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络腧穴学》不同版本教材解读*

2016-03-10谷忠悦白增华

光明中医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示意图

马 原 谷忠悦 白增华 樊 旭



《经络腧穴学》不同版本教材解读*

马原谷忠悦白增华樊旭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基础教研室(沈阳 110032)

摘要:沈雪勇、许能贵主编的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刘清国、胡玲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与沈雪勇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对比,得出结论:①“十二五”教材比较“十一五”教材更加规范标准,从学术上对腧穴定位的修订更加具体准确,突出了教材的权威性与先进性。②沈氏教材注重“细腻”“透彻”“理解”。刘氏教材注重“驾驭”“清晰”“掌握”。

关键词:结构内容;腧穴定位;骨度分寸;示意图; 教材特色

经络腧穴学涵盖经络理论、腧穴基础理论,是整个针灸学的入门课程,是针灸学临床实践基础,只有牢固的理论基础才能令学生临证从容不迫。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想要使学生理解并熟练应用经络腧穴,认真钻研教材尤为重要。2014—2015学年《经络腧穴学》教材采用沈雪勇、许能贵主编的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和刘清国、胡玲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为了能够更好地讲授新教材内容,笔者将由两个版本的“十二五”规划教材与沈雪勇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对照,对三个不同版本教材不同之处作出如下解读。

1 结构内容

沈雪勇、许能贵主编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与“十一五”规划教材[2]皆分为上、中、下3篇, 上篇为经络腧穴概论,对有关内容作总的概述,中篇为经络腧穴各论,分别介绍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腧穴及经外奇穴,下篇为经络的纵横联系及经络腧穴现代研究,就经络的根与结、标与本、气街、四海等内容阐述经络的纵横关系,只有从纵横两方面才能掌握经络理论的完整意义。再从现代研究对经络腧穴进行各种验证和探讨,扩展学习者的视野和思路。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细腻透彻理解现代经络腧穴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刘清国、胡玲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3]则采用“知识树”型模块化设计,力图体现概念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将根结标本、气街、四海单列一节在总论中介绍,新教材的下篇包括经络的现代研究和腧穴的现代研究,更新了近年来经络腧穴的研究基本成果,目的是让学生形成逻辑关系清晰完整的经络腧穴理论框架,清晰驾驭掌握经络腧穴知识以便为临床服务。

2 腧穴定位

腧穴定位方面,“十一五”教材执行的是1990年版的国家标准[4],沈雪勇、许能贵主编的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刘清国、胡玲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均采用2006年版的最新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6)[5],根据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少数腧穴定位描述做了修订。根据国标十四经穴位共362个穴位,刘清国、胡玲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将“印堂”穴归入到了十四经穴,删去了膝眼穴,体现了腧穴定位及研究的新发展,并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在定位描述方面融入人体解剖学元素,不仅方便中西医专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应用,更值得关注的是将腧穴定位与体表解剖结构紧密结合具有指导腧穴应用的意义,例如筑宾在“比目鱼肌与跟腱之间”的定位描述,可以让读者直接联想到跟腱炎或跟腱损伤的临床应用。

下文列举三个不同版本教材中对腧穴定位改动的例子,如手太阴肺经上云门穴定位,刘氏“十二五”中描述为“在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与沈氏“十一五”教材的“肩胛骨喙突上方”作以区别。又如太渊穴在刘氏“十二五”教材中的定位为“在手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而本穴在沈氏“十一五”教材中的描述为“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搏动处”。 再如刘氏“十二五”教材中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中“二间”的定位具体到了“远端赤白肉际处”。髀关穴在两本“十二五”教材的定位皆为“在股前区,股直肌近端,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3条肌肉之间凹陷中”,沈氏“十一五”教材中则描述为“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强调的是活动取穴。府舍,两本“十二五”教材的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5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沈氏“十一五”教材:“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天柱在沈氏“十一五”教材中定位描述“在颈部,大筋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而两本“十二五”教材将其定位为“在颈后区,横平第二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阴谷在沈氏的两个版本:“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刘氏定位为“在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风市在沈氏“十一五”教材中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沈氏“十二五”教材中:“在大腿外侧,腘横纹上7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时,中指尖所指凹陷中,髂胫束后缘”, 本穴刘氏“十二五”教材区别于沈氏“十二五”教材为“在股部,髌底上7寸。”中渎穴沈氏“十一五”教材中描述为:“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在沈氏“十二五”教材中同样是“腘横纹上5寸,髂胫束后缘。”在刘氏“十二五”教材中定位“在股部,腘横纹上7寸,髂胫束后缘”。曲泉在两本“十二五”教材中定位皆为“在膝部,腘横纹内侧端,半腱肌肌腱内缘凹陷中。”而沈氏“十一五”教材定位为:“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由这些举例可以看出“十二五”教材更侧重利用现代解剖肌肉筋膜结构来定位穴位,比较“十一五”教材更加规范。

3 骨度分寸

沈氏与刘氏的“十二五”版本比较沈氏“十一五”版本骨度分寸更为清晰、明确:“十二五”新教材中骨度分寸法头部增加了眉间(印堂)到前发际正中“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腧穴的纵向距离,折量寸3寸”,胸部增加两侧肩胛骨喙突内缘之间12寸的骨度分寸,更方便了胸部经穴旁开2、4、6寸的折量;背腰部则更改了“大椎以下至尾骶”的折寸,改为“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 下肢的变动较大,大腿的18寸、19寸的起止点,解决了原标准中的大腿部骨度分寸没有明确折量血海、梁丘髌底上两寸的不足;小腿内侧采用髌尖—内踝尖15寸,替代内辅骨下缘—内踝尖13寸的骨度分寸,更方便小腿内侧经穴定位与取穴。足部将折量起止点由“外踝尖至足底”改为“内踝尖至足底”皆3寸。

笔者认为新教材中应该在第八节腧穴定位法中,增加国标中的定位腧穴的原则,即体表标志优先原则:“体表标志与骨度分寸或指寸法不吻合时,体表标志优先”,相关腧穴参考原则:“在确定定位时,综合考察其相关腧穴定位以及“原文献原则,充分考虑原文献信息。

4 书中示意图

为了更好地配合经络、腧穴的形象示教,除了文字之外,还必须配合好图像,由示意图转换成更为形象的人体定位图,学生在掌握取穴方法的学习过程省略了形象思维转换的环节,更有益于读者学习行为。有了形象化具体化的教材,再配上声像教学和实际操作,可以更好地定位经络腧穴。沈氏“十一五”与“十二五”教材所采用的图谱目的为了让学生更易抽象记忆。刘氏的新教材首次采用人体全真彩图。书中所绘彩图,根据历代文献所作的示意图定位经络循行路线以及腧穴的具体位置,可以很好地配合声像教学。笔者认为该教材更适合形象记忆。两种示意图皆有其优势,且沈氏“十二五”教材较沈氏“十一五”教材有更大进步。

5 教材特色

沈氏教材更突出了其“细腻”“透彻”“理解”的功能,列举了历代有关穴位主治的参考文献,可以让学生了解穴位主治及相关理论形成的过程及依据,有益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刘氏教材则注重“驾驭”“清晰”“掌握”,在每条经脉之后,都著有经络小结、取穴要点、主治概要、刺灸注意事项,更新了下篇经络腧穴的现代研究,增加了古代体表标志释义,增设了经络理论沿革和腧穴理论沿革,取消了“古代文献摘录”,增加了歌诀以方便记忆。这些更新也体现了新教材更加注重标准化,注重经络腧穴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教学进程、课程衔接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教材多样化和与时俱进将成为必然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自己所教授的教材,还要了解不同版本教材的区别,温故知新,去感受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参考文献

[1]沈学勇,许能贵.经络腧穴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

[2]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8.

[3]刘清国,胡玲.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5-19.

[4]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经穴部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腧穴名称与定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3.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基金号:20140320);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项目(基金号:辽教发[2014]101号)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10.075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10-1501-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李宝岩2015-06-12)

The Interpretation on th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Textbooks the Science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MA YuanGU ZhongyueFAN Xu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oning, Shenyang 110032, China)

Abstract:The “12th five-yea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edited by Shen Xue-yong, Xu Neng-gui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12th five-yea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edited by Liu Qing-guo, Hu Ling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field with the “11th five-yea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edited by Shen Xue-yong were compared. Conclusion: The new type of textbooks version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aching, focus on the knowledge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for teaching processes systematicly and completely, possesses the acupoints more specificly and more accurately, and highlights the teaching authority. The textbooks of Shen focus on “delicate”, “thorough” and “understanding”. The textbooks of Liu focus on “control”, “clear” and “master”.

Key words:Structure content; Acupoints positioning; Bone degree of propriety; Schematic diagram; Textbooks characteristics

猜你喜欢

示意图
先画示意图再解答问题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网红履历表
两张图读懂“青年之声”
“三定两标”作好图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三定两标”作好图
俄欧天然气管道示意图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位置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