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眠误诊误治原因分析

2016-03-10肖俊杰林雪娟

光明中医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误诊失眠分析

肖俊杰 林雪娟



△指导老师

失眠误诊误治原因分析

肖俊杰1林雪娟2△

1.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4级(福州 350003);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州 350108)

摘要:目的探讨失眠临床常见误诊证型、疾病及误诊原因,以求减少和避免误诊误治情况。方法通过临床经验的总结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结果笔者发现由于失眠临床证型比较多, 且易与其他生理或病理性睡眠障碍相混淆,故常会产生误诊误治的情况。结论笔者认为通过对临床误诊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能够有效避免误诊误治的情况。

关键词:失眠;误诊;分析

失眠又称不寐[1],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的不足,常见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甚者彻夜不寐,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或社会功能[2]。本病为常见的中医内科病证,由于临床证型比较多,因此在临床上常易被误诊误治,而且本病也易与临床其他生理或病理性睡眠障碍相混淆导致误诊。

1 常见误诊证型

1.1痰热扰心证误诊为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之失眠是由于痰饮阻滞于内,郁而化热,痰热博结,扰乱心神,产生心烦不寐之象,临床诊断中常易把失眠痰热扰心证误诊为肝火扰心证。肝火扰心证是因肝火亢盛,上扰心神,导致神志不安而不寐。两者临床都有情绪上的烦躁,可伴有头晕,口干及饮食消化方面的症状,且因都有热象,从舌脉上可见有舌红苔黄,脉数的表现。所以二者的临床表现相似之处颇多,极易被混淆,其中尤易把情绪症状首先与肝的功能失调相联系,而导致误诊误治。但痰热扰心证因痰浊内阻,气机瘀滞,会有胸闷脘痞的阻塞憋闷感,而肝火扰心证胸闷痞塞感不多见,其情绪反应更为明显。所以在临床诊断时还需抓住主要病机,注意与临床症状相鉴别。

1.2心胆气虚证误诊为心脾气虚证心胆气虚证与心脾气虚证二者都是因虚而致失眠,临床表现都有神疲懒言,面色无华,心悸健忘,舌淡脉细等虚的特点。故在辨证时可因都有虚证的表现而产生误诊的情况。然而心胆气虚证是由心胆虚怯,心神失养而致虚烦不眠。心主神志,胆主决断,心虚则神志不安,胆怯则善恐易惊,所以心胆气虚证在精神情志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心脾气虚证因心脾亏虚,心失濡养,不易入睡,脾气亏虚,运化无力,不能输布水谷精微,故脾胃病变较多,所以应在情志、饮食和二便上多加鉴别。

1.3心肾不交证误诊为肝火扰心证清代陈士铎在《辨证录》中谈到“人有昼夜不能寐,心甚烦躁,此心肾不交也。”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故“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心肾不交而致失眠者因心火上炎而呈虚火热盛之征象,因表现有热像,故临床诊断易误诊为有实热证候的肝火扰心证。但心肾不交不仅有火热表现亦有肾虚症状,可伴有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阴虚火旺的常见临床表现。所以不能见有热象就诊断为实热证,而应结合病证,辨清标本虚实,四诊合参。

2 常见误诊疾病

2.1短睡眠误诊为慢性失眠短睡眠和慢性失眠临床都表现为睡眠时间短。但短睡眠为生理性少寐,而慢性失眠则为睡眠功能紊乱[3]。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短睡眠者即使因睡眠时间较常人短,但其睡眠质量并未降低;而慢性失眠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减少且伴睡眠浅、多梦等睡眠质量差的问题,对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故二者需根据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来鉴别诊断,必要时可运用现代诊疗技术加以辅助诊断。

2.2抑郁症、焦虑症误诊为失眠临床中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常以失眠为主诉就诊,患者长时间对睡眠的质和量感到不满意。抑郁症、焦虑症的主要伴随症状即为失眠[4],其临床表现与慢性失眠症很难鉴别。焦虑症、抑郁症的长期失眠会引发身体其他不适的症状,又加重自身的抑郁和焦虑程度,造成恶性循环。所以临床应注意患者的情绪特征以免失治误治而延误病情。

3 误诊原因分析

3.1患者因素患者常因自身表达水平有限对某些症状不能够准确的描述,或因自身原因对医生隐瞒病史,都会导致医生不能全面有效的获取病情而产生误诊的情况。如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患者,因主诉为失眠,其对失眠描述会比较全面详尽,而对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认为与失眠关系较小的肾虚的伴随证则提及较少,这就会影响医生的判断。另外,患者的自我感觉能力不同,或体质耐受力不同,对症状的描述也会不同。如短睡眠者虽然睡眠时间较常人短,但其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但在描述病情时患者会凭自我感觉而对睡眠情况进行自我诊断,夸大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这也会对医生的诊断产生影响。

3.2医生因素四诊信息采集是临床辨证的重要前提,只有获取真实有效的患者资料,才能为诊断提供完善的辨证依据[5]。若医生把病人片面的描述当做全部有效的信息记录,或其自身对某些症状的认识有误都会使信息采集不全面。有些医生中医基础薄弱,难以与临床有效结合,会造成误诊误治的情况。抑或因为对病人的主诉有先入为主的概念,依据经验而忽略整体辨证,也会产生漏诊误诊的情况。在失眠的诊断上,一些老年患者,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所以医生要详细询问病史,询问服药治疗情况和其他伴发症,才能有效的避免误诊误治。

4 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失眠常见的误诊证型、疾病和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的误诊情况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医生自身的原因。所以医生应该认真掌握专业知识,加深与临床的结合,确立完善的中医临床思维,不断的进行经验总结,对于失误和不足要进行深入分析,避免再次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6.

[2]王洋,唐志立.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0):2273-2275.

[3]李卫公,阳燕,温秀兰.短睡眠67例误诊为慢性失眠原因探讨[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9):32-33.

[4]禹海航,崔静静,袁红,等.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状况调查[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4):400-401.

[5]李灿东.中医误诊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3-50.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10.020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10-1392-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金李2015-05-29)

猜你喜欢

误诊失眠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眼眶组织淀粉样变易误诊临床分析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关于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磁共振表现以及漏误诊研究
老年人梅毒抗体阳性诊断梅毒易误诊原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