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方法研究

2016-03-16黄朝伟

环球市场 2016年18期
关键词:支农财政渠道

黄朝伟

锡林郭勒盟财政会计培训中心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方法研究

黄朝伟

锡林郭勒盟财政会计培训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一贯重视财政支农的资金管理工作,整合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是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管理工作的重点,但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存在着运行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管理层次多和财政支农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政府财政支农的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发挥效应,所以本文就将对财政支农整合相关问题及方法进行阐述,供参考。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方法

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存在问题

1.支农资金支出缺乏必要论证,管理实施效果较差。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主要集中在下指标、分资金,拨付渠道乱而多,支农专项资金依据一般是单位报告、领导批示等确定,至于项目的真实准确程度等, 缺乏必要的论证,没有一套规范的各项支出执行标准,各渠道下拨的支农资金的执行由县乡政府或事业单位自行联系设计、施工单位,项目设计、预算是否真实准确, 没有经过专门机构审定施工单位是否有资质,致使项目执行中时常出现重拨轻管, 调整支出、频繁追加等情况,预算缺乏科学依据,存在较大随意性,影响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 导致实施效果较差, 不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导向”作用。

2.支农资金挤占挪用,削弱了支农效率。现行的支农资金拨付渠道有两种, 一是财政部门渠道;二是行业部门渠道, 不同资金来源的拨付渠道不一, 财政部门的拨付, 资金到位相对缓慢;行业部门的拨付, 资金在部门各环节内部运转,滞留与滴漏问题突出,两种渠道的资金运行存在过程长、环节多、管理成本高等问题, 致使管理监督机制难以有效形成。支农项目的选择缺乏客观标准, 拨付没有明确的支出标准, 用款单位的支出随意性较强, 一些农口国有事业单位受人员臃肿、运行经费不足, 再加上自利动机、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等影响, 都热衷于自己搞项目,上级部门对资金分配的截留资金越多,影响越大, 基层并用于农民的资金有限。

3.资金渠道多,项目规模小 。按照国家扶持“三农”的有关政策,各级政府都有投入支农资金的义务和责任。在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下出现政府“三农”资金投入分散的现象。加之许多县、乡政府财力不丰厚,财政不仅需要对中央、省级项目进行配套而且省以上资金投入多少又不能事先掌握,以资金规模定项目规模的现象比较普遍。加之区域发展的平衡要求形成支农项目多,单个项目的资金量小,“撒胡椒面”的现象比较严重。

4.支农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现行的财政支农是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延续而来,科目分类、管理体制都是以部门块块为主,目前支持农业生产类资金、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良种补贴资金、农业科研推广资金、粮食直补资金等, 分属财政、发改委、国土等多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在资金分配上都面面俱到、自成体系, 对政策的具体理解、执行和资金使用要求各不相同,致使项目申报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不同渠道拨付的支农资金在项目布局、建设内容、使用等方面存在多头申报、交叉重复, 资金管理方式多样等问题。

二、财政资金支农整合方法

1.从预算环节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目前,我国政府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有必要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全过程的整合和监督管理,防止出现支农项目资金被挪用、占用等情况,从源头上控制支农资金用途、渠道、总量不变,对财政支农项目从申报、批复、资金划拨、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的监督和检查,严格控制各环节对资金处理情况,以项目资金使用为主线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整合。根据项目开展的需要,对用途相似的项目资金支出编制预算,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分配资金,深入整合,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活动合理化、科学化。

2.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形成联动模式,推进农业发展。区域内各级政府要保持财政支农政策对象和目标的一致性,形成区域农业特色,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的安排顺序,全面考虑地区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推进优势产业的优先发展,在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的进程中逐步建立起政府联动机制,相互合作,相互制约,促进区域农业、农村的和谐发展,共同推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3.选准产业,既避免“撒胡椒面”,也防止“垒大户”。支农资金整合不应是将各种渠道的资金简单归并,而是要通过整合明确支农资金的重点投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建议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慎重选择重点发展的产业,产业选择不宜分散,应选择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以此为主线,综合推进各项建设。在具体产业选择上,应优先投入义务教育、交通、水利、医疗卫生等农村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供给领域,集中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重点支持农田水利、生态建设、现代农业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农业项目,同时,加大对农业科研、新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服务等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产业发展打造支农资金整合平台,既避免“撒胡椒面”式的资金分散使用弊端,也防止“垒大户”式的“样板工程”建设,真正实现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4.健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机制,加强支农资金整合监管力度。财政支农资金是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要财政支持和资金保障,各级政府应认真落实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和整合工作,科学制定财政支农项目,不断完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管理模式,以确保资金运行的安全,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监管制度,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强群众的监督和反馈机制,让政府和群众能够及时了解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情况和使用方向。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需要建立严格的法律法规制度约束,对政府的违规行为应给予纠正和惩处,强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约束机制。

综上所述,本文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促进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不断完善,最终实现财政支农惠民政策的实现。

[1] 朱美玲,朱洁.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工作机制探讨[J].新疆财经,2009

[2] 匡远配.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研究[J].南方农村,2009.3

猜你喜欢

支农财政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乡村振兴亟待支农精神的回归——当代农村籍大学生的“自我救赎”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