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证视角下的高校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现状与分析
——以广东三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为例

2016-03-07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社工职业专业

卢 玮

(广东财经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社会工作系,广东 广州 510000)



实证视角下的高校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现状与分析
——以广东三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为例

卢 玮

(广东财经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社会工作系,广东 广州 510000)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虽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社工需求量大与就业率低、专业不对口、流失率高等矛盾突出。主要反思社会工作中人才流失的问题,有利于对关于本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做进一步的完善补充,为社会工作发展事业提供参考性的建议,从而加快对现有社工职业进行专业化改造,避免人才的流失。以广东省内三所最早开始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育的高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广东社工专业在校学生对于社工的就业意愿主要因素有三个:宏观方面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中观方面的学校与家庭因素;微观方面的性别与对专业的认知程度。

社会工作人才;大学生;职业选择

一 背景

社会工作是专业的人员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专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专业性服务的一门学科和一种助人活动。因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即是能够提供服务的人,总体说来就是经过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学习和教育,熟练掌握了各种工作手法并能在专业的价值伦理指导下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1]曾富生(2010)在其研究中提出,社会工作人才包括三类:一是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实践,并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者;二是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评定,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是专门从事社会工作管理、教学和研究,且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其他人员。在本文中,笔者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限定为正在接受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 而所谓的流失即是指上述的学生选择转专业,修双学位,或者不把社会工作放入毕业以后从事的行业的考虑之中。

刘长青对保定市某大学2009~2012届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近四年来,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状况较好,但是就业不对口现象严重。研究显示,近九成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改行做了其他工作。

对于影响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现状的因素学者虽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但是基本观点总体上是一致的,主要是集中在宏观层面,即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认同度不高,职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了解较少,社会工作职业化程度、工资水平低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职业荣誉感以及从业的意愿。[2]

二 研究设计

1.研究框架。

本文在使用定量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使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以广东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在校学生为例,围绕高校社工人才流失原因进行研究。就原因分析而言,主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角度来探讨,每个角度里面涵盖不同的测量指标。另外,本文也使用了质性研究的参与式观察法,将那些搜集到的资料与定量研究收集到的信息相结合。

2.资料收集方法。

本文中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结构式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及文献研究法相互结合为主,以参与式观察为辅。

问卷调查法是指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针对本次调研对象的特性,本调研主要采取个别发送法和网络调查法。对广东省三所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进行了“关于高校社工人才流失原因的调查”大规模问卷调查。共发布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08份,有效回收率是83.2%。主要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三所高校中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判断抽样的方法选取了8个访谈对象进行访谈。

结构访问法是指按照事先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访问提纲进行的访问,是一种高度控制的访问方法,同时也是一种以访问形式进行的问卷调查。本调研主要对4个在校学生,1个一线社工,2个在校老师和1个机构管理人员等共8名访问对象采取了当面访谈法或网络访谈法。

参与式观察资料的收集是从2012年开始读社会工作专业开始,笔者在教学之余会关注本专业同学对本学科的评价、对课程和专业实习的看法以及前景的展望等与社会工作人才流失原因有关的问题,目睹了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相信这些资料也将会为本研究注入一些新的视角。

三 研究发现

通过上述研究方法,结合专业在社会发展中本身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可以了解到影响广东高校社工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工的薪资待遇低、社会认同度和社会地位不高和职业成就感不足,是主要社会原因。

现阶段,我国社会对社工的认同度普遍不高,社工的社会地位低,使得高校社工人才在选择从事社工时,对自己信心不足,缺乏改变社会的热情,难以预期自己将在工作中的用处和地位。此外,在自我实现需求方面,我国社工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社工发展的困难可想而知。[3]难度大、收获小,致使高校社工人才认为从事社工的职业成就感不高。因此,这些因素就导致了广东高校社工人才流失。

2.学校相关教育的缺陷是直接环境原因。

目前,高校社工相关专业学生对社工行业的认识多来自于教师上课的讲解与介绍,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学校在相关教育课程的设置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工行业的看法,影响学生从事社工的意愿。[4]上课教师能力的缺失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等导致相关专业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不高,最终将导致相关专业学生的流失。

学校的专业教育对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是体现在多方面的。一是专业老师的人数。由于专业老师不仅有教学任务还有其他方面的工作要完成,过少的专业授课老师意味着每位老师的教学任务增多了。在多方面工作的冲突下,很难保证老师的教学质量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二是课程内容的设定。课程内容的安排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同时也会影响到她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三是专业教学设备的问题。虽然学校为学生配备了社工实验室,但是并没有充分利用该资源,满足学生在操作方面的专业学习需求。

3.家庭的观望态度或者无所谓观念,是间接环境原因。

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力量,对其职业选择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文化观念、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学生的职业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家庭因素与学生未来职业选择的相关性分析看出,在不支持学生从事社工行业的家庭中,不把社工当作第一选择所占的比例高达98%。而在对学生从事社工行业的家庭中,不把社工行业当作第一选择所占的比例为67%左右,远低于持不支持态度的家庭。

对此现象,笔者通过与学生访谈进一步了解家庭对她们职业选择的影响。有的学生表示,她们的父母对她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她们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社工这个行业目前的社会认同感并不高,不被父母看好。另一部分学生表示,她们的父母考虑最多的是工作的收入问题,担心她们未来不能为自己的家庭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

这表明,家庭的支持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社工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这些影响主要在于父母对子女的就业期望以及经济因素等问题。

4.性别对职业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在现实社会中,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大多坚强、独立、理性,适于从事家庭以外的、具有竞争性和开拓性的工作;而女性大多温柔、内向、情感细腻、胆小,适于从事家务以及服务性的工作。这些观念不仅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在现实生活中也反复被印证,从而形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这种性别刻板印象无庸置疑会影响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性别认同。[5]

在这些学生的普遍认识当中,女生比男生更适合当社工,但也不排除有适合当社工的男生存在的可能性,具体看个人的情况而定。另外,有些男生表示,社工是一个女生居多的职业,男生从事社工就类似男生读文科,他们会存在一些抗拒心理,认为男生应该追求社工之外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工作。

对此,笔者认为,性别对于社工专业学生的从事本专业的就业意愿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从职业特点来说,社会工作专业属于文科类,女生人数明显多于男生。另一个方面从传统文化观念的角度来看,男生在劳动力市场上需求更旺盛,女生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男生毕业后客观上被其他行业竞争走,主观上也因为有更多选择而更不愿意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的工作。

5.自我认知偏差导致过半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个性不适合当社工。

在问及在考虑从事社工是否会将性格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时,54.8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当社工,这表明:性格作为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被调查者的职业选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调查者中,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会以自己的性格不适合社工的职业要求为理由,而选择不从事社工行业。这对高校在录取相关专业学生的时候可以考虑把性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不应该单纯地以分数作为唯一的指标来选拔人才。

调查中还可以看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专业领域的认知比较模糊,对社工这个专业的角色定位不清,对于了解到的行业信息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并且受到社工相当一段时间内就业率低,薪资待遇不高等问题,对所学专业的前景感到迷茫,再加上社工本身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就业选择。

四 总结与反思

将研究发现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角度来对调查广东高校社工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归纳,发现从中观角度对广东高校社工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是研究发现的核心内容。

1.宏观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由于东西方化传统的差异,为防止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倾向的影响,我们国家仅借鉴了其中一些核心价值原则,还没有形成本土化的、系统的、可操作的理论体系。[6]而社工专业学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认识程度也不同,很容易影响她们对于社工专业的兴趣与积极性。

该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工作价值观必须进行本土化,在借鉴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的制度与文化传统,把社会工作价值观与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2.中观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学校和家庭。

在学校方面,由于学校教育在师资、课程设置及实务领域的落后,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加的学习需求,学生对社工专业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不少影响。而在家庭方面,父母对社工专业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她们对于社工专业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更多是对社工专业学生的职业选择产生一种负向影响。不同的家庭背景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工专业学生对于社工专业的就业意愿。

这个结论表明,要解决社工人才流失率高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大对本专业师资、教学设备的投入,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安排,完善社工的实务模式。

3.微观层面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价值观、性别、对专业的认知程度。

由于社会传统性别观念依然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职业选择不可避免要与性别挂钩。而且社工专业作为一种服务性的职业,很难达到男性对于职业追求的期待。而关于专业了解程度,大多数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不高,信息了解不够全面。

总归来看,要提高社工人才的留守率,转变人们的观念是首要的,包括社工从业者和非从业者。传统的性别观念会让人们对社会工作有一种世俗的偏见,认为这种比较琐碎而繁杂的工作由女性来执行比较合适,从而对男性从业者形成一种压力,导致其在工作时或遇到服务对象的抵触情趣。重申男女平等观念,需指出男女皆适合社工这种服务类型的工作,并在宣传中重点突出对男性在工作时的一种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作用,让人们可以重新科学地认识这个岗位上性别差异;与此同时,在培养社工人才的时候,亦须对其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做到尽善尽美,特别体现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该专业学生是否选择从事该行业的决定,一般而言,学校的提供高水平且内容翔实的课程定会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了解程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社工人才流失率高的问题。

同时也期待能促进学校制定出高效的社工人才培养规划,包括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完整的课程体系、适合本土的教材、教法与实习场地等,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社会工作学生进行大规模专业培训,鼓励他们参加进修、实习、短训、函授等专业理论学习,加强交流与学习,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杨贵华,等.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42-46.

[2]熊顺聪.社会工作职业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95-97.

[3]周林波.本土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24):42-44.

[4]张沛.社会工作发展困境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本土化探索[J].安徽大学,2015.

[5]李红芳,等.实际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法制与经济旬刊,2011(12).

[6]韩萌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困境与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4(1):292.

Class No.:C916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Loss of Social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u Wei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China)

Althoug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work , it still faces many problems, especially the higher demand and low employment rate and the higher wastage rate . The paper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of social work career development, the t specialization social career to avoid the loss anymore.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ffected employment aspirations for social workers are as follows : the macro social work values, school and family factors ,gender awareness and microscopic recognition for the occupation.

social workers;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Choices

卢玮,博士,讲师,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社会工作系。研究方向:儿童保护机制建设,社会福利政策与发展。

C916

A

1672-6758(2016)11-0045-3

猜你喜欢

社工职业专业
青春社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