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素描初探

2016-03-03张小燕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素描技法古诗

张小燕

(四川省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四川成都 610015)

诗歌素描初探

张小燕

(四川省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四川成都 610015)

古诗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古诗文鉴赏能力,而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呢?这是每个从教者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而本课的教学尝试证明了教学中深入浅出,启迪学生积极主动的探讨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则,愿与所有的语文人共勉!

诗歌素描 技法研究 教学反思

一、导入

戴望舒《我思想》 。导语设计:这是老师很喜欢的一首小诗,你知道我喜欢它的理由吗?

二、出示课题及本课教学目标:放飞想象写华章——古诗素描初探

1.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犹如一粒粒璀璨的珍珠,闪烁在人类的艺术殿堂之中,千百年来,启迪了一颗又一颗诗意的心灵。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借助诗歌的形与神进行再度创作的唐宋诗词素描等文学样式,在平日的写作训练里或高考中都有涉及,那么什么是诗歌素描呢?

诗词素描属于扩写,古诗新唱式想象作文,即在吟咏鉴赏古代诗歌的基础上,穿越时空,运用联想与想像,将特定的人物、事情和景物等融入诗歌,再现原诗意境或创造出崭新的内涵。

2.出示《山中》初步感知唐诗素描

问:诗歌素描是否等同于诗歌赏析和诗歌翻译?

三、厘清三个概念:诗歌素描、诗歌赏析、诗歌翻译

诗歌鉴赏:侧重鉴别与欣赏;诗歌翻译:翻译诗文的大意。例:王维《山中》

四、探究诗歌素描的技法

如果要尝试诗歌素描的写作,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1.请阅读诗歌素描作品《山 中》

思考:哪些内容是原诗中没有的?

山 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解析:薄雾散尽。荆溪如一块越扯越长的银飘带,向远山中淡淡隐去。水很薄、很清,涓涓细流轻轻弹奏着石头的琴键,一路吟唱,蜿蜒而出。

冬蹑手蹑脚的来了。这位顽皮的孩子,用寒风的十指收集秋天张贴在树上的五颜六色的卡片,然后,又毫不怜惜地甩在地上。

几片枫叶躲过了它冷冷的视线,竟勇敢地昂起红朴朴的脸,如长夜里的火把,顿时照亮了整个季节。诗人为她们大胆的举动一阵惊喜,心中盛满了温暖和激动。

山路似有似无,在青葱蓊郁的苍松翠柏中躲躲闪闪。阳光企图伸长手指溜进来,最后仍让一层一层的叶片挡住了去路。

空明的山色苍翠欲滴。这秦岭的初冬呵,尽管无雨,却被满眼的绿色打湿了目光和衣裳,以及心灵深处的那个静谧的梦。

讨论明确:想象是关键,多些联想,放点情感,多运用些修辞技巧,那么如何进行素描改写呢?(讨论明确)

第一步:读懂古诗,看一看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步:根据诗句把当时的情景想象成一幅图画,画面上应该有什么?

第三步:根据画面具体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第四步:适当地加入一些情节,再加入环境、语言、表情、动作描写,把你想到的通顺、连贯地写下来。

探讨技法(想象是关键,那我们可以怎么想呢?)

(1)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语言)

几个白头宫女,正围坐着,闲聊着过去玄宗的往事。是安史之乱前开元天宝时代的盛况?还是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社会生活?是当年玄宗的开明、盛德,还是其后来的荒淫、离乱?是说其与玉环的生死爱情,还是宫闱秘事或宫女的哀怨?或许是,或许什么也不是。

(2)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意象凝练)

秋 ,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了,它化为惆怅的雨丝,藏匿在离人的蓑衣里,它点染树叶,给它们披上满树的黄。秋季就是这般惆怅!那缠绵的细雨啊,多像离人痴怨的哀思!没有执剑走天下的荡气回肠,只如古琴的悠长,就这样淅淅沥沥到了傍晚。潮湿的天地间,烛火微微摇曳,在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灯下的人儿啊,曾经满头的青丝,却已化作今日的白发,它是记录着记忆的沧桑还是岁月的无奈?或许什么都不是。

(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感情含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些沉睡已久的梦想,被眼前壮丽的美景激活了。

诗人仿佛登上了更高的楼层,辽远的社稷一一映入眼帘:庄稼在阳光下长势良好;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勤劳善良、默默无闻的乡亲,在土地上耕种每一个简单而生动的日子,生生不息!

五、总结写作技法

1.读懂诗歌是前提,思路上、感情基调上和风格上要尽可能忠于诗歌原作;

2.合理联想是关键,具体说:凝练处要适度稀释;含蓄处要巧妙提示;创作的空白处要适当推测。

六、牛刀小试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选择其中的一句诗进行诗歌素描创作,示例展示:(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偶尔几片落叶带着晨露的气息,飘落在山路上,或是扑在早行人的发间、衣服上,带着丝丝的清凉滋味。哦,可爱的叶儿,你们是迷醉在秋的深情还是翩跹在身不由己的梦里!墙头的花儿打着哈欠,伸了伸懒腰,好奇地探出头来,亮丽丽的,仿佛照亮了清晨的朦胧。

七、教学反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诗歌教学之石攻学生写作之玉,诗歌鉴赏的教学中这种独辟蹊径的尝试,无疑是成功。而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的提升亟需学生有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兴趣,以诗歌素描的形式对诗歌进行二度创作,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本堂课即是基于此而对诗歌素描创作的技法初探。从学生的课堂反应看本课的教学,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充分尊重学生

课堂上,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完全居于引导地位。技法的探究、知识目标的达成,都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2.课堂内容的设计合理

(1)导入是戴望舒的小诗《我思想》,展示了一个思考的老师形象,以此带动课堂氛围,巧妙引入课题《诗歌素描初探》。

(2)厘清“诗歌素描”“诗歌翻译”“诗歌鉴赏”三个概念的区别。明确诗歌素描的关键就是要联想、想象。

(3)探究诗歌素描的技法,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结合实例,明确素描作品的技法1)、读懂诗歌是前提,思路上、感情基调上和风格上要尽可能忠于诗歌原作;2)、合理联想是关键,具体说:凝练处要适度稀释;含蓄处要巧妙提示;创作的空白处要适当推测。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4)合理的作业设计,《商山早行》是学生熟识的诗歌,诗歌的画面感极强,进行诗歌创作是非常合适的。

3.教师极有亲和力

语言亲切,富有亲和力,评价学生及时而中肯,正面的鼓励为主,课堂气氛融洽,师生积极互动,因此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精彩不断。

猜你喜欢

素描技法古诗
武汉素描
素描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跟踪导练(一)4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