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股东罢免董事长”背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探讨

2016-03-16杨迪丹

环球市场 2016年18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会计信息会计人员

杨迪丹

对“股东罢免董事长”背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探讨

杨迪丹

两年前,某集团公司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股东们集体要求罢免董事长,因股东们反应激烈,差点引发群体性事件。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莫衷一是,最终以董事长辞职为结局。当笔者从会计人的角度挖掘这一事件背后的起因,发现无非是经营方(董事长)与股东之间因会计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冲突。为此,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进行了思考、总结和归纳,成此拙文,以供探讨。

一、会计信息及其特征和现状

信息是对人有用的、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会计信息则是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一般是经营者或委托代理单位,使用者一般是投资人、债权人或其他需要利用信息者。现有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大多采取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是对决策有用性。怎样的会计信息才能对于决策有用呢?那就是既与决策相关又真实可靠的信息。也就是说,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越大,越真实可靠,质量就越高,也就越合乎决策者的需要,越有利用价值。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第一章第十一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这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即会计信息真实性原则。

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相关性和可靠性都大打折扣,很难达到完全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甚至同样的基础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由于理解不同或者在不同的利益驱使下,处理方式发生改变,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伤害我国会计行业信誉、干扰社会经济有效运行、进而影响国家宏观管理甚至给投资者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重要因素。

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无意失真

财会人员由于专业素质、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较低,或者粗心大意,甚至由于疲劳而引起的账务处理不当或者操作失误,还有因对行业会计制度、政策法规理解不透,运用相关条款不当导致得出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

(二)缺少以市场为导向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市场机制不健全、产权制度不清晰等各种因素,影响着国家的经济运行,会计信息披露也缺少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多数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基本上是以企业利益、经营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上市公司更是如此,几乎完全是以证券市场要求为导向来披露会计信息。不去关注市场,而是关注证券监管部门制定的指标。不去分析市场的需要,而是把监管部门的要求作为指挥棒来进行运作。另外,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对会计信息揭示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会计信息提供的内容、标准、方式等没有相关的制度做保障,而完全由提供者自己掌控,这样的信息必然是为信息提供者服务的。制度有漏洞或者没有制度监管的会计信息,其真实性无从谈起。

(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整个社会的诚信程度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工作的内容之一是对社会经济单位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所以会计工作具有社会性,这就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必将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会计信息生成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因人为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如领导在会计审批中失去原则性,甚至故意指使经办人员或者会计人员提供无法核实的虚假原始凭证,进行违规操作。同理,会计人员也是社会的一员,必然存在于社会大环境之中。社会整体素质的良莠不齐、不容乐观的社会诚信现状,使得部分会计人员在利益驱使下,丧失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传言说某些企业至少有三套帐,一套账真实的反应经济业务,但仅限于老板了解掌握,不对外公布。一套账为了合理“避税”,增加成本,减少利润。还有一套账是虚增收益,故意“画猫类虎”,便于投标或者上市的需要。这些不良企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隐瞒或者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可谓“用心良苦”。被这样一些丧失职业道德的不法分子操纵出来的会计信息,怎么可能具备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对会计软件的功能和相关服务缺少规范和监督,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会计软件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如今,大多数会计工作都是通过会计软件来完成,会计记录与财务报告由会计软件自动生成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在会计软件被广泛运用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漏洞:有的软件缺乏基本的会计控制手段,使得操作者可以随意改变会计核算结果,却不留下任何修改痕迹;有的软件不按照会计行业约定俗成的方式录入和输出会计资料,使得会计监督人员对核算过程的合规性难以理解和判定。有些甚至完全使用外国语言。这些都为会计监督工作带来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得不到最真实可靠的信息。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一)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无意失真的情况

(二)明确产权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产权界定清晰明了,是企业开展会计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明确的产权制度,能够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起到规范和界定作用,对生成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起到保障作用。同时,可通过有效的合同约定使得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一致,促使经营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以构建有效的合作关系和约束激励机制,使经营者的行为与投资者目标一致。另外,建立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势在必行。政府既要对企业的合法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又要利用强制手段规定市场交易方必须披露一些重要的信息,包括:规定经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强制企业披露会计信息并规定其应达到的质量标准、以及披露的时间、方式、内容;通过会计法规,对违法者予以惩罚,降低经营者的预期收益。

(三)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我国现有的会计监督机制分三种类型。一类是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一个企业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保证它的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控制经营管理所面临的风险,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这是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二类是以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为监督主体,依法对受托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社会监督。三类是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行政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国家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种类型的监督机制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会计监督体系。但是由于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所以这个会计监督体系还有待完善加强。只有建立起长效的会计监督机制,真正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内控制度,使得会计机构组成合理、分工明确、权责分明。既避免职责不清,相互扯皮,又避免越权行事。做到“职务分离、相互牵制”。防止因权限集中造成贪污、舞弊或者决策失误。既要考虑相关人员的有机配合,又要考虑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以安全、高效地完成各项经济业务。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哪几个方面的素质呢?一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职尽责。二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信誉。这也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三是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四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所以会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同时,还要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五是会计人员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适应新形势需要。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的信息质量,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同时国家、社会也应提供相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五)规范会计软件功能和相关服务

会计软件功能,已经成为会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软件的大量使用,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现象。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实行准入制,保证只有既能保障会计工作正常运行、又能满足会计监督要求的会计软件,才被允许进入市场。否则,缺乏监督的会计信息其可靠性将无从谈起。

总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复杂。而会计行业存在的问题,只是社会经济领域各种矛盾的折射。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规范或许在所难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酷现实以及带来的巨大危害。

最后,笔者想起了2001年朱镕基总理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写的校训“不做假账”,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笔者愿用这四个字与所有的前辈和同行们共勉。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会计信息会计人员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浅析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