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2016-03-16刘海鸥张心怡

环球市场 2016年25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区域

1.刘海鸥 1.陈 晶 2.张心怡

1.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青岛滨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1.刘海鸥 1.陈 晶 2.张心怡

1.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青岛滨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深入研究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系统回顾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相关文献,基于此指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完善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具体对策。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进而提高经济效率并实现共同发展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事关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发展问题,而且是新时期我国探索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战略举措。研究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两大潮流的共同推动下,区域发展呈现多级别﹑多层次的结构,各城市间实现了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较典型的是美国﹑欧盟以及APEC等,涉及到了经济一体化的动力以及运行机制等内容。经典的区域一体化理论经过不断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轮轴—辐条”模式。也有学者认为,由于资源环境的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是多样化的,并不需要刻意构建路径。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有一定的载体和相应的规模,特别是需要大城市群作为依托。京津冀地区在人才﹑科技体系和机构方面具有优势,但是一体化水平远落后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由于三地技术水平差异较大,需要从技术开发利用和管理体制入手提高一体化水平。对此,京津冀应建立起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机制,使区域科技资源真正成为京津冀一体的内生动力。同时,考虑到京津冀在地缘上的相近性,使得生态一体治理化成为区域一体化最有效的着力点。

2.京津冀经济资源要素与区域一体化耦合性研究

京津冀的要素资源禀赋与区域一体化的耦合性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例如,区位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科技和人才优势,生产要素的互补以及产业的强相关性,是该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强劲动力。有学者通过灰色关联方法对京津冀区域科技竞争力进行分析,认为该地区人才储备雄厚,区域整体实力强大,不仅八大产业区已经发展成形,而且能够衍生出高新技术产业带,极具发展潜力。李国梁则认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有利条件主要集中在区域性的互补,包括资源要素﹑交通设施﹑旅游资源以及产业结构等。不少研究认为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已处于关键时期。孙久文等研究发现,京津冀已度过了贸易一体化阶段,正处于要素一体化时期,下一步需要实现政策的一体化,特别是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切入点进行整合,并通过“多点﹑结网”的发展模式实现空间一体化。但是,京津冀的一体化水平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3.京津冀非均衡性及一体化突破口研究

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非均衡发展现象。当前,高层次合作协商机制缺乏﹑三方合作模式不明确﹑三地利益不一致是影响京津冀合作的主要问题。不少学者认为,当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矛盾主要是缺少统一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协调机制,产业发展落差过大等,需要建立跨区域的协调管理机制,整合并形成区域发展合力。有学者认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主要是三地在发展定位上具有较大的趋同性,以及三地发展的产业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必须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投资,通过优势互补实现规模优势和整体竞争力。也有学者认为京津冀发展失衡主要存在着以下阻碍的制约因素,包括整体水平不高,“极化”现象明显,人才单向流动等,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育与流动政策等着手,缩小京津与河北之间的差距,同时注重解决京津冀地区内部发展的协同差异。

4.发展动态分析

当前对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成果,但不足也较为明显,今后需要在以下几大方面加强研究。

(1)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顶层战略规划研究严重不足,急需产业分工协作与产业转移政策研究。当前对京津冀一体化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的专题分析,或是集中在区域交通网络等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因素方面。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合作﹑区域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严重不足,缺乏地区一体化的顶层制度﹑宏观战略以及中微观层面政策设计等方面的具体分析和政策措施,尤其是缺少京津冀产业分工协作与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深度解析,对未来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及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方向尚不明确,必须从区域一体化顶层制度设计方面加强研究。

(2)破除京津冀之间体制机制壁垒的研究仍然很匮乏,一体化发展的组织与管理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中的核心城市不同,京津冀三方地位的不对等性,导致京津冀区域内难以实现互连互动优势互补。因此,在市场体制还不完善,行政干预的影响广泛存在的情况下,借鉴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国外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组织管理经验,结合京津冀区域实际,从政府层面,研究提出保障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组织架构,并明确具体的管理机制,消除区域间不平等的体制机制壁垒和政策门槛,实现市场力量与政府行政管理二者相协调,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将成为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3)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各地区功能定位及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亟待深入研究。城市功能定位是各地区发展的风向标和助力器,同时也是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不仅直接对各地市发展走向直接相关,而且对区域一体化的顺利进行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何借鉴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验,在对京津冀整体区域承担功能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差异定位﹑协同发展”理念,分析梳理北京﹑天津﹑河北现有城市功能以及各自的优劣势条件,明确未来三地各自的功能定位。重点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分析提出引导首都非核心功能向天津和河北疏解的政策措施,这是未来京津冀一体化研究的重要突破点。

项目资助情况:秦皇岛社科联重点研究项目:京津冀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协同发展模式研究(201605069)

刘海鸥(1981- ),男,山东济南人,管理学博士,燕山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区域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分割区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区域发展篇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