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管齐下,叩响激情之门——浅谈激励小班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热情的有效策略

2016-03-04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陈宣伊

学苑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打击乐小马小班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陈宣伊

多管齐下,叩响激情之门——浅谈激励小班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热情的有效策略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陈宣伊

打击乐是一门规则性强、节奏要求高、合作性多的音乐形式,对于好动的小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结合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从多通道乐器感知、多样化游戏形式、多元化自主方式等三方面阐述了激励小班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热情的有效策略,以期能通过把对孩子技能的训练转换为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培养上,激发孩子参与打击乐活动的热情。

小班幼儿打击乐学习兴趣乐器

《指南》对小班孩子艺术领域教学的目标中,多次提到“喜欢”这词,可见,对小班孩子的教育要从兴趣、情感入手。而打击乐是一门规则性强、节奏要求高、合作性多的音乐形式,但是小班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弱,对音乐节奏表现把控力差,好动又不易受约束,所以在小班阶段,我们要降低对幼儿打击乐技能方面的要求,把对孩子技能的训练转换到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培养上,让孩子们在好玩有趣的游戏中,感受打击乐活动的趣味,叩响参与打击乐活动的激情之门。

一、多通道乐器感知——打开好奇之心

1.从音色入手,感知乐器。

教师不难发现很多乐器的命名,都跟它发出的音色有很大的关系。如:沙蛋和沙锤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那么教师在引导孩子感知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孩子们来听一听这个乐器宝宝会发出什么声音,当孩子们用沙沙沙的声音回应老师时,老师就可以直接引出沙蛋(沙锤)的名字,说:“这种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的蛋(锤子),叫沙蛋(锤)。”这样,通过特有的声效来让孩子理解乐器,就显得比较容易了。

2.从外形特征入手,感知乐器。

当面对一些陌生的新鲜乐器时,乐器的外形特征是最快映入孩子眼帘的。所以在引导幼儿了解和感知乐器时,我们可以通过乐器的外形特点来展开。如:认识沙蛋时,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看看,这个像什么呀?孩子们一下子就说出了蛋,在这基础上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和感知,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还有能发出声音的蛋呢,大家都想探个究竟。

3.从演奏技巧入手,感知乐器。

每一种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教师在让孩子感知认识乐器的时候,加入演奏技巧的感知,不仅能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乐器,而且为孩子理解记忆乐器名字开辟新的思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碰铃,就可以先进行演奏,让孩子们观察老师是怎么使用碰铃,让它发出声音的。通过观察,孩子们知道,把两个小铃碰一碰,就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让学生牢牢记住用碰一碰的方法来进行演奏的铃,叫做碰铃。

4.从乐器的材质入手,感知乐器。

乐器的制作材质是多种多样的,有木质乐器、金属乐器、皮质乐器等等。有些乐器在命名时还结合了乐器的材质。所以,在让幼儿认知乐器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根据乐器的材质进行感知,便于幼儿理解。如:孩子在认识三角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这种乐器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从而帮助幼儿感知了解乐器。

5.多角度入手,感知乐器。

有些乐器的名字比较复杂,教师可以从乐器的音色、外形特征、演奏技巧等多方面入手,帮助孩子感知认识乐器。如:教师在介绍圆舞板时,教师利用圆舞板圆圆的外形特点,可以先让孩子们观察它是什么形状的。孩子们会发现它是圆形的,还像大嘴巴一样张开。教师就可以接着幼儿的话演奏圆舞板给孩子看,并引导幼儿总结着说:“这种圆圆的,会跳舞的乐器,就叫圆舞板。”让孩子一下子就记住了圆舞板的名字。

二、多样化游戏形式——打开兴趣之窗

1.情景游戏,妙趣横生。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正处于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步发展的阶段。因此,在打击乐教学中,我们要用生动、新颖、形象、趣味性强的故事情景或是角色情景与打击乐活动相结合来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如打击乐活动《小马过河》中,我创设了“小马出发”“小马过河”“小马继续出发”“小马展舞姿”的游戏情景,让孩子们在“小马出发”“小马继续出发”这两个地方进行乐器演奏,在“小马过河”处用开火车的形式交换位置,互换乐器。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既玩得开心,又使用到了不同的乐器。

2.语言游戏,恰到好处。

语言是孩子感受节奏、学习节奏的重要途径,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谣也能帮助幼儿感受节奏,并且它的节奏型简单易学、内容有趣又便于孩子理解,所有用语言游戏进行打击乐演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如童谣《板凳歪歪》,儿歌朗朗上口,我们结合乐器,在每句话出现角色的地方进行乐器敲击,孩子们念得开心,敲得更起劲。

3.传递游戏,锦上添花。

你传我,我传你,快乐就传开了!在一次特色活动中,我尝试着跟孩子们玩传递游戏,发现他们非常喜欢。于是,我就尝试着结合节奏传递游戏“今天我和谁在一起”的游戏,开展节奏练习。孩子们坐成圆形,然后有节奏地说,“今天我和陈老师在 一 起”,几遍过后,就拿出乐器螺纹单响筒示范游戏,当说到“在 一 起”的时候,就跟着语言节拍敲击三下。我敲完就把乐器传给下一个小朋友,他也用这样的方式来演奏,再把乐器传递给下一个小朋友……为了让孩子们巩固节奏型,还可以把“陈老师”换成旁边小朋友的名字,适度地挑战为孩子们增添了学习兴趣。

4.合奏游戏,个中奥妙。

小班的孩子在进入集体生活后,逐渐开始渴望与同伴交往合作。而合奏游戏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交往的平台。同时也要注意在组织孩子进行合奏时,内容要求和难度不能太高,要选择适合小班孩子短频率等待的内容。比如:在打击乐活动《搬豆豆》中,我一开始把孩子们分成4个组,每组一种乐器,然后轮流演奏,发现孩子们记忆力很不容易集中,自己敲玩注意力就松散了。所以,我及时把合奏小组分成两组,用两种乐器演奏,加快两组幼儿交换演奏的频率,孩子们演奏的兴致明显高涨,同时又感受到了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

三、多元化自主方式——打开热爱之门

1.自主选择乐器——开心一刻。

首先,在选择乐器时,我们可以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让孩子们自己去选择喜欢的乐器进行演奏。如在打击乐“小马过河”中,我让孩子们每人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乐器进行演奏,随着情节的变换,再进行乐器的交换,在这过程中,有个别特别有主见的孩子,看到轮换到的乐器不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便去其他地方寻找自己想要的乐器,当拿到自己喜欢的乐器时会笑得更加灿烂。可见,孩子们在这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特别强。

2.自主匹配乐器——耐人寻味。

匹配乐器是一项好玩的探索活动,不仅锻炼孩子对乐器的感知能力,同时能尊重孩子的感受力。比如在《大雨小雨》中,教师让幼儿园自主探索:哪种乐器适合表现大雨的声音?哪种乐器适合表现小雨的声音?孩子们通过敲打、倾听、分析、交流,探讨出沙蛋、沙锤、串铃的声音听起来像大雨沙沙沙、哗哗哗的声音;碰铃、三角铁有点像小雨滴滴答答的声音。在《搬豆豆》的活动中,孩子们能借助乐器的形来匹配,瑶瑶说:“蚂蚁有两只触角,手握碰铃刚好像两个长长的触角,用它来表演蚂蚁最合适;沙蛋圆圆的跟豆豆的形状一样,刚好可以用来演奏豆豆角色。”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地探索,积极地思考,快乐地游戏。

3.自主决定合作形式——津津乐道。

在合作演奏形式中,教师常常会引导幼儿分男女生合作,或者分小组合作。但是在教师的控制下,孩子们显得很被动。所以,我开始逐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成为选择合作方式的主人,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同伴进行合作演奏,也可以自主选择分组合作方式。小小的放手,给了孩子大大的满足,大大的满足带给孩子们满满的热情。

打击乐活动虽然要求高、规则多,但只要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从孩子的兴趣入手,一定能打开孩子参与活动的激情之门,让孩子爱上打击乐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此文系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奥尔夫打击乐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打击乐小马小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骄傲的小马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勤劳的小马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