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在音乐教材中的体现
——以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为例

2016-03-16

环球市场 2016年26期
关键词:新课标教材音乐

李 华

威海职业学院

新课标理念在音乐教材中的体现
——以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为例

李 华

威海职业学院

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学内容是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而教学内容主要指教学从事的音乐及其教材,是音乐教学中的决定因素、是主轴。采用什么教材和怎样采用教材,正凝结着、体现着音乐教学的理念,是对教学目的的具体安排和落实,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方式方法的采用。

新课标理念;音乐教材

一、以审美为中心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情感内涵和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1、内容美——情境主题与单元主题分析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和表现音乐美的过程,强调学生情感体验。设置情境主题、单元主题活动领域,将多种不同的音乐形式集中体现出来。如教材第4课《甜梦》,表达的意境是月夜、梦境给人们带来许多美好的遐想和体验,《小夜曲》、《梦幻曲》、《愉快的梦》、《月亮月光光》这四首音乐作品都和月夜、梦境有关,充满着浓浓的诗情画意和丰富的想象力。既能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美好,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甜梦”般意境的同时,也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袤的空间。如教材第2课《家乡美》,以单元主题为主,两首演唱作品江苏民歌《杨柳青》、鄂温克族民歌《大雁湖》,两首聆听作品小提琴曲《牧歌》、戏歌《故乡是北京》,四首不同地域、风格的作品,作为一个单元,让我们感受到我国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地方文化与音乐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形式美——图文并茂的排版设计分析

教材的版面设计图文并茂,插图与主题配合的相得益彰,互为一体,所有插图与音乐内容密切相关,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在图标的设计上,将“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和“编创与活动”标题栏目用卡通动物呈现,前后呼应,让教科书更加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欲望。

3、音乐美——旋律、情景、伴奏等分析

教材在编写方面力求达到旋律美、情景美、曲调美、伴奏美等特点,如教材第3课《快乐的校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们快乐有趣、丰富多彩的学校课余生活;第5课《节日舞》、《山童》、《荡秋千》、《童心是小鸟》,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出学生的心声。

二、以文化为线索

1、人文主题表现

第一、音乐与自然,如:第教材6课《水上的歌》,这四首音乐作品描写的是人们水上活动的故事,聆听《划龙船》、《水上音乐》、演唱《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在感受音乐对《水上歌曲》主题表现的同时,体会音乐与生活、自然的交融关系;第二、音乐与人生,通过音乐活动,引领学生进入情感世界,在音乐中体验人类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如:教材第7课《祝你快乐》,四首作品集中反映了音乐传递友情,表达祝福这一主题,在音乐的熏陶下,让学生珍视友情,团结友爱,并一起分享幸福和快乐;第三、音乐与社会方面,学生通过音乐,了解爱国歌曲,感受大国荣耀,激发爱国热情。如:教材第1课《歌唱祖国》,通过聆听、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的情感,象征中华名族坚强不屈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歌曲《歌唱祖国》,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奋进的步伐。

2、民族文化表现

第一、中国各民族文化: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民族音乐,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如:教材第8课《龙里格龙》,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曲艺音乐及体验其不同的风格,充满京腔京韵的戏曲《龙里格龙》、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京胡与乐队演奏的、根据传统京剧曲牌编创的《夜深沉》,让同学们通过三首不同体裁的作品感受体验京剧独有的韵味,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教材第9课《学农》,两首山东民间乐曲《锯大缸》、《莺啭黄鹂》,山东陵县民歌《刨地瓜》、山东聊城民歌《蜜蜂采花》,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让学生感受到山东民歌的质朴、淳厚、粗犷和诙谐、风趣等特点,进一步增强对家乡音乐的认识。第二、外国民族文化:教材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和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如教材中海顿《小夜曲》、舒曼《梦幻曲》、比才《陀螺》、亨德尔《水上音乐》等曲目,让学生接触学习世界各国音乐,树立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三、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1、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是通过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等)和音乐常见结构及音乐体裁等内容,在学习安排上由浅入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帮助学生转化为音乐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理解。以“力度”要素为例,在一年级教材中用图像对比的方法,形象的告诉学生“音的强弱”,在二年级时出现规范的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到四年级再出现中强、中弱、渐强、渐弱,这样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力度”的要素概念。

2、音乐基本技能

音乐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能够自信、自然、带表情的演唱,并掌握演奏的初步技能。在歌唱技能方面,按照齐唱—轮唱—合唱的认知过程逐步提高;器乐演奏技能从低年级开始学习木鱼、碰钟、响板、沙锤、锣、鼓、镲等各类打击乐器,到四年级第3课学习演奏竖笛,有单声部开始,慢慢进入多声部演奏。学生具备了必要的声乐、器乐技能后,教学的最终目标——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1] 范晓君 王朝霞主编.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曲真真.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教材的分析与思考[D]. 南京艺术学院 2010

[3] 高洁. 对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思考[D]. 湖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教材音乐
教材精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音乐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