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对危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防控作用研究

2016-03-06范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糖化收缩压个性化

范衡

个性化护理对危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防控作用研究

范衡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对危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防控作用。方法90例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的自我护理技能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自我概念评分、健康知识水平评分以及总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舒张压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

常规护理模式;个性化护理;糖尿病;自我护理

在社会大步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然而,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糖尿病具有病情的易变性、并发症的多样性和疾病管理的艰难性,因此患者容易产生精力疲倦和心存忧虑,自信心受挫,这些会带来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衰落效应,从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造成极大的影响[1]。本文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的T2DM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危重T2DM(均符合WHO诊断标准,1999)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54.3±12.5)岁,平均病程(3.8±1.3)年。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4.2±12.4)岁,平均病程(3.6±1.1)年。将患有极大降低生活质量的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比如恶性肿瘤、精神障碍或严重病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模式以宣传画、娱乐活动等传统形式为主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教育的内容包括糖尿病相关常识、合理的膳食习惯、运动疗法、降糖药物的正确使用、定时监测和记录血糖和并发症的预防等[2]。

1.2.2 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 ①入院初就要通力合作,建立合作型的良好护患关系,这是有效沟通和心理干预的基础和保证,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治疗要积极热情,仔细耐心地倾听患者,时刻体现出对他们的关心,并且给予其信心。②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可以组织患者参与到集体讨论和个体发言等活动中。由护士预先制订好并且向患者介绍护理计划的目的、详细实施方法和预期效果,而后鼓励患者畅所欲言。护患双方协商共同制订和修订更加合理的护理计划和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共同努力付诸实施,每周进行一次预期目标的评价,并且重复交流和讨论,究其原因,不断有针对性的调整计划和措施,督促和帮助患者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③遵循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治疗需要和患者需求推动下,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活动,制订合理可行的目标。

1.3 评价指标[3]①住院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ESCA:主要包括43个条目,有四个维度(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采用满分5分计分制,得分越高(需注意有11个条目是反向评分),则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测Cronbach’s为0.84,量表中各条目内容的效度相关系数都>0.5;②对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生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ESCA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自我护理技能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自我概念评分、健康知识水平评分以及总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糖尿病生化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舒张压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ESCA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ESCA评分比较(±s,分)

注:两组比较,P<0.05

自我护理能力 观察组(n=45) 对照组(n=45) t P自我护理技能 32.33±7.58 26.42±5.21 3.921 <0.05自护责任感 21.33±4.02 19.86±3.79 2.248 <0.05自我概念 23.37±5.87 20.59±4.26 3.232 <0.05健康知识水平 54.46±7.13 48.93±6.21 5.418 <0.05总分 128.97±19.57 112.95±15.72 2.137 <0.05

表2 两组患者糖尿病生化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糖尿病生化指标对比(±s)

注:两组比较,P<0.05;1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对照组 45 7.2±1.3 9.7±2.1 7.2±1.1 121±8 76±9观察组 45 9.8±3.5 13.6±35 9.9±1.6 127±12 83±11t5.139 6.866 9.698 2.942 3.483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较长时间的患病易引起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损害。且近几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治疗之外的护理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4]。

个性化护理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主要是向患者讲解有关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预后、治疗、并发症等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能有效意识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提高依从性。护理人员首先是在入院后对患者的病情及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进行充分的平复,然后有目标、有计划地向患者讲解患者所缺乏的知识等,说明控制血糖及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5]。②心理护理: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循环,日复一日的治疗,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否认、焦虑、失望的心理。有研究指出,80%~90%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药物依赖及低血糖等心理问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自我护理技能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自我概念评分、健康知识水平评分以及总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舒张压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能积极使患者参与到整个糖尿病中的治疗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方春霞,徐颖,张晓珍,等.抑郁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3):19-21.

[2]徐仁华,鲍秀敏,安新荣.反思性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13,16(11):1495-1496.

[3]刘建.社区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8):67-69.

[4]张茹欣.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老年慢性病营养不良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构建与应用.南方医科大学,2014.

[5]宋文爱,曹春梅,张燕.协同护理模式对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7(12):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195

2015-11-04]

110023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糖化收缩压个性化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