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视野下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功能定位

2016-03-04周晓政王正兴

现代情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图书馆智能

周晓政王正兴

(1.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29;2.淮海工学院图书馆,江苏连云港222005)

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视野下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功能定位

周晓政1王正兴2

(1.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29;2.淮海工学院图书馆,江苏连云港222005)

本文在信息—知识—智能的转换视野下研究图书馆职能、图书馆员的能力和信息素养,证明图书馆是扩展人类自身“信息和智能能力”的社会装置,图书馆员的核心能力就是信息素养,图书馆是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场所,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功能定位是优化学习者思维。这个目标功能定位解决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如何应对图书馆外部急速变化的生态环境,信息素养教育回归到图书情报学特质和图书馆员职业智能本质传承上来。

信息;知识;智能;转换;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职能;图书馆员能力

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首先是让用户学会如何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有针对性地获得相关信息;其二是如何把这些信息转换成为相应的知识,实现信息向认知的转换;第三是如何把得到的知识(包括新提炼的知识和原有的相关知识)转换成为解决问题的智能(包括智能策略和智能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的过程。信息科学技术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扩展了人类自身的“信息和智力能力”,图书馆就是扩展了人类自身的“信息和智力能力”的社会装置,是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的节点和枢纽,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是实现这种转换的核心能力,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是将图书馆员的这种核心能力传授给用户的有效途径,也是扩展用户“智力能力”的终极目标。这一理念,对明确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的目标功能定位有指导意义。

1 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理论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知识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规律,所以信息是知识原材料,知识是信息加工的产物,信息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从中提炼出知识;智能是在需解问题的目标引导下和给定条件约束下知识激活的产物,知识是智能生成的基础,知识的效用性在于能够被激活成为智能。智能源于知识,知识源于信息;信息、知识和智能构成一种生态链。因此应当把信息、知识和智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整体,在它们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来把握它们[1]。这就是钟义信教授提出“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统一论(简称转换统一理论)”。转换统一理论,揭示了长期各自独立的信息理论、知识理论、智能理论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形成了信息、知识、智能的一体化理论,这一理论沟通了信息论,知识论与人类智能研究的关系,也给图书馆以文献信息处理、知识服务为职业能力的研究向与人类智能发展研究关联的启示。在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规律视野下的图书馆在两个转换中的职业能力研究,是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拓展研究,对图书馆专门职业能力作为人类智能发展动力的一种基础性能力的创新研究。把图书馆职业能力中一些专门能力如:分类和主题思维能力和组织方法、检索策略以及信息素养向社会普及,并引申为人类智能发展共同需要的一种基础能力。

2 图书馆是两个转换的节点和枢纽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院教授巴特勒说:图书是保存人类记忆的社会性工具,而图书馆则是将人类记忆移植于现在人们的意识中去的社会性机构[2]。为了实现信息资源转换,人类创设了扩展信息和智能能力的先进工具——图书馆,创建了图书馆学、情报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推动了图书馆组织信息集合。在信息集合组织过程中,图书馆以各种信息加工产品和信息揭示方法确定用户信息需要、选择信息来源、采集和鉴别信息、保存和积累信息,引导用户实现从本体论信息到认识论信息(知识)的第一个转变,进而通过知识整合、知识重组、知识交流、知识关联、知识互动等,协助用户在明确的问题和给定条件指引下,激活知识,实现知识向智能的转变。

从信息转变到智能过程中包含3个基本方面的能力:首先必须识别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即获取相关信息、处理这些信息并由此完成认知的能力;其次,必须具有理解、评估所获得知识,根据所得到的知识集合,进行知识整合、知识重组、知识交流、知识关联、知识互动等生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信息的能力[3];最后,还必须具有实施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即利用所生成的策略信息在给定条件下实际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能力。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图书馆提供了上述能力中除用户专业知识激活以外的所有职业能力。

青蒿素发现的过程,就体现了图书馆职业能力在二个转换中的节点和枢纽功用。1820年,法国化学家佩尔蒂埃等制成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奎宁。二战期间美国Sterling Winthrop公司以此为引导,合成了氯奎宁。到了20世纪50年代,疟原虫演化出了抗药菌株美国投入巨额资金,筛选化合物30多万,但没有找的理想药物。1967年中国政府的“523项目”历经2年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1969年屠呦呦加入课题组,她从历代医籍人手,查阅经典医书、地方药志(构建了一个有效的问题搜索策略),系统整理了2 000多张资料卡片(知识整合、知识重组、知识交流、知识关联和互动),最后汇集成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方集》。1971年课题组重点研究青蒿(根据知识量,确定了重点目标),在经历了加工提炼方法的反复周折后,屠呦呦再次查阅古代文献寻找答案。《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4]。”绞汁使用的办法,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屠呦呦生药专业的知识结构提示她,这是不是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屠呦呦使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取得了成功(借助知识关联思维方法)。该案例说明,在疟原虫没有演化出了抗氯喹药菌株时,全世界没有产生研制抗疟疾新药的信息需要,属于未知的信息需要。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信息需要,但由于问题空间的庞大和不确定性,无法把信息需要转化为某一具体研究对象的现实信息需要。中国研制的成功,首先利用文献检索确定信息搜集方法和获取范围,从图书馆保存的文献典籍入手,逐步筛选,构成了解决问题的智能策略。最后依赖对文献的仔细阅读与分析,运用知识整合和知识关联、演绎,完成了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的过程。

3 转换统一理论视野下的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图书情报界面向信息社会到来的积极应对。该词1974年首次在美国图书馆与情报科学委员会上提出。信息素养概念在我国认同感较高是美国图书馆协会(ALA)1989年的定义: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能够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5]。信息社会的到来,图书馆人认识到信息素养将成为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在元认知的指导下,及时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社会图书馆是承担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为了保证图书馆界信息素养教育的质量,评估读者的信息素养能力。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通过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6]。该标准把学习者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的过程,在元认知的指导下,划分五大标准,并进一步细分具体指标供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教育参考。标准强调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把解决问题和判断思维运用到信息技术中。大学的信息素养强调内容、交流、分析、信息搜索和评估,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课则强调对技术的深入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应用技能。2015年ACRL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定义信息素养是指包括信息的反思发现,批判性思维,理解信息如何生产与评价,以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合理参与学习社区的一组综合能力[7]。信息素养概念的演变,反映了美国图书馆学界为了应对急剧变化的信息生态环境不断调整信息素养教育的重点,改变信息素养教育偏重教授如何检索图书馆资源的应用技能状态,希望挖掘图书馆的核心社会职能——扩展智能能力,应对急速变化的生态环境。

以转换统一理论视野来研究解读2000年ACRL《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标准一主要是培养学习者信息意识、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问题搜索空间的确定和对应的信息源;标准二主要是培养学习者在问题引导下,掌握概念的各种关系,构建一个能够完成任务的搜索策略,获得信息和管理信息。标准三主要是培养学习者在问题引导下的知识整合、知识重组、知识交流、知识关联和知识互动的能力。标准四是培养学习者在问题引导下的知识激活。标准五是培养学习者在问题引导下知识激活中要遵守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转换统一理论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进一步丰富信息素养内容和方法的研究范式。印证了信息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学习者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的能力,图书馆就是人类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的节点和枢纽,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服务能够不断提高学习者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的能力。

4 我国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功能定位

我国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教育始于教育部1984年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1996年国家高教司为规范教学内容、指导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发布了《科技文献检索教学大纲》和《社科文献检索教学大纲》,形成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以工具书使用介绍为主的教学模式[8]。2002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十七条提出:“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及其他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素养教育[9]。”该门课程也有了信息检索课,或者信息素养课程的称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文献手工检索、光盘检索、网络检索的历程。但课程基本内容还是以文献信息系统的组织、系统工具介绍为主,包括网络搜索引擎视窗操作介绍等,讲授检索技巧、教会学生检索出已有的文献信息[10]。其工具使用介绍为主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在泛化信息时代的泛在检索行为环境下,许多人感觉既然网络搜索引擎使用如此方便和普及,搜索引擎检索已成为网民的日常行为,高等院校应不在需要专门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图书馆员饱尝了争取课程地位之辛,信息、知识、搜索工具静态刻板描述,教学内容枯燥之酸,甚至是“外行指导内行”的嘲讽之辣。许多高校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逐渐被“边缘化”了,有的甚至被叫停了。2010年全国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研讨会上专家普遍认为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与学校专业课程的结合不紧密,教学效果评价缺乏有效的方法,不能够按照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开展教学[11]。

为了应对急速变化的生态环境挑战,图书馆学仁在思考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功能定位,黄如花认为泛在信息环境下,信息检索课的任务,已经不在是仅讲授检索技巧,而是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以及知识发现和知识创新,这是用户目前最为困惑、最为关注的[12]。王延飞认为信息分析过程中,人们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逻辑学的规律来思考分析问题[13]。于双成认为科技信息是科学思维的基本思维素材,表现为信息的获取、加工、利用等与科学思维最终产出相关的一系列信息活动。因此,从信息学视角,可将科学思维理解为一种信息思维,信息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自然会有助于大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形成与发展,这正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关键,更是新时期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14]。上述研究希望挖掘图书馆的核心社会职能——扩展智能能力,应对变化的生态环境。信息思维概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这些解决思路都是孤立地研究信息、知识和智能,缺乏信息、知识和智能生态链研究的视角。“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统一论”提供了综合集成方法视野下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

从信息论、知识论、智能理论之间内在的本质统一联系来考察,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功能定位就是优化人类思维、实现智能的转换。这个目标功能定位解决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如何应对急速变化的图书馆外部生态环境的问题,阐明了图书馆功能是让人们从繁重性记忆脑力劳动解放出来,让人类能把智能集中到整理、重组、交流、关联和互动的知识,就是尽快从知识的层次进入到了智能的层次。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就是提供这种信息素养能力的服务。图书馆的职能和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的能力的目标功能指向是通过信息的有序化和知识的整合,优化人类的思维。信息、知识和智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开启了以知识激活为目标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式。

5 结束语

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视野下的图书馆职能研究给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生存定位找到了一个纳入人类基础性教育范畴的目标,图书馆扩展人类“信息和智力能力”的社会职能,图书馆、图书情报学科和图书馆人的职业素养特质,解释了信息素养教育发端于图书馆,并应由图书馆工作者担当教师的“能者为师”教育理念。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一方面,要根据用户的生理、心理特点,认清泛信息时代信息、知识、智能运动规律,深入研究信息素养教育在智能提高方面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方法要具体,途径要明确,要具有普适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提高图书馆员承担信息素养教育的能力,要充分归纳提炼图书情报职业思维能力和技能特点,把图情行业的学术所长和图书馆员的智能所长融入教学,让图情职业素养中的精华:信息、知识处理中的思维能力成为用户成材过程中必备的基本人文素质,惟其如此,信息素养教育才能成为大学教育的必修课。

[1]钟义信.“信息—知识—智能”生态意义下的知识内涵与度量[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07,(2):129-137.

[2]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3]钟义信.知识论框架通向信息—知识—智能统一的理论[J].中国工程科学,2000,(9):50-65.

[4]屠呦呦.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李伟.模块化信息素质教育融入项目式专业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3):142-146.

[6]ACRL.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2015-02-05.

[7]ACRL.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ilframework,2015-02-05.

[8]国家教委高教司.科技文献检索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9]谭亮,陈燕,楚存坤.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效果实证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2):72-75.

[10]钟宇,胡芳.北京地区211重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23):8-11.

[11]吉久明,任福兵.2010年全国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46.

[12]黄如花,杨振冰.泛在知识环境下的信息检索课教学[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4):121-124.

[13]王延飞,秦铁辉,等.信息分析与决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于双成,李玉玲,张云秋,等.信息检索课强化思维训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23):59-61.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

Information-knowledge-intelligence Conversion Perspective on Functional Objectives of Library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Zhou Xiaozheng1Wang Zhengxing2
(1.Library,Nanjign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9,China;Library,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ianyungang 225000,China)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knowledge-intelligence conversion,the paper studied library functions,librarians ability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and proven that library is a social system that extends of human beings“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capabilities”.Core competence of librarians is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the library is the main loc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The functional objectiv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education is to optimize learner’s thinking.This functional objective solves the problem of applying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gainst the rapidly evolving exterior environment,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return to inheriting LIS qualities and Librarian’s professional intelligence qualities.

information;knowledge;intelligence;conversion;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library functions;librarians ability

10.3969/j.issn.1008-0821.2016.01.005

G205.1

A

1008-0821(2016)01-0026-04

2015-1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视野下的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项目编号:15BTQ007)的阶段性成果。

周晓政(1960-),男,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服务和用户教育,主编或副主编著作9部,发表论文10篇。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图书馆智能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图书馆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