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引影视资源 丰富阅读教学

2016-03-03汪玲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影视学生

汪玲玲

(陈经纶保利分校 北京 100024)

巧引影视资源 丰富阅读教学

汪玲玲

(陈经纶保利分校 北京 100024)

一、课题的提出

文学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教学的首要问题就是阅读主体的情感态度问题。据观察,高二年级的许多学生仍旧把语文选修课本中的小说当作“故事”,消遣性的翻阅过后即束之高阁;对于那些用文言文创作的古典小说,即使是“四大名著”,也是一翻而过,或干脆置之不理。如此态度,教学目的的实现只能是纸上谈兵。然而,与对经典篇章的学习普遍缺失兴趣和低关注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们对奥斯卡影片及热门电视作品(包括根据名著改编的作品)的热烈追捧、津津乐道。在当下各个学校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及网络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完全可以巧妙地将影视资源引入到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来,也就是利用与阅读文本相关的影视作品,在阅读情感方面加强刺激力度,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产生心理上的阅读需求。

二、教学目标

1.利用相关影视资源调动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鉴赏态度。

2.学会尊重、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引导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

3.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三、教材和影视资源的确定

教材:2005年6月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和《中国小说欣赏》

影视资源: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导演兼主演罗贝托·贝尼尼)、《雾都孤儿》(导演罗曼·波兰斯基)、《骆驼祥子》(凌子风导演) 、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

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四、实施的案例

阅读课类型不同,教学流程不尽相同。下面将从精讲阅读、自主阅读、研究学习型阅读四种类型举例分别说明。

1.精讲阅读:“高尔基《丹柯》”与“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丛飞”片断

《丹柯》是一篇极具时代特色的篇目。学生首先利用一课时仔细阅读文本,明确本文的主旨:作者号召当时的人们学习主人公勇于牺牲小我,维护集体利益的精神,积极投身俄国革命。然后在第二课时着重拓展研究本文所提倡的情感价值观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学生们就自身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这一话题激烈讨论后,适时播放“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丛飞”视频片断,引导学生对“当代丹柯”进行评价。在真实,生动,感人的影音资料的烘托下,学生们的表达欲望再次被激发了,纷纷畅所欲言。有人感慨之余,衷心表达了自己对丛飞的赞赏之情;有人则大胆质疑,慷慨直言自己对丛飞的不解之意。

2.自主阅读:“卡尔维诺《牲畜林》”与奥斯卡影片《美丽人生》

卡尔维诺的《牲畜林》是一篇反法西斯题材的作品,但作者并没有刻意描绘战争的严酷性,而是运用寓言式童话般的写法轻灵、智慧地反映了一个小人物“农民朱阿”为了拯救自己的奶牛,在牲畜林中开枪打死德国士兵的过程。无独有偶的是,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的艺术风格也与本文相似,都受到意大利民间故事讲述原则——和谐原则的影响,很少出现暴力野蛮的情节,而是运用轻快、戏谑的语言表现了意大利人民的幽默乐观、充满希望的天性。于是,我们选择了比较阅读的方式。

(1)让学生课前上网收集有关《牲畜林》、《美丽人生》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思想情感、艺术特色、文学评论等资料,为阅读文本和欣赏影片做好准备。教师安排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分门别类整理所搜集的资料,并认真阅读《牲畜林》,写下摘录点评。

(2)利用3课时时间观看影片《美丽人生》。

(3)组织讨论,撰写比较阅读笔记。

经过研读作品和观看影片两个环节,学生已具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产生了进行鉴赏评价的强烈愿望。此时,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从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主题思想、文字与电影各自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等角度加以讨论,引发交流与思想冲撞,培养学生的论辩表达能力。

3.研究型阅读:罗贯中《三国演义》

前提:在学习古典小说部分时,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自主分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若干研究小组。

尽管每个班阅读过《三国演义》的学生只有20%左右,但不可否认的是,这20%的学生,尤其是男生对其中的错综的人物关系、复杂的战斗过程、精妙的计谋策略都非常熟悉,有的甚至烂熟于心,因此学生们口头表达的欲望比较强烈,于是,我们鼓励对《三国演义》感兴趣的同学独立成组,采用了研究型学习与影视欣赏相结合的方式。

(1)准备阶段(一课时)

①《三国演义》是教学重点,可分成2——3个小组。 教师确定讲述的内容:作品主要内容、作者、影响、艺术特色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我心中的三国英雄”、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谚语大集锦”等等。)

②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所选研究的主题搜集各种文字、图像资料。小组分工整理资料,制作课件。

(2)讲述阶段(两课时)

《三国演义》小组依次序介绍知识、讲述收获、感想等。

(3)赏析课本(一课时)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也是《三国演义》中刻画的极为丰富的一个文学形象。《曹操献刀》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回,是曹操第一次显现了自己“奸雄”本色的一个重要章节。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诵读文章,了解内容;然后展开讨论,品评曹操形象。

(4)名家解读(一课时)

许多同学在学习《三国演义》的过程中,往往把文学的真实等同于历史的真实,甚至有人把《三国演义》当成历史著作来读。而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品三国》系列正是分别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来剖析曹操,因此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集《真假曹操》让大家欣赏。

综上所述,将不同类型的语文课和影视网络资源有机结合,以“研读、观看、讨论、写作”为主要环节的教学实践,虽然还带有初步探索的性质,却也是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落实新课标精神的一次尝试。它试图让学生把在观看优秀影视作品时产生的瞬间的激动化作研读文本的渴望,变为相互交流的热望,或者是作为记录下来的感性材料。这样的教学实践,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也促进了学习兴趣的持续高涨。在想象力、思考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影视学生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赶不走的学生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学生写话
影视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聪明的学生等