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骨伤科名家管炎威《伤科学讲义》述要

2016-03-09陈凯佳刘小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伤损伤科总论

陈凯佳,刘小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

·医史文献·

岭南骨伤科名家管炎威《伤科学讲义》述要

陈凯佳,刘小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收集整理近代岭南骨伤科名家管炎威的代表性著作《伤科学讲义》,考证其版本及生平,探讨《伤科学讲义》的主要学术贡献。管炎威在其《伤科学讲义》中对骨折进行详细分类,重视经络与解剖,主张正骨八法与器具治疗相结合,提出伤科特殊望诊;强调伤科内治调肝和从血论治,重视伤科杂病治疗及外治法的运用;药物炮制颇具特色,自制验方效方252首,如通关散、止痛还魂丹等,体现了其丰富的骨伤科临床经验。

管炎威;岭南骨伤科;《伤科学讲义》

近代岭南,骨伤科名家辈出,清末民初,岭南骨科出现了梁、李、蔡、管、何五大流派。管氏一家,是指佛山管德裕、管镇乾、管季耀、管藻馨、管霈民几代骨伤名医,及其后人管铭生等的学术传承。管德裕师出少林,善技击,通医学,其术传子管镇乾。管镇乾,字金墀,祖籍江苏武进,行伍出身,精于跌打刀伤,在佛山开医馆,占籍南海,因佛山大火三度抢险赴救,治愈外伤、烧伤患者无数,名声大噪,民国《南海县续志》为其立传,学术传儿子管季耀(管炎威)、管藻卿。管炎威继承父亲管镇乾医术,且精通文理,能把骨伤经验上升为理论,著有《伤科讲义》(又名《伤科学讲义》)、《救护学讲义》、《花柳科》[1],《伤科学讲义》是其学术思想的代表作。笔者通过参阅相关资料,整理其生平及著作,试述其要。

1 医家生平

管季耀,名炎威,季耀乃其号,历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广东中医院骨科主任,是民国时期在全国较有影响的骨伤科名医。曾于广东第十一次运动大会之时,任卫护股主任,领导诸生赴会救伤,救护380余人,均获安全,载在大会日刊,并获得正副会长的颁奖与褒奖。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在上海召开中医学校教材编撰会议,是时正值余云岫“取缔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及“3.17”中医风潮之后,中医界处此存亡绝续之秋,自当以整理学说广植人材为当务之急,中医学校因而成为整理学说广植人材之府。当时中医学校办学水平参差,教材庞杂,苦无统一之学程标准,因此必须组织编制学程委员会,以进行探讨研究。出席会议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校长陈任枚,把管季耀编撰的《伤科学讲义》陈述于席间,诸委员对管氏所编《伤科学讲义》称赞不绝,谓:“各地此项人才,若凤毛麟角,纵有之,不能秉笔作讲义。而管氏讲义,节目如此其详,资料如此其富,议论如此其精,辞意如此其达,真可传法。亟望管氏书流播,全国奉圭臬,庶惠疮痍而教普及也”[2]3。

2《伤科学讲义》版本及主要内容

2.1《伤科学讲义》版本《伤科学讲义》现在可见两个版本,均为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刊行,其中1928年版1套7册,铅印线装本,书中未见刊出年份的记载,《全国中医古籍总目》[1]及《岭南医籍考》[3]均载刊于1927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有藏。全书分上卷、伤科补遗、下卷、续下卷几个部分,共19万余字,1~2册为上卷,主要讲述伤科总论、全身伤治法、四肢骨骼伤治法、脏腑受伤治法;第3册为下卷,讲述跌打伤脏腑及治法,跌打杂治(包括产妇受伤、刑杖伤等),伤科源流;第4~5册为续下卷,讲述脏腑受伤变证;第6~7册为伤科补遗,对上卷、下卷、续下卷进行补遗,补充了一些处方以及产后三冲、枪炮伤、烫火伤等内容[4]。

另一版本为1929年版,共6册,铅印线装本,现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各家教研室。从该版本自序中的“中华民国十八年孟秋旭旦广东南海管炎威季耀著”字样,可知其刊于1929年,全书分5卷,9个分目录,共24万字。此版本目录之后有一篇“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伤科讲义南海管炎威季耀编绪言”,绪言末尾署名“民国十七年夏初管季耀志”,此绪言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版本中绪言部分内容一模一样,但图书馆藏版本后未见署名,对照来看,第1个版本应刊于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

从两个版本的内容来看,均记述伤科总论、经脉穴位图、全身骨骼图、跌打诊断治疗总论、正面全身伤治法、合面(背面)全身伤治法、四肢骨骼伤治法、脏腑受伤治法、跌打杂治(如孕产妇受伤、刑杖伤治法等)、伤科源流补遗等。但1929年版《伤科学讲义》明显是在1928年版的基础上再次修订而成,1928年版直接论述损伤治法,而1929年版则拓展为原因、症状、诊断、治疗、处方几个模块进行详细论述,1928年版的补遗部分的内容在1929年版中被并入相应病证部分,因而1929年版收录的处方也更多更详细。本文以1929年版[2]为主,介绍《伤科学讲义》的主要内容。

2.2《伤科学讲义》主要内容1929年版《伤科学讲义》分5卷,共6册。卷一、卷二论伤科之正治,卷三至卷五论伤科之杂治。

2.2.1伤科分类、经穴骨格图及诊断治法总论卷一分4篇,序言后列前3篇目录,第4篇目录单列于第4篇前。

第1篇分为5章,第1章讲述伤科总论,曰:“跌打炮火刀伤,总名之曰伤科,实则应分为五类。如跌仆折骨、扭伤筋骨曰跌伤,如拳打棍殴、杖责鞭笞曰打伤,如炮子轰伤、枪弹打伤曰炮伤,如火烧伤、开水泡伤曰火伤,如刀斩剑刺、刃器锯切曰刀伤。各伤之中,有急性伤,有慢性伤”。管氏按病因对伤科病症进行分类,颇符合临床实际。第2章讲述经脉穴位总图,包括头前、头后、胸腹、脊背部的经脉穴位、十四正经以及伤科重要穴位的分布图。第3、4章详细列举了全身各部位的骨格(即骨骼)图,包括正面胸部、合面(即背面)背部、两手,两足、全身、头部的正合面骨格图以及仰面、合面骨格致命与不致命部位图,另附一仰面合面骨格致命处歌。第5章为全身骨格图解,包括总图解及各部分图解,其中各部分图解又包括头面部、胸部、肩背部、腰臀部等部位的图解。

第2篇主要论述跌打损伤的诊断与治法,包括跌打总论、入门看症法、诊症确定方法、伤科宜兼外貌说,以及主要的治法如救伤法、醒脑法、止血法、止痛法,并附有霍乱绞肠痧治疗法、急救缢死法、急救中砒毒治法、急救洋烟毒、急救电火毒法、急救中百药解毒法、急救针刺入肉的治疗法。以及被人及动物咬伤的救治法,如癫狗咬伤治法、毒蛇咬伤治法、胎卵湿化类动物咬伤疗治法等。

2.2.2人体各部位损伤分论卷一的第3、4篇是分部伤论,第3篇分述人体正面伤,从头到胁包括眼、鼻、耳、颧骨、舌、颌颊、咽喉、脑部、乳部、心部、腹部、肋骨、胁部、腋肢伤论。第4篇分述人体背面伤,从上到下包括脑后骨伤、枕骨伤、耳后根骨伤、项部伤、脊背骨伤、脊膂伤、腰眼骨伤、方骨尾椎骨伤、琵琶骨伤、后肋后胁伤、阴囊伤、阴户受伤。基本体例是首先概述该部位解剖生理,然后分原因、症状、诊断、治疗、处方5个分项进行论述。

卷二分3篇。第1、2篇描述四肢骨骼受伤。首提四肢骨总论、手术八法、器皿治疗论,然后分上肢和下肢各部位的损伤进行分述,其中上肢包括肩颙骨、胳膊骨、肘骨、臂骨、腕骨、五指骨、竹节骨伤。下肢包括胯骨、环跳、大楗骨、膝盖骨、胻骨、踝骨、趺骨、足趾骨、足跟骨伤。第3篇讲述脏腑受伤治法,总论后按心脏、肺脏、肝脏、胆脏、脾脏、胃腑、肾脏、小肠腑、大肠腑、膀胱腑受伤治法进行分述。

2.2.3妊娠、产后伤、刑杖伤等伤科杂治卷三分2篇。主要讲述伤科杂治。第1篇讲述胎前产后受伤的不同证治,从妊娠的症状、诊断、孕期注意事项、孕期受伤治法概要、妊娠禁忌药物、孕期受伤引发胎动不安的治法、产后受伤治法概要、产后宜忌、产后三冲(败血冲心、败血冲肺、败血冲胃)治法、产后三急(泄泻、盗汗、呕吐)治法、产后受伤治法进行论述,载有大量自制方剂及历代验方,并附有产后受伤各症选方。第2篇讲述刑杖伤治法、夹拶伤治法、蓄瘀引发的各种病症,包括瘀蓄之原因治法总论,以及蓄瘀心痛、蓄瘀咳嗽、蓄瘀吐血、蓄瘀鼓胀、蓄瘀痿软、蓄瘀疝气、蓄瘀发黄、蓄瘀淋血、蓄瘀便血的证候表现、治法、方药。2.2.4损伤内症及伤科源流卷四不分篇。分为两个章节。第1章主要阐述伤损内症,即由于损伤引起的内科脏腑病症,第1节总论伤损内症的原因及治法,第2节开始分述伤损鼻衄、伤损类血崩、伤损夹血伤寒、伤损夹气伤寒、伤损出血、伤损瘀血泛注、伤损瘀血作痛、伤损血虚作痛、伤损呕吐黑血、伤损发热、伤损肌肉筋骨作痛、伤损骨伤作痛、伤损胸腹胀闷、伤损胁肋胀痛、伤损腹痛、伤损少腹引阴茎作痛、伤损腰痛、伤损眩晕、伤损喘咳、伤损昏愦、伤损作呕、伤损作渴、伤损秘结、损伤夹表的治法方药。第2章讲述伤科源流、脉法、主治各方。

2.2.5其他损伤卷五分4篇。第1篇主要论述脏腑受伤,总论脏腑受伤变症治法后分述心脏、肺脏、肝脏、胆腑、脾脏、胃腑、肾脏、小肠腑、大肠腑、膀胱腑受伤变症治法及肺痨治法,附验方选录补遗。第2篇主要论述金疮。第1节金疮总论,第2节论金疮疼痛治法,第3节论金疮流血治法,随后第4~7节论金疮破伤风,又按六经分太阳症、阳明症、少阳症治法进行阐述。第8~10节论金疮破骨断折治法,金疮破口太阔治法,金疮被枪刀、针、锥、玻璃、瓷器、竹木片、菱形尖端、荆棘刺伤治法。第11节选录金疮备用良方。第3篇论汤火伤,分总论,汤火伤各种伤后治法,雷、电、煤、油、火、水、火药伤治法。第4篇论枪炮伤,分总论、铳疮之症状、枪炮弹丸之种类及受伤之轻重并治疗法、枪之种类及治疗之易难、铳创弹丸藏于体内剖解法等进行论述。

《伤科学讲义》条理清晰,体例规范,内容丰富。重视骨科生理解剖及伤科秘方研制,书中共绘人体骨骼图7幅,标明166件骨骼古代及近代名称互为对照,并结合中医经脉穴位作解释,绘制经络图14幅(12经加上任督二脉),全书共拟自制方252首,如通关散、透甲逐瘀汤、软骨宽筋汤、止痛还魂丹等,体现其丰富的骨伤科临床经验。

3《伤科学讲义》学术贡献

3.1对骨伤理论的贡献《伤科学讲义》对骨折分类详细,经络穴位图和骨格图描绘较详尽,并提出了根据伤科特殊望诊来判断预后。

3.1.1骨折分类详细《伤科学讲义》对骨折分类详细。按原因分为直达、介达骨折。“惟手足骨颇脆,易于断折,或受外来刺激,或体器内官运动,而身体一部分之组织至于毁伤。其原因分为二种,一为器械作用,如枪炮打扑,锐器刺割,曰直达骨折;二为外力作用,如倾堕颠跌,金锁腐蚀,曰介达骨折。”[2]77对骨折按是否哆开分为单纯骨折和复杂骨折,而按骨折之后的状态又分为完全性、不完全、粉碎性、脱臼骨折几种,并指出复杂性骨折的危害性。“骨折亦有二种,一单纯骨折,二复杂骨折,其骨折两种之中,又分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粉碎骨折、脱臼骨折数种。然数种之中,尤以复杂骨折为最险,治之稍迟,其骨露风变黑,即能致命。”[2]

3.1.2重视经络与解剖管氏《伤科学讲义》中载有两种图,其一为经络穴位图,其二为骨格图。开篇即列出了经脉穴位,包括总图、头前正面图、头后项颈图、胸腹图、脊背图、手膊臂外图、手膊臂内图、足膝外图、足膝内图、手太阴肺经图、手阳明大肠经图、足阳明胃经图、足太阴脾经图、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图、足太阳膀胱经图、足少阴肾经图、手厥阴心胞络图、手少阳三焦经图、足厥阴肝经图、足少阳胆经图、督脉图、任脉图,图文并茂,既有形象图示,又详细论述经脉循行路线,并将受伤时所经的重要穴位进行说明。骨格图部分有7幅图,包括人骨骼仰面图、人骨骼合面图、头骨图、正面胸部图、合面背部图、上肢骨图、下肢骨图。附有详细的图解。包括鼻梁骨两颧骨解、口骨上下解、喉结喉嗓解、龟子骨心坎骨解、两肩并臆骨两血盆骨解、肋骨解、腰眼骨解、两耳窍脑后骨乘枕骨解、横腢骨饮匙骨琵琶骨解、胯骨前后条解、方骨尾椎骨解。显示管氏对经络和解剖的重视。而管氏在书中亦多次提及王清任、陈珍阁这两位在解剖学上有重要贡献的医家并引用他们的方药,显然深受其影响。

3.1.3提出伤科特殊望诊管氏重视伤科诊断,几乎每一疾病后均列有诊断一目,并提出根据伤科特殊望诊以判断预后,如看两眼、看手指甲、看阳物、看两乳、看足趾甲、看足底。认为两眼有瘀血者则白睛必有瘀血之筋,血筋多者瘀血必多,血筋少者瘀血亦少,两眼活动者易治,两眼不动者难治。以医者之指甲掐患者指甲放手即复原状者易治,少顷始还原色者伤重,若指甲黑者不治。阳物不缩者可治,缩者难治,卵子缩者不治。妇人则看两乳,方法相同。看足趾甲,与手指甲同法。看足底,红活色者易治,黄色者难治,手掌亦同。上述几项如同时犯五凶者不治,如犯一二凶象者尚可治。

3.2对骨伤科治法的贡献

3.2.1主张正骨八法与器具治疗相结合管氏治疗骨折强调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传统八法,并详细论述了八法的具体做法,指出“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为一处,回复原状也;端者,或用一手,或用两手,擒定应端之处,酌其轻重,或从下往上端,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或斜端;提者,谓陷上之骨提出如旧也,其法非一,有两手提者,有用绳吊高处提者,有提后用器具辅之;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以手徐徐之揉摩也……为肿而痛,宜用按摩法;推者谓以手推之,使还旧处也。拿者或两手或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以复其位也”[2]78-80。对于手法难以调治者,则提出当结合以器具治疗法,以辅手术之不逮。器具治疗包括包裹法、振挺法、夹法。“包裹以白布包之,以绷带缠之。振挺,即木捧或皮搥也。捧约长半尺,圆如钱大,或面杖亦可,搥则搥骨之皮搥。夹法,以板或杉皮,按其症之大小长短,临时定之,手脚骨折,虽用手术扶正,回复原状,但骨一时未能连合生实,须用夹法夹之,方免再为错歪。”[2]78-80

3.2.2强调伤科内治调肝管氏强调筋骨受伤与肝相关,“伤损之症,由于跌扑闪挫,登高坠下,或斗殴打伤,定有恶血留内,停积不散,以致腹中胀满。此症不分何经筋骨受伤,当以肝为主,盖肝主血也。或败血凝滞,从其所属,必归于肝,其痛多在胁肋小腹者,皆肝之道路也”[2]261。对于内部受伤者,管氏提出按脏腑之部位,用入脏腑所属经络药物治疗,加活血化瘀药物,内外兼治,而脏腑中又以肝为主。“因伤留内结之血瘀凝结,必积留于胁下,而肝伤矣。凡治跌打损伤,不问何经受伤,其瘀必侵入肝经。治之之法,当先导肝,使瘀血消散,勿留积于肝。”[2]115受伤后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而肝主疏泄,又藏血,故疏肝活血可以使气行血行,瘀血消散。而损伤内症亦以治肝为主,然后分三焦而治。“治疗伤损内症之法,宜治肝为主,凡受伤者,有已破未破之分,淤血亡血之别。打扑坠堕,皮不破而内损者,则淤血必结,金刃斫伤,铳创击伤,皮肉哆开者,则亡血必多,瘀血者逐之,亡血者补之。于治肝逐瘀之中,应分上中下三焦而治。瘀在上焦者,宜犀角地黄汤;瘀在中焦者,宜桃仁承气汤;瘀在下焦者,宜抵当归之属。须于所用汤中,酌加该经之药,并加好酒童便同煎服之。虚弱之人,不可下者,宜四物汤,加穿山甲,若瘀已去,则以复元通气散加当归调之。”[2]261

3.2.3伤科从血论治管氏认为跌打损伤跟血关系密切,或为血瘀,或为血虚,他指出“跌打损伤之症,其原因由登高坠下,或跌撞闪挫,或打扑斗殴,或外为器械所伤。此症专从血论,须先辨明淤血停积,或亡血过多,然后施以内治之法,庶不误矣。夫皮不破而内损者,多有淤血,破肉伤者,每至亡血过多”[2]261,因此重视从血论治伤科疾患,主张“有瘀血者宜攻之利之,血亡者,宜补之行之。但血出不多,亦无瘀血,以外治之法治之。更察其所,伤上、下、轻、重、浅、深之异,经、络、血、气多少之殊,必先逐去瘀血,和荣止痛,然后调养气血,自无不效矣”[2]261。书中除了引用王清任、陈珍阁以及《证治准绳》的部分成方之外,自创以“瘀”命名的活血化瘀方剂,达50多首,且专门论述蓄瘀所致各种疾病,包括心痛、咳嗽、吐血、臌胀、痿软、疝气、发黄、淋血、便血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活血化瘀方法及各活血化瘀方剂。

3.2.4重视伤科杂治除了一般的跌打损伤,管氏还重视伤科杂治。所谓伤科杂治,是指孕妇和产妇受伤,以及由于杖刑、夹挟、鞭笞等原因引起的伤损。孕妇和产妇因其特殊的生理而与普通伤损治疗有异,一般伤损均有血瘀,而活血化瘀是基本的原则。但对孕妇来说,活血可能导致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流产;对产妇来说,生产之后,血脉空虚,精神疲惫,风邪容易乘虚而入。故对孕产妇用药应有所趋避,慎勿乱投,务使孕妇瘀去胎安,产妇瘀除风去,免得变生他症。而对经受杖刑,或遭夹挟,或受鞭笞者,不论男女,治当分别。

3.2.5重视伤科外治法管季耀重视伤科外用药的治疗,创制多种伤科外治药物,如通关散、珠珀膏、止血散、香羌止血丹、跌打驳骨丹、八宝香药膏、拔毒生肌膏、拨云丹、珠珀生肌散、接骨奇方、软骨宽筋汤、跌打药油、万应神效膏,以醒脑、救急、止血、止痛等。用药轻灵,体现了岭南伤科外治特色。

3.3对骨伤科方药的贡献

3.3.1自制验方效方管季耀共拟制了自制方252首,包括外用药和内服药,如止痛还魂丹、回生第一仙丹、生肌散、续骨神丹、逐瘀定痛汤、疏肝逐瘀汤、固肾逐瘀汤、润肠逐瘀汤、逐瘀壮腰汤、生熟宽筋饮、普通逐瘀汤、平胸直背汤、故纸茴香饮、蟹韭逐瘀酒、逐瘀通利汤、逐瘀五核汤、二苓逐瘀汤、归芪止崩散、解毒蚯蚓汤、万应消毒丸等。部分方剂被做成散剂以适应骨伤急救,部分外用药被直接制成了成药出售,这些方药大多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丰富了伤科方药学内容。

3.3.2炮制颇具特色管季耀的药物炮制方法颇具特色,炮制切合中医基本理论,针对骨伤科常见疾患的血瘀、肝郁、血热、脾虚等病机,分别采用酒、醋、童便等炮制或采用炒制方法,起到增强临床疗效的作用。炒法是《伤科学讲义》全书出现频率最高的炮制方法,并且除清炒外,还有土炒、麸炒、蛤粉炒、酒炒、姜汁炒等加辅料炒法。管氏灵活运用多种炒法,止血健脾。在《伤科学讲义》收录的药方中,当归、熟地黄、白芍、生地黄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种药物,而这几种药物基本都是采用酒炒、酒洗、酒浸等炮制方法,通过酒来加强活血通络的作用。同时,管氏疏肝养肝时,以醋引肝;巧加童便,凉血散瘀;调理脾胃,姜以制之。以上炮制方法构成了管氏切合骨伤用药的炮制特色。

[1]薛清录.全国中医古籍总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706.

[2]管炎威.伤科讲义[M].铅印线装本,广州: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1929.

[3]高日阳,刘小斌.岭南医籍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571.

[4]管炎威.伤科讲义[M].铅印线装本.广州: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1928.

【责任编辑:贺小英】

R274

A

1007-3213(2016)05-0727-05

10.13359/j.cnki.gzxbtcm.2016.05.024

2016-02-25

陈凯佳(1978-),女,中医学博士,副教授;E-mail:chenkaijia@163.com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联合科研项目(编号:2014A020221086);广州中医药大学“薪火计划”项目(编号:XH20140101)

猜你喜欢

伤损伤科总论
普速铁路钢轨伤损的分布规律
钢轨探伤车检出可疑伤损的综合分析方法
HPLC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
伤科黄水制备工艺的优化
环境法总论课程中自主评价与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伤科黄水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
钢轨接头伤损成因及改进措施
SZT-8型探伤仪伤损图形判伤标准的研究与运用
《伤科汇纂》文献学研究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