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2016-03-04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王金海

学苑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对数数感交流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  王金海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王金海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它是一种主动、自觉或自动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如果学生有了数感,便能将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

数学课堂小学生数感

数感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课标”第一次把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提出来,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数感,顾名思义就是对数与数之间的一种感悟,一种对数的深入理解,然后内化成一种驾驭数的能力。“课标”明确指出: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于理解数的意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运用数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本身是抽象的,理解数的标志是能把这些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建立联系。因此,数感的培养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感知、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学生的数感不是单独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

二、在估算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在发展学生的数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大致的结果,设法找到答案,教师绝不能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那样不利于学生数感的形成。

三、在表达与交流中形成数感

数感是一种心灵感受,它与孩子们的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儿童对心灵世界直接相关的对象特别敏感,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对数学对象做出选择和反应。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就要在教学时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和老师以及同桌、同组的同学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例如:在实际测量中,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测量长方形花坛的长和宽,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测出了花坛的长和宽。在课堂交流的时候,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有的学生直接用卷尺量;有的学生先测出一块砖的长度,再数长和宽各包含多少块砖,用每块砖的长度乘砖的块数得到长和宽的长度;有的学生先测出1米长的绳子,再1米1米地量;还有的学生使用步测的方法。在交流中,大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进行交流,也体会别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从不同角度感知了一定的长度,发展了距离感,也增进了数感。

四、鼓励学生质疑反思,发展数感

质疑和反思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适时设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和反思,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在质疑和反思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能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学中,孩子们凭感觉经验简单得出答案的例子并不少见,教师只要稍加引导,让学生善于质疑反思,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学习中锻炼数学思维,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生们的数感自然就得到了发展。

五、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强化数感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优化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把抽象的数学建立在生动的生活背景之中,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六、在练习中升华数感

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培养,都必须以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为前提。知识能力和能力是一个逐渐转化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既要靠理解,也要靠练习;没有知识,就无法形成数感。数感越强,知识也就越扎实,且知识更易活化。估算是数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人对实际情境中数和数量及其大小范围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所以,加强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优化、巩固学生的数感。教师还可通过不同层次的开放训练来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和培养学生数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把它作为长期的奋斗目标。我相信,有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学生的数感一定会得到发展、提高、强化。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对数数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含有对数非线性项Kirchhoff方程多解的存在性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指数与对数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指数与对数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对数简史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