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议现代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施工工艺

2016-03-16闫国良

环球市场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施工工艺运输混凝土

闫国良

青海创鑫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简议现代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施工工艺

闫国良

青海创鑫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混凝土在现代建筑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建筑工程日益增多,当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占了相当重要的比例,并且随着人们对混凝土的深入研究,使得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阐述了影响现代建筑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因素,对现代建筑常见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分析。

现代建筑;混凝土施工;影响因素;施工技术;施工准备;施工工艺

一、影响现代建筑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因素

现代建筑混凝土施工主要的影响因素有:(1)混凝土自缩因素。混凝土是靠两成的水分来硬化的,其余的都被外界蒸发掉了。当蒸发掉的水分超过本质上应该蒸发的水分,就会引起混凝土收缩。除此之外,混凝土材料中夹杂了很多的添加剂和矿渣等,也是对其影响的重要因素。此外,水灰比、骨料的含量及其种类也对混凝土的自缩值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将混凝土裂缝以及自缩原因考虑到其中。(2)温度因素。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浇筑的温度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外界的气温升高时,都会减少混凝土内、外部位的温差,形成温度应力。温差越大,温度的应力越大,产生的裂痕也就越大。所以,温度应力和水泥水化热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于温度的差值。(3)较强约束力的因素。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都是厚重的整体浇筑物体,从而导致了地基对其的约束力。这种来自外部的约束力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痕,有时还会出现内部的约束力,这主要是因温度的差值引起的。(4)水泥水化热产生的因素。在水泥水化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些热量。由于混凝土结构比较厚,表面系数低,混凝土散发的热量不能及时的疏散,导致了大面积的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越来越高,引起了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

二、现代建筑常见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现代建筑工程对基础施工的要求高,尤其是堆施工整体性的要求,经常需要一次连续浇筑完毕,这需要大量、连续的混凝土供应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克服混凝土间断施工易形成施工缝等问题,但是由于施工基础体积较大,浇筑易产生大量的水化热量,易产生混凝土内外温差导致的温度应力,易破坏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因此,在实际混凝土设计试验中,应强化并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温度变形应力的幅度,避免裂缝产生,并不断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防渗和抗侵蚀性能,优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泵送施工技术。现代建筑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利用混凝土泵,通过专用管道将商品混凝土输送至指定的浇筑位置,一次性完成混凝土的空间输运和浇筑。泵送混凝土技术具有输送量大、效率高、劳动强度较低、施工文明等特点。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具有可泵性、流动性和粘聚性,通过输运设备不断的搅动,确保混凝土不离析、不泌水,确保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摩擦力小;常选用性能稳定的硅酸盐水泥。科学试验混凝土不同配比的性能和强度,并结合施工实际,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比,确保施工的强度和性能。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大小和性能都有严格要求,并适当掺加减水剂等外添加剂,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和粘聚性。

三、现代建筑的混凝土施工准备的分析

现代建筑的混凝土施工准备主要包括:(1)材料准备。第一、水:应该尽量采用可饮用的水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对于不可饮用的水,在拌合之前应该先进行化验和抗腐蚀检验。第二、水泥:应该根据工程的强度要求以及不同型号的水泥性能来选择,保证其强度不低于设计的规范,对于有特殊承重要求的部位应该在选用之前进行测试,结合报告进行选择。第三、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骨料的优劣对混凝土最终强度有直接的影响。(2)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该对该地天气变化情况进行掌握,根据工程的需要,把浇筑工程中所必备的防雨防暑物资事先准备好,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3)混凝土工程浇筑施工前,需要先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要详细说明,强调梁柱、梁板与剪力墙的混凝土标号的控制,以及振捣时间、间距等等事项。

四、现代建筑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分析

1、拌合施工工艺分析。现代建筑混凝土施工材料确定后,必须避免采用经验配比的方法,杜绝少配、错配、漏配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事件发生。然后应该对适配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性能的检测,然后才能进行大量的混凝土的拌合。在施工中应该经常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和调整。在向搅拌机具中投料时应控制在机具的额定容量之下,拌合中应该随时对拌料坍落度和离析现象进行监测。

2、运输工艺分析。现代建筑混凝土运输需要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垂直运输一般采用提升架、起重机等运输,现场搅拌的时候采用手推车,小型翻斗车等进行运输,在楼面上多用手推车进行运输等。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以免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或者发生产生离析、砂浆流失、沁水等现象,为了保证最短的运输时间,使其在初凝之前就浇筑完毕,应该尽量减少其运输的周转次数。

3、浇筑施工工艺的分析。现代建筑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钢筋和模版进行检查,同时还需确定浇筑方法的合理性。应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3m,如果采用的是分层分块浇筑方法的话,应该结合钢筋的密集程度和结构的特点来决定每一层的高度。在分层高度的控制上,一般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如果振捣采用的是平板振捣器,则应该控制分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浇筑的过程应该尽量连续,如果必须出现间隔,则要尽量的缩短间隔的时间,以保证在前层的混凝土初凝前可以恢复施工。较注重应该经常观察和整改钢筋、模版等设备的变位现象。较大的梁体可以进行单独的浇筑,对连续浇筑无法实现的部位,应该在剪力较小的地方预留好施工缝。

结束语

当前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必须重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每道工序都进行严格控制。

[1]陆江.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讨[J].神州,2012

[2]谢叶虎.建筑混凝土工程中的浇筑施工技术[J].装饰装修天地,2016

猜你喜欢

施工工艺运输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探讨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