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至县2015年二化螟性诱剂示范应用技术初报

2016-03-11哈满林胡佳贵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东至县示范二化螟

哈满林 胡佳贵

摘 要: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广绿色防治技术,示范应用宁波钮康公司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通过示范,验证该项技术对二化螟诱蛾量和螟害率防控的效果,为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二化螟;性诱剂;示范;东至县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61-02

1 示范基本情况

二化螟是东至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水稻分蘖期危害时,造成枯鞘、枯心,在破口抽穗期危害时,造成“白穗”或“虫伤株”。水稻二化螟常发区,一般每年发生3代。近年来,由于早稻面积减少,一代二化螟更易造成集中为害,而且连续暖冬对二化螟越冬代幼虫有利,越冬后虫源基数大、存活率高,越冬代幼虫虫龄极不整齐,使为害期拉长,化学防治难度增加,导致化学防治效果较差,所以多为中等偏重以上发生程度,给水稻生产带来较大危害。在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背景下,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是较为合适的方法,因此2015年4月,在安徽省植保总站安排下,我站采用了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诱芯和诱捕器共计1 000套,分别安排在尧渡镇董冲村,张溪镇高湖村、侯店村,昭潭镇昭潭村,东流镇塔青湖村进行示范。经过在早稻上一代二化螟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二化螟性诱剂对二化螟雄虫有很好的诱杀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2 示范设计

2.1 试验材料 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及诱捕器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安放密度与高度:每667m2放置1个二化螟诱捕器,内置诱芯1个,诱捕器之间距离内围为30m,外围诱捕器之间距离约为15m。放置高度(水稻分蘖期)高出地面50cm左右,采取横竖成行,外密内疏的模式放置。

2.2 试验设计 设处理区、对照区和农民自防区。于4月25日越冬代二化螟发蛾前开始放置诱捕器,到7月20日结束,共计放置了诱捕器1 000个,示范面积66.67hm2。其中尧渡镇示范面积26.67hm2,东流镇20hm2,张溪镇2个点各6.67hm2,昭潭镇6.67hm2,5个示范点分别设常规化防对照区(农民自防区)0.33hm2和空白对照区30m2。对照区距离处理区200m以上。

2.3 调查方法

2.3.1 诱蛾量调查 在各示范区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设置5个调查点,每点选取有代表性的诱捕器各2个,定点调查,每隔5d调查1次诱蛾量,同时清理诱捕器,记录每个点2个诱捕器诱得的蛾量,计算出单盆平均蛾量(表1)。

2.3.2 控害效果调查 示范区和对照区在一代二化螟田间危害稳定后,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共取5点,每点查20丛,5个点共查100丛。记录调查总丛数、总株数、枯鞘株数、白穗数,计算出枯鞘丛率、株率和白穗率(表2)。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杀效果 调查结果表明: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二化螟性诱剂对二化螟雄虫有很好的诱杀效果,各示范点诱蛾量呈现出明显的二化螟诱蛾峰,与县植保站测报灯下蛾峰表现一致。从4月25日开始见蛾至6月10日诱捕器不再见蛾为止,平均单筒累计诱蛾量尧渡镇为85.9头,东流镇为67.1头,张溪镇为71.9头,昭潭镇为63.7头。

3.2 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性诱剂诱杀了二化螟雄虫,降低雌虫交配率,从而降低产卵量,有效控制二化螟为害。从表2中可以看出:性诱剂处理区二化螟一代螟害率明显低于不防治的空白对照区,但比农民自防区高。各示范点白穗率平均防效为47.1%,低于农民自防区的68.7%。

结果表明:采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可有效控制二化螟的为害,能够大量杀灭成虫,减少害虫在秧苗上的有效卵量,能够控制其下一代在水稻生产上的发生危害,起到不施或少施农药和减少人工投入,又保护水稻安全生产,优化生产环境等作用,且具有绿色环保的生态效益,有推广价值。但在重发年份或重发地区可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使用生物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东至县示范二化螟
妈妈,我爱您!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安徽省东至县柴山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
安徽东至县大西峰尖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马小跳的“火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