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栀子根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16-03-10苏志坚黄智锋

光明中医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进展

苏志坚 黄智锋



【方药纵横】

栀子根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苏志坚黄智锋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质控科(厦门 361009)

摘要:目的对栀子根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为临床合理使用栀子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现代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有关栀子根临床应用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栀子根清利湿热,临床常用于急慢性及传染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我院肝病中心诸多协定方,大部分含有栀子根,且均已开发成院内制剂,在群众中信任度较高,应用广泛。

关键词:栀子根;临床应用;进展

栀子根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干燥根,亦称栀子花根,主产于福建、湖南、浙江、江西等省。地方用名有山里黄根、黄枝根、山枝根、三枝根等。常用于黄疸性肝炎、感冒高热、出血吐血等病症的治疗。由于栀子根在急性及传染性肝炎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其药用价值日益受到关注。

1 药材性状

栀子根呈圆柱形,主根直径约1~5cm;侧根在近地面处轮状聚生或依次向下分生,侧根上又生纤维根;茎枝贴地面处常生有不定根。根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粗糙不平,布满突起、沟纹、裂隙及栓皮脱落痕迹;具有瘤状突起的须根痕,栓皮易剥脱,剥脱处光滑,黄白色。质坚硬,断面白色或灰白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淡。以根肥大、短段大小均匀、不带茎枝者为佳。

2 栀子根本草学概述

《福建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载:栀子根味甘、苦,性寒,归肝、胆、胃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黄疸、痢疾、感冒高热、吐血、鼻出血、淋证、水肿、乳痈、风火牙痛、疮痈肿毒、跌打损伤。《中华本草》[2]载:栀子根主治黄疸型肝炎、痢疾、胆囊炎、感冒高热、吐血、衄血、尿路感染、肾炎水肿、乳腺炎、风火牙痛、疮痈肿毒、跌打损伤等。《分类草药性》载:栀子根治妇女气血不和。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载:栀子根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用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四川中药志》载:栀子根具开心窍,解心热,通小便,治黄疸,吐血,痢血,五淋,跌打等作用。《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3]记载:具清热、凉血、解毒作用。可见,栀子根在诸多本草学著作中已有治疗肝炎等疾病的记载。

3 栀子根临床应用概述

3.1治疗各型肝炎《岭南草药志》载:治黄疸,山栀根一至二两,煮瘦肉食。陈智斌[4]报道陈德基老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基础方即栀子根汤(栀子根、白英、三叶鬼针草、积雪草、爵床、柴胡、甘草等),疗效显著。《中药大辞典》载: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用黄栀子根煎服,每日1次。治疗30例,症状多好转或消失,食欲转佳,腹部胀痛明显改善,呕吐便泄逐渐减轻,体温下降;平均在2~3天内巩膜黄染开始消退。许晶晶等[5]归纳肝著,乏力、口干、口苦、尿黄、右胁不适,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数者,栀子根汤主之。《厦门市中草药经验方选编》[6]载:厦门卫生学校经验方香七丹汤(香橼、七寸金、生竹茹、藿香、朱丹参、栀子根等)煎汤服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治愈率达99%,一般5~10天即可退黄;厦门市中医院临床协定方栀子根去黄合剂(栀子根、绵茵陈、茯苓、苍术、川厚朴、泽泻等),水煎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我院康良石主任等[7]于1964年即发表学术论文《水边黄栀子根治疗传染性肝炎三十例》,康老认为栀子根部苦寒清解之力更强,但少见临床采用,我院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效果良好。可见我院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开始广泛应用栀子根,应用历史悠久。康良石主任依据长期临床用药经验总结认为,栀子根味甘淡性寒,清热利湿效强,重用不伤脾胃、不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不但治疗急黄效果良好,而且在治疗肝炎后肝纤维化时效果亦显著[8]。康俊杰主任医师结合临床医疗实践总结的经验方复方栀子根颗粒,用于改善肝脏硬化的内服制剂,目前已作为我院院内制剂广泛使用[9]。郑卫东等[10]研究康氏乙肝合剂(方含栀子根、郁金等)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康氏乙肝合剂能明显提高干扰素的抗乙肝病毒效果。梁惠卿等[11]观察康氏抗纤方(含栀子根)联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方案具有显著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于洪涛等[12]通过观察康氏系列方(含栀子根)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显示该方案能更快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症候疗效,更早地获得治疗应答。章亭等[13]探讨院内制剂康氏抗纤颗粒(含栀子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康氏抗纤颗粒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调节胶原代谢,减少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有关。苏志坚等[14]对院内治疗肝病的协定方(茵栀颗粒)治疗肝炎后肝纤维化进行了观察,效果明显。方由栀子根、茵陈、丹参、郁金、三七、黄芪、太子参、鳖甲、柴胡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健脾、活血疏肝、清热利湿、软坚散结的功效,用于肝炎后肝纤维化(含早期肝硬化)等症。郑乾文等[15]对我院2009年肝病中心门诊和住院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分析,栀子根使用量位居第二,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认为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肝病用药亟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康氏系列方等在我院肝病中心广泛用于肝炎的治疗,且效果显著。

3.2治疗各类出血证《岭南草药志》载:治鼻流血,山栀根一两,茅根三钱,柏子叶五钱,茅利红五钱。水煎服。《三明畲族青草药手册》载:鼻衄、吐血、便血,栀子根60 g,炒栀子15 g,地榆30 g,水煎服。

3.3治疗痛证三明畲族医药运用栀子根颇多,有记载:“治疗风火牙痛:栀子根30~60 g,猪瘦肉适量,水炖,吃肉喝汤(三明地区·雷传儒);或加鸡蛋1~2个,水煎,吃蛋喝汤(三明地区·蓝德清);治疗腰痛:鲜栀子根200 g,老酒250毫升,炖服;治疗关节风湿痛:鲜栀子根200 g,猪蹄1个,酒水各半炖服。”

3.4其他《岭南草药志》载:治感冒高热:山栀子根二两,山麻仔根一两,鸭脚树二层皮二两,红花痴头婆根一两,煎服;或加酒少许服。《闽东本草》载:治赤白痢疾:栀子根和冰糖炖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载:治米汤样尿:黄栀子根一两,绵毛旋覆花根一两,加水同瘦猪肉炖服。

4 栀子根的化学成分

目前对栀子根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主要研究了栀子根的水提液、醇提液及挥发物的化学组成,从中得到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成分主要有齐墩果酸醋酸酯、环烯醚萜类、甘露醇、豆甾醇等。李江等[16]首次从药材性状、组织和粉末的显微特征、紫外光谱、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面对栀子根进行生药学研究,研究认为治疗肝炎的作用活性成分可能与齐墩果酸醋酸酯有关。李红等[17]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醋酸酯的含量,为优选栀子根的最佳产地与部位提供试验数据;该课题组尚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根中齐墩果酸和齐墩果酸醋酸酯含量的方法,同时通过测定齐墩果酸醋酸酯含量探讨栀子根的最佳采收时间及生长期[18~20]。王斌等[21]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栀子根的挥发油。

5 小结

栀子根在急性及传染性肝炎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然其主要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以及其临床配伍原理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在临床应用方面,我院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开始广泛应用栀子根,历史悠久。肝病中心诸多协定方,如茵栀颗粒、栀子根去黄合剂、复方栀子根颗粒、康氏系列方等均已开发成院内制剂,在群众中信任度较高,应用广泛。栀子根作为福建地方常用传统中药材,用药历史悠久;但用药部位为植物根部,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且对药材来源范围局限;目前药材市场上供应的栀子根多混有茎、枝等部位,时而出现混有较高比例茎枝的药材。若对栀子根的主要药效物质、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结合栀子植株其他部位的主要药效物质、药理作用展开研究,扩大栀子根用药部位,为临床合理应用栀子根提供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病患,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福建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57-15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6[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28.

[3]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57.

[4]陈智斌. 陈德基老中医治疗肝病经验举隅[A].中国中医药肿瘤大会暨全国中医药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大会,北京,2008:279.

[5]许晶晶,李淑珠.栀子根汤证[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59.

[6]厦门市医药研究所临床研究室中医组.厦门市中草药经验方选编[M].夏门:夏门市医药研究所,1982:48-49.

[7]康良石,康明焜,林庆祥,等.水边黄栀子根治疗传染性肝炎三十例[J].福建中医药,1964:44.

[8]康俊杰,康素琼,康良石.康良石防治急黄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1994,3(1):24-25.

[9]肖玉琴,江昌铭.复方栀子根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标准[A].第二届中国医院药学发展高层研讨会,2005:220-221.

[10]郑卫东,马晓军,吴剑华,等.康氏乙肝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1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3):140-141.

[11]梁惠卿,杨嘉恩,唐金模,等.康氏抗纤方联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4,23:2011-2015.

[12]于洪涛,吴剑华,康俊杰,等.康氏系列方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3):22-23.

[13]章亭,陈扬荣.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31-433.

[14]苏志坚,阮清发.茵栀颗粒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2003,34(3):3-4.

[15]郑乾文,周金埕,彭连共.中药治疗肝病的处方用药分析[J].海峡药学,2012,24(2):242-244.

[16]李江,林兴,黄忠仕,等.栀子花根的生药学鉴定[J].中草药,2004,35(11):1299-1301.

[17]李红,蒋孟良,蒋晓煌,等.栀子根最佳产地与最佳部位的优选[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7):66-68.

[18]伍城颖,汪文涛,邹龙,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根中齐墩果酸含量[J].药物鉴定,2008,17(11):24-25.

[19]张伟娜,蒋孟良,李红,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根中齐墩果酸3-乙酸酯含量[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1):51-53.

[20]李红,蒋孟良,张伟娜,等.采收对栀子根中齐墩果酸醋酸酯含量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9):1585-1586.

[21]王斌,杨彬,穆鑫,等.栀子根挥发油的成分分析[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28(8):84-87.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10.070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10-1491-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李劲松2015-06-18)

Research Progres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ardeniae Radix

SU ZhijianHUANG Zhifeng

(Quality Control Department, Xiame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jian, Xiamen 36100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ardeniae Radix, and to provide an evid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use. Metho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bout Cardeniae Radix collected from medical literature was analyzed. Result: Because of eliminating damp-heat, Cardeniae Radix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such as acute and infectious hepatitis commonly. Conclusion: Many prescriptions in liver disease center contain Cardeniae Radix, and have been developed into a hospital preparation, which have high credibility and wide application

Key words:Cardeniae Radix;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IgG4相关肺疾病的诊断进展
仿生学应用进展与展望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