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难事件中两个舆论场的微博话语博弈
——以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件为例

2016-03-16孙博雅

关键词:微博

胡 晓 孙博雅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艺术与传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7)



·新媒体·

灾难事件中两个舆论场的微博话语博弈
——以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件为例

胡 晓 孙博雅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艺术与传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7)

[摘 要]在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件的微博传播中,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和《新京报》官方微博为代表的两个舆论场各有得失:官方舆论场的权威性尚存,但其舆论引导作用因表达刻板而容易被受众忽视;民间舆论场报道极具时效性且拥有多媒体呈现,传播效率高但容易产生谣言。

[关键词]灾难事件;两个舆论场;微博

[DOI]10.16261/j.cnki.cn43-1370/z.2016.03.006

“两个舆论场”的概念早在1998年就被提出。在1998年1月8日的新华社工作会议上,当时的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同志把马克思关于“表达社会舆论”的观点同新闻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正确处理“两个舆论场”的关系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媒体呈现迅速发展态势,有网民调侃《新闻联播》和新浪微博为首的两类媒体,称二者报道内容令身处其中的受众对同一个世界的判断犹如“天堂”与“地狱”,官方与民间这两个舆论场的存在与矛盾,由此可见一斑。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这场突发事故最终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联,多处房屋以及附近设施被烧毁,具备了灾难的特点。从灾难发生(2015年8月12日)至调查结束(2016年2月5日),两个舆论场都对事件高度关注且进行了连续报道。本文选取《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以下简称@人民日报)和《新京报》官方微博(以下简称@新京报)为两个舆论场的代表,通过二者对此次灾难事件(以下简称天津爆炸事件)的微博表达,探讨两个舆论场的融合趋势,展现官民双方在媒介融合时代的舆论场特点。

一、两个舆论场的灾难报道内容分析

(一)@人民日报报道分析

过去,官方媒体能够凭借自身强大的影响力来单向控制大众对某一话题的关注;而在新媒体时代,官方媒体对舆论的引导更具互动性,需要“从自媒体中寻找大众关切的话题,并提炼形成议题”。[1]@人民日报对于8·12天津爆炸事件的报道十分集中,表现为8月13日最多。随后呈现逐日递减状态,直至8月18日小幅回升,20日开始至出现最后一次报道的2016年2月5日止,报道次数均未超过5次。从时间上来看,报道集中于8月和9月,10月以后的报道只有3次,这样的报道频次符合灾难事件的报道规律,也体现出@人民日报重视网民意见,议程设置转向议题设置的特点。

作为官方媒体的@人民日报拥有众多新闻资源,获得资源后利用新媒体平台,再依托自身的权威性,使信息在新媒体平台实现病毒式传播。@人民日报在天津爆炸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并且在8月13日一天内实时追踪,及时发布最新报道。在这一天的24小时内,@人民日报做到了前23个小时内每小时至少发布一次报道。由于受到微博140字的字数限制,@人民日报发布的报道中有71%属于简讯体裁,实际上就是用新闻语言写出的“原创微博”。严格来说,其中个别报道使用了过于文学性的语言,在英雄新闻框架的建构上落入了煽情主义俗套。除简讯外,@人民日报使用最多的是视频和图片形式。

在内容呈现方式上,@人民日报最注重救援进展报道,包括发布最新伤亡人数、公开遇难者名单、报道消防人员和医院的救灾情况等。灾难发生的第一周,@人民日报实时更新伤亡情况,自8月20日开始,报道发布当天至少会有一篇关于伤亡人数的最新统计。自事件进入调查取证阶段后,@人民日报确定了“问责”和“英雄”两个灾难新闻的框架主题,主要以微评论的方式催生对事件的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英雄框架中的悼念内容有少部分关于哀悼会和追认牺牲公安为烈士的新闻发布,占多数的是民众在评论中直接哀悼,令英雄框架下的新媒体报道落入近几年颇受争议的“祈福”窠臼。

(二)@新京报报道分析

在报道频次上,@新京报对于天津爆炸事件的报道也是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天呈现巅峰状态,随后次数逐日递减,直至8月18日、19日出现第二次小高峰。8月20日之后直至最后一条相关报道,中间断续出现零星报道,并且有报道的当日也只有5条以内的报道。

微博是一个具有实时性和强互动性的社交媒体,信息传播迅速,《新京报》这个民间舆论场代表利用微博这样的特性,在天津发生爆炸事件之后,第一时间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消息,并且实时更新,从而做到在13日一天24小时之内发出41条报道。笔者将一天24小时分成24个时段,@新京报在8月13日只有4个时段没有发布报道,其他20个时段内少则发布1条报道,多则发布5条报道。天津港爆炸事件必然引起广泛关注,所以在灾难发生后的一个多小时后,《新京报》就开始在官方微博实时更新此次事件的各类信息,充分体现了民间舆论场贴近人民生活、反映人民诉求的特点。

在报道体裁上,@新京报发布的报道多为简讯,占报道总数的43%。除此之外,@新京报还有一种报道方式是添加超链接,如在报道天津港爆炸事件时经常使用此方法转载权威媒体的报道。注重评论是民间舆论场的一大特色,@新京报通过大量发布微评论来引导舆论。同时,无论使用什么体裁,其报道均图文并茂,甚至还有视频,以引发受众兴趣,增加点击率。作为民间舆论场的中坚力量,《新京报》充分了解并且巧妙利用微博这个技术平台,体现了民间舆论场在新媒体时代关注新闻“颜值”的特点。

在内容分析上,@新京报调查与反思的内容最多,体现了民间舆论场反映民意的特性。对于这场灾难,人们在悲痛过后更想也是最需要知道的是事故发生的原因(why)以及未来如何预防(how)。在这个框架内,@新京报提供的新闻内容是“调查”与“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与官方舆论场的“问责”与“英雄”相呼应。特别是8月19日产生了“爆炸区有神经性毒气”的说法,网友十分关注。@新京报几乎一整天都在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报道,清楚明确地对人们的疑惑进行解答。关于救援进展的报道还增加了医院呼吁市民献血的内容,配合微博的社交媒体属性使报道得以迅速扩散,体现了传媒道德。

在新闻来源中,@新京报原创内容占51%,另外一半的内容是转载,其中引自官方媒体的内容最多,包括@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还有19%的内容源自和《新京报》同类的都市报和新媒体,其中大部分源自澎湃等手机APP和一些微博账号。

二、灾难事件中两个舆论场的话语制衡

在8·12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报道中,两个舆论场都对信息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双方的表现各有特点并且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二者发展的不平衡。

(一)官方舆论场的表情失调

从报道频次与内容来看,灾难发生第二周开始,@人民日报发布的信息多以更新伤亡人数为内容,并且概括为一句话。为了满足受众对信息时效性的需求,@人民日报的微博报道每次只发这样的一句话,信息量不大,发布却十分频繁,无形中造成信息过于碎片化,受众对信息的读取产生不全面甚至以偏概全的情况,这是时效性带来的负面效果。@人民日报为了适应微博平台而采用的交叉引述、转载等方式,削弱了报道的主题性、原创性,这是与民间舆论场融合必须作出的妥协,但对于官方舆论场的表达影响力而言实为削足适履。

从报道手法来看,官方舆论场善于报道政策性内容,秉承“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报道方针,对“灾难”框架的构建与民众心理期待并非完全吻合。灾难发生时,官方舆论场形象刻板,严肃报道居多,对数字的重复播报显得缺乏人文关怀;调查恢复期,官方舆论场对灾难调查和反思的报道较少,深度报道、特写新闻的表达手法乏善可陈。而这些表现,恰恰是官方舆论场向民间舆论场融合时必须的让渡。官媒既要讲政治、讲主旋律,又要讲效益、考虑市场,所谓“戴着镣铐跳舞”,才会在某些情形下传播影响力不足甚至倒退。

从报道影响力来看,官方舆论场虽然具有权威性,但活跃程度不如民间舆论场。官方舆论场对灾难的报道方式,根据载体不同会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但民间媒体有手绘或者其他自制的新形式,前者相较而言显得过于严肃、正式。官方舆论场向民间舆论场融合的目的本就是解决两个舆论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仅就天津爆炸事件的微博表达来看,官方舆论场的民间转向融合处于起步阶段,民间舆论场的话语权把握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

(二)民间舆论场的表情失调

民间舆论场与受众距离更近,在新媒体视野下,民间舆论场就是作为受众的人。从这个意义上看,这场话语权争夺之战的胜果,从开始就偏向于民间舆论场。然而物极必反,再创新的技术也无法解决混浊之音——谣言。

@新京报发布的信息让受众感到民间舆论场的灵活机动,特别是近年来多媒体等交互传播方式广受欢迎。受众注重感官刺激这一偏向,导致诉诸文字的信息传播方式日渐削弱,诉诸视频、图片等多媒体信息的传播方式日渐增多,而后期处理技术的进步又给谣言的散播提供了温床。微博的信息传播首先依靠作为自媒体的受众,而注重感官体验、忽视文字逻辑的传播风潮无疑助长了谣言的散播力度。在此次灾难事件中,无论官方媒体还是民间媒体,多少都对灾难发生后制裁传播谣言的相关活动进行了报道。谣言产生于权威性较差的民间舆论场,且散布迅速,真假难辨,对民间舆论场树立信息传播的权威形象造成极大困扰。这也是在两个舆论场的话语博弈中,民间舆论场容易陷入“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传播困境的直接原因。

(三)两个舆论场的微博话语博弈

“微博的广泛影响首先体现在对社会话语空间的释放。”[2]正因如此,两个舆论场的话语博弈显得更为激烈。《人民日报》是官方舆论场的话语代表,是严肃新闻界最具权威性的媒体,受众对它的印象归于严肃刻板。其入主新浪微博后主要采取通民意、重人情味的报道风格,业界称其“早产四天,活得很好”,[3]学界也普遍认为@人民日报以其“接地气”的报道方式改变了民间舆论场对官方舆论场的刻板印象。在天津爆炸事件中,两个舆论场在微博话语博弈中体现了新媒体特征。

其一,官方舆论场调整传播策略,期待形成“互相呼应,集体发力”的传播态势。在统计得到的所有报道中,来自@人民日报的原创作品占52%,另外的48%都是转载。在其转载作品中,转自央视、新华社等媒体官方微博的数量最多,说明官方舆论场的传播目标明确:在新媒体平台上形成“合力”,树立话语权威,实现官媒对民间舆论场的“逆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人民日报保证话语权与报道权威性,必须多发原创微博。仅以“微评论”一枝独秀固然可圈可点,但若想与群雄并立的民间舆论场抢夺话语权高地,非原创不能取得。

其二,官方舆论场的传播秩序整合受到民间舆论场传播特点的制约。在统计数据中,@人民日报有17%的报道转载于一些微博认证账号,而被转载的大多数微博认证账号实际上也是官方机构开设的官方微博,如@天津发布(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天津日报、@天津消防等。而这些地缘性、本地性等先天传播条件优越的本地媒体,却在微博这一民间舆论场上集体失语。@天津日报甚至出现在灾难发生后次日的现场报道中未提及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原因和伤亡情况等灾难事件基本新闻要素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官方舆论场的话语权威。对灾难事件的报道并未构建出这些本地媒体新闻发布的权威性,@人民日报的转载亦无法重构出这种可能性。在传统分野中同处官方舆论场,在新媒体分野中未必成为天然同盟。

其三,两个舆论场交互引导新媒体传播平台话语权,二者的传播矛盾与共识均在此形成。在@人民日报有关天津爆炸事故相关情况的转载微博中,有2%来自网友的报道。受众的信息发布被官方媒体转载,民间舆论场享受着新媒体平台带来的信息传播平衡。同时,传播者作为“把关人”收集过滤信息、受众成为被过滤信息击中的“靶子”的时代一去不返。“个体在群体互动中的表达,在特定舆论环境和气候中的自我张扬”,“甚至由于某种程度的匿名性,而置日常规范于度外,肆意宣泄内心的诉求或不满”。[4]民间舆论场首先是作为新媒体时代充分享受信息沟通乐趣的个体而存在,其次才是作为与官方舆论场进行话语博弈与信息制衡的集合而存在。意识到这一点,两个舆论场才有可能形成“最佳信噪比”,在媒体融合时代绽放出互为主体的传播生命力,避免落入自说自话的泥淖。

(责任编辑 陶新艳)

[参考文献]

[1]曾妮,姚燕永,姜玉龙.以议题设置推动“两个舆论场”共振[J].中国记者,2013(11):110-111.

[2]喻国明.微博的影响力[J].国际公关,2010(3):8.

[3]涂光晋,陈敏.突发性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场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6):9.

[4]支庭荣.集合传播权与谦抑性原则——解析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两个舆论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1-36.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454(2016)03-0023-04

[收稿日期]2016-04-18

[作者简介]胡晓(1983-),女,湖南岳阳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与文化传播。孙博雅(1993-),女,河北邯郸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Discourse Game of Two Opinion Fields in Catastrophic Incident Illustrated by Case of Tianjin Explosion on August 12th

HU Xiao SUN Bo-ya
(Art and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of Zhuhai School,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 519087)

Abstract:In micro-blog communications of Tianjin explosion on Aug 12th, @People's Daily and @ Beijing News are representatives of two opinion fields. It is found that each of the two opinion fields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era of media convergence. Official opinion field still holds its authority, but its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is prone to be overlooked because of stereotyped expression. Transmission of public opinion field is efficient because of its timeliness and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for its reports, but it is also easier to generate rumors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Catastrophic incident; two opinion fi elds; Micro-blog

猜你喜欢

微博
基于社交网络的英语互动微平台建设
基于Redis的微博系统基本功能设计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出版社微博传播分析及发展策略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自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