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环境信访特点及处理对策研究

2016-03-11陆文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特点对策

陆文婷

摘 要:该文分析了当前形势下环境信访的主要特点,并从控源治本、创新理念、建立机制及加强领导等4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环境信访;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78-03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Petition in Current Situation

Lu Wenting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njing 21001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rie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ironmental petition in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in four aspects,such as controlling the source and root,innovating concept,establishing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leadership.

Key words:Environmental petition;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s

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以及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程度及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环境信访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分析研究当前环境信访的特点及处理对策,对于改善民生、提升环保部门形象、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当前形势下环境信访的特点

2.1 环境信访总量呈上升趋势,潜在的环境问题不断显现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高发期、污染纠纷的高发期。虽然局部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环境污染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因此环境信访总量仍呈上升态势。同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开始暴露,大城市和城市群的雾霾天气等新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因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变电站、垃圾焚烧场建设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上升趋势明显,突发环境事件处于高发期,重特大环境事件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2.2 群众对环境问题关注度不断增强,重复信访、越级信访、集体上访现象普遍 环境保护与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对政府民主决策、依法行政、信息公开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环境污染影响最终承担者,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和力量抗衡的要求,就容易形成利益结盟,通过群体性行为来要求污染主体进行赔偿或要求政府予以帮助解决[1]。而不少基层环境信访的机构和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各项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化解矛盾纠纷的力量薄弱,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群众的迫切需要,造成环境信访问题累积或者矛盾激化,从而引发重复信访、越级信访和集体上访事件,使得环境信访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

2.3 以环境污染为由谋求其他利益的信访事项增多,增加了信访问题的复杂性 现阶段,利益多元化且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因土地纠纷、债务纠纷、劳务纠纷、行业竞争或其他个人恩怨,反复投诉,要求环保部门处罚企业的信访事项增多。这些利益驱动型信访事项背后的原因、关系十分复杂,增加了信访工作的难度。另外,环境信访问题往往牵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由于受职能范围、技术力量、资质等因素限制,现有执法手段单一、薄弱,缺乏综合性执法、整治力度,缺乏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震慑力。相关部门若没有采取有效监督措施,单靠环保或某一部门很难圆满解决问题[2]。

3 环境信访问题处理对策

3.1 控源治本,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 信访问题产生的源头在基层,要将信访问题从准、从速解决,就必须认真扎实地做好信访基层基础工作,控源治本,务求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一要抓预防,认真排查矛盾纠纷。在制定经济、社会、财政、能源、农业、交通、贸易和其他政策决定时更系统地考虑环境问题,以及这些领域的政策对环境方面产生的影响,做到将这些因素充分结合起来,使出台的政策更加科学,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3]。定期开展环境信访稳定形势分析研判,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信访问题的事前防范上,掌握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动向,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做到环境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不累积、不上行,避免形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二要抓基层,做好初信初访工作。基层环保部门是环境信访接访处访的重要阵地,环境信访的初信初访一般都发生在县级环保部门,甚至发生在环保部门驻乡镇的机构[4]。因此,要切实发挥基层环保部门第一道防线作用,将环境信访调处工作列入个人考核内容,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与评先创优、职务升迁挂钩,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他们处理初信初访的能力。对机构健全、各项制度落实、信访秩序良好的基层环保部门,提出表扬;对信访总量居高不下的,约请当地政府分管领导和环保局长座谈讨论,分析情况、研究对策、提出要求、明确责任。三要抓源头,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一些环境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在于职能部门的工作不到位。因此,职能部门要严格环境准入门槛,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制定严格的环境准入条件。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的项目,对选址、布局不合理的项目,对有可能影响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的项目,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新增污染项目,一律不予审批[1]。把信访调处工作和日常环境监管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的专项行动,排除环境隐患,打击环境违法排污企业,解决环境信访热点和难点问题[4]。

3.2 创新理念,抓好信访工作的重点环节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我们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一要在畅通信访渠道上下功夫。完善“12369”投诉热线、网上投诉信箱、领导接访和下访等多种渠道,以方便群众不同层次的信访需要。对外公布环境信访机构的通信地址、接待地点、投诉电话,对有联系方式的信访事项,要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信访人。情况较为复杂的,短期内不能调查处理完毕的,应当向信访人通报阶段性进展。对涉及人员比较多、易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匿名投诉、网上热炒的信息,也要调查核实,并在村委会、居委会或者社区张贴通报或在媒体上发布公告,要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做出回应,不能将信访事项“石沉大海”。二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切实把解决问题的工作做实做细。在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前,要深入实际,做好全面细致的调查了解工作。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明确信访诉求的性质,确定其诉求是否合理;明确解决问题的措施,形成较为详细的处理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将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问题处理结束后,要做好跟踪回访,认真检查处理意见是否落实,群众是否满意。针对环境信访积案,要运用信访案件调查处理、复查、复核的“三级终结制”逐一化解,最大限度地推动“案结事了”,减少信访“存量”。三要在探索信访工作的有效方法上下功夫。信访工作要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导不可激”的原则,具体要做到“四宜四不宜”,即工作方法上宜细不宜粗,耐心细致,周详缜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历史遗留问题宜活不宜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因时因地因情解决问题;对已发生的集体上访宜化不宜激,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想方设法理顺群众情绪,缓和矛盾,防止事态扩大;重大信访问题处理上宜准不宜急,摸准情况,吃透政策,妥善处理,不留后患。总之,要努力做到方法不过头、人员不滞留、矛盾不激化、事态不失控。

3.3 建立机制,提高信访工作的质效 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内在要求,是提高环境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一要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对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充分发挥信访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有效整合管理资源,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施治的工作机制,形成做好环境信访工作的强大合力。对超出环保部门职能的问题,及时向政府报告,请其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联合督查、专项督查等形式,解决农作物(养殖物)损失鉴定、住宅搬迁、承包地置换等民生问题。二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按照“调解先行、司法为末,中贯行政、仲裁”的原则,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和诉讼调解为补充、司法审判为保障的机制[5]。对于群众投诉的污染问题的处理,在纠正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同时,多做厂群纠纷的调解工作。在充分调解以后,仍达不成协议的,引导群众走诉讼渠道,并为遭受到实际损害的群众提供必要的技术、法律支持,把群众维权行为引导到法制轨道上来。三要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各地对本辖区的信访事项要负全责,确保不出现进京非正常上访,确保不发生有严重影响的环境信访事件,避免被新闻媒体披露和曝光。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处置不及时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将环境信访工作与各地年度评先和生态城市、模范城市、优美乡镇村评比以及环保上市核查工作结合起来,落实一票否决,督促各地政府和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环境信访工作。

3.4 加强领导,着力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 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一要在完善信访工作体制上下功夫。一把手和分管领导都要切实把信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阅批人民来信,接待来访群众,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分析信访形势,及时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地环保部门要设立专门的信访工作机构,由专人负责扎口信访工作,配备必须的办公、接访场所、设备、车辆及经费,通过强化机构建设,进一步理顺信访工作体制,为信访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二要在落实领导责任制上下功夫。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对于重复信访、越级信访、集体上访等重大疑难信访事项,由环保局领导按照分工和职责,实行定领导、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包调查、包处理、包稳定的“四定三包”责任制,解决和答复群众提出的问题。三要在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培养和建设过硬的信访干部队伍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本条件。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整体素质,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信访干部队伍,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调解方式方法的训练,努力做到“来有问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和“面庞笑、态度好、说话甜”,尊重当事人双方的意愿,不能采取压服的办法、暴力的手段[5]。加强业务培训,关心信访干部的成长,重视对信访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分析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

4 结语

环境信访工作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是环保部门履行职责、重视民生的体现,也是检验环保部门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相关部门应认真运用好环境信访这面镜子,透过信访查找工作不足,维护群众合法的环境权益,创建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费勇,陈凌霄.浅谈当前环境信访纠纷新特点、成因及对策[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0,32(5):57-59.

[2]孙志国.环境信访案件产生原因及对策探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5):70-72.

[3]王勇.我国环境信访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4(2):1-4.

[4]陈兴玲,李少平.环境信访成因分析及处理实践探讨[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2,25(2):54-58.

[5]张旭红,刘波,陈芳. 关于科学构建“大调解”格局的几点思考[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0(4):29-33.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特点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