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6-03-16

环球市场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会德育课文

张 艳

河北省文安县教育局

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张 艳

河北省文安县教育局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把它当作首要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把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只要教学内容本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学虽说是把德育作为一项重要食物任务,但语文教学不是政治思想课,不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学生不易接受,应以教材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才容易接受,乐意接受,我们应该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能力培养的时候,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内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对语文教学如何 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突出课文中句,让学生感受美。

语文教学中,抓住课文中的字、词、句,透彻地阐述课文内在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例如讲解《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有些学生对于“战士火中救朝鲜儿童”这一动人场面无动于衷,认为不值一提。我引导学生 注意战士救人时的一系列动词:“踹”“扑”“摸”“拉”“抓”“跑”“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战士不怕危险救朝鲜母女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气质,惨烈的场面使 学生震撼。借此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别人身处困境时能勇于上前相帮,做到见义勇为。

二、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兴趣,陶治情感。

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巧妙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陶治情感的目的。例如在教的《活板》一文时,我首先问学生的课本等书籍是怎么印刷的,学生各抒己见,我以此为契机让他们阅读课文,并要求他们思考:我国古人是怎样印刷书籍的?这样就自然地过渡到活版印刷术的介绍,从而教育学生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骄傲,以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朗读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朱自清的《春》 一文,比较适合于朗读,富有感情的朗读能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乃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

中学语文课内介绍了许多高深品德和人格魅力的人物,为使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光辉形象铭刻在学生的心灵中,我利用课堂上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不仅教会学生学会描写人物形象,更让学生在一些人物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下,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言行来分析,通过分析白求恩的形象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国际主义精神,什么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形象,。

四、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创新人格。

培养学生的人格意识,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中学语文课本中能培养学生品格的篇目很多。如 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等,对这些教材,深追细究渐入佳境,质疑讨论明辨主旨。初中教材《荔枝蜜》是对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高尚精神的讴歌。教学时,把注意力放到对劳动的认识上,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五、学会自立自强

我冰心作品《小桔灯》中的小姑娘形象至今还深深印在大家的脑海中,“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在这一课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写了一篇文章《我的童年》,作文交上来了,我一篇篇地读着:

“我很幸福啊!能够吃饱吃好,薯片,蛋糕,巧克力,过年的大红包”

“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的自理能力实在太差了,也从来”

通过和小姑娘的比较,同学们都明白了自己生活太好了。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过分溺爱,缺少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所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内容。

六、学会感恩。

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又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有位同学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 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

“爱,是不能忘记的。”只有人人都懂得爱的力量,生命才会越来越珍贵,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总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内容比其它教材更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德修养。只要教师转变观念,确立人文意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一定能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猜你喜欢

学会德育课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会分享
背课文
学会分享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