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016-03-10叶美秀曾美玲李俐历魏绍斌

光明中医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西医研究进展

叶美秀  曾美玲 李俐历  魏绍斌



△指导作者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叶美秀1曾美玲1李俐历1魏绍斌2△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3级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妇科 (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探索中西结合防治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新方向。方法从阴阳五行以及冲任学说、子午流注学说的角度浅析了中医学对卵巢功能不全的认识;并结合西医学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归纳,探索中西结合防治本病的方向。结果西医学对其认识较深入并逐渐微观化,而中医学多从宏观出发,把握其基本病机辨证施治,治疗途径多样。结论现代中医学在本病的防治中,应继承传统思维方法,并以现代医学研究为参考,把握西医学的研究动态,实现中西贯通。

关键词: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中西医;研究进展

女性的一生与卵巢功能息息相关,卵巢生殖功能及内分泌功能的减退称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女性在40岁前因卵巢功能衰竭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则称为卵巢早衰。近年来,美国生殖医学会主张采用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概念(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以体现疾病的渐进性。

1 西医学对POI的认识进展

西医学关于POI的研究在组织病理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基因学方面都取得了较多进展,认为其发病与卵巢形态结构变化、颗粒细胞凋亡、激素水平变化,体内自身抗体、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及基因异常变化,甚至与基因的表观遗传异常有关[1]。早期发现卵巢功能衰退,预测其完全衰退的时间,是近来生殖医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卵巢功能的评估主要通过检测B超下卵巢最大平面平均直径窦卵泡数及测定血FSH基础值、基础FSH/LH值,但临床上由此确诊为POF的患者,高达50%可以间歇性恢复排卵[2]。一项研究发现,人抑制素B(INH B)及抗苗勒管激素(AMH)可较FSH更早、更准确的反映年龄相关性卵巢功能下降[3]。此外,当血FSH基值尚处于正常范围时,通过测定垂体兴奋试验的FSH峰值及克罗米芬刺激试验的FSHD10值,可早期发现卵巢功能的减退,在预测3年内卵巢功能衰竭中,基础FSH值特异度最高,FSH峰值灵敏度最高[4]。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取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随着再生医学的兴起,干细胞治疗POI的实验研究得以开展,实验研究发现,移植的干细胞能在卵巢中存活[5],其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较成熟,可能成为未来治疗本病的新方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从基因的角度阐述了卵巢早衰的病因,但与POI相关性高的基因较多,尚未发现共有的突变基因[6]。因此,寻找相关基因,研制基因调控药物,将成为卵巢早衰基因研究的热点。

2 中医学对 POI的认识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闭经”“血枯”“血隔”“经断前后诸症”“不孕症”等范畴。其病机复杂,以肾中阴阳失调为本,尤以肾精亏虚为要,但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生克制化关系、脏腑之间生理病理相互影响,其发病虽以肾虚为主导,尚与心、肝、脾、肺有关;又由于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气血之间相互依存,其发病虽以阴血亏虚为主,尚可见阳虚或阴阳两虚,气虚或气血两虚等证。中医学对POI的认识可结合以下几个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2.1冲任学说

根据女子“二七”和“七七”之说,冲任与卵巢在性腺轴中的调控模式及病机模式相似。研究证实,冲任失调与卵巢局部调节因子网络紊乱相关[7],是POI重要的发病机制。肾为冲任之本,妇女一生经带产乳,肾中精气多有耗损,因此,有人主张以补益为主,暂停活血催经之法,予肾中精血蓄积的时间[8]。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用药宜选味厚之品。以归肾丸、五子衍宗丸等为基础,配合血肉有情之龟甲胶、紫河车之类,以补养肾精。刘奉五先生认为“冲任不能独行经”,与肾、肝、脾间接相通[9],在用药时,尚需注重调理肝脾,使气血生化有源。

2.2五行生化理论

肾精亏虚为本病病机关键,根据五行生化,肺为肾之母,肝为肾之子。《格致余论》言“肾水当籍肺金为母,以补其不足”,POI的治疗当注重保养肺之气阴,金充水足,而复生气。常用药物如北沙参、百合、麦冬,味甘、性微寒,功能养阴清肺,达金水相生之效。肝藏血,肾藏精,肝肾精血同源互化,肝血不足,则肾精亏虚,肾水不足,又可致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下劫肾阴,子盗母气,加重肾精亏损。临床多选用归肾丸、五子衍宗丸、知柏地黄丸滋肾益肝。因此,POI与肾密切相关,亦与肺、肝相系。

2.3阴阳平衡理论

临床观察发现,月经周期节律的衰退,实际是阴阳消长转化运动的衰退,运用阴阳学说既可以说明卵巢功能不全的病机,又可以指导辨证用药。根据女性生理特点,月经周期的阴阳转化具有节律性,POI的治疗应以调理肾中阴阳为大法,结合患者激素水平、基础体温、带下变化,采用补肾调周法适时促进阴阳转化。尤昭玲教授即强调顺应阴阳气血的变化,采用益肾调周法调节月经[10]。研究表明益肾调周法可以调整血清中FSH、LH、E2、AMH、INHB的含量,增强卵巢的敏感性并改善卵巢的储备能力[11]。王倩教授进而提出针灸周期疗法[12]。

2.4子午流注学说

女子血海之盈亏犹如月之盈亏有期,根据发端于《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的子午流注学说,从时间的角度去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顺应人体气血阴阳变化的节律治疗疾病,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文献报道,根据子午流注时相规律,于肾气最弱的卯时(5~7时)服用补肾药物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引起的月经周期延长较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治疗更加持久稳定[13]。现代时辰药理研究亦证实,药物于一天之中最佳服药时间服下,可发挥其最大功效。

2.5“阳明脉衰”理论

“阳明脉衰”的理论起源于“五七”至“七七”之年的论述。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下隶冲任二脉,若阳明燥热过盛,津枯液竭,则月经延后、稀发、甚至数年不至,其临床特点多有阴虚血燥之象。刘奉五先生认为治病求本,治疗当清阳明燥热以釜底抽薪,增液生津以养无本之源,并少佐活血通经之品,以其瓜石汤为代表。研究发现补益阳明津气能够增加卵巢的供血、供氧,抑制卵巢细胞凋亡,从而改善下丘脑与卵巢的功能,延缓卵巢衰老[14]。

2.6“心肾不交”理论

胞脉之系上通心而下通肾,心肾不相交通可致胞脉闭塞,出现月经衰少,甚至闭而不潮。“欲补肾者需宁心,使心得降,肾始实,静能生水”,夏桂成老先生发现促进心肾交合能够调节女性生殖生理,并提出“心-肾-子宫”轴为女性生殖轴的学说,倡导补肾宁心调周法调治本病[15]。其用药常在滋阴补肾药物的基础上选加清心安神、益肾宁心之品,如钩藤、黄连、莲子心。

在治疗方法上,以汤药内服为主,积极开展多途径治疗。药膳及滋膏因多选用补肾益精、健脾养血及血肉有情之品制成,切中本病的病机特点,近年来临床上多有运用。何嘉琳教授以补益肝肾,养血填精为主,辨证选用理滞通瘀之品制成膏方,治疗卵巢早衰取得良效[16]。魏绍斌教授则推崇药膳及耳穴压丸调理冲任气血,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17]。所查阅文献中,亦有采用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报道[18]。诸法交替使用,或作为内服汤药的补充治疗,充分发挥了中医多途径治疗的优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一些药物如菟丝子、巴戟天、紫河车、枸杞子等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各个环节,提高垂体的反应性、调节内分泌水平、改善血供及调节内环境[19];一些药物如淫羊藿、覆盆子、补骨脂等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能够直接参与机体的内分泌调节[20],临证酌情选加可发挥药物潜在作用,拓宽用药的领域,提高临床疗效,这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POI的病因病机复杂,治疗较为棘手,西医学对其认识较深入并逐渐微观化,而中医学多从宏观出发,把握其基本病机辨证施治。关于POI的防治,趋向于中西医结合,因此,现代中医学在继承传统思维方法的同时,应把握西医学的研究动态,了解其前沿医疗技术,以现代医学研究为参考,辨因、辨病、辨证论治,找准中西医契合点,发挥中药治疗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作用优势。

参考文献

[1]叶娜,董晓英,李冬华.卵巢早衰的颗粒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35(3):379-383.

[2]刘丽静,夏天,王国庆.卵巢早衰致不孕症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5):1062-1064.

[3]赖爱鸾,孙艳格,张李松,等.性激素、年龄、月经模式变化对卵巢功能储备的预测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9):717-719.

[4]徐肖文,吕杰强,林金芳,等.FSH基值、垂体兴奋试验及克罗米芬刺激试验在预测卵巢功能衰竭中的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5):130-134.

[5]左侠,陈蕾.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41(1):25-28.

[6]郭菲,刘丹卓,赵新广.从基因角度对卵巢早衰病因及治疗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2014,32(1):81-83.

[7]夏天,高慧,付于,等.冲任失调与卵巢局部调节因子网络在卵巢早衰发病中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1,28(6):F0003.

[8]王金鹏.“蓄水”法探讨治疗卵巢早衰[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0):41-42.

[9]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学校. 刘奉五妇科经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5-20.

[10]王浩. 益肾调周法对卵巢早衰模型大鼠卵巢储备能力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4):13-15.

[11]李长艳,尤昭玲. 尤昭玲教授治疗卵巢早衰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3):18-20.

[12]何冠蘅,邬志雄.王倩教授周期针灸疗法治疗月经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2,44(4):153-155.

[13]杨冬梅,朱立春,张学新,等.子午流注法择时口服中药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月经周期延长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0):1159-1161.

[14]徐泽霞,李军.补益阳明法治疗月经病机理初探[J].四川中医,2014,32(4):50-51.

[15]陈赟,钱菁.夏桂成教授辨治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经验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2):129-131.

[16]马景,何嘉琳.何嘉琳妇科膏方治法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3):180-181.

[17]程建华,徐玉琴,刘春芬,等.魏绍斌治疗卵巢早衰经验[J].河南中医,2013,33(4):502-504.

[18]李卫东,许华群,等.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1):29-33.

[19]朱春兰,夏亦冬.中药结合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0):92-95.

[20]葛盛.中医对卵巢早衰的认识及防治思考[J].中医学报,2010,25(2):306-307.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10.022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10-1395-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邓琳雯2015-06-15)

猜你喜欢

中西医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心脏X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EVA的阻燃研究进展
提高中西医儿科教学效果的对策
关于对尿毒症患者中西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肝衰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