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 美声教学中培养音色美的对策分析

2016-03-03鲍军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演唱者音色

鲍军华

(濮阳杂技艺术学校 河南濮阳 457001)

在 美声教学中培养音色美的对策分析

鲍军华

(濮阳杂技艺术学校 河南濮阳 457001)

美声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唱歌形式,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优美的音色感染欣赏者,同时在心灵和情感上引起共鸣。演唱人员通过灵活的唱歌形式,将丰富的情感传达给观众,使他们充分调动起自身的情感。高校美声教学中,教师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色美,并且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接受美声的教学特色。本文将分析美声教学中培养音色美的对策,通过采取的可行性举措,提升学生及教师们对美声教学的见解。

美声教学 音色美 对策

美声唱法中的音色往往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由此形成各具特色的音色,同时还应该明确演唱者的气息、声带及音高等,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音色的形状。美声唱法重视技巧,相关的唱法发出的声音具有旋律感,由此看来,音色在美声唱法中具有重要价值。美声演唱的过程,主要是依靠着演唱者的嗓音,同时传达出作品的实际内涵,在情感上引起各方共鸣。美声演唱讲求音色美,因此相较于依靠乐器传达音色美的演唱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这属于一种来自于心灵的神奇力量。美声演唱更易带动欣赏者的情绪,从而激发内心的情感,产生心灵的共鸣[1]。美声演唱之所以具备这样的特色,主要的原因是它的演唱形式较为独特,尤其是在演唱方式上,重视表达音色的优美。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们应该细心指导学生们学习美声唱法,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们对于音色美的见解,保证实时促进学生们演唱水平的提升。

一、音色的内涵

音色同样具有色彩,在美声唱法中,这是一种独特的存在。音色可以展现出声音的特性,同时也能彰显出不同演唱者的声音魅力。伴随着歌唱技巧的不断丰富,音色正逐渐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音色也属于灵活多变的,表现在不同的人和乐器中。音色受到不同演唱者的影响,所表现的方式各不相同,音色的灵活多变性成为影响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因素。声音最具特色的就是音色,美声唱法延续到今天,对于音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不同的美声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音色要求,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表明,美声唱法越是饱满,会更具穿透力,从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受欢迎。美声教学中培养音色美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通过演唱技巧的扎实掌握,表现出音色的独特魅力,更好的体现出音色美的实际教学技巧,展现出美声唱法的价值,从而彰显出美声教学中音色美的实际价值。

二、美声演唱的发展轨迹

美声演唱的主要起源是在17世纪的意大利。美声相较于其他形式的演唱方式,美声唱法较为独特,尤其是具备优美的声色,这是其他演唱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2]。美声不仅在声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也具备感染力较强的特点,因此迅速流行起来,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同与喜爱。美声演唱方式比较突出,通常表现在歌唱者的音色优美,富有较强的变化性,同时在音色的变化中,可以传达出较为丰富的思想内涵。美声唱法在实际发声时,发声方式存在着严格的限制与规定,特别是在具体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应该保证达到不同音区的需求,从而实现协调统一。美声演唱过程中需重视独特的演唱方法,因此需要在这些方法的运用中,体现出极强的可塑性。美声演唱会涉及到多种音区,但是每一个过渡的时期,都应该注重平稳缓和,这对于演唱者的要求就是保持气息的一致性。美声唱法属于起源较早的演唱形式,尤其是在国外传播较为广泛,因此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在五四运动之后,美声唱法传入中国,之后也在小范围内逐渐兴起。近些年,伴随着美声唱法的逐渐流行,引起了社会民众的广泛喜爱,同时深入至高校美声教学中,展开了一系列美声教学活动。

观众对于美的定义千差万别,但是对于美的欣赏,却都是经过后期的培养逐渐建立起来。每一位观众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因此在感知能力上拥有极大差异。对于音乐作品来说,通常都是借助于声音将情感传递给观众,所以观众在对声音作出评价的时候,往往会根据音色加以评判。美声教学中,培养音色美至关重要,这将影响到学生们在鉴赏音乐作品时作出的判断,同时也会影响其在具体表演实践中的能力。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对于美声音色美的重视,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格外强调音色美的价值,帮助学生们正确认识音色美,同时,还应该正视音色美在美声表演中的作用,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美声训练中,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三、在美声教学中培养音色美的价值

人类对于美的鉴赏往往有着独特的见解,因为每一个人的欣赏能力与鉴赏能力各不相同,需要经过后天的努力逐渐形成。受到不同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及教育背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使每一个人对于美的理解不一,因此在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的提升上要求有所不同。结合声乐教学的角度分析,声乐主要是传达艺术情感的形式之一,因此在对相关的作品欣赏与评价时,主要是按照演唱者的音色加以判断。听众在欣赏声乐表演的时候,无论是心情变化还是情感感受都取决于作品的感召力,观众会根据自我感受评价音乐的好坏。音色作为欣赏者评价音乐作品的主要指标[3]。音乐想要拥有良好的听众基础,就需要严格落实音色的标准,只有演绎更加动听的音色,才可以激发听众的共鸣,为听众带来更美的享受。声乐教学中,需要重视音色美的培养,声乐教师应格外注意音色美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实际教学与培养的过程中,还要给学生们不断激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正确的做法就是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系统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美声唱法对于音色美的要求,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们的个人演唱水平。

在培养学生音色美的时候,应该主要两个方面的共性,首先是物理共性,其次是情感共性。物理共性也就是呼吸、声音及体态等方面。在呼吸上,应该让学生们学会调整平稳的呼吸,保证在平稳中体现出力度。美声演唱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体腔共鸣的方式,产生更加平稳的声音,之后在演唱的过程中,不需要其他辅助乐器的配合,传达出最动听的声音。美声演唱讲究舞台艺术,也就是欣赏美声演唱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音色美的培养,同时保持良好的体态。声音的质量重要体现于声音的可控性上,需要学生们掌握最基本的过渡技巧。

在情感方面,美声演唱还需要引起各方的情感共鸣。演唱者应该将艺术放到第一位,其次关注的是演唱技巧。盲目的重视演唱技巧,会忽视情感的投入,因此会在欣赏者聆听的过程中,展现出优美的声音,却无法带来心灵上的冲击与震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演唱者没有投入百分之百的情感,无法体现出高水平的演唱[4]。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需要美声演唱者将对作品的理解融入至声音中,从而选择更加合理的表达方式,努力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却不是盲目的关注演唱技巧。

四、在美声教学中培养音色美的对策

美声唱法通过优美的旋律吸引了广大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在美声唱法中,讲求音色的应用非常重要。美声唱法中的音色是鉴别演唱者演唱技巧的重要依据,可以实现美声唱法的传播。美声唱法在当今世界属于最先进的歌唱技法,现阶段音色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音色在美声唱法中的作用无可替代。美声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们明确正确的指导方法,通过分析学生们不同的声带、头腔及胸腔等多种发声器官的特点,判断他们声带的长短、粗细及厚薄等,从而更加明确头腔共鸣的具体位置,以最科学、最独特的方式,让学生们提升自我对音乐的感知,正确意识到音色美的重要价值。

1.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面对不同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针对性举措,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让学生们在特定的教育背景与生活环境影响下,提升鉴赏音乐的能力。在培养学生们音乐感知能力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他们实际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综合分析学习音乐的正确方式。需要教师们强化学生们的听觉与视觉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及欣赏水平。现阶段的美声教学中,许多教师更加关注的是演唱技巧的传授,但是却没有注重内心感受的培养,以至于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致不高。只有展示内心感受,才能体现出音乐的灵魂,才能获取情感上的共鸣[5]。音乐教师在音乐指导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使他们明确音乐本身就是用来传递感情的方式,从而更好的提升音乐感知力,同时适当点拨重点问题,使他们展开深入思考,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鉴赏音乐的意识。

2.塑造音乐创造力

学生在初学音乐的时候,主要是以模仿为主,伴随着学习知识的累积,学生们会逐渐形成一种创作意识,这时需要教师们积极引导着学生进行创作。此类创作经历能够让学生投入自己更多的情感,并且使他们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深层次思想感情加以解析。在体会逐渐加深的过程中,还需激励学生们的创作思维,并且为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寻找可行性措施,从而提高学生们相应的演唱水平。

3.开展针对性教学

在针对性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们明确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性差异,同时经过理性分析后,采取可行性教学对策,帮助学生们正确理解针对性教学的价值。在任意学科教学中,不可采取盲目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一切以学生为本,选取特定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音色美。教师们还可以让学生不断欣赏有价值的艺术家演唱作品,经过自主的对比和分析,在总结与记录的过程中,了解艺术家们演唱的相同之处与不同点。在长期训练中,学生们会逐渐提升音色美的感受能力及分析能力,更有方向的付诸于具体实践中。

4.引导理性分析

在美声教学中,教师们需要指导学生理性分析音色美,使学生们学会排除外界干扰,掌握全面分析客观事物的方法。美声就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具体演奏的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乐器的辅助作用,主要依靠表演者的器官完成演唱。正是因为这种独立性的表演形式,让表演者更深入的感知音乐的魅力,在传达中,引起欣赏者的共鸣[6]。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理性的分析能力,使学生们在美声学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创作,以此加深对音乐的感悟,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美声相较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不受外界乐器的辅助影响,可以更好的展示独立表演的风采,需要教师们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在不断升华自身表演功力的基础上,提升自己对于美声音色美的理解。

5.及时反思总结音色美

音乐教学的过程本身具备灵活性特征,同时又能体现出无穷无尽的魅力,对于学生们的吸引力较大,音乐往往可以通过深刻的内涵打动观众,并且引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音乐属于一种艺术的形式,在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中,需要不断创新与突破,才能更好的体现出音乐的时代价值。美声教学中,需要不断拓宽学生们的学习之路,更应该积极追求高境界,通过完美的音色表演,展现出独树一帜的音色美,这个过程要求学生们深刻感悟,当他们在不断反思并总结音色美的时候,可以积极提升自身的乐感,增强欣赏音色美的能力。因此,教师们应该不断鼓励学生们积极反思并总结音色美的相关知识,通过实践的过程,感受音色美的价值,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空间。

美声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演唱形式,更能通过优美的声音打动听众,同时还能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体现出音色美的价值。美声教学中,教师们应该格外关注培养学生音色美的方式,采取更多积极有利的举措,不断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美的感知力,同时还需要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能力,创作更多富有价值的音乐作品。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升美声教学效果,使学生们重视美声的学习内容,结合自己不断磨砺的表演能力,为观众展现富有特色、内涵的节目。

[1]杜献.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亚太教育,2016,06:104-105.

[2]王逸群.美声教学中音色美培养探知[J].大舞台,2011,01:188.

[3]宫宏宇,温永红.西方人“了解中国音乐最好的入门书”——谈路易·拉卢瓦的《中国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03):46-57.

[4]张雯雯.论辩·碰撞·争鸣——对《人民音乐》关于音乐“民族化”讨论主要问题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270-271.

[5]邹璐.继承传统 尊重传统 严格自律——“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与音乐创作”座谈会召开[J].音乐研究,2003,(03):29.

[6]高拂晓.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审稿谈音乐学论文写作问题[J].人民音乐,2012,(06):61-63.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演唱者音色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