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专业建设为核心的教研活动转型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2016-03-06宁,于

关键词:教研专业活动

张 宁,于 俭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围绕专业建设为核心的教研活动转型研究
——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张宁,于俭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教师通过教研组织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精炼专业方向进行课程设置,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使专业与课程建设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符合现代化教育改革,组建学习型教学研究团队。研究通过对杭电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教研活动内容,总结归纳并提出问题,使教研活动在围绕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动态变化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让各级专业教师有效的参与到现代化教育改革中来。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活动;转型;工商管理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文献综述仅限于我国,国外对此并没有相关研究。魏玲(2007)[1]对科学教育专业建设思考中提出,加强专业建设与师资培养的重要性是提高课程建设的根本;林长春(2009)[2]对高教专业教育理论和实践课设置等问题,提出当前高校各类专业建设中值得全面深入研究的问题就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王光彦(2009)[3]从课程建设与专业必要性的角度出发,就本科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等方面论述了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肖昆,王丽敏(2014)[4]提出了教研活动的组织对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各类高校开展的教研活动的理论分析中,可将其研究归纳为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二是重视教学研究活动的文化建设;三是重建高校教研组织活动形式;四是论证教研活动在高校的重要性。他们采用的方法大多以案例形式展开叙述。如余湘青(2012)[5]指出我国高校普遍开展的教研活动并不多,尤其是一些本科普通高校,仅仅按照上级的任务组织集中讨论,并没有具体的行动和实施,结果也没有实质性意义,这样的教研活动会严重阻碍我国高校整体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同时,他还提出一个好的、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形式是实现整体人才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培训手段,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老中青教师的协调发展。包楚平(2007)[6],黎长岭(2013)[7]认为高校教学也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全校师生听课、评课、观课、议课等课程讨论模式,举行教学科研学术沙龙等头脑风暴法、观摩授课对比教学法、案例分析与社会实践以及教改项目课题模式等教研活动。李芳(2013)[8]认为高校的教研室或者学系是一线教师教学活动的最小基层单位,对学院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学校从上到下从根本上重视了教研与科研的同等地位,才能使高校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基于我国各高校的校园建设现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为教学平台展开相应的主题教研活动,陈韬(2012)[9]就曾在硅谷期刊上发表了针对高校教学型大学的互联网技术平台教研活动方式探讨,运用了Netmeeting软件的高校教学活动形式。首先,由组织者提出相应的研讨主题;其次,以邮件形式告知课程组内的每位老师准备材料及发言;最后,定期将信息技术引入教研活动中组织研讨。这种模式能够冲破时空限制,将各类教学思想集于网络平台,有效提高了高校教研活动的组织效率。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信息化管理转型的教学研讨活动思路对我们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

本研究综合以上文献,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对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教学研究活动,在由原来的专业课程组转化为学科、专业及课程共建的教研组织单位(即系)后,所开展的教研活动予以探讨,对提高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扩大本科专业设置及课程集中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围绕专业建设的高校教研活动现状

(一)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的师资队伍,专业所在学系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也承载着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所需人才。工商管理专业在全国高校中本身所具有的广泛性、通用性,学生就业市场的前景也各有说辞。多年以来,为保证学生就业率,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为了力求与市场接轨,导致该专业涉及的课程出现散而不精,专业师资队伍前期建设也相对杂乱。

目前,从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年龄结构中可以看出,该专业教师大多分布在30-40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中,结构比例高达50%左右,且学历以博士为主,占据了全学院的84.5%左右。该专业教师具有明显的理论科研与学习能力,但教学实践经验相对缺乏。针对此特点,学院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在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及市场营销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对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及细分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与完善。首先在课程建设方面,主导了师资队伍学科方向,与企业专家座谈,掌握市场需求人才的关键,基于本校信息特色的发展优势,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弥补了在引进人才方面的管理技术性缺陷;其次,在课程创新及专业培养方面,就就业市场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本着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两个支柱的原则,进行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分析能力测试与培训,以提高年轻教师队伍的教学与实践能力;最后,在专业建设上为区别于其他管理类专业,通过对具有管理经验的相关人才进行再培养或引进,相对有效地进行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管理案例教学。

(二)教研与科研的专业认知情况

随着我国“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改革深入,信息化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及教学管理己被充分开发与利用,教研组织的活动形式也因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快速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大部分还是以案例为主,学生仍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践学习。近两年来,本专业因年轻教师队伍的比重较大,随着我校专业网络化、信息化导向的强化,多种“互联网+课堂改革”、“互联网+教学管理”、“互联网+教研组织”等形式的专业建设组织活动,充分保证了青年教师的参与及讨论。同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学科建设有效结合方面,本专业基本上以引进为主,培养为辅,在年轻教师中间构建科研小组。通过以项目为中心和以老带新的培养方式,力图形成几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年青科研人员不断成长的梯队,以便学科建设良性发展。在科研促教学方面,本专业坚持教授、博士和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给本科生授课,提前把参加本科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人数分配给到每位老师,以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助研助教,得到有效指导;对指导本科生论文公开发表、论文获奖实施物资奖励;带领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制作学习网站、市场调研与暑期实践调查等。

但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因部分教师基于科研考核压力,缺乏对专业教学投入的内在动力,教研与科研难以达到统一,所参与的各类教研活动更多是为了应付检查和评估,敷衍了事。因此,本研究针对科研与教研的有关理解对部分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将近85%的专业教师认为教研组织活动对专业建设及实施教学改革、学习“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教研与学术科研活动的比较中,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专业教师将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混为一谈,反复强调教研与科研的研究方向异同。尤其是当问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内涵等教育理论问题时,有45.5%的专业教师完全不能理解,这种教学认知在理论教学上的模糊不清势必成为阻碍工商管理专业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教学创新发展现状

综合各种对于教学创新的理解,本研究根据雷树福(2009)[10]对教学创新(teaching innovation)的理解,认为教学创新就是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将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积极不断采用他人或者自身创造革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综合的教学实践活动。随着工商管理专业的口径从原来“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向“工商管理”紧缩,为体现专业特色,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企业竞争情报、企业经营决策、市场分析与预测及商业模式运作等专业课时和学分,以突出企业管理素质的浓厚基础和技术含量;在双语和全英文教学方面,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留学生教学试点,课程设置全部采用国际通用的英文原版教材,教师在英语课件、板书和国内案例的全英文讲授的基础上,逐步开出“投资学、市场研究技术、技术创新管理”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主导课程,体现了工商管理专业和国际接轨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为了提高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水平,构建了工商管理竞争智能实验教学平台,开设了“企业经营模拟”等相关实践课。同时,鼓励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举办各类经济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等,有效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1)问题导向性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向性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主动性,改变了专业教师在课堂中一直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中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符合时代要求[11]。在课堂设计中,主讲老师必须在课前充分设计好一些富有探索性和讨论行的实践性问题,从而模拟商业市场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理解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总结下来这种问题导向型的教学模式主要过程是:设计问题-激发兴趣-开展教学-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比如“企业经营模拟”及“管理沟通”等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等。

(2)互助性课程设置

如何优化必修课教学,解决好教学目标、内容与授课时数之间的矛盾;开足选修课程中的必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搞好选修课的自选课程,完善活动课程体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我国高校在互助性课程设置方面的基本要求[11]。按照这一目标要求,我校的互助性课程设置主要表现在必修课与选修课方面的设计上,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专业兴趣与爱好,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自己的方向和潜能。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全体专业教师通过各类教研活动,进行网上查阅及参考,按照学校教学标准,努力处理好国家课程(必修课)、地方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校本课程(选修课)的关系,以便学生在基本达到专业学分的前提要求下,再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方向课程的选修,找到自己适合发展的地方特色课程和校本课,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技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互动交往性平台

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的一种交往、沟通活动,是一种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网站、学系“微信”公众平台等加强师生关系互动、同学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产生教学共鸣,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和倡导地位,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这种网络化教学沟通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创造性。

三、教研活动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围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核心,教研活动方式的转型显得尤为重要。教研组织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围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开展教研活动是任课教师明确自身教学地位,亟需有效沟通的一个动力。目前多数高校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研的学术探讨及其教学活动,如观摩教学、互相听课、评课等也难以有效操作,专用教研职能只是促进学校建立和固化稳定的教学常规,实现教学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小组的教研活动在探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方面缺乏生机和活力,无法形成学科、专业群体优势,也不利于本学科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教研注重行政管理,忽略专业引领

教研活动在规划和目标设计上存在“近视”现象,只顾眼前的、当下的、近期的工作安排,缺少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规划与培养、学校学科教研组的成长与建设、区域学科的发展与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关注和研究,过多地注重了对专业教师的“领导”,而不是对专业的引导。系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承担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工作,系的教研活动不仅是关注“如何上好一堂课”,而且更多地应体现在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研究、师生有效互动”的关注上。

(二)科研与教学的考核矛盾,教师参与度不高

科研已经成了绝大多数高校的主要工作内容,科研工作的开展使他们组成了各种课题组或科研团队。在形式上,他们或是基于相同的兴趣,或是基于相同的个性,或是基于师生与朋友关系,科研团队较之教学研讨更具有号召力。但在教学方面,虽然专业教研组织有一定的活动经费,但与科研经费相比,仅为杯水车薪,想要拓展教研活动方式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导致大多数专业教师对教研活动也没有一定积极性,共同参与性不高。

(三)教研活动经验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

教研活动的转型不仅仅依靠教研室(系)主任的指挥领导,还需要依托本专业教师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思考。但现实中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始终存在着专业教师的教学改革内容投入不足。同时教研活动有限,不同课程的专业教师无法相互理解与内化,而听课模式对大多数教师来讲缺乏可持续的动力,造成彼此的听课、说课及评课流于形式,教研活动经验积累不足。同时,该专业组织的教研活动因专业教师涉及的课程多而散,较难有效集中探讨,一旦参加教研活动而没有获得理想的答案,教师们的热情就会减退甚至抵制。最终导致部分教师不愿或抵制而出现非全员性参与的教研活动,最终失去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12]。

(四)教研组织平台缺乏,师生信息交流不畅

专题研讨一般是教师围绕某一教学问题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校本教研的起点和基点。但如何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门别类地组织专题研讨,通过何种方式达成共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教学管理问题。现实中的教研组织在尽职尽责完成教科办组织各类教研活动时,部分教师因对教学投入较少、敷衍行事、对教学方法研究松懈、与学生沟通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且又不能用行政手段加以制约,导致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单一化,师生信息交流平台缺乏。

四、围绕专业课程建设的教研活动拓展方式及策略

如何围绕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对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范式、基本操作样式,以及具体方法的整合和策略设计。我们必须要从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点击,结合实际提出教研活动能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要符合教育环境的变化

新形势下教育环境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教育越来越开放和融合的趋势,对学生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学活动要紧跟踪国际经济动态,围绕课程建设需要,将行业前沿动态融入到教学中去;另一方面,就业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为有效促进学科专业主动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的新机制,实现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结构的有效对接和最优匹配,还需通过教学活动来重新思考,确立自身优势,将本专业特色与学科特色相融合。

(二)围绕专业建设新要求,教研活动目标亟需转型

伴随着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新要求的提出,教研活动目标和目的亟需转型。首先,课程建设上要鼓励优秀课、专业主干课建设的主讲老师,申报教学奖项或竞赛的同时,组织讨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安排设置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二,专业建设须立足于地方经济,分析浙江重点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确定专业设置方向;第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Moocs翻转课堂、微课及视频公开课的推行,教研活动内容和方式也要紧跟时代,组建网络团队以节约成本。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创建学习型教研团队

现阶段作为专业任课教师,教研活动应以转变现代教育为先导,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树立质量观、人才观和教学观等现代化教育思想,才能更加清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教研团队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学习集体,通过创建学习型教研团队,认真学习有关“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等相关标准,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并有步骤地进行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也要有步骤的在成为省级重点专业的基础上,进而建成全省有影响的品牌专业。

(四)利用智能化网络平台,教研活动方式转型多样化

高校大部分教师不用坐班,通过网上教研活动可以突破地域、交通等限制,节省途中的时间,实时记录教研活动。第一,创新教研活动方式,改变过去传统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利用“微信”等手机APP进行网络教研活动;第二,可以针对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中的问题拟定话题,在QQ群或微信群中的二维码设计,使教师能畅所欲言,头脑风暴,再通过整理提炼,得出工商管理专业和课程建设的热点;第三,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共同探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实践性问题等等。

总的来说,教研活动应该围绕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为核心,走形式多样化,内容多样化的道路。教研活动形式不应该是单纯的“一言堂”,应向聊天式、参与式、沙龙式、论坛等多种网络化座谈形式进行转型。

[1]魏玲.对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04,4(3):92-94.

[2]林长春.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J].高等理科教育,2009(5):12-14.

[3]王光彦.现行大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反思与改善[J].中国高等教育,2009(4):45-47.

[4]肖昆,王丽敏.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全过程质量评价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4):1-5.

[5]余湘青.论高校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2(8):13-16.

[6]包楚平.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形式创新[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27(6):15-16.

[7]黎长岭.学校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5(2):37-42.

[8]陈韬.基于Netmeeting的主题教研活动浅析[J].硅谷,2013(6):34-36.

[9]李芳.新课程背景下的差异教学策略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2.

[10]雷树福.教研活动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8-32.

[11]国光明,孙秀梅.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4):51-53.

[12]何东霞.建设有特色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6(6):23-26.A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of Specialty-construction-oriented Teaching-research Activities: A case Study on Business Management Major

ZHANG Ning,YU Jian

(SchoolofManagement,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s fundamental in cultivating universities students, and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the base of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eacher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teaching, make the specialty direction concise for the curriculum design through teaching research activities, but also can make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n line with the market demand, and with the modern education reform. And it is beneficial for establishing a teaching research team based on learning.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teaching-research activitie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summarizes and puts forward problems, which makes teaching-research activities take full advantage of IT methods and attracts professional teachers at different levels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dern education reform.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y;transformation; business management

10.13954/j.cnki.hduss.2016.05.012

2015-05-14

浙江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GK14010520404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HXKC2016001)

张宁(1974-),女,四川荣县人,教授,工商管理.

G424.2

B

1001-9146(2016)05-0069-05

猜你喜欢

教研专业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