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住房权的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探索

2016-03-16高玲玲

环球市场 2016年25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住房

高玲玲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于住房权的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探索

高玲玲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等均已实现巨大的跨越,特别是在住房等社会保障方面,已经具备实施普惠型保障政策的基本条件,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我国住房保障事业及其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范式,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工作,本文在借鉴之前学者所提出的基于廉租房的我国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一套科学的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住房保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一、我国政府住房保障指标体系的演进

周雪飞的《我国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价的体系构建——基于廉租房的分析》(2009),总结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廉租房建设的历程和现状,并初步提出从执行力指标﹑土地指标﹑财政指标﹑保障指标﹑社会(满意)指标几个方面建构廉租住房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划分比较简单﹑笼统,缺少细化的三级指标体系,计算方法既有依据相关政策﹑文件的量化规定,也有通过统计性标杆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这样所得出数据的信度和效度水平大大降低。高义﹑戚巍﹑易勇的《我国地方政府住房保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目标—标杆”二维视角》(2012),认为“地方政府住房保障绩效=目标考核绩效*权重+标杆对比绩效* (1-权重)”,文中提出的目标考核指标主要分为数量考核类﹑质量考核类,杠杆考核指标主要分为保障投入类﹑保障产出类,共18个底层指标,该指标体系的设定能够较好地满足和体现导向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从而有效引导和约束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

上述文章从不同角度提出建构政府住房保障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可是研究视域均未超出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但住房保障的当代发展趋势已然由“底线救济”型向“全民普惠”型转变,住房保障应是全体公民享有的社会基本保障权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大致划分为最低保障﹑援助性保障﹑互助性保障﹑自助性保障等类型;住房保障政策应具有整合性视野,政府住房保障工作不仅要考虑到不同阶层的差异化需要与诉求,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各阶层的共同需要与诉求,包括对住房安全的诉求﹑对住房公平的诉求﹑对宜居环境的需求﹑对充足的公共服务的诉求,等等;住房保障工作既具有地区性,又具有普遍性﹑可比性,建立一套普遍可行的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对各地政府的住房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估与比较,促进相互取长补短;住房保障的核心是公民住房权保障,住房权是第三代人权理念的核心范畴,包括住房自由权﹑居住保障权﹑不动产补偿权﹑住房平等权﹑住房政策参与权﹑住房安全权﹑居住适宜权﹑住房成本适宜权﹑文化适宜权等,公民的住房权是政府住房保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评价准则;住房保障绝不仅限于住房面积保障,还应包括住房安全的保障﹑住房自由的保障﹑生活便利的保障﹑住房公平的保障﹑住房法律援助的保障等;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估可从数量﹑质量﹑法治三个大方面进行,在现行的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中,较为强调政府的执行力,对政府的依法行政问题重视不够。所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推动政府住房保障工作的进展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科学的住房保障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在综合借鉴我国现行政府住房保障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联合国住房权利计划关于住房权实现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住房保障政府绩效为一级指标,住房保障数量﹑住房保障质量和住房保障法治三个二级指标,住房面积﹑住房覆盖﹑住房成本﹑住房安全﹑住房宜居﹑住房公平﹑住房行政与法规﹑住房司法与救济八个三级指标,以及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可享有的保障房面积等24个四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造同一目标下各指标重要性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逐步确定各个四级指标的权重。该指标体系全部24个指标中,一部分指标属于反向指标,其得分应作扣减处理,例如,人均可享有的空置房面积﹑住房困难家庭比例﹑空置住房面积比例﹑房价收入比﹑租金收入比等,数值越大,得分越低,另一部分指标,如家庭自有住房比例这个指标,也并非数值越大越好,而是应该参照国际经验,根据我国各地的平均状况确定一个基数(如70%),高于这个基数做扣减﹑低于这个基数做加分处理;该指标体系已充分考虑了指标信息的易得性和可量化性,人均居住面积等10个指标信息可较容易地从各地政府的统计资料中直接获得,其余14个指标为满意度指标,通过五档计分调查,很满意为5分,较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较不满意为2分,不满意为1分,通过加和并取得平均分,再折算成百分制,从而实现可比性。总体来说,该套评估指标体系,具有理念基础宽实﹑指标结构合理﹑操作科学简便等优点。

三、小结

本研究拟根据“基于住房权的住房保障”这一理论前提,寻求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简便的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方法,这对于丰富和创新我国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具有较明显的理论价值;同时文章所提出的我国现行住房保障政策存在条块割裂﹑衔接性差等不足,以及“住房保障政策应具有整合性视野”﹑“住房保障不仅仅是保障房建设”﹑“住房保障的核心是公民住房权保障”等观点,对今后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1]周雪飞.我国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价的体系构建——基于廉租房的分析[J].绩效管理,2009

[2]吴宾,孙慧慧.廉租住房保障的政府绩效评估初探[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

[3]高义,戚巍,易勇.我国地方政府住房保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目标—标杆”二维视角[J].科研管理,2012

[4]陈振民.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7.

[5]王臻荣,任晓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24-28.

[6]吴建南,阎波.地方绩效评估体系的路径选择——福建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8(2):25-29.

高玲玲(1993—),女,汉族,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管理学硕士,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绩效管理。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住房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