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港口发展趋势和路径

2016-03-10张哲张传龙

集装箱化 2016年2期
关键词:吞吐量港口经济

张哲 张传龙

1 我国港口发展概况

(1)总体规模较大 我国大型港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t的沿海港口有30个,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TEU的沿海港口有22个。截至2014年底,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中,我国分别有8个和7个港口跻身前10位,其中: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在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中位居第一;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中位居第一。

(2)发展不均衡 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大,例如,香港港、上海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等均为第三代或第四代港口;内河港口发展则相对落后,不仅规模较小而且现代化程度较低,大多属于第二代港口,其中部分港口仍然以简单的件杂货装卸业务为主。

2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国港口发展的影响

受世界经济低迷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有所回落。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7.5%; 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0%,7.0%和6.9%,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7.0%左右,为过去11年来的最低增长水平。2014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全面解读。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

我国是航运大国,也是港口大国,我国对外贸易额的90%以上是通过航运完成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将对我国港口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据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为17.8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9%。目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仍在继续,总体复苏乏力,导致我国进出口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进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受此影响,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呈现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以矿石、金属、煤炭为主的干散货吞吐量则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港口对腹地货源的争夺加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港口所在地政府下决心整合港口资源:在天津市,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的陆港扩容升级计划将使京津冀地区的陆港口岸增加到10个;在辽宁省,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于2014年6月受让锦州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有的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权,成为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在江苏省,由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的港口资产以及江苏方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金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金灌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燕尾港港口有限公司的涉港经营性资产组建而成的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8月22日举行揭牌仪式,其中,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控股股东持有52.77%的股份;在浙江省,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9月29日成立,标志着宁波港和舟山港一体化迈入实质性发展的新阶段,为整合浙江省沿海港口及涉海、涉港资源和平台奠定了基础;此外,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港口资源整合也在实施过程中。由此可见,港口资源整合,特别是沿海区域性港口群的整合,已成为当地政府提升区域内港口整体优势的有效举措以及应对当今国际经济萎靡不振的破局之道。

3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港口发展

趋势和路径

3.1 发展趋势

2014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指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国港口在服务功能、服务质量、节能环保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和不足,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水平,由单一的装卸仓储功能向物流、商贸、信息、金融等功能拓展,提升质量效益和服务水平。根据该文件并结合世界港口发展方向,未来我国港口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港口建设向集装箱化、深水化方向发展;第二,港口服务向高端化、一体化方向发展;第三,港口运营向地方化、民营化方向发展;第四,港口竞争向网络化、集群化方向发展;第五,港口企业向整合化、联盟化方向发展;第六,港口管理向信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由于我国港口发展不均衡且各港口所承担的角色不同,我国港口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港口应当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向,立足本地区经济及区位优势,借势而为,不断提升自身发展水平。未来我国港口基本上呈现从沿海地区往内河流域的梯级发展趋势,即: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等港口为代表的第一梯队迈向国际型大港行列;以太仓港、南京港、武汉港等港口为代表的第二梯队通过升级改造迈向第三代港口行列;以内河中小型港口为代表的第三梯队通过资源整合发展为大中型港口的喂给港。

3.2 发展路径

(1)推进港口布局整体优化,借鉴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等港口集团的整合经验,积极探索地主港模式和区港一体化整合模式,实现区域港口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的完全统一,使区域内港口的紧缺性资源在当地港口管理局的规划下实现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和低效建设。继续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港联动发展,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助推港口发展。

(2)推进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等沿海大型港口向第四代港口发展,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通过实施“以港立市、以港兴市”战略,不断拓展航运中心港口所在城市的商贸、金融、信息等服务,建设集商贸、金融、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港口城市,推动大型深水港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推进沿海大型港口向自动化和无人化方向发展,提升港口安全性和效率性。加强沿海大型港口与内河港口的合作,例如,上海港、宁波港通过注资合作、无水港建设、开展长江“水上穿梭巴士”业务等方式参与长江港口建设,既延伸了沿海港口经济腹地,又提升了内河港口经营管理水平。

(3)推进二类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抓紧疏浚内河航道,重点疏浚武汉港以下长江中下游航道和珠江主干道水系。完善港口周边交通设施建设,根据港口生产能力推动高速公路、铁路进港区,拓宽、清理航道,增加港口泊位。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着力发展港口集疏运网络,完善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形成以货物装卸、运输、流通加工、保税、配送、仓储、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为核心的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地。

(4)抓住国家“长江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建设良机,加快推进长江流域12个关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通关一体化,真正实现长江全流域“12关如1关”。加强与内地无水港的合作,拓展港口经济腹地,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例如,为抢抓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江西省制定《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大力建设对应产业园,极大地促进了进出口发展。2014年江西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当年江西省境内的九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41万TEU,分别比上年增长33%和15%。

(5)统一规划沿海及内河小型港口发展,整合锚地、航线资源,促进岸线集约利用,优化港口功能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中小型港口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好自身定位,结合当地经济特点,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努力成为大型港口的喂给港,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建设集约型港口。

(编辑:张敏 收稿日期:2015-11-09)

猜你喜欢

吞吐量港口经济
《威海港口》
Fog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港口上的笑脸
去港口走走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