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情智交融 和谐共生”的数学新课堂

2016-03-04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谢晓惠

学苑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情智量角器共生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谢晓惠

打造“情智交融 和谐共生”的数学新课堂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谢晓惠

理想的“情智”教育,应该是以情启智,以智启问,情智共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智慧教育落实“情感与态度”这一教学目标,成为情智教育的重点。依托课堂教学,精心准备,将情、智教学融入课堂,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让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情智教育人文关怀探索

孙双金校长在《孙双金与情智教育》这本书中提出:理想的“情智”教育,应该是以情启智,以智启问,情智共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用积极的情感、灵动的智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体验和智慧知识和谐共生。皮亚杰说:“所有的行为模式,都是以情感因素作为动机的。”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智慧教育落实“情感与态度”这一教学目标,成为情智教育的重点。虽然我们不是专家,还无法把握全部的内涵,但在教学中,还是可以尽我所能,将情智教育运用于我们的课堂。

一、情深——人文关怀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人文关怀体现在:教师在对待学生教育态度上的人文关怀。比如回答数学问题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个人的意见和看法。教师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生活实践知识和逻辑思维知识的选择上,兴趣和情感更倾向于前者。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进入角色,进行数学学习。例如教学“元、角、分”时,通过创设“淘淘超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到“超市”购物。学生在商品交易中,学会如何付款、如何找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主动去认识了各种钱币,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把教学方式转变为富有探索性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人为本,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把人文关怀倾注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角落!

二、智高——问题探索

在课堂上,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能否给他们启迪,引导、促进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就需要智慧性提问。数学课堂教学从问题开始,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的问题,如果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就能驱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好恰到好处的提问设计,不但能调节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求知欲,还能增进师生反馈,适时调控课堂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课时,当孩子们在感知了三角形的特征后,我开始设疑:三条线段一定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各种猜测随之而来,但口说无凭,我让学生合作探究: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短不一的吸管,测量4根吸管的长度(4cm、5cm、6cm、10cm);

(2)任意取三根吸管围成三角形,并做好记录:第一根吸管长___cm;第二根吸管长___cm;第三根吸管长___cm;能否围成三角形___。

在操作中,学生发现:4cm、5cm、6cm、和5cm、6cm、10cm的吸管可以围成三角形;4cm、5cm、10cm和4cm、6cm、10cm的吸管不能围成三角形。

我趁机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个学生猜测:老师,这应该和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我卖起关子说:有什么关系呢?要不,我们算一算?

在问题的促动下,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被激发了。通过计算,一学生兴奋地说: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和小于第三条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另一学生马上补充:两条边的和等于第三条边的也不能围成三角形,重叠在一起了。经过讨论交流后,大家总结出: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我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问题伴随着学生观察、想象、假设和探究,唤醒他们的积极主动的思维,使课堂因操作而生动,因交流而完善,充满着智慧的色彩。

三、共生——充满活力

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有生命质量的课?孙双金校长说:“当学生的表现出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时,这就是一堂好课。”这是由教师的教学素养、思想情感和性格决定的。学生“小脸通红”——学习欲望被激发;“小眼发光”——积极地参与课堂;“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智慧的火花被点燃。当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惑,自主互动、畅所欲言时,教室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就是学习的主动者,课堂就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教学《角的度量》这课时,我问:“会画角吗?”生:“会。”接着,我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因为已经有了之前的经验,很快,两个人就画好了。我又问:“比一比,哪个角大?”学生很快就回答了。我追问:“大多少呢?有什么办法能知道?”生:“可以用量角器量一量。”我提出要求:“仔细观察量角器,和同桌讲一讲你的发现,比一比谁发现得多。”这时,孩子们的“小脸通红”了,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在交流汇报时,孩子们小手林立,他们的眼睛在“发光”,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自己的发现:量角器的中心有一个点;有许多的细线;有两排数字;中间的90只有一个;两圈数都是从0-180;……大半个班的孩子都说出了自己的发现,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认识完量角器后,我又问:“现在,你们能用手中的量角器,量一量刚才的两个角吗?”孩子们的双眼又开始“发光”了。就这样,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经历了观察、操作、实践,将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牢牢掌握。整个课堂充满着发现探究知识的乐趣,充满着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生命的活力。

总之,情深、智高,情智交融,和谐共生,应该成为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依托课堂教学,将情、智教学融入课堂,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真正让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情智量角器共生
情智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校域样本
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中学“情智德育”活动掠影
残缺的量角器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激趣写作,构建情智并融的作文课堂
共生
量角器,工具“二合一”的最佳典范
——《角的度量》教学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情智英语”教学主张及实现路径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