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远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
——对于农村教育现状的思考

2016-03-03舒遵义程小刚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观念家长

舒遵义 程小刚

(重庆市江津区东胜小学校 重庆 402260)

边远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
——对于农村教育现状的思考

舒遵义1程小刚2

(重庆市江津区东胜小学校 重庆 402260)

农村教育任重道远,在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农村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但我们必须要先从观念上改变过来,集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全面教育孩子。以行为习惯和品格教育为中心,其他方面和学科教育同等重视,在“全面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爱好,发现孩子的特长,让每一个孩子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我们农村小学教育的意义所在。

农村教育 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引言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现又任教于农村,固对农村的教育十分敏感,亦有迫切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虽然网上已有许多论著对农村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观点,在此我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教育无处不在”,在农村也是如此,如果把教育大致划分一下的话,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方面。

一、边远农村家庭教育

在农村,学校教育长期以来片面重视语数学科,轻视或忽视其它学科,这是有目共睹的,其产生的影响在短期内可能不容易发现,但长此下去,实在严重。

片面重视语数是有历史根源的。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大多为文盲或半文盲,当时国家为了扫除文盲,固加大了对于农村人口的识字教学和算术教学,后来农村的文盲基本扫除了,但也给农村留下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读书识字”,以至于后来乃至到现在,农村人仍认为多“读点书,多认识些字,会计算”就是有文化了,就是文化人了,固产生了农村家长片面重视语数教育,忽视其它教育的普遍情况。

经常有家长问我:“你交哪个年级呢?”我回答:“我每个年级都在教。”家长诧异:“怎么可能呢?你教语文还是数学呢?”我说:“我教美术。”家长投来不屑的目光,不再理会我。从他们的目光我很明白他们心中想说而未说出的话,“原来是教杂课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农村也有很大的发展,而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农村社会经济观念的转变,人们不再为生存而奔波苦恼。但人们面临新的利益诱惑,更加忙碌了,忙着致富,忙着获取更多的利益,攀比之风盛行,拜金主义产生,这对于农村孩子的教育影响极大。

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虽也加大了投入,他们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比较有远见的家长常鼓励孩子“要努力学习,将来考一个好学校。”而世代以务农或打工为生的农村家长,虽把孩子送到学校,但因自身局限,固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孩子自己,固对孩子说:“你能读多少,老子供你,读不走跟老子一路打工去!”

教育的观念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孩子的成才也不是某一个方面的教育就能起作用,而是“综合教育”的结果。为“考试”而学习的孩子,在学习中始终找不到乐趣所在。觉得学不学也无所谓的孩子,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比如:看电视、打游戏等。这些孩子如果在童年时不加以引导,就会变成考试的机器和桀骜不驯的野马。

而最重要的是家长的观念还没有改变,家长还没有担负起孩子导师的角色,不能以身作则,不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好榜样,这样的教育是残缺的。

如果家长自身注意品行修养,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再加上平时对孩子多加关心,多跟孩子在一起,这样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有许多可值得引导的东西,然后再加以发展,就是孩子的收获了。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行为习惯和品行修养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家长首先自己要做好[1]。

二、边远农村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专业场所,但也有其教育的弊端,正如毛主席说过:“教师为薪金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教育怎么能搞好?”虽然现在有了许多促进教师积极性的方式,教师也要对学生加强管理,但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有时仍然力不从心。同时,学校教育不等于孩子教育的全部,在学校不可能学到孩子一生中需要的所有东西。再有,有的教师为了突出教育教学成绩,片面追求分数,而完全忽视其它学科,其它学科形同虚设,这种情况在农村非常普遍。

近年来农村学校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品格养成教育、动手能力培养教育、音乐美术教育等,虽也在进行,也时常强调,但从观念上是没有重视起来的,所以搞得教师和学生都养成了一种习惯,当提及这些方面的时候,总认为“这只是说说而已,应付过去就算了。”怀着这种思想搞教育,怎能搞好?一个人作为“人”,就应该接受全面的教育,在全面教育中去培养爱好,去发现个人特长,这才是真正的良心教育,我们的社会真的需要“良心教育”[2]。

三、农村社会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在教育中,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比如:重庆大学城周边的人们,其综合素质肯定比我们农村街道的人高很多。这是社会环境,经济文化氛围不同所造成的。

在我们农村,时常可以看到脏乱的街道、谩骂的妇女、坦胸的男人、聚众打牌的场面……,这些东西无形中给还未分晓是非的孩童产生巨大的影响,也许十年后,有的孩子就会成为他们其中的一个。高雅的书法,在农村变成了道士的胡笔乱划;美妙的音乐在农村变成了节奏很强的疯狂的士高;优美的诗歌在农村变成了瞎编的顺口溜,而农村最灿烂的文化就是红白喜事上热闹的场面了。

结语

农村教育任重道远,在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农村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但我们必须要先从观念上改变过来,集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全面教育孩子。以行为习惯和品格教育为中心,其它方面和学科教育同等重视,在“全面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爱好,发现孩子的特长,让每一个孩子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我们农村小学教育的意义所在[3]。

农村教育多烦忧,独自斟酌愁更愁。山花遍野来赏析,笃学至死乐悠悠。

[1]陈敬朴 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c]《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11期 39-43页

[2]崔珊 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c]《教育》 2016年第11月04卷 234-234页

[3]王德文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和出路[c]《中国农村经济》 2003年第11期 4-11页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观念家长
维生素的新观念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健康观念治疗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