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导向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2016-03-16兰旭宁

环球市场 2016年26期
关键词:就业率电子商务人才

兰旭宁

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

就业导向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兰旭宁

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

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以及供给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新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管理的思路,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谈谈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考的几个方面。

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就业导向

1 电子商务人才供给与需求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电子商务也在发展。直到2014年年末,我国实现10.2万亿规模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而我国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其从业人员达到235万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就业人数,已经达到1680万多人。目前,我国有3000多万家是中小企业,其中,大部分企业开始探索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这就需要有更多的电子商务人才参与进来。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规范,国家已经有13所普通高等学校开始尝试办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2014年很多院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其中,439所是本科学校、900多所是专科学校,2015年国家颁布了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主要是提升电子商务专业的地位。

我国每年需要电子商务人才数量达到20万人,而输出的人才数量低于10万人。据资料分析可知,存在较大招聘压力的企业达到83.28%;在1年内会有大规模招聘需求的企业达到42.59%。而电子行业一直在扩张,使人才需求缺口越来越大。从2013到2016年,我国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越来越低,即为81.11%、82%、61.9%、59.82%。到了2014年,其对口就业率低于30%。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很低。近几年,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为20%,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比较,差得很远。其二,企业和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增加了市场需求缺口。

2 问题分析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供需失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脱离社会的需求。

2.1 供需双方对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解存在偏差

用人单位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工作于一些工作岗位,包括:信息调查、市场策划、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网络计算机技术、财务、行政等。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沿用以前的惯例、提法、名称把招聘岗位需求列出,没有明确列出“电子商务”。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来说,其就业方向、岗位比较集中在网站的策划/编辑、网站的设计/开发、网站的美工、电子商务项目的设计/开发、网站的推广、网络的营销、外贸销售员、物流专员、产品经理、项目经理、部门经理等方面。而招聘岗位很少提到“电子商务”。原因有二,其一,毕业生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没有了解,更不了解招聘岗位提出的电子商务需求。其二,用人单位没有认清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2.2 教学管理滞后

(1)培养方向模糊。许多高校比较笼统地确定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向,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盲目参考了重点院校所设立的电子商务专业,导致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满足不了中国企业的需求。

(2)教材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国内,一些高校结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情况来组织编写电子商务等教材,在内容上具有较大差距,这些教材往往很不系统。对于电子商务来说,属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出现了很多电子商务的新模式、新理论,使得教材内容不断更新,这样一来,跟不上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脚步。

(3)实践教学缺乏实战情景。目前,在一些高校购买了电子商务的模拟软件,并构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在此基础上来模拟实践环境,为了让学生熟悉这个交易流程。而这些模拟软件,在设计上仍比较呆板,老师让学生依据设定的步骤来操作,通过这种训练,往往培养不出学生的动手能力,达不到企业实际的需要。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应该仅凭模拟软件来实现。

2.3 学生自主意识不强,胜任工作能力差

(1)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象牙塔”的思维影响了大学生,使得他们好高鹜远。她们认为只要高学历就应该有好的工作,就应该去大公司工作,甚至工作单位离家不要太远等等,这就大大影响了电子商务毕业生的就业率。

(2)学习自主性差。学生仅仅掌握了课本知识,缺乏社会实践。换句话说,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习什么,这种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阶段上,没有明确学生的学习计划,尤其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学生不理解自身专业,也没有相应的考证热情和认识,进而缺乏实践资本。

(3)轻视实践。大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实践脱节,即使是实践也流于形式;大学生不积极参与专业竟赛,很少有实战训练机的会;大学生考取专业技能证书不积极,导致自己没有竟争力。

3 建议

3.1 调研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我国电子商务逐渐朝着个性化、互动的方向发展。目前,企业需求更多的是复合型人才。从《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可知:有47.68%的行业需要的是电商运营的人才,而38.57%的企业需要技术性的人才;有27.39%的企业需要的是推广销售方面的人才;有28.84%的企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高级人才。而社会需求电子商务人才有以下几种,即技术类的、商务类的、综合管理的等,所以,在课程体系上需要改革,实施差异化的战略。

3.2 鼓励学生提高就业技能

在企业招聘的时候,主要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实践、动手等能力。另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去考取专业的技能证书,包括:电子商务师、助理电子商务师、计算机操作员等,再有,需要丰富学生对应的行业知识;为了建立学生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提供的资源,以及企业的开放平台,让学生更多地进入电子商务活动,使得企业、学校、学生达到长期合作;还有,老师引导学生积极竟赛,从而全面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

3.3 增加教学管理体系弹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来联网;大学生实践模块做到细化,在此基础,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创新应用大赛、“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最终提高学生的解决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养、技能的要求。对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需要把握好行业发展的方向与速度,从而大力发展实践和实战的技能培养,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EB/OL].(2014-03-19)[2014-03-26].http://www.100ec.cn/zt/upload-data/ down/20140324.pdf.

[2]左文明,张镇鹏.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高教论坛,2012(12):21-23.

[3]王红红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以界促学、以界促训、以界促教[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35-236.

兰旭宁(1996- ),男,河南汝州人,本科,河南大学 欧亚国际学院学院本科生,电子商务专业。

猜你喜欢

就业率电子商务人才
人才云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