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与对策

2016-03-16吕东升

环球市场 2016年18期
关键词:流动党组织管理工作

吕东升

中国共产党中山市南朗镇委员会组织办公室

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与对策

吕东升

中国共产党中山市南朗镇委员会组织办公室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这也使得我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加大,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党员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由于流动党员的特殊性,导致流动党员管理还存在很多难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而且也对我国整个党员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文中将具体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难题和对策进行分析。

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难题;对策

流动党员是新形势下一个特殊的党员群体。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人,我国各个地区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流动日益频繁,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直接影响着各个地区党的执政基础。

1 新时期流动党员的主要特征

1.1 稳定性差,流动性强

流动党员一般都是离开住所或者单位外出工作从事其他工作,通常并没有转出组织关系或者转出来之后,并没有转入到当地的组织关系中,因为,他们工作地点不固定,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更是具备不稳定性,通常哪儿有合适的工作就转移到哪儿。流动党员经常更换工作地点,导致了他们的工作组织关系不固定,甚至脱离了组织关系。群体性不稳定,流动性也比较大,导致流动党员人员数量和分布范围处于动态变化流程中,为统计和组织工作带来困难,给流动党员的管理规范带来了很多困难。

1.2 个体差异显著

流动党员的主体就是高校毕业生党员和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党员,这两种流动党员对比明显,导致流动党员的结构比较复杂,首先,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比明显。流动党员的构成中,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也有低学历的下岗职工,更有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不同,导致文化层次差异明显,素质不平衡。其次,从业的范围跨度非常大,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主要是从事的脑力劳动,农民工从事的大部分是体力劳动工作,下岗职工主要从事安保清洁服务工作,还有部分的流动党员在私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进行工作。最后,经济收入差距也明显,受到了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流动党员收入差距明显。

2 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

2.1 流动党员组织难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 38 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也产生了很多新经济组织,这些新经济组织许多都没有建立党组织,特别是一些新经济组织对党的建设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很多流动党员到新经济组织工作以来,根本无法找到党组织,在这方面体现更为突出的则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由于一些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建高处于空白点,这就使得很多流动党员无法更好进行组织,一些流动党员也找不到党组织。

2.2 部分基层党组织管理不规范,力量太薄弱

流动党员面临着就业和生活等多重压力,部分流动党员在离开学校和家乡后偏重于工作业务能力的提高,而放松了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组织观念和党性观念相对淡薄,缺乏参与党组织生活的主动性。有的流动党员在领取到流动党员活动证之后,因怕受组织纪律约束,既不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近期的思想动态情况,也不积极参加自己活动区域所在地的党组织活动,长期游离在党组织之外。部分流动党员受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容易滋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党员意识减弱。

3 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

3.1 健全组织体系

要想加强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组织体系,特别是要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功夫。要建立社区流动党员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社区要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方面狠下功夫,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配强配齐工作人员,深入开展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高度重视党组织建设,各级党委应当大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3.2 发挥党员主观能动性,强化主人翁意识

要提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水平,首先得克服以往偏视流动党员的做法,党组织需引导流动党员自觉亮明党员身份,增强其光荣感和自豪感,根据其特长科学设置岗位职责,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流动党员当中也存在不少学习能力突出,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代表,高职院校和企业党组织应积极树立典型,表彰优秀,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切实引导流动党员自觉增强党性修养,强化自律意识,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发展事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3.3 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完善管理服务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当前的互联网环境,加强流动党支部建设,完善流动党员的信息数据管理库和组织管理制度,借助现代化通讯手段如QQ、微信、微博、党建论坛、网站等载体搭建党员的网络交流平台,加强与流动党员的互动交流,掌握实时动态。同时建立集信息发布、党史教育、在线学习、网络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网上党校”专题网站,引导流动党员进行网络理论学习和网上组织生活,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与载体,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从而凝聚流动党员的生机活力。其次,党组织应当转变管理观念,提高服务管理意识。党组织可以通过构建关爱服务流动党员工作机制和关注流动党员利益机制来实现人性化的管理,转变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不断丰富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内容,帮助党员提高自我权益保护的法制意识,切实关心党员的学习、生活与工作。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取得“常态化、长效性”效果,党务工作者需提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管理水平。党组织需联合工作单位,加强流动党员制度的执行力,共同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推动地方基层组织建设取得实效。

[1]保虎,王舫.河北省流动党员管理的调查研究--以河北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考察对象[J].党史文苑,2016,10:35-37.

[2]翁果,张富国,王开强,杨登廷.流动党员双重组织关系管理研究--以乐山市为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6,04:8-12.

[3]刘慧.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流动党组织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清华党组织公开
流动的光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