236800)



皖北传统建筑彩绘装饰的图案造型与工艺制作

杜强,梅金莉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彩绘装饰艺术是皖北传统建筑装饰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其艺术文化的重要渠道。彩绘装饰图案在材料的运用、工艺的组合及施工方法方面通过复杂、细致、多层次而又有机联系的手段,达到既满足对建筑外观形象的要求,又确保其质量并且施工过程方便可行的目的。

关键词:皖北;彩绘;图案造型;工艺制作

传统建筑彩绘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艺术成就非凡卓越。皖北现存古建筑及仿古建筑的彩绘艺术古朴夸张。亳州花戏楼、太和文庙等建筑的彩绘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们的图案装饰遍及梁柱、大小枋板,纹饰精致多样,如花纹、锁纹、云纹等,表现手法水平高超,如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等,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西京杂记》中提到“椽榱皆绘龙蛇萦绕其间,柱壁皆画云气、花葩、山灵鬼怪”,足见彩绘历史之渊源,为我们了解其成就打开了思路。

一、传统建筑的特征

皖北传统建筑以木材组成结构体系,创造了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方式。抬梁式木结构是沿着房屋延展方向,在石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又有多层次,下为大梁,大梁上立瓜柱,架二梁,二梁上搁脊檩。檩条之间由木椽连接并铺上竹芭,芭上敷草泥再置瓦,房子外围砌墙开窗。外墙是纯粹的围护结构,所以有“墙倒屋不塌”的美誉。穿斗式木结构也是沿屋进深方向立柱,柱间距离较密,柱顶直接搁檩,并贯穿各柱,形成架构。井干式木结构是用天然圆木、方木层层累叠构成房屋壁体,其上架构屋面。皖北地区主要采用抬梁式建筑,承重和围护结构分工明确,有良好的抗震功能,适用于不同地貌,而且木材取用便利,易于建造和普及。

皖北传统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能将使用功能、结构特性和艺术审美相统一,主要反映在如下四个方面:其一,建筑单体的构建、承重、组合功能和艺术审美相统一。如梁、柱之间的斗拱,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建筑装饰构件,有斗拱的建筑看上去威严、高尚、富丽堂皇,多为修建庙宇所用。而斗拱的形式,从汉唐到明清,沿用变化,早期刚健有力,后期则繁琐细巧。其二,屋顶形式变化多样,丰富多彩。由于木构件便于组合,致使皖北传统建筑屋顶形式多达十余种,如单坡、双坡、硬山、悬山等,由这些简单的屋面还可构成规模宏大的平顶,使建筑群艺术空间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其三,建筑群体组合的庭院丰富多样,适用于各种使用功能要求。譬如民居根据用途有单进院、多进院,又有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园林庭院空间,各具特色。其四,皖北传统建筑的室内装修、家具陈设与其外观艺术风格,整体统一,内外呼应,意理一致。大到室内的条几、屏风,小到桌椅板凳,其高低大小,艺术追求完全一致[1]。总而言之,皖北传统建筑从局部到整体,从室外到室内,构成了一个完美统一的艺术整体,值得后人借鉴。

二、彩绘的图案造型

皖北建筑讲究规格礼数,官商有别,除去富丽堂皇的徽商巨贾之家外,小户人家的民居亦不失雅致与讲究,集合徽州山水之灵气、风俗文化之精华,结构严谨,雕镂精湛。最初的彩绘工艺只能称为油漆工艺,是为了保护木结构免受风化侵蚀。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自然地将单调的油饰进行适当的美化,分色涂装在不同的部位并佐以各种图案。传统建筑型制复杂,材料选用精细:屋顶瓦面选用琉璃瓦,其色彩多样、艳丽夺目、纹饰华美;屋檐梁枋均雕刻花纹,如门窗隔扇的棱纹、挂落的木雕刻;台基的栏板、望柱等处同样可见雕刻完美的汉白玉石料。所以,为体现建筑的整体效果,彩绘的色彩的比例尺度、线条花纹的疏密程度应协调一致。

(一)图案的象征与比喻

“建筑在艺术类型中属于造型艺术,所以建筑是一种形象艺术,从建筑的总体造型到局部装饰都离不开形象的塑造,因而形象比拟在建筑装饰中最广泛”[2]76。形象比拟就是图案等形象的象征性和喻义性。传统建筑彩绘具有等级性,金龙和玺彩绘是各种彩绘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其中龙图案姿态各异,如行龙、坐龙、升龙、降龙等形象。绘制时,一般于枋心绘制两条龙,中间镶宝珠,四周围绕火带图案,不仅如此,龙的躯干、四肢之间还添加金琢墨五彩云或片金云。龙是上天的代表,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极强的宗教意义,并广泛应用于民间庙宇中。中国先民很早就树立起“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道德经》二十五章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时就已经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观念。早在夏商时期,人们就以十分虔诚之心用祭天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在此,龙的象征意义体现的尤为重要,它代表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及皇权的无上荣耀,它作为中国独特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扎根与深藏于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并渗入我国文化的各个角落。例如皖北亳州花戏楼的藻井和戏台围栏的镂空木雕彩绘采用“龙凤呈祥”、“腾云之龙”等图案象征着祥和之意。

鹤也是常用的象征意象之一,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常和苍劲挺拔的古松画在一起,取松鹤常春之意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鹤雌雄相随步履规矩,情笃而不淫,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采的白鹤比喻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之人称为“鹤鸣之士”。皖北众多留存的古建筑的纹饰都采用仙鹤作为图案题材。

牡丹花开之时姹紫嫣红繁花似锦,其花姿令人陶醉,寓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梅花迎雪吐艳临寒飘香铁骨冰心,象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竹乃中空有节挺拔之态成为古人所推崇的谦虚有节气刚正不阿的生动写照。这些经典的形象在彩绘中也时有出现,亳州花戏楼建筑梁枋表面的京式苏彩多出采用梅花、兰花、荷花、牡丹和青竹比喻文人的各种品格。

可见,皖北传统建筑彩绘由图案和绘画两部分组成,两者交错运用,加之构图灵活格式多样,所以富于变化。常用的图案多为传统图案,小巧精致内容丰富,绘画部分包括各种话题的人物故事历史典故寓言传说以及山水花鸟走兽等内容,虽风格多变其自身却又可统一协调,所绘瑞兽祥禽流云花叶在表达上既有绘画的灵活又有图案的工整,着眼立意,以取其喜庆吉祥之意。

(二)图案的谐音与寓意

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寓意的物象一旦成为了建筑的一部分,便成为审美的客体具有审美价值,而随时间的流逝积淀形成群体性的审美价值及心理定势,装饰本身就是审美需求的体现,再赋予吉祥的寓意则更迎合大众追求对于高层次的精神体验及社会群体的需要。“在建筑装饰应用象征手法时,常借助于主题名称的同音字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2]82

谐音双关是中国传统民间彩绘采用的另一种艺术技巧,皖北传统建筑彩绘装饰图案也继承了这一艺术精华,将语义双关谐音假借使用得淋漓尽致而且装饰图案的意义则更显含蓄深刻。蝙蝠虽长相不佳色彩暗淡,但其音似“遍福”,象征幸福和如意将绵延无边。五只蝙蝠围绕“寿”字寓意多福多寿,《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纹命”,每只蝙蝠皆有含义,气韵不凡。不仅如此,还可将蝙蝠与桂花同绘,寓意福增贵子;蝙蝠口中衔枝仙桃驾祥云而来,寓意福从天降寿与天齐。鹿与“禄”相谐,象征升官之意,故将蝙蝠与鹿绘制在一起,福禄双全。莲与“连”,鱼与“余”,莲鱼同时绘制代表连年有余。可见,吉祥文化凝结着人们的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和宗教情怀。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反映了人们单纯的民俗风情,也寄托了追求完美生活的朴素情怀。

三、彩绘的工艺制作

(一)彩绘的颜料及调配

皖北传统建筑彩绘颜料包括两部分:一是图案大面积使用的颜料,行业内称之为大色;一是绘画部分用量较少的颜料,行业内称之为小色。其中,大色采用矿物质颜料,而小色可用矿物质、植物质或化学颜料。“一般情况下,天然无机矿物颜料本身性质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变化导致颜色的变化。”[3]彩绘在使用前将颜料分为若干层次,同一颜色,按深浅不同来分层,其中在原颜料中加白调和成较浅的称为晕色,比晕色深的为二色。古代建筑师善用简单的原色,将其直接勾勒于构件上,形成强烈的反差明暗的对比。颜料的种类常用的有:白色,采用化学性能稳定的钛白,质地优良,遮盖力及着色力强;红色,采用高耐酸、耐碱的银朱,色彩纯正艳丽,经风吹日晒久不褪色,用量极大;黄色,采用价格低廉的雄黄,美丽细腻,明亮华彩,运用广泛。

大色均用单一颜料加胶调配,但因大色的性能不同,所以调配方法也各异。通常,施工前先调大色,再调二色、晕色及小色,这是由于其他色可由各大色按比例相互调和而成。调配彩绘颜料的方法取决于颜料的相对密度,相对密度大的颜料为中国粉、樟丹、洋绿等色,相对密度小的则是指炭黑烟子、银朱两色,相对密度大小不同,调配时应先做适当处理。例如调配群青,首先将颜料放入容器并加入适量胶液,由少至多逐渐搅拌成稠糊状,之后再加入足够的胶和少量的水稀化,即可使用。又如调配银珠,银珠体质极轻极易飘散,不易与胶结合,所以入胶也是由少到多,之后轻轻用木棍搅和,如同和面,使其全部粘裹其中,使用时加以清水稀释即可。银珠加胶量的多寡容易影响银珠的色彩,多则色浓重,少则色淡轻飘,故而素有“要想银朱红,必须入胶浓”的说法。

彩绘图案由多种色彩间杂排列,图案繁密复杂,施工时易出现差错。传统彩绘施工无设计图纸,何处用何色不能照图纸施工,为避免这种现象及表达设计人员的色彩安排,常在构件的图案之间和谱子花纹之中标注说明,并用数字来代替汉字的表达。

(二)彩绘的施工工艺

皖北传统建筑“彩画从原材料配制、使用工具到制作技术都自成体系,有其独特的传统和规范”[4]。不同等级的建筑彩绘,其纹饰图样繁多,绘画时涉及多种不同工艺,最为主要的基本工艺有:起谱子,首先要进行丈量、配纸的准备工作,丈量是对构件尺寸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它的长、宽、厚,作为谱子配纸的依据。配纸是根据丈量的尺寸,将牛皮纸裁剪拼接成适当的大小,要求纸面平整、拼接牢固、尺寸适宜。彩画绘制以谱子为蓝本,纹饰图案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时代特征,将直接影响到彩画的质量。因此,起谱子是一项技术含量高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工艺。沥粉,是彩画营造技艺中的一项独特工艺,通过手的挤压,粉筒子内的粉浆由粉尖挤出半圆形粉条,用它在构件上沿着事先按照谱子拍好的纹饰绘出轮廓及细部线条,形成凸起的半浮雕效果,衬托出贴金部位的立体感与光泽度。沥粉工艺直接影响纹饰的准确性和时代特征,因此应严格按照谱子的要求,全面准确地体现工艺特征,不得随意发挥个人风格。沥粉时做到气韵连贯一致,无断条、接头和错茬,表面光滑圆润饱满,近似半圆;直线沥粉必须依尺操作,不得徒手,做到线条横平竖直,纹饰端正对称;曲线沥粉弯曲转折应自然流畅均匀过渡。硬实抹开,是写生画白活的一种画法,相当于现代的工笔画,通过线条及多道润色渲染呈现出写实逼真的艺术效果,用于花卉、线法、人物等形象,绘制出的花卉准确生动,线法造型清晰,人物神韵细腻,色彩渲染层次分明,布景上具有深远的空间感,透视效果强,整幅画面工细美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分在手艺,七分在家伙”都说明了工具的重要性。与生产工具一样,彩画工具也是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逐步改进完善并流传下来,它的适用与便利直接影响着彩画绘制的质量与效率。沥粉时常采用自制工具,将不同长度口径的单粉尖子、双粉尖子和猪膀胱做成的沥粉材料的皮子组合起来,并在外包裹线绳系牢,并在底部用粉针打通即可使用。绘制时常采用各种不同规格的毛笔,包括白云、狼毫、红衣、描笔等,相应的直尺、三角板也一应俱全。

四、结语

皖北传统建筑的布局、结构和技艺都有内在的高度成熟的准则和规范,会根据所在的地势地貌构建出形态各异的建筑形式,并用对应的彩绘图案来完成建筑的装饰。它的组合已不再是简单形象的叠加重复,它融合了大量的隐喻谐音双关祈望寓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应用,按照当时人们心中所追求的福气喜气运气等吉祥之意,将一幅幅炫丽辉煌的图景展现出来,将皖北人民的心理定势与审美习惯显示出来。美好的追求如果有精湛的施工技巧便能事半功倍得偿所愿,所以手艺的更新换代以及代代传承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科技及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的时代。

传统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能以独特的空间艺术魅力为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皖北传统建筑是显形的史书,以沧桑的艺术造型向人们述说昔日的历史,从不同的方式和角度衍射出五千年文明内涵——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以人为本、万事为民、人与自然共荣。

参考文献:

[1]王铎,刘郁馥.中国的古代建筑[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0-11.

[2]楼庆西.装饰之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周文晖,王丽琴.古建油饰彩画的制作技术分析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0(3):1-9.

[4]何俊伟.徽州地区明代古建筑彩画传统制作工艺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4):117-120.

Northern Anhui’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Decoration Pattern and Technological Practice

DU Qiang,MEI Jin-li

(BozhouTeachersCollege,Bozhou,Anhui236800)

Abstract:Painted decoration art is a part of Anhui’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and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artistic and cultural studies.Painted decorative patterns applied in the use of materials,process combinatio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through complex,meticulous,multi-level and organic connection means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building and to ensure that its quality and construction is feasible.

Key words:Northern Anhui;painting art;decoration pattern;process

作者简介:杜强,1973年生,男,安徽淮北人,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及古建筑彩绘艺术。

基金项目:安徽教育厅省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皖北古建筑彩绘艺术研究”(SK2015A709)。

收稿日期:2015-12-11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5)01-0009-03

猜你喜欢

皖北彩绘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漂亮的陶瓷彩绘
独秦艺术——彩绘玉匜
彩绘“未来之星”
淮北市在皖北六市中经济增长质量实证分析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
皖北六市城镇化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彩绘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