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徐复观艺术思想看当今中国艺术教育的核心

2016-03-07朱立国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徐复观想象力艺术

朱立国

(1.曲阜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2.安康学院 艺术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从徐复观艺术思想看当今中国艺术教育的核心

朱立国1,2

(1.曲阜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2.安康学院 艺术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潜意识是决定人物品性的最根本要素,而艺术教育无疑是调节人的潜意识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徐复观从中国艺术精神出发,认为艺术成就最终决定于艺术家的人格素养,而由艺术精神所培养的想象力,无疑又是各种创新的前提,由此可以看出,人文素养与想象力,是当今中国艺术教育在专业化和大众化两个方面各自的核心,徐复观的艺术思想为之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

人文素养;想象力;徐复观;艺术教育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面,潜意识是意识的最根本之地,也是意识的最主要部分,它决定着人最终的发展走向,前意识制约着潜意识的发展,使不合乎理性的潜意识被压抑下来,而合乎理性的潜意识上浮到意识层面,而为人所意识到。丰子恺亦认为“我们人类的肉体,是内面生活的一种象征。在我们的外面的行动的奥底里,潜伏着一种灵妙活跃的某物。这物或称为潜在于自性中的常恒不变,绝对自由的神我。”[1]其中的“神我”也即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所以,如何对潜意识加以引导,使其合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就成为很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对“神我”的研究,心理学家们通过记忆、想象、推理等因素来加以把握,丰子恺认为这只接触到“神我”的表层,而历来的学校教育也只是通过以此为基础的表面形式的说教来达到对受教育者的教育,所以“大都拘囚于外面的行动的形式,尚未达于隐在这等形式的背面的灵妙的生命。”[1]如果真能达到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唤醒受教育者潜意识中的生命本能,则只能依靠艺术,因为“艺术是直接影响于人类的自我的中心的,从直观诉于感情,而激动本能。换言之,艺术是以人的感情为生命,深入其直观,从根本地处激动其人,而及于生命的中心的冲动。”[1]艺术是审美的,但丰子恺认为,艺术之影响于人的绝不限于审美方面,它是通过影响人类活动最深动机的感情,以实现对人类的综合影响。所以,艺术之于人类本性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将这种作用最大化将是人类探索的重要课题,无疑,艺术教育在这一课题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艺术教育”在当代中国可以概括为两种含义,一是以艺术精英教育为主的专业艺术教育,这种教育“是艺术院校或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开办的,以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理论、创作)为目标的学科教学和科研体系。”[2]另一个就是非专业的艺术素养和艺术特长教育,可以称之为通识教育或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非专业院系和中小学以培育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高尚情操为目标的公共艺术课程,此外还包括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艺术教育和面向少年儿童的家庭艺术教育。”[2]但是,无论从哪种含义上说,中国当前的艺术教育都存在很大问题,有的研究者称之为“无根性”,这种认识相当贴切:

一 徐复观艺术思想与专业艺术教育

徐复观认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实际上是一种无功利的、自由的审美状态,它为自由的人所共有,将之与特定的艺术技巧相结合就形成中国传统艺术。”[3]技巧是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基础,而中国艺术精神则是把艺术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区别出来的重要保障,研究和创作中国艺术,其终极之地还是要上升到艺术精神的层面,由技进乎艺,由有限到无限,最终到达“道”的境地。所以,当技术达到一定的程度,真正决定着艺术品最终价值的是“艺术精神”层次性的高低,因为“艺术精神的自觉,有各种层次之不同。”[4]越靠近“道”的艺术精神,其层级也就越高,反之越低,徐复观将之看做中国传统艺术被划分为“逸神妙能”各种等级的基础。所谓的“艺术精神”具体到现今社会也就是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等人格修养,所以艺术家的人格修养在中国艺术创作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排除伦理因素,人格修养的高下直接决定着艺术品品次的高低。徐复观曾在不同的场合谈论人的综合修养之于艺术品价值的作用,但总的纲领可以概括为“文学艺术的高下决定于作品的格;格的高下决定于其人的心;心的清浊深浅广狭,决定于其人的学,尤决定于其人自许自期的立身之地。”[5]艺术家的人格修养是“技进乎艺”的保障,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强调,从很大程度上是对于艺术家人格修养的强调。而这在中国历代文论、画论中都得到很好的体现,清人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强调“笔墨亦由人品为高下。”张式亦认为“学画当先修身,身修则心气和平,能应万物。未有心不和平而能书画者。”(《画谭》)中国古典艺术发展传统也总是把无限“意境”的创造作为品评艺术的标准,无论是对逸品的追求,还是对特定效果的营造,都体现出较深的文化涵养:“深山藏古寺”的“藏”,“竹锁桥边卖酒家”的“锁”都考察着艺术家深邃的文化理解能力。所以,古之为大师者,往往琴棋书画兼善,诗书画印全能,在对艺术的综合理解中去创作特定作品,陶冶情操的同时,不废技巧的训练。这也为现代专业艺术教育提供很好的借鉴,画家和画匠,歌唱家和歌唱匠有本质的差别,定位于精英培养的专业艺术教育就应该在技巧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养。只可惜现代中国专业艺术教育,受西方教育思想影响过重,在很大程度上重视了基础,忽视了素养,专业艺术院校很难再培养出艺术“家”了。

作为本科或更高层次的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招生,高考基本是唯一的途径,无论美术方面的素描与色彩,还是音乐方面的曲式、和声与形体塑造,一味在西方艺考模式下选拔承担中国艺术未来发展方向的人才,而忽视了艺术素养的考核,艺考生文化课成绩偏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目前中国专业艺术教育的模式,艺术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对过往将来艺术的传承。

沈从文在“《艺术周刊》的诞生”一文的开篇就提到“在中国,学艺术真可怜得很。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入了艺术专科学校后,除了跟那个教授画两笔以外,简直就不能再学什么,更不知还可学什么。”[6]艺术学院的学生对“技”的把握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但“进乎艺”的过程大都被省略了,因为缺乏辅佐他们“进乎艺”的人文素养。《中西方美术史》始终达不到像《中西方文学史》在文学院的地位,《中西方音乐史》和美术史一样大都成为最终考试的工具,而类似于美学、历史等关乎艺术发生发展语境的学科更是备受冷落,甚至学中国画的不懂书法,学美声的不了解民族声乐,学习现代舞的不懂古典舞,各艺术门类间的界线被越划越清,“各种艺术学科由各自技巧的差异性被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相互间毫无联系的专业,艺术的综合性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艺术学院:如舞蹈学院,缺乏音乐、乐器、美术、文学的综合性教育,培养出的舞者缺乏对舞蹈服饰、背景、灯光等的理解和表现;美术学院,缺少音乐、诗歌、戏剧等的熏陶。虽然也有一些文学、美学等人文课程,那只是点缀。”[7]美术学生运用高超的技法再现着石涛笔下的山水,美声学生用高亢的声音技巧诠释着巴洛克和浪漫主义作品的毫无差别,还为完成的完整性而倍感自豪。

受西方社会“非西方化”,非西方社会“西方化”世界多元发展二律背反的影响,通过中西方艺术教育的比较可以看出,欧美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对象的审美综合素质,而中国艺术教育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越来越技巧化,这与中西方各自的传统审美认知都是相悖的。以美术教育为例,美国“在美术教育观念上,他们提倡与强调把美术教育作为感知世界、认识人类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不是单纯的一种技能训练,他们的这种美术教育观念根源于他们认为美术应象其他社会科学一样,能促进意识和对人类、对文明的认识,并反映社会的意见和愿望,政治及宗教。”[8]而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初衷就是培养人的理性能力,把重点放到了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培养上。于是,美国的美术教育,技术只是培养综合认知的工具,技术为审美服务,而中国的美术教育一切围绕着技术展开,审美为技术服务。所以中国学生基本功最扎实,而缺少了创造力,而美国学生却有较强的创造力,尽管存在基本功不扎实的弊端。加德纳在评价中国的艺术教育时认为“在中国,各类艺术的教育都是循规蹈矩,极为明确。老师和家长完全明白他们希望孩子们做到什么,而且他们也知道怎么样让孩子们几乎完美地达到这些要求。(在教学中)则很少有自由的探索,很少鼓励原创性,很少提出新的问题,也不太能容忍与规则偏离的做法。”[9]“目标明确,方法固定,限制思想,缺少原创”可谓中国当今艺术教育的真切写实。

所以,围绕“中国艺术精神”而展开中国艺术教育是当下的必然,“中国艺术精神”是艺术家艺术生命的内核,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根据,是保障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艺术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只有具备“艺术精神”的作品方可称之为艺术。

二 徐复观艺术思想与艺术通识教育

艺术是人类文明开始的标志,艺术不仅带人徜徉于哲学的王国,还会给人以审美的愉悦,美学家们将两种感受联合起来,命之为“审美体验”。在审美体验过程中,“不仅感情得到激发,还会有一种奇特的发现:组成艺术品的不同的元素之间突然有了联系和联通,这种联系和联通又进一步生发出一种独特的意义或意味,即这一发现不仅使人突然感受到艺术的美,还会使人感到自我的扩大和提升。”[10]审美体验之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得到认证,康德在实践理性和纯粹理性批判之间,建立判断力批判,以连接知识和道德之间的关系,而所谓判断力批判即为审美体验。康德意识到知识和道德毕竟是孤立的两个体系,如何发挥它们之于人类的最高价值,只能依靠审美体验,因为仅仅拥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还不等于有了文化,文化是将各种知识加以串联,从而形成自己独特认知的一种素养,缺少了这种素养,“即使侥幸成为某一专业的‘精英’,也只能是一种‘封闭型精英’,即仅有一技之长,而对社会和人类的感情、对艺术的意味和自然的美、对其他专业和领域一无所知的人。”[10]

艺术教育在国家中的地位首先通过美国的重视得以彰显,美国人把艺术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而制定“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原因,就在于发现苏联高度发达的艺术教育造就了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在空间竞赛中超过美国,“美国人还深刻认识到,未来社会的竞争,如果单纯从经济和技术方面考虑,就必然失败。只有把人的文化素质考虑进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提高文化素质之最迅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施健康而有效的艺术教育。”[10]中国艺术教育有非常久远的传统,周公制礼作乐可以看做中国艺术教育的先声,而孔子则进一步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内容,认为它是引导人生达于完美的桥梁,“若减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等都对乐教以很高的评价,近代蔡元培在上世纪初就提出“美育代宗教”,认为一个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和振兴的关键因素就在于艺术教育。由此可见,艺术对于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精神的”艺术对“物质的”社会的影响最主要的是通过培养人的想象力来实现。

徐复观给予想象力以充分重视,他认为想象力是一种创造之力,“即是把现实虽不存在的东西,却在直观中将之表现出来的能力。《逍遥游篇》一开始的鲲、鹏的故事,乃至全书中属于这类的故事,都说明了庄子想象力的生产性、自发性。”[4]想象力可以应用到艺术里面,同样也可以应用的科学里面,二者有一定的区别,前者是带着感情的想象,而后者是不夹带感情的想象。艺术的想象其自身就构成艺术,而科学的想象则只能是搜罗与解释事实的导引。艺术的想象是科学的想象的基础,它能够丰富科学想象的质与量,为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任何新的科技的产生都基于一种未得以实现的假设,然后再围绕着假设做全方位的技术实验工作。丰子恺曾经在不同的场合给予假设以最高的评价,他说“在科学的世界中,必须承认假定,否则一切科学都不能存在。”“无论何种科学,必从一种‘假定’上出发。”[1]徐复观在《诗的原理》中借用荻原朔太郎的观点表达了科学源于艺术,“这种科学精神,却是出发于对宇宙不可思议的诗底惊异,及想探求位置的超现在的诗感,这是多么奇妙的矛盾。盖科学是诗底精神的最大胆的反语,从它所否定的东西中,反将创造出其他的‘梦’。”[11]中间提到的“诗底精神”“诗感”“诗底惊异”都是艺术精神中想象力的具体化阐释。现代学者陈炎更是用实际事例,通过形而下的方式具体阐释想象力之于物质发展的贡献,他认为人类创造出的第一把自然界中本不存在的石斧,第一个自然界中本不存在的陶罐,这些都是人类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结果,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讲,想象能力是人类这一物种的基本属性。”[12]进而认为,缺少了想象力,就不可能有人类的物质文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科技界创新的保障,没有想象,何谈假设。而艺术教育无疑是培养想象力的最重要方式。

艺术教育对想象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艺术品自身的魅力,使受教育者在现实的自然与未来的自然之间建立联系,也就是依靠从“第一自然”中见“第二自然”的意境培养,以提高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和兴趣,而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另外,艺术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想象力的培养,像康德所主张的那样,在各个孤立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为更好的创新奠定基础。科学的掌握能保证受众成为典型的知识分子,艺术修养可以保证受众成为文化人。

此外,科学家和艺术也有着天然的联系,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总是与特定的审美能力相关联。前苏联科学家门捷列夫确立了“真”服从“美”的原则,并在“美”的支持下对“真”作出调整,创立了元素周期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直接成为后人研究“人机工学”的基础,艺术与科学的互通也为艺术通识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中国目前的理工科等非文艺类高等教育,仍然以专业基础课为主,《大学语文》作为为数不多的人文综合素质教育的平台,在高校中大都已经边缘化,以“艺术”为中心的艺术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好在从2014年起,中国开始重新重视艺术教育问题,在年度一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思路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重点环节,统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建立评价制度,促进艺术教育规范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13]认识到中国当前艺术教育存在的不足,在尊重艺术教育的基础上,从思想上开始给予高度重视,明确了思路,更可贵的是在实践行动上,在细节上都较以前有了更具体的措施和制度保障,笔者也对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年度发展报告”的实际效果充满了期待。相信在国家最高行政部门的鼓励下,今后我国的艺术教育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效果。

科学离不开艺术,因为艺术培养出来的想象力能够更好的引导科学的发展,所以科学也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为培养更丰富的想象力提供可能。徐复观的艺术思想,注重由“第一自然”以见“第二自然”,注重意境的培养,注重“中国艺术精神”的贯彻,都是对想象力的强调,为当今艺术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当今的艺术通识教育问题很多,但更多的体现在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围绕“中国艺术精神”,重新审视中国艺术教育,将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到首位,而不是短视的仅仅以掌握某门技术为目的,这对于中国社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综上,中国艺术教育目前的困境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从专业艺术教育上讲,过于偏重技术;从通识教育方面讲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综合起来看,中国目前的艺术教育仅着眼于当下,尚没有形成事关长远的规划实施体系,在科学技术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力度不能得到很好保证。如何发挥艺术教育在专业和非专业领域的作用,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徐复观艺术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参考,如何将之贯彻到艺术学习和艺术教育中,还需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思考和配合。艺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这一问题的解决也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因此,艺术教育在中国未来的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

[1]丰子恺.艺术教育ABC[M].上海:世界书局,1929:1-16.

[2]徐子方.从中西专业艺术教育比较角度看国内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学科建设问题[J].中华艺术论丛,2008(8):261-268.

[3]朱立国,何静.论徐复观艺术精神的本质及范畴[J].山西师大学报,2014(2):83-86.

[4]李维武.徐复观文集[M]:第四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44,80.

[5]徐复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7.

[6]沈从文.沈从文作品集[M].艺术教育.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05.

[7]覃莉.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对现代艺术教育的分析[J].理论观察,2005(5):119-120.

[8]李新生.中美高等美术教育之比较[J].艺术教育,1996(4):45-47.

[9]加德纳.中美艺术教育之比较[J].艺术教育,2005(4):14-15.

[10]滕守尧.艺术治疗手册[M].丛书总序.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2,4,7.

[11]荻原朔太郎.诗的原理[M].徐复观,译.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56.

[12]陈炎.艺术本质的动态分析[J].文艺理论研究,2013(3):41-47.

[13]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95/201401/xxgk_163173.html.

Class No.:G640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Art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XuFuguan's Artistic Thoughts

Zhu Liguo

(1.School of Art,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Shandong 276826,China;2.School of Art, Ankang University, Ankang,Shaanxi 725000,China)

As Freud said, the subconsciousness is the most essential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 of a person. The art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of regulating the subconsciousness development. From the viewpoint of Chinese art spirit, Xu Fuguan believed that the final artistic achievements are decided by an artist's personality and the imagination developed by the his art spirit ,which undoubtedly is a prerequisite for all kinds of innovation. So, the humanistic quality and imagination are the core of the Chinese art education with which Xu Fuguan's artistic thoughts provided us a good theoretical reference.

Humanistic quality; Imagination; Xu Fuguan; Art education

朱立国,博士,讲师,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徐复观艺术思想的当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14YJC760094)。

G640

A

1672-6758(2016)11-0001-4

猜你喜欢

徐复观想象力艺术
对自然的观照——读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拜师熊十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熊十力骂醒陆军少将
打开新的想象力
纸的艺术
徐复观眼中的延安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