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墙饰创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6-03-11董如悦

考试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墙饰思考实践

董如悦

摘 要: 班级墙面环境创造是幼儿园整个环境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就目前而言,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造存在注重单向作用、内容简单、老师包办等问题。因此,墙饰的创造要明确幼儿在环境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环境创造对幼儿的教育指导功能。结合陶行知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作者由此展开思考。

关键词: 幼儿园 墙饰 思考 实践

陶行知理论提出“教育即生活”,就是要把教育结合生活,让幼儿在每天的活动中感受墙饰的隐性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意味着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指南》的高度审视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如普遍存在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

一、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造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只注重环境创造的单向作用。

教师大部分把精力花在如何将墙饰装饰得美观大方,追求外在美的形式,忽略了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像最近我们的环境主题是:《我们在春天里》,在制作过程中,有很多老师叫孩子们一同折些船,做些蜗牛、蝴蝶等,虽然这些是春天里的景色且颜色丰富美观大方,但是老师截取的点都不是很明显代表春天的事物,没有将一些知识性的常识融入其中,所以孩子们根本不能从中学到什么,只觉得很美。

(二)环境创造的内容比较简单、零散,缺乏整体布局意识。

老师为了节省人力、物力、时间,往往会截取一小点装饰一大块墙饰,而往往这样这些内容就比较松散,让孩子们每个人画一块,粗糙地完成一块墙面。就上上面提到的蜗牛、蝴蝶,对于春天这个主题来说,了解的内容太少了,孩子们应该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找到春天里更多的场景,比如蚕的一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等,这些都是结合平时的教学内容同步开展的,只有做到这些,孩子们才能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在教育中生活。

(三)环境创造只重视室内“大环境”的布置,忽视班级内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起的隐性作用。

环境创造的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致使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四)环境创造成为了老师个人的事情,幼儿参与不多。

老师为了节约时间,常常会一手包办这些活,剥夺孩子动手创造的权利。其实,哪怕是让孩子一起画些人在干什么、动植物的变化,就能让他们参与进来,这样在平时来回走动的时候,他们就会点着墙饰说这是我画的什么,那是谁画的什么,都有种参与到活动中来的自豪感。陶行知崇尚的教育即生活中生活教育的精髓就是创造力,而孩子的创造力只有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才能激发出来。

二、对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思考

(一)运用材料,按科学原则创设环境,发挥教育作用。

在制作墙面之前,我们往往会进行一个谈话活动,围绕孩子的最近发展观,讨论他们对于这个主题的认识,根据他们的回答,设计出富有创意的设计。往往我们会给家长一些示范的例子,至于材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身边的材料制作,比如说在关于鸟的主题中,希望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不同材料的鸟,我们只是提供了用纸杯、折纸等方法做的鸟,但是家长们的创意总是让我们惊讶,有的还用稻草做了鸟巢,用塑料袋做了乌鸦、猫头鹰等,孩子们每天看到自己的作品总会忍不住地交流起来。这也提高了他们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平时就会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发挥自己创意和爸妈一起动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将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提高了创造力。

(二)环境创造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大班的孩子对于生活的洞察力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孩子们对于生活的了解更加丰富了。对于主题的制定,我园还是严格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在材料内容的选材方面态度认真。比如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中,我们就根据各班孩子不同的需求,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关于上小学的各种内容,不需要华而不实的内容,每一个板块都是真真切切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一切,消除忧虑感,满载期待感。慢慢地,这些每天都能看在眼里,内化在心里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三)可将班级特色、体育特色等图片制作成可更换的墙面。

我园每个班还有一项班级特色和体育特色,我们班是舞蹈特色和跳跳球特色,我们每周都会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孩子们一步步从无到有,从不协调到擅长,这些都是他们在幼儿园的点点回忆,我们每次都会用相机记录下来。根据这两个内容,我们还制作了两块墙饰,首先,这个墙饰的周围装饰都是和舞蹈、跳跳球有关的,所以整个框架很符合主题且具有艺术感。其次,这上面我们都采用了塑封纸进行遮挡,而里面的照片是可以随时更换的,根据每周孩子们的学习内容,我们定期更换,这两个墙面不仅可以给孩子展示本周学习的内容,更可以让每个进过我们班的人都快速了解孩子们的成长。这样的环境教育成效很大,也是墙面环境创造的一大亮点。

(四)墙饰的高度不能超过孩子的视野。

在平时参观各类幼儿园的时候,常常发现墙饰的高度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虽然成人看起来很漂亮,但对于孩子们的视线,它们都是不适宜的。也许对于老师来说,高一点孩子就不容易碰到就不会轻易损坏了。但墙饰的位置过高,就无法使墙面与幼儿产生互动,对于发展幼儿的动手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等都是不利的,更不用谈通过班级墙面环境创造要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了。墙饰位置过高,幼儿对其关注也就变少了,孩子们往往是看见眼前低的事物,就像我们班孩子一起做的蚕宝宝版块,在最下面他们的眼前,所以他们喝水走过都会忍不住碰一碰、摸一摸,他们喜欢但老师又不让摸。因为往往老师的这些精心制作都是加班加点做出来为了园内的评比、领导的考察或园外其他老师参观等,可不能轻易碰坏,所以现在做墙饰的出发点有些模糊了。

三、墙饰的益处分析

(一)墙面环境充分发挥了教育的作用。

使孩子认识了哪些行为是好的、小朋友应该学,起到了潜在的教育作用。就像《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列举了一些点滴的环保小知识,还用一些废旧材料进行改造做出了新玩具,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既了解了关于环保的知识,又得到了一个动手和展示的机会。

(二)拓宽了幼儿的视野。

丰富多彩的墙面环境内容,让幼儿认识了许多他们以前不了解的事物和道理,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比如科学活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结合这个活动,我们创设了相应的主题墙饰,运用了一些实物,如报纸、信纸、不用的电话,等等,不仅巩固了学过的知识,而且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孩子们很感兴趣。

(三)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由于幼儿参与了墙面的创设,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小肌肉得到了锻炼,对一些工具的使用更熟练了,而且能动手把想象中的一些内容转化为墙饰中的布置。同时,提高与他们合作的能力,让家长朋友一起参与进来,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成长过程。孩子们最简单的参与方式是绘画、涂色、折纸、手工制作等,在与家长的合作中,得到的成长也更多。

(四)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参与墙面布置的过程中,幼儿会突发奇想,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转化为墙面布置,而且会创造出一些富有童趣的墙饰材料和图案。

总之,幼儿园墙面环境创造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造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影响,像海绵吸水那样融入幼儿成长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李麦浪.“阅读”国外幼儿园的环境创设[J].幼儿教育,2004(Z1):111-114.

猜你喜欢

墙饰思考实践
“墙饰”来袭 助力软装新升级
墙饰教育的有效策略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浅谈幼儿园墙饰的创设
如何科学设计幼儿园墙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