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中段语文朗读教学的反思与实践探究

2016-03-03熊祖玲龚清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中段课文情感

熊祖玲 龚清敏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小学 重庆巫山 404703)

对小学中段语文朗读教学的反思与实践探究

熊祖玲1龚清敏2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小学 重庆巫山 404703)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日益发挥着促进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练好朗读的基本功,为学生做好示范,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做到科学领导、科学组织,使朗读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并且适时地举办一些朗读竞赛、讲故事竞赛等活动,使朗读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朗读教学 语文反思 语文朗读

“三分文章七分读”此俗语一直流传到现在,通过句意也很容易看出古人对于“读”的强调。小学语文新课标对此也提出非常明确的目标,“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新的语文教材变化之一就在于朗读部分,明确地揭示了朗读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

一、对小学中段语文朗读教学的反思

如今,些许学校与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朗读关注不足。朗读部分,平时考试不易考到,在纸笔考试中也基本上没有关于朗读的考试。正由于这个原因,小学老师则会考哪些教哪些,对“上面”考的内容严抓死管,对不考的内容则放任不管,小学中段语文教师们对指导朗读缺少激情与自觉性,因此,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行政部门不考,学校不管,朗读点拨仅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课堂里的插曲。“读占鳌头”基本上都是敷衍罢了,较多的语文课里排满的还是提问、解析和阐释。解说剖析的时间过长,学生朗读的时间便被耗去了。并且较多小学中段语文教师的意识概念出现问题,总认为课堂里应多教授学生一些考试容易考到的知识,以求实现教学目标。但这个做法,实则是对学生的不自信,不愿放开让学生自己理解。开展有感情的朗读,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它一刻也离不开情感参与。这种情感,包括作者的写作情感,小学中段语文教师的教学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不仅要求小学中段语文教师教学时应有充沛的激情,更关键的是将此类情感传达给学生,并调整学生的情感介入,去适当感受教材所包含的情感。不仅有助于培养语感,增强感悟能力,而且有助于陶冶情操,唤起审美情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2]

二、对小学中段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应练好朗读的基本功。为学生做好示范,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指导学生朗读之前,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必须先自己会朗读,可以将每篇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在课堂上给学生范读,使学生模仿。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范读得好,可以给学生美的感受,激起学生读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趣味。

组织多类模式的朗读训练。朗读形式多样化,比如说对于晨读的方式方法,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应该科学地引导安排,不能放任自流。一方面,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可以经由小学中段语文教师领读、学生竞读、听读、演读等多类形式展开训练,也可以进行小组演读背诵,分组竞赛自主朗读,更大地培养学生晨读的积极性,彼此互动,彼此监督。另一方面,在整个过程中,小学中段语文教师一般辅助或者巡回检查,鼓舞学生放声朗读,时刻嘱咐学生关注语音、语调、停顿、拖音等表现,能够及时地了解情状况,保障晨读的效果。如学生示范读、齐读、跟读、个人读……应将读串联于语文教学里面,让学生经过朗读而掌握词意、句意、段意,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朗读内容具体化。心理学研究反映,有意记忆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记忆效果,其记忆的质量高,保持的时间长。晨读课最关键的活动绝对是朗读和背诵,然而读什么,应读多长时间,读到什么水平;背什么,应满足什么目标,皆应使学生心里有数,此类的读可算真正意义上的读,亦可以实现掌握得更深、记忆得更牢固的要求。因此,作为小学中段语文教师,从前一日或每节晨读课踏入教室前便需对当日的晨读设计能够心里有谱,如此就可减少晨读的盲目性,就可对学生开展有的放矢的指导。比如说,日常按照教案在学习新内容的期间里,一周四个晨读,一般可以这样安排:周一,学习新课,读生字、词语、读通读顺课文、或范读或根据课件中的配音全文朗读来逐句逐段感情诵读,最后说课文大意。周二、周四,学完一新课,又开始新课的学习,花较短的时间复习检查上课有关内容,以背诵为主,然后跟老师或配音诵读新课;周五,学习了一周的新课,对于教材中的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复习回顾,达到加强记忆。比如从复习阶段,设置一般为:使用各式读背模式对归类的知识开展复习,强化记忆;选择喜欢的诗词、短文或优美文章自由大声尽情地朗读,激发兴趣,培养语感,从兴奋里开展有意积累;对于一些开放性及学生出错最多的题型,引导学生从读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慢慢地,学生找出了里面的规律,自主地养成寻求朗读内容再细心展开的习惯。

巧妙举办朗读竞赛、讲故事竞赛等活动。各类朗读比赛,可以渲染学习氛围。以班级为单位分组,组织朗读比赛,联系学校的讲故事比赛,单元朗读测评,诗歌朗诵等活动,在班内展开评比。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优生的榜样模范价值,借助课堂与早自习时间,领导大家朗读一类经典课文或散文,进一步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语感。应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将活动环境变成互动学习的语文乐园,让学生的朗读兴趣得到稳定提升。做好朗读教学,不仅是课堂里的事,课外也应养成朗读的习惯,比如,阅读课外书、读报......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展开课外朗读,对课外朗读应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课外读书的良好习惯。[3]

综上所述,优秀的朗读,不仅应读得正确、流利,还应读得有感情,将自己带入到文中的角色里。为做到这一点,除了应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外,仍应掌握科学的朗读技巧,多次练习。无论是表现学生个人丰富多姿的内心世界的抒情文章,或是人物形象鲜明饱满、故事情节非常贴近校园生活的文章,每一篇作品皆有其朗读的意义。

[1]俞玲玲.莫让“浮云”遮望眼--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3

[2]刘学英.习惯中突破 常规中创新——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14

[3]田红,陈树民.课堂朗读需要正能量——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调查之思考和忧虑[J].语文教学通讯.2014

猜你喜欢

中段课文情感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东天山中段晚古生代剪切带叠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