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考证热的经济学思考

2016-03-16韩秀秀

环球市场 2016年10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证书机构

韩秀秀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于大学生考证热的经济学思考

韩秀秀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近年来我国各大学里逐渐兴起了考证热,大学生考证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通过对现实的观察总结,再次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考证热,背景分析;经济学思考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考证热”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内容,不同学者老师也对此问题展开了多方面探讨,得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李晖等(2011)基于Probit模型对大学生考证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多数学生认为获取相应的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将提供更多或更高层次的就业机会,求职者除了学历之外,会利用证书来传递受教育信号。朱海霞等(2013)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考证热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盲目考证现象趋势严重,人数偏多,发现大学生盲目考证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以及影响大学生盲目考证现象的心理机制。卢俊霖(2011)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了解大学生考证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大学生为热衷考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理性对待考证热的策略:一是高校要做好对大学生的引导工作;二是高校应加强和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三是用人单位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安达(2012)在分析考证的影响与动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三点对策建议:一是要规范培训机构,实行培训机构准入制度;二是高校提供考证咨询服务;三是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薛峰(2013)通过研究大学生考证的成本与相关收益,逐步发现目前大学生考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对于大学生而言,选择证书要考虑到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二是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决定录用的最重要标准时看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对于社会而言,政府部门要建议合理考证制度,规范考证市场。

二、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逐步扩张和国家就业制度的改革对人才市场提出的新要求,“考证热”之风在高校悄然兴起。考证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主题,大学生通过一系列证书,丰富求职简历,增加其就业机会,提升其自身技能,然而,随着“考证热”的愈演愈烈,证书的五花八门,大学生考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对未来就业方向的不明确,证书用处的不了解等而盲目考取相关证书,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花费高昂的费用。以获取各种证书为目的的“考证热”风潮,出现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从高校大学生考证心理的正确培养,还是从高校教学方向改革以及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来看,做大学生“考证热”问题的研究都是有必要的。

三、对策建议

(一)学生理性对待“考证”

学生个人应该在学习之余多了解社会。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各用人单位网站招聘专栏,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单纯考证并不能综合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等,而企业需要的往往是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其次,学生应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代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企业,以兼职或者实习的方式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实习过程中学生自然能体会到考证真正的价值,再决定是否要考证为时不晚。

大学生对考证问题应当做到理性认识、科学选择、扎实考取。当前大学生每年的毕业人数不断上升,企业在筛选人才的过程中也有对资格证书的看重,表现在有些企业甚至根据资格证书的等级确定员工的工资待遇。但是大学生对考证的心态却不能因此而片面和偏激,要知道大部分证书对以后的工作是毫无帮助的,而企业归根结底更加重视的也应是人才的实际能力。所以大学生应该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目的,培养综合素质为核心合理地选择考证。自1994年开始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证书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扭曲。证书挂靠现象严重,而执证者靠挂靠证书就可年收入不菲,这种社会现象对大学生诱惑力极大。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对就业普遍存在担忧和恐惧,这种恐惧和担忧使大学生将考证作为一根救命稻草,并幻想毕业后靠证书平步青云,一劳永逸。殊不知政策导向在2014年就发生了变化,国务院从2014年开始陆续取消了211个资格证书,慢慢弱化证书的作用,同时大力提倡“双创”,因此大学生如果时时关注新闻动态,关注政策动态,就会对自身定位做出适时调整。

我们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将关注新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方面,关注社会,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努力做自己擅长的事,扬长避短,敢于创新。只有做一个对社会敏感的人,才能对自己做精准的定位,并明确个人的发展方向,而不是随波逐流。

(二)政府部门严格考证制度

政府的政策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导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自1994年开始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资格证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已经出现了落后于时代的现象,比如很多人考到一些所谓含金量很高的证书以后,靠证书挂靠就可以年收入几十万,通过考证拥有签字权而一劳永逸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不良引导。从2014年开始,国务院陆续取消了总共211个资格证书,并大力提倡大学生“双创”。学校相应政府号召,近年来也大力倡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项目。因此,政府政策应与时俱进,给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

(三)用人单位提供更多机会

企业应给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在校生常常抱怨能够学以致用实习机会不好找,类似于应届生网站的一些网络平台对学生又有很多条件限制,不利于学生走进企业。目前企业与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是企业希望应聘者有工作经验,而学生有工作经验的前提是先找到单位积累工作经验。企业有权利选择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那么相应的企业就有培养人才的义务。因此,我们希望企业出于社会责任给在校生或应届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四)高校科学引导大学生考证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考证通过自学,并且考证并没有让学生的校本课学得更好,反而学生成绩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应该引起学生和学校的关注和反思。学生在校本科和考证之间常常更倾向于考证,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觉得学校的一些课程枯燥偏理论,不如直接看考证的相关的书籍知识来的直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学校和课堂是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信息来源。关于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学生很大程度上会参考老师的建议。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传达现实社会的人才需求,使学生正确认识考证的利弊,从而引导学生多元发展,平衡考证和学习的关系。以前,各种培训机构或从事培训的个人充斥校园,龙蛇混杂,学生经常受骗上当。拿安徽财经大学而言,校园各种广告、各种海报有关考证辅导班的机构,但是,很多机构收取学生一定费用之后,教授的知识有限,出现一种很不负责的行为。同时,证书种类多、杂,同一种证书又有不同的机构认证发证,对于各种证书背景、社会认同度等学生感到很茫然,需要学校来把关。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理论功底的重要性,同时将知识教学与案例分析结合,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课本知识的价值所在。其次,学校加强考试制度,加强对课程的考核制度,严格要求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双管齐下,以达到让学生从根本上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针对考证培训机构的问题,学校应重点引入国家政府指定证书项目、实行劳动准入制度的专业岗位资格证书以及权威机构认证能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用人单位认可度较高的证书项目,动员、引导学生以选择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证书为主,不宜太多太滥。因此,由学校负责引进大学生热衷的一些考证项目,并对整个培训过程实行监督管理、合作培训考证或直接代理等方式,构建了一个良性的校内考证环境尤为重要,这也将为我校学生对辅导机构的信任有所提升,促进学生考取证书的成功率。

(五)规范培训市场,形成良好培训环境

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广告吸引着众多学子,也诱使着大学生买入考证行列。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46%的学生会通过培训班考取证书,庞大的培训机构鱼目混珠,规模小,资金不足等问题在培训机构广泛存在,很多培训机构不负责任,扰乱市场秩序,因此,对其进行大力监管尤为必要。监管部门应承担自身责任,严加对不合格培训机构的打击,规范培训机构的准入规则,在实施“持证上岗”的同时,也要对其资格准入严加看管,引导培训机构走向正规化道路,同时,应提醒福昂大学生慎重选择培训机构,避免上当受骗。当然,,作为培训机构,应将社会责任和利润相结合,在争取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1]卢俊霖.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透析——以湘南学院为例[J]. 湘南学院学报,2011,03:95-96+100.

[2]朱海霞,经卫国.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心理学研究——基于教育学专业大学生考心理咨询师现象分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2:160-162.

[3]薛峰,彭娅妮,归晓晨,骆笑冉. 管窥当前大学生考证的成本收益分析[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4:127-129.

韩秀秀(1994—2月—21日)性别:女,民族:汉族,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证书机构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