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物理教学中的位置与角色

2016-03-14王正

考试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位置角色物理教学

王正

摘 要: 教学是师生间互动的双边运动,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如何把握好物理教学中的教与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站在怎样的位置上审视,怎样演绎好这个角色,特别是如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能够学会学习、热爱学生,并使最佳学习心态得以维持,那是一种配合,一种默契。

关键词: 物理教学 位置 角色

教学顾名思义,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物理教学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合理结合教与学这两个方面,这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普遍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一、理清教与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个关键构成部分,二者分别为外因和内因,也就是说,学可以独立进行,而教则无法离开学,教的功能与成效只有通过学才能得以展现出来。只有经过学生的思维与再加工以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才可能真正为学生所获得。可见,帮助学生学,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这即是教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古语云“授人以渔”,也就是说,在最短的时间里,使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以持续下去,即离开了教以后仍能延续——不需教,这种学习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学是为了会学、会用,学而不会用就失去了意义,并且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创新所学。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指导下,在保证学习进度的前提下能进行最大限度的独立自主学习,让相应能力得到最大发展、发挥。这样学习才会对知识理解得深,掌握得牢,记忆持久,容易迁移,为今后提高学习质量和速度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位置,需知学生才是主体,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如果讲得过于透彻,过于仔细,总是害怕学生这里不懂、那里不懂,那么这样的教学方法反而会使学生受到束缚。

学生面对学习,存在不同的态度和基础,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帮助,使他们面对困难时更有信心。具体而言,就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依据,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绊脚石”向容易攀登的一级一级的“阶梯”转化,从而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攀登学习“高峰”。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任务,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必须转变理念,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难题,学会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多下工夫,而不是在某个具体的内容和题目上面反复地讲、仔细地讲、过多地讲。

二、理清物理教学问题

一些学生对物理学科存在害怕、恐惧、抵触心理,觉得很难学好这门学科。物理这门学科存在特殊性,要求学生“会看、会动、会算、会说”等,这是使学生感觉这门学科难学的主要原因。因此,物理教学需要从学科特殊性出发,而不能仅仅按照一般性的教学规律进行。物理学知识与物理学方法是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的两大块内容,除了学习书本中的知识以外,学习还需要物理环境。

教师在创造物理学习环境的过程中,第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够进入并维持最佳学习状态,具体而言,可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以回忆、复习的方式激活涉及的旧知识,使学生的长期记忆活跃起来,转化为工作记忆。新旧知识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能够使旧知识迁移至新情境中,使新旧知识之间联系起来,知识结构也得以构建起来。如向学生讲授沉浮条件之前,可引导学生对合力、平衡力进行回忆,利用已有知识对液体中的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借助新旧知识的共性帮助学习新知识,使学生能够从整体角度认识“力的分析”方面知识,其次,可以通过提出学生无法解释的新问题,将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旧的认知结构所存在的缺陷揭示出来,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主动认知冲突,弥补认知缺陷,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完善,等等,在学习过程中更积极主动,学习效率也更高。

第二,要创造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以此为依据对所遇到的物理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学生最适当的探索物理问题的环境就是物理实验,通过排除干扰因素、控制条件等方式,可在物理实验中充分体现物理规律和性质等。如“伽利略实验”可使学生明白“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很多学生对于“在风力吹动下小沙丘会迎风移动”这个现象觉得不可思议,而让学生做模拟实验判断,眼见为实,明白“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道理。实验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了物理本质,学习兴趣更浓,学习积极性更高。

第三,还应设计一组适合学习水平的物理研究问题,即循序渐进,制定分步学习目标,使学生通过努力逐步实现目标。制定整体策略,提出恰当问题,从而调节、指导、协调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提问应当有明确目标,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包括分析、判断、检验、选择等找到正确道路,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此外,要以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为依据提问,也就是说,要难易适中,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探索的乐趣,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和热情激发出来,提高效率,并能持续下去,使“终身学习”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激活学生的学习

智商比较高的,学习基础比较好的,教师自然不用为他们的学习态度、能力担忧,要教师想方设法鼓励和帮助的是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物”,小时候得到了太多溺爱,依赖思想很重,连锁反应到了学习思维的惰性,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差。进入中学后,家长好像突然醒悟到他们已是大孩子了,应该承担一些义务了。所以,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迫切,对儿女的要求猛然拔高了一大截。使原来牵着手慢慢走的孩子一下子要会跑会跳,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到了初三,学习科目多,任务重,特别是理科,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学习基础中下的学生整天在题海中浮沉,感到很累。经过长期的拼脑力、拼体力千辛万苦后,成绩还是得不到提高,学习信心和动力就会消失殆尽。物理成为很多学生最怕的科目;题目灵活变化大,看起来类似的习题,改动一两个字,答案就相去甚远。各种解题方法层出不穷,还要和数学紧密结合,真的很难把握。有的学生一上物理课就烦躁,提不起精神;一参加物理考试(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练习)就心慌手抖。对物理学习与考试紧张、恐惧、抵触的情绪,导致心理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造成的,是人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其危害性不仅会引起人的生理疲劳,而且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者还可能发展成心理变态,影响身心健康。

为了让学生想学、会学,教师要用爱心关怀每个学生,要有更多耐心,多鼓励表扬少训斥责备。使学生意识到只要保持坚强的意志,就有胜利的可能,就会取得进步。不同学生有不同基础,会遇到不同问题,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他们将信心重新树立起来,为他们制定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阶段性奋斗目标,从而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要注意对作业量进行控制,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认清重点、难点,梳理知识体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等。总之,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消除身心疲劳,学好物理。

教师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正确把握教育学之间的关系,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仅让学生学好现阶段的知识,而且学会学习,为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基础,为终身学习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龚亮.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4).

[2]廖恒伟.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

[3]邓左军.浅谈初中物理分组学习课堂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2(15).

[4]肖江敏.初中物理课程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

[5]王学刚.浅谈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今日科苑,2006(08).

猜你喜欢

位置角色物理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场域变迁和“感应”
试论日语方位词“横”、 “隣”、“そば”、 “わき”、“かたわら”的区别
中国喜剧类电影海报标题文字设计研究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