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城镇购房农民工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意愿调查及退出机制研究

2016-03-16田建强

环球市场 2016年25期
关键词:户主购房宅基地

田建强

河南大学商学院

河南省城镇购房农民工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意愿调查及退出机制研究

田建强

河南大学商学院

本文通过组织社会调查,了解城镇购房农民工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和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机制设计。

农村宅基地;意愿调查;退出机制

随着我省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同时,大量农民工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但农村宅基地并未退出。这一现象造成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与农村建设用地闲置并存的局面。当前,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有较多顾虑。在所有农户中,城镇购房农民工因已经在城镇定居,对宅基地退出抵触情绪最弱。因此,本文通过组织社会调查,了解城镇购房农民工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和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机制设计。

一、调查概况

1 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包括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平顶山﹑商丘﹑新乡﹑信阳﹑周口﹑驻马店﹑漯河等12个地市的21个村庄。经调研,共收到51份调查问卷。经过初步筛查,得到有效问卷43份,有效率为84.3%。

2 农户基本情况

1﹑户主性别及年龄

户主大部分为男性(87%),在城镇购房的农民工的年龄集中在38到52岁之间。这一部分农民工正值中年,获取务工收入的能力较强。

2﹑户主文化程度

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可以看出,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初中水平的占到了55.81%,高中水平的占到20.93%,小学18.60%,大专及以上4.65%。

3﹑户主务工地点及就业类型

户主非农就业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县内村外(48.84%),其次是县外省内(25.58%),再次是本村(18.6%),在省外务工的户主占到6.98%。这一结果跟我们的理论分析相一致。到沿海发达省份打工的主要是年轻人。而本课题调研的户主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这些户主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阶段。不便于到省外就业。同时,由于他们在城镇购买了住房,因此也不愿意到太远的地方工作。

从户主的就业类型来看,最多的是制造业(44.19%),其次是服务业(30.23%)和建筑业(25.58%)。这些行业都需要一些技术积累,同时其工资相对较高,同时工资稳定。这也可能是他们能够在城镇购买住房的原因之一。

4﹑城镇所购住房到农村宅基地的交通状况

在调查中,我们设置了农民工城镇所购住房到农村宅基地的交通状况的选项。通过这一选项,可以分析城镇购房农民工对农村宅基地的依赖状况。如果城镇所购住房距离农村宅基地较远,同时交通不便。那么该农民工可能对农村宅基地的依赖不强。从调查反馈情况来看,74.42%的城镇所购房屋到宅基地的交通便利,只有11.63%的城镇所购房屋到宅基地交通不便。这说明农民工城镇所购住房可能是其农村宅基地的有效补充,或者是纯粹为了资产的保值增值。他们可能根本不愿意放弃农村宅基地。

二、宅基地退出意愿调查

1、家庭成员城市定居意愿

一个农户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其家庭成员的意愿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次调研对该问题设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家人是否愿意到城市定居,另一个是不愿意到城市定居的原因有哪些。从结果来看,74.42%的受访者表示其家人不愿意到城市定居。只有25.58%的受访者表示可以到城市定居。当问到不愿意到城市定居的原因是,25%的受访者表示会增加生活负担。18.75%表示生活不习惯。12.50%表示舍不得农村的土地。还有43%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

这一结果说明,大部分农户的家庭成员是不愿意到城市生活的。他们的顾虑有一部分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和相关的社会福利解决。但还有近四成(43%)的受访者是无法用这一手段来动员其退出宅基地的。

2、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调查

为了调查受访者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你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以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原因。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来找出农户对退出宅基地的态度和形成这些态度的背后原因。根据调查结果,95%的农户(41人)都明确表示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只有5%的农户(2人)选择了不确定,没有人选择愿意。在接下来的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原因的问题中,工作还不稳定,城市生活无法保证;放弃宅基地,得到的补偿太低;城镇所购房屋是为孩子准备的以及其他是主要选项。

虽然农户对于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回到几乎是一致否定的。但背后的原因确实多种多样的。在政策制定时,要充分留意这些区别。对不同诉求的农户,要有不同的政策设计,尽量满足其正常的利益诉求。

3、宅基地退出的最大受益者

为了弄清楚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选择其他的原因,设置了“您不愿意退出宅基地,那么您认为谁是宅基地退出最大的受益者”的问题。从结果反馈的情况看,6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本文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有二个。一个是农户不了解宅基地退出的政策背景和意义。二是农户身边及新闻媒体报道的征地事件使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有了较大的顾虑。

4、农户对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态度

本文调查了农户对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态度。持转不转无所谓的受访者最多(53.49%)。明确表示不想转为城镇居民的占到46.51%。没有农户明确表示“很想转为城镇居民”。这一结果说明农户对于转为城镇居民有较大顾虑。但是,还应该看到还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转不转无所谓”,也就是说,宅基地退出政策还是有其实现的现实基础的。

三、宅基地退出后生计展望调查

1、宅基地退出后社会保障因素调查

对于宅基地退出后,受访者对医疗和养老保险的期望不高。但是普遍认为子女的教育质量会得到显著提高。这一结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镇购房农民工的一大利益诉求是提高子女的教育质量。

2、宅基地退出后退地补偿因素调查对于宅基地退出后退地补偿的调查,本次调研设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您认为宅基地退出后补偿发放是否安装足额”,一个是“您认为宅基地退出后购房补助发发是否按时足额”。从调查结果来看,持肯定态度的占到近7成。这说明补偿问题不是农户宅基地退出与否的主要考量因素。

3、宅基地退出后生活、生计因素调查

本次调研调查了受访者对宅基地退出后生活﹑生计的展望情况。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宅基地退出后生活质量预期不会显著提高。同时近八成的受访者担心宅基地退出后的就业和生活方式转变问题。由此可见,现阶段受访者对宅基地退出后的生活﹑生计持悲观态度。下一阶段的制度设计要力争打消他们的顾虑。

四、河南省城镇购房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机制设计

1、宅基地退出前的权利保障

确权颁证。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着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利益,明晰的宅基地权属关系是保证宅基地顺利退出的前提保障。因此,河南省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农村宅基地管理”法律或行政法规,明确宅基地内涵﹑包含范围和标准,针对权属不明的宅基地制定专门的处置方案,一并确权颁证。由村干部带头宣传确权登记的重要性,由村到乡﹑镇到县自下而上登记统一上报,规定登记时效,提高确权的效率。

2、宅基地退出时的价值评估

首先,评估建筑物价值。农户宅基地退出时,要对其上所附属的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补偿。采用复原重置成本法对建筑物价值进行评估。其次,评估土地增值收益。基地退出时不仅要对其上的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补偿,还需要考虑土地使用权的增值收益。最后,要考虑节余指标收益。节余指标收益是指宅基地还原为耕地后的收益与政府用于拆旧﹑复垦费用的差额。对于主动申请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按其所退出的宅基地面积大小比例分得节余指标收益。

3、宅基地退出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建立户籍迁移制度,转为市民。对于城镇购房农民工而言,宅基地退出后城镇的生活成本高,收入不稳定﹑养老无保证是农户的普遍担心,因此需从社会医疗保障﹑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设计宅基地退出机制。其次,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城市综合承载力是带动周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衡量城市竞争力强弱的标准。如果一个城镇的综合承载力不能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无法给农民提供社会福利和就业保障。因此,为了使城镇购房农民工更为主动地融入其中,必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1] 陈廷辉,田景杰.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机制探析—以土地资源保护为视角[C].中国广东广州: 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2014.

[2] 彭长生,范子英.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6县1413个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02): 154-162.

[3] 张勇,汪应宏.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探讨[J].农村经济,2015(08): 10-14.

[4] 黄璐水,罗海波,钟锋.贵州省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障碍因素调研与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04): 94-99.

[5] 吴春岐.中国土地法体系构建与制度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田建强(1979-),男,河南开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 (编号:2015B242)

猜你喜欢

户主购房宅基地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房地产网络营销模式分析——以HD“线上购房”为例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回来(外一首)
购房合同中的“霸王条款”不得不防
关于宅基地的几点法律常识
付款不及时卖家将房卖出,能否解除购房合同?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政府“团购房”何以变身非法建筑
汉唐户主资格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