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德育模式探究

2016-03-16都芯男

环球市场 2016年2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培育德育

都芯男

威海职业学院

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德育模式探究

都芯男

威海职业学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职德育要加强文化修养、职业技能、职业心理和职业精神等职业素养培育,这直接关系到高职学生的毕业后出路和高职院校的发展。构建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的高职德育模式,是紧扣高职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益尝试。

职业素养培育;高职院校;德育模式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劳动者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显著提高。伴随着越发严峻的就业压力和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企业用人越来越注重职工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团队意识和专业技能等能力。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明确指出:“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这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指明方向: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超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合格职业人。因此,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薄弱环节,探索以职业素养提升为核心的高职德育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职业素养内涵的界定

职业素养是人类职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内在的行为规范,也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综合品质。其中,职场价值观、职业思维、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等被称为隐性素养,也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等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培训比较容易获得的,在实践运用中能够日渐成熟的,是显性素养。本研究所指的“职业素养”培育,主要是指需要在内化和外化的反复交替过程中长期修炼、习得的隐性素养,它体现着一个人职业过程中的综合品质。

三、开展职业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职业素养培育

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不同,是根据特定岗位的职业要求,培养生产、建设与社会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求学生不仅要习得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更要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从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德育为先、以德导能、以能强德的教育方式,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这使高职院校的德育定位更准确,教育目标更明确,教育方式更切合实际,教育的效果也更具有针对性。

2.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进行职业素养培育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协助意识、学习自觉性差、惰性心理强、尊师意识和遵守公共秩序意识相对较差等特征,未来职业发展的定位也不明确。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的德育模式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通过树立学生职业理想,规范学生职业行为,提升学生职业作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员工。

3.企业提升竞争力需要进行职业素养培育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预言: 职业化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第一竞争力。一支职业化的员工队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较高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对企业高度的责任心和忠诚度等职业素养。因此,以企业需求和用人标准为导向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也是用工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德育模式实践途径

1.发挥核心课程的教育导向功能

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设置职业素养课程,将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的习得紧密结合。在专业技能、实习实训等核心课程上,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用企业的优秀核心文化和用人标准教育引导学生做到“修己安人”,即提高自身素养,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核心课程和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引导,使学生获得对未来职业的价值体验,增强胜任未来职业的信心和决心。

2.强化职业实践活动的塑造功能

市场经济也对劳动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取向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尤其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呈现出专业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的发展趋势,这要求高职教育者除了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在教育活动中将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道德等因素有机融合。在职业实践任务中设计职业素养的评价指标和技术要求,重视学生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自觉学习的能力。

3.发挥校园文化创新建设的浸润功能

高职校园文化的创新需要体现高职的“职业性”特点。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的创新突破口,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上。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隐性教育理念设计到活动主题中,并在集体活动中强调遵纪守时、团队荣誉、沟通合作等素质要求,使学生在参与趣味性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习惯,真正实现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4.开发“校企合作”的实景培育功能

高职院校要实现教育目标,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必由之路。其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通帮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环境,了解企业文化中的团队协作、客户至上、质量为源、诚信为本等精髓,学生在企业短期实训、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接受企业工作第一线的严格管理,感受企业文化氛围,体会工作纪律的约束,享受劳动成果,有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纪律。其二,通过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工艺产品研发中心、建设实验实训平台和大师工作室等方式,促进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将职业标准设置到专业课程中,对专业课程的系统化、学科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结语

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的德育实践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为事业奋斗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断开拓的职业精神,树立积极向上、阳光豁达的生活态度,逐步形成自我选择、自我养成、自我完善的良性德育发展态势。

[1]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4.

[2]邹伟健.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构建高职德育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3]朱中元.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理念与路径探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3).

[4]刘华.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构建高职生德育新模式[J].价值工程,2015(2).

[5]熊志强.基于职业素养培育视角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2013(8).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培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